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统治阶级禁止民间研究天文,是否就是中国无法产生科学的原因? -- 绝对不是白领

共:💬98 🌺501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假命题,清代还出个奇女子王贞仪

      岁差就是地球自转轴的缓慢进动,目前的结果是71.6年变动一度,进动一圈360度要两万六千年,因为太慢了估算这个速度是个极难的问题,郭守敬算出来的结果是66年一度,王贞仪计算结果是70年,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数值。

      王贞仪的爷爷是四品官,相当于厅局级干部,但王贞仪十几岁爷爷就去世了,她父亲未入仕,属于有些没落的官三代,可见清代书香门第研究天文基本没人管。

      另外中国古代对于历法一直是精益求精,上面岁差的计算即是一例,再比如说回归年时间,现在测量值是365.2422天,司马迁等人制定的历法是365.2502,三国时取365.2462,祖冲之算得365.2428,郭守敬是365.2425,现行公历也采用此值。

      通宝推:hattie,chuchong,陈王奋起,盲人摸象,empire2007,高地,愣头兔,大胖子,
      • 家园 证据严重缺失

        这个孤例只能说明我中华代有聪明智慧之人,水平远超同侪。

        关键是她的成就与整体的科技水平有何关系。

        如楼下同学说的,你这个孤例恰恰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没有传承和社会作用。

      • 家园 这恰恰是没有传承的反证

        个别的偶然。整体上仍然不成体系。

        就问一句:王贞仪的老师是谁?学生是谁?这个理论从谁的研究基础上得来?

        • 家园 传承还是有的

          水平如何,不争论。

          但是,清代数学的传承还是有的。

          就说这个王贞仪吧,首先要肯定一点,她本人具有数学天赋。

          她的数学呢,发蒙受教于她的祖父,王者辅。

          王者辅呢,算是小有名气,他呢受教于两个人,前期是受教于吴中张映葵,后来呢和汪廷榜有学术交往。

          汪廷榜是受教于梅文鼎的曾孙梅鉁。

          说起来呢,张映葵也等于梅文鼎的后学,整个乾嘉学派都受梅文鼎的影响,从江永到戴震,从惠栋到钱大昕,都是梅文鼎这里汲取养分,而乾嘉学派中精通算学和历法的非常普遍,考证考据离开天文历算等于瘸了一条腿。

          后来浙江的李善兰,也是得益于吴派浓厚的数学氛围,他师从吴兆圻,和戴煦、罗士琳、徐有壬学术交流非常频繁,这应该都是常识吧。

          所以,很奇怪,明明清朝民间这么多研究天文历算的学者,为什么会觉得清朝禁止学习天文呢?当然啦,学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回到王贞仪,她受到祖父的发蒙后,研究梅文鼎的著作。应该是得益于本人的天赋,做出很大的成就。但是要问她的学术圈子和弟子,这估计就没有了,一来她死得早,二来她毕竟是女性。

          但是,在皖南江浙一带,数学研究的传承和氛围还是不错,受到梅文鼎以布衣被康熙召见的影响,后世皖南很多私塾都有教算学的,这一点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和梅文鼎是老乡啊,我的二姑父就是梅家后人,不过他的数学应该一般吧。

          通宝推:北纬42度,从来,孟词宗,
          • 家园 不是一种传承

            近现代数学家传承主要是在大学内完成的,即便不是也是在公立机构内完成的。谱系现在都可以查到,之前发过:The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国人据此有一个整理,古今数学家系谱。虽然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不太完善,比如没有那些不知名学生和具体学生数,但至少莱布兹尼这条线是很清晰的。

            这种传承比起中国历史上的私学要充分的多,说白了就是没有建立起现代学术交流体系。甚至这种体系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体系化的教学,比如相对普适的教材。中国也不是没有过,但那是宋代的事情了……

            • 家园 你这怎么说呢

              你非要按现代的大学教育机制来要求清朝,我也不好说什么,劈叉我也不会。

              但是,如果不是非要说现代的学术交流,学术传承才算的呢,清朝的天文数学这一块,学术传承很明晰,学术交流很充分。当然啦,水平咱不争论。

              我简单说一下吧:

              清朝的学术教育体系大体分两块,一是官方,一是民间

              先说官方:

