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来自吉林的抗疫见闻 -- Swell

共:💬211 🌺1493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的比喻是错的。也是中套了。

            病毒是洪水,防扩散是筑堤,也就是你说的堵,治疗是疏。也就是我国几千年的治水方法:既堵又疏,堵是为了疏。

            如果,任由人员在一个区域间内自生自灭,也才是只堵不疏。你说是不是?

            如果把这个域定义为全球呢?中国和外国哪更象堵而不疏?

            觉得你也是中套了。真相是疫情伤害经济民生,抗疫是保经济民生。不是抗疫是罪魁祸首,疫情才是。。

          • 家园 就是我的想法

            政策与时俱进,疫苗也有了,药也有了。咱们争取控制一个千分之几的死亡率。

            也不用躺平,口罩 检测 手机跟踪接着用。就不搞影响生产的封城就得了。其实吉林市就没敢停产。工人隔离在工厂里继续上班。成军营了。于是封城就变成了打击非公产业的政策了。而从事那些产业的基本都是穷人。我看这几年扶贫的成果要回去了。

            但就看看河里国内网友的观点,我也有点理解现在的政策了,调太高了不好降啊。

            • 家园 你说得很对

              我一直想问,封城后居民有否还有收入。如果是国企和政府雇员,可能还会有。私企的话,我不认为哪个老板会开工资。

              如果没有收入,那就得靠存款。如此则可以理解西安封城时那几个逃离西安的民工。

              • 家园 估计各自决定,没有一定之规

                刚巧看到一个。大概是四月份发10%工资,包括部门领导在内老人们都不干活了。刚找到工作年轻人怕不干活过试用期被裁,又怕干活得罪部门领导和老员工,正左右为难。

                部门都在抗议罢工

                • 家园 应该与企业规模有关

                  与雇员素质有关。

                  私企员工不工作,老板也发钱,老板真是好人。但是如果公司有一定规模,员工都是专业难替代,老板咬紧牙关继续发钱也是有理由的。

                  越是社会底层越难。

              • 家园 私企也开工资

                我当时被封在湖北3个多月,公司照常发工资。

                • 家园 多谢

                  请问你不是高管吧。你公司所有雇员都有工资吗?你老板很大方的说。

                  • 多谢
                    家园 不能以武汉为标准

                    那时候刚开始,谁也不知道规模多大,我猜很多人和企业是按照SARS的标准去估计的。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私企只要是没有倒闭的可能不能干这种找骂甚至给政府上眼药的事情。

                    现在折腾快3年了,除非私企捧得是金饭碗,差不多就是半条命了,我觉得把钱减一些,人不撵走已经是良心了。

                    以吉林市为例,这些年私企承接了一些过去南方的加工业(土地便宜,有人力资源,就是交通花销多一些)。平事给钱就是计件的,那你不去干怎么发钱,老板都没钱。

                    通宝推:笑看风雨,
            • 家园 躺平就是亡国灭种。重要的不是死亡率,而是出生率。

              重要的不是死亡率,而是出生率。疫情会沉重地打击出生率。

              现在中国女性生娃很金贵的,怀孕期间什么药都不敢吃,感冒都硬抗,生怕孩子在娘胎里就受了苦。如果躺平,任由疫情发展,在“未来几乎一定感染”这个预期下,女性基本上不会选择怀孕,出生率将继续指数下降。而如果新生儿数量降到500万以下,二十年后中国社会就会崩溃,因为所有的产业链都会因为缺乏人手而断裂,甚至连保卫国家的军人都凑不齐。

              • 家园 有意思的角度

                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说,更担心如果自己怀到一半封城,产检不及时怎么办?或者更严重,流产怎么办(报道都有了,一个人被蛇咬,所有人怕井绳)?甚至会不会产院受干扰(这还真会,我的同学就在产院工作)。

                当然,我认同如果一个城市每天上百个病例,那产妇也是担惊受怕的,哪多哪少不好说。

                • 家园 一回生,二回熟

                  所有的大城市,第一次从正常状态转入抗疫状态,一定是鸡飞狗跳漏洞百出。就跟打仗似的,看兄弟部队打,好笨呀,这种低级错误都犯,等到自己上去,低级错误一样犯,甚至更低级。你看这次上海就是例子。

                  但是,等到第二次转入抗疫状态,那就有条不紊很少犯低级错误了。因为人总是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当然,北京可能是个例外。

                  所以,作为一个理性人,怀孕前一般不必担心“我要生的那一天正好转入抗疫模式我没地方生”,这个概率很小,而躺平模式下“怀孕期间感染新冠”概率就大多了,就按5个月一波感染概率30%算,那怀孕期间感染的概率超过50%了。

            • 家园 不是说去年出口暴增么?形势一片大好啊

              新冠以来两年多,东升西降大势明显。保守估计,少奋斗五年。也就是说,本来我们要到 2027 年才有现在的局面。副作用就是,摊牌决战可能要提前了。

              趁眼下这个机会,熟悉军管,熟悉苦日子,也不是件坏事。中美决战,我们死一百万人都不稀奇,眼下这点只能算小困难。

              欧美已经死了二百万人了,经济上也并没有占便宜。相比之下,我们这边破产几家小生意,几个老人赶不上医院,这个损失对比属于极小。我们也不可能零损失吧?

              通宝推:llama,
              • 家园 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中国利弊各半

                弊的当然是输入性通胀风险,但是利的是原材料出口国赚的多了,自然就会从中国进口更多的工业产口,利好制造业与出口。

                这个情况在08年QE后就发生过,当时全球原材料价格暴涨,但是中国的增长率还是没有跌下来,到了14年美国收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中国的经济增长才开始减速。

              • 家园 说得很有道理

                还是利弊权衡

                放在历史大背景下,可能现在死扛时最优解

                但这其实和什么爱惜老人生命没有太多关系。更多是国家竞争力的思考

                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中央思维的逻辑

            • 家园 千分之几的死亡率,说起来轻飘飘,落在老人身上可不一样

              放在老人身上的风险就是百分之几,

              如果是80,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可能就是十分之几

              对年轻人来说确实这点风险不算什么,可能已经降到万分之几甚至更低

              难道不考虑自己父母高堂的风险吗?

              通宝推:玉米菜,心有戚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