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上海的防疫 -- 张新泉

共:💬314 🌺1527 🌵1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1
上页
    • 家园 不要走极端,更不要歇斯底里

      一九年底之新冠,至今溯源无定论。姑且认为中国是最早受侵害,但中国很快控制住了它。然后美帝为首的西方国家坐失良机,全盘失控。然后才有美帝为首的所谓共存,彻底崩溃后躺平。

      对中国而言,现在情况已与一九年底二0年初时不同。

      首先,这一波病毒主要就是从外面再传进来的,来历很清楚。而这一波不断变异后的更高传染低毒性品种,既不是什么新东西,也更不是什么更厉害的东西。

      其次,中国的防疫防控都有了成功、成熟经验,组织比较完善。

      最主要的,中国打疫苗普及率已经接近可以放开了。且疫苗针对的是第一代高毒性高传染新冠。

      所以,这一轮病毒对中国来说,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也就是相当于免费全民打第二次疫苗?(奥密克戎毒性,也就是比疫苗要大一点?)。

      总之,认真分析奥密克戎在西方、全球数亿十几亿数十亿人口的与病毒共存彻底放开、半放开实验区的传染、致死数据,对比不同疫苗普及率下的相关数据,应该可以得出结论,继续按针对第一波病毒的防疫防控措施来应对这一波疫情,大概率是杀鸡用牛刀。

      也许,奥密克戎不仅仅是危险,也是机会。

      不是有人总担心病毒还会再变异出更高毒性品种吗?

      那么,与奥密克戎共存,就相当于是提前打了一次"疫苗"。

      从这个角度而言,反倒是不及时"打这次疫苗″,真地有更双高新变异毒株产生,中国反而会错失"机会″。

      奥密克戎重症率、致死率与第一波病毒相比,可以说是两个级别。

      西方放开或许有点匆忙,中国则似乎过于谨慎了。

      这不是赌博,历史上的瘟疫,即便是医疗条件原始防疫措施全无时代极恐怖的黑死病,也不会没完没了。新冠已两年多了,高致死阶段大概率已过去了,以后更大概率是更低毒性逐渐流感化。(因为全球现状,全球清零已完全不可能,只会是长期共存之局面)

      现在应该可以下决心,再观察西方实验区一两个月或更短时间,如无太特殊恶化情形,中国应对奥密克戎时,要更大胆一些更开放一点。

      香港的情况已然大体明了,确实没那么严重。

      上海的这次疫情,也不妨就从此开始放大胆一点,认真观察分析一下与奥密克戎共存的后果。

      要做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结果。

      但决不是长期赌最坏情况一定会出现,迟迟不敢想象最好结果很快会来。

      已经两年多了。

      现在可以下结论,对中国而言,最坏情况已经过去了。中国防控措施经验最成熟周全成功,疫苗普及率领先,疫情已出现转折比较久了,观察结论可以乐观一些,争取最好结果现在甚至就是机会远大于危险。

      中国现在连最谨慎所谓共存举措都不敢采取,一味严防死守,强调清零,依旧层层加码。显然属于仍在做准备应对更坏情况,而决非抓住机会争取最好结果。

      中国不应该把争取不再死一个人,不再重症一个人这类不可能目标作为最好结果。那根本不现实,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重症、病死的人绝对数字不太可能排名太靠后。

      但重症率、病亡率远低于其它人口大国,这个结果是完全可以实现地。

      把注意力放在重点人群、重症上来,医疗体系也不会崩溃。

      现在无症状、轻症这么多,疫苗普及率、有效性都相对乐观,重症这么久都是低数据,奥密克戎主要特征低毒高传已明确稳定很久了,还层层加码,没必要,还很可能丧失"机会"。而后者,有一点概率会变成巨大的错误,须知,过犹不及,常常是真理。

      调整策略一定要及时,判断情况变化、抓住机会一定要果断,总体来看,对中国来说,情况已有根本性变化,抓住机会及时调整才能更好保证完胜,而非一味总是墨守准备应付最坏情况才能争取最好结果。

      • 家园 相当时间内而言,对外防输入始终要从严。

        因为内外形势完全不同。我们是坚持清零有完胜成绩,国外则基本一直都是放任躺平所谓共存。

        但守好国门前提下,国内奥密克戎的清零问题,也应考虑适时逐渐因应新情况适当调整改进完善方略。

    • 家园 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可争执的地方

      动态清零政策是从疫情最初爆发至今在世界上唯一成功的策略。

      这次上海疫情也是第一次发现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最极端的是4月4日疫情数据,每个新增的阳性病例对应近700个新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这是在封城后大面积核酸筛查情况下首次发现的新情况,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对坚持至今的动态清零政策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新的疫情挑战,中国的防疫政策肯定要发生重大变化,但至少也最早只能是在上海这次疫情被控制之后,不太可能在疫情爆发的顶点改变。上海疫情的控制最早在5月除或到5月中左右。

