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老农民谈包产到户和生产队时期的粮食产量 -- 天马行空

共:💬68 🌺460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一事想厚颜劳烦厨兄

            请问何谓“大包干”?厨兄能否解释一二?

            柴门夜归河友的资料还没公开,等公开再讨论。

            另外,我所有情况不变,光靠劳动积极性提,增产20%这个假定,厨兄有没有什么看法?

            • 家园 简单回复一下

              “大包干” 不熟,不敢乱说。

              另外,我所有情况不变,光靠劳动积极性提,增产20%这个假定,

              劳动积极性对增产的帮助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只是能够增加多少而已。

              既然是假定,当然是由你随意假定这个百分比,但是要过事实检验一关。社会科学麻烦的地方是,试验是在真实的世界里进行的,很难像物理化学一样,在实验室里安排操作,需要仔细处理,排除各种相关的干扰,并不容易。

      • 家园 确实是这样的

        这话我同意

        事情是怎么样的,才重要。

        麻烦之处在于,同样的事情,有人从中获益,有人受损,描述的时候,难免有偏差,后人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变得很困难了。

    • 家园 您这帖子让我十分汗颜

      柴门老兄辛苦整理了22份采访,我这几天一直在赶新项目。。。。

      先立个旗:这周末我先写一篇。

      最后这个,

      天马:当年分单干的时候,是勤奋一些的人最想分单干还是懒一些的人最想分?

      老农民:当然是懒一些的人想分啦。这些人干活少,拿工分也少,还被别人嘲笑,巴不得分开自己干。

      我的解释是:这里说的“懒一些的人”并非天生就想懒,而是之前的分配制度,他们即便勤奋,也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相应的收入,索性破罐破摔。分田到户给了他们机会,根据自己的劳动来决定自己的收入。

      这个才是他们想分的原因。

      通宝推:笑看风雨,
      • 家园 还有些人不适合干农活

        我爸爸四兄弟,大伯二伯是种田好手,三伯是浪里白条,我爸爸算书生。大伯二伯三伯都可以拿十个工分,但是分别有6,3,4个子女,公社时期勉强维持温饱。我爸爸是民办教师,干农活不行,才拿6个工分,也是勉强温饱,但是四户人家的房子都是大问题。承包后,我大伯家的儿子也差不多成年,所以粮食够,几个堂兄主要从事手工业,日子明显提升。二伯家粮食也够了,但是他当兵后腿有微疾,两个堂兄也没那么成器,所以日子提升没那么多。三伯很快放弃种田,专门开船运挖沙运沙,日子中等。我爸爸成为个体医生,我妈妈在90年左右从民办教育变成公办教师,家里的田纯粹是自己的口粮,我姐弟年纪小,毫无贡献。我们都在80年代建了新房。

      • 家园 老农的说法前后矛盾,你给他/她这场圆反了

        老农说

        生产队大锅饭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普通人累生累死,最后却是好吃懒做的人占大便宜,搞到大家都没干劲了。

        如果懒一些的人占大便宜了,哪他/她为啥还想分呢?难道懒一些的人突然道德水平提高,不愿意占大家便宜了?

        如果道德水平提高,干活不偷懒就完了呗,干嘛想分呢。

        老农的说法不通。

        =======

        真正的情况是,部分“懒人”不一定懒,只是不愿意被动干活。

        楼下有河友说“懒人”投机倒把。没错,这部分懒人更愿意自己利用信息倒腾生活资料赚钱。这种人适合做商人,不适合干农活。

        分田单干某种程度上释放了“生产力”。

        • 家园 不要说老农民

          哪怕很多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支离破碎,有部分内容自相矛盾的。可能是直觉的认识,可能是受到外界影响的认识。

          深入讨论,也可能改变一部分自己的第一观点。

        • 家园 确实是有各种可能性的

          第一种是可能性,楼下呆兄,假日兄都说了,就是有的人不喜欢,不适合种田,经济学的术语,就是在种田方面没有竞争优势。

          之所以能够释放生产力,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分田到户之后,再加上市场化,给了农民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很重要的。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我说的,以前的制度,按这个老农的说法,干多干少都一样,人性会使人投机取巧,即便能干的也想偷懒,如果给这种人一个机会,能多干多得,他们会选分田到户。

          真实的世界,当然比理论复杂很多,特别是预期不容易处理,比如陈王所言那种条件比较好的生产队,分田到户能否获得更佳的收入是个未知数,换言之,是机会成本更高,我的推测是,他们不一定会立即愿意,但是看到其他生产队的改变后,会改变主意。

        • 家园 懒人最紧要是能懒

          占啥便宜?工分没人多,人还觉得吃大亏了。做得要死,还要被人批评被人笑。我回家睡觉不好吗?活有夫母老婆/老公做,隔壁还有几个鸡。

          普兄,又给你一张好人卡,不用回个宝那么客气。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就是心里不平衡吧,别人家孩子老人一堆,却获得了基础利益

            有些身强力壮的强劳力多的家庭受不了吧,不愿意帮助别人家呗。

          • 家园 “社会主义不兴饿死人,你就得给我饭吃……”

            电影《咱们的牛百岁》里陈裕德演一个懒汉,田福的台词。

            电影故事讲,五个懒人没人要,最后支部书记带他们致富。

            我觉得没有绝对意义的“懒人”,是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导致人变“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