              官方的教育机构首推钦天监,在钦天监呢,起初是分四门课,时宪,天文,漏刻,回回。其中回回科后来取消了。

              其次呢,是国子监,国子监加入科技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在乾隆时期,由于孙嘉淦的提议。

              这里再提下算学馆,算学馆呢本来设立是康熙的娱情之用,只招收亲贵子弟,但是在乾隆时期,算学馆整体划归国子监,学制五年,面向全国招生,不分满汉。

              再说民间:

              民间的学术传承首先是家学,这一点很正常。中国人的习惯嘛。

              在家学的同时呢,有师徒传承,属于小规模的私人授学。

              第二呢,是书院教育,比如说戴震就办有金华书院。算是民办教育。

              你要说统一教材和课程设计,教学教案,验收评估,这个嘛,官方的有,民间的嘛,有倒是有,统不统一,真就说不好了。

              你要说教育体系先进不先进,咱不争论。但是要说中国古人不重视教育嘛……怎么说呢,也太不客观了。

              • 家园 按的是当时大学,不是现代大学。虽然按modern算是现代了。

                没说不重视教育。传承明晰和交流充分就没否认过,说的是体系不同。说的是没能形成类似的稳定体系持续积累。算学在官学中时有中断也说明了这种不稳定。这里没讨论原因,战乱当然是重要原因。

                说教学其实是说中国古代重视私学,重视个体化教育,相比大学体系在普及方面略逊一筹。类似的,交流方面缺少公开出版物也略逊一筹。这也不是吹大学,只是就普遍方面讨论一二。传承本质上还是师徒为主的。但普遍显然会影响甚至决定了生源。

                说这些不是否认成果,而是说明大家在说“传承”的时候,说的可能不是一种类型。就算成体系也不是一种体系,就算有发展也不是一种持续。这种差异不是学术本身的问题,而主要是官方的态度,官方的态度又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究竟是哪种差异导致了发展的不同?这也许是楼主想要讨论的。

                补:现代学术交流体系指的就是modern。15-18世纪属于Early Modern,是包含在内的。前贴没说清楚,见谅。

                • 家园 这有啥好讨论的

                  讨论很彻底的话题,简单来说: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办学规模。

                  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办学理念。

                  政策导向决定学科设置。

                  结果就是文科教育挤占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呗。

                  理科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属于“又不是不能用”“差不多得了”的状态。说有是肯定有,办得咋样只能说自己和自己比呗。

                  经史不仅是中国古人安身立命精神价值所在,而且能凭此展示个人价值,不同时期实现不同层次的阶层跃升。

                  虽然说嘛,君子以一事不知为耻,但是嘛,还是以经史为先。而且啊,敢这么说话说明对专业细分缺少认识。

                  要求古人这事吧,差不多得了,按现在的标准要求古人,古人也懵啊。

                  • 家园 东西方都不充分。

                    我们很容易把意识形态解释成政治理念的差异,但我说的是整体的世界观差异。尤其是对自然的理解。

                    即便是讨论政治,大家无非是说生产力有限和统治者严酷罢了。可这两点本身就需要解释,尤其是这里要和西方比较。十六七世纪,东西方的差距并没那么明显。西方对阿拉伯数学的继承除外。

                    专业细分对此影响不大,因为那时候大分科还未产生。十九世纪之前,哲学和科学等同,大师们几乎都是全才。中国为什么没能维持这种传统也缺乏解释。注意这里说的可不是实践数学。

                    单纯讨论教育,宋明办学脱离现实,学而无用,难以维持。而西方能够维持,仅仅是因为所谓文化价值吗?又或者是后来产生的战争推动吗?甚至人家的科学院还是模仿中国建置的?

                    这些其实是从西方科学史来讨论的,比如数学向二阶语言的转变,自然物与人工物差异的消解。这些本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背后有具体的形而上预设。而这些预设和政教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注意这里讨论的并不只是理科教育,而是作为整体的古代科学。

          • 家园 👍
      • 家园 搞这种纯学术研究一要经费二要时间

        第谷布拉赫的20年观测背后是丹麦国王的支持。他死后的工作开普勒接手也是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援,可惜随之而来的就是三十年战争。

      • 家园 北纬真是博学,赞
    • 家园 西方恐怕的历法不如华夏,儒略历诞生于公元前45年,

      运行到1582产生了10天的误差

      华夏至少有四次历法修正:太初历(汉),大明历(南北朝),大衍历(唐), 授时历(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