      另外,防疫政策的变化不应该也不会是西方试的躺平共存模式。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情况是,去年下半年中国的疾控系统进行了一次伤筋动骨的体制改革,在原有疾控中心之上(或之外),叠床架屋地搞出了一个疾控局。始终没有明白新体制下,国家疾控局与疾控中心如何运作。至少我了解的是很多在之前防疫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技术人员已经靠边站、人微言轻了。在这种情形下防疫政策的改变应该是更麻烦的事了。

      通宝推:不远攸高,
      • 家园 我猜测

        疾控局是管理部门,是机关单位。

        疾控中心,是技术单位,是事业单位。

        很多地方很多部门喜欢这样搞。

      • 家园 上海的疫情说明

        1,中国疫苗与中医药的有效性确凿无疑。

        2,与病毒共存的"正确″打开放式,只能是第一波疫情坚决全面清零,次后的疫情动态清零,疫苗全面覆盖、有效针对用医用药医冶方案具备后,而后高传轻毒变异毒株主导下,有重点有针对的有效防控,才可能实现所谓的"共存″。

        不清零,无共存。

        一开始就躺平,不是共存,而是投降,任病毒肆虐。

        3,西方的所谓共存是放任、溃败。也由此造成全球清零毫无希望,导致中国全面清零动态清零虽然最有效最经济,却注定无法长期坚持。中国在疫情形势已有极大变化情况下,两害相权取轻,适当调整防控方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论,是实事求是。不是向西方躺平放任的所谓共存看齐、妥协、接轨。

        情况有变化吗?变化大吗?

        八九万例,死近五千。

        十几万例,一例重症。

        这不叫情况变化极大,什么叫变化极大?

        • 家园 中国这个单例变化是极大,但变化的趋势呢?

          谁能掌握?有科学依据预测这一趋势吗?目前是没有吧!

          • 家园 大概率是有地。

            已经三年了,虽然溯源未果,机理未全明,特效尚无方,但大趋势还是清楚地。

            欧美第一波无法清零,历次变异株失控,最终所谓共存躺平,所以死伤枕籍。

            环中国诸邦国(印度神国之类除外)第一波清零成绩尚可,历次变异株防控亦有佳绩,奥密克戎之后,国小力弱清零难以为继,被迫共存,但死伤远小于欧美。

            中国等第一波坚决清零,历次变异株防控动态清零,高度重视疫苗及覆盖率,奥密克戎以来,仍坚持清零不动摇,虽然港、吉、沪外防先后失控,但重症率、死亡例递次降减,直至几近于无。

            其中区别,历历分明。

            一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席卷,一次世界大战,当然,也有横空出世的爱因斯坦。后面还有经济大危机,二战。

            一百年后,新冠,俄乌战争,可惜爱因斯坦无法量产。后面全球经济大危机大概率也会接踵而来,核威慑下的全面战争也有爆发机率。

            病毒瘟疫不会没完没了,有周期地。所以,大趋势还是比较清楚地。

      • 家园 那是要少讲技术多讲政治了?

        很多在之前防疫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技术人员已经靠边站、人微言轻

        • 家园 应该是这样。我一开始没有想明白,过年期间有时间

          揣摩出来一些东西。

          人群整体的疫情防控最核心的就是政治问题,相关的民生问题是重要考量,经济与间接的医疗问题应该不在关注范围内。

          由于新冠疫情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内的疫情防控在世界上是最成功的。各级主管都或多或少地成为了防控“专家”,当然应该是执行专家。在没有出现上海大规模无症状疫情新情况下,累积的抗疫经验足以应对。所以这时谁还需要技术专家指导?

          • 家园 这种方式是有好处的。

            技术专家也有私心,如果同时负责执行,就得考虑自己承担后果。

            分开就没有顾虑了,只负责指出问题,执行与否,与我无关,这就能多说点。

            执行局负责干活,当然得有权力进行资源分配。

            这种制度也有缺点,叠床架屋。

            管理专家掌权,长期下去,负面影响才会看出来。

            短期利大于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21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