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过年的回忆 -- 燕人

共:💬55 🌺15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百度了我也没猜到呀!

            小时候我爸妈也经常去文化馆猜谜

            我有印象的是那年妈妈后来病了,躺床上还在猜一个谜:白酒不掺水 打一菜名

            让我去送了3次答案终于对了

            还有一次他们去猜谜,一般都是猜几个攒一拔送去对谜底,猜中的过一会儿工作人员会在谜面上打个勾。明明猜的时候还没人猜对呢,兑的时候人说已经有人占先了,咋回事呢?

            结果是有孩子发现他俩能猜,在他俩旁边偷听……

            • 家园 蔬菜的菜还是菜肴的菜?

              素鸡?

              • 家园 bingo!好谜语就是这点好

                真谜底猜到了一看就是对的

                记得我送的前俩是白切鸡、白斩鸡

                她要早早教我一下基础知识,这两趟冤枉路分明能省下呀😄

            • 家园 凑热闹,也来回忆一下小时候过年

              曾经说过我们家是皖西贫穷农村的贫困家庭,小时候算是食不果腹,所以就特别盼望过年,过年那几天能吃饱饭,还能吃到些荤腥。我们家那时过年能割几斤肉(我记得肯定是少于十斤),年三十晚上会烧一碗肉,但即使是小孩子也知道这碗肉是不能吃的,春节期间家里难免会来拜年的客人,需要留给客人吃,只有客人吃剩下的我母亲有时会让我们吃一点,这就是一年中我们难得能吃到的,其他时间想也别想。后来有一年,应该就是包产到户后的一年春节,年三十晚上我母亲又烧了一碗肉,和以前不一样的是肉块都不大,我当时还有点奇怪为什么不烧成以前待客的那种大肉块,母亲却淡淡的对我们说:今年的肉可以随便吃,许多年过去了,那碗肉到底是什么味道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母亲说话的语气神情仿佛还在眼前。

              通宝推:唐家山,不远攸高,
              • 家园 我们那里当时情况好点,但是也有限

                我老家浙江温州,我记事起倒没饿过肚子,但是肉还是很少吃。我们那里过年走亲戚要带伴手礼,当年往往是一个纸蓬包,里面放桂圆或干荔枝。但是谁也不会打开的,一般这家的外甥送过来给舅舅拜年,这家又转手送给自己的老丈人拜年,有时候天气潮湿的话,半个月后打开都发霉了。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种纸蓬包才慢慢消失。

              • 家园 那个时候的大人即使做客也有很多东西是看到吃不到

                如果主人家经济条件太差,客人就知道有些大菜是可以看不可以动的。

                这样主人家就可以用一碗大菜招待很多次客人。

                这是客人懂事。

                有的是主人故意把大菜做的特别咸,而客人每年都差不多,所以客人就被迫懂事,不要动那些大菜了。

                河里知道这个的恐怕没几个人。

      • 家园 相看两不厌?瞎猜猜
    • 家园 小时候二踢脚是奢侈品

      我们都舍不得随便放,总要找到合适的地方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声响威力。找来找去发现父母单位的办公楼声学特性特别好,在长长的走廊里贴着地面横着放出去,这头DING,那头DUANG!巨大的声响带着长长的回音,特别过瘾😂

    • 家园 舞龙

      我是在南方的工厂大院里长大的,楼主说的这些烟花,我小时候都玩过。印象里过年的另一个重要记忆是舞龙的队伍,长长的龙在家属大院里的串来串去,谁家炮仗放的多就在谁家门口多转两圈。妈妈会提前做好新衣服,大年初一要穿新衣服。南方不吃饺子,吃汤圆。妈妈还会做芝麻糖、花生糖,过年前提前好些天就开始准备起来。家里要放果盘,里面要放七八种零食,等同事邻居上门拜年端出来。

      • 舞龙
        家园 舞龙那些我印象中我们那里是元宵的时候
      • 舞龙
        家园 是广东吗,还有舞狮

        以前看BBC一个节目,讲南方某地人们舞龙预祝五谷丰登。晚间看火龙在街道上盘旋,确实很美。在西南某地,具体哪个省份记不清。

        • 家园 不是广东

          不是广东,但舞龙是请了广东的师父来教的,也有舞狮子,但印象深的还是舞龙,舞龙的队伍长长的,后面跟了一群小屁孩,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 家园 鞭炮和馓子

      就像楼下懒厨说的,平时吃饭已经很好了。过年吃的也不比平时好多少。

      所以过年要说吃的,真没啥。但平时没有过年这么撒开了欢儿地放鞭炮的。

      小时候的鞭炮是捡的,这个像老审(?)(河里聊天真有意思,聊着聊着你会发现很多人给你一样😄)

      那时候的鞭炮质量不怎么好还是咋的,放一挂总会有些许没炸的,有的捻子还剩一截,可以捡起来单点、重放。

      每家的一挂鞭炮放完,一帮小屁孩(也有俺😂)就一窝蜂上去捡地下完整的鞭炮,要还有捻子就更是开心了。

      没有捻子的就从中掰断,漏出火药,点燃像玩呲花。

      有的小孩还霸场子。这一挂鞭炮是他自家放的,他就不许别家的小孩来捡,只有他捡过一遍之后,别家小孩才能上场。搞得给黑社会似的😥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说说现在,馓子。

      点看全图

      我一直以为馓子是“民族食品”,我们这少数民族过年才炸这玩意,汉人没谁搞这个。没想到大连叫“套子”。

      今年医生收到三大包馓子,太多、发愁。三个洋婆子给送的,说医生针扎的好。

      她们知道我们过年,这本是她们过年的食物,也来凑我们的年来了😋

      我去给医生拜年,便也分得一点。

      • 家园 你那地儿显然没有我们大连文明

        【但平时没有过年这么撒开了欢儿地放鞭炮的。】

        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建设😁。

        你怎么读的我写的东西。我们过年吃的油炸点心,大连人叫“馓子”或者“套环”,是广东蛋馓一样的形状。你图中那个是江苏馓子的形状(但秀气远不如。)你们那儿大概是回民做的。但是这个食品古已有之,与穆斯林无关。唐人刘禹锡诗“压扁佳人缠臂金”是也。

        你不是四川的,你是陕西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