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我知道的一些中医 -- Swell

共:💬111 🌺174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定要找好医院

        原来我岳父的几个同事做这个手术,效果很差,主要就是手术没做好,碰到了神经。原来勉强走路,手术后直接卧床了。

        我们这个做的很成功,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已经快3年了)

        • 家园 最好每年去全医科住院体检

          小区里有位体格健康离休干部,八十六岁换髋 术后良好锻炼如常,术后两年多她大儿子患肺病便建议也给她查,中招,估计有遗传因素。

          离休干部的体检医保待遇很好很全面

    • 家园 说个我知道的中医,糖尿病足用中药泡脚治

      即使有伤口,照样还能泡脚,帮助伤口痊愈。

      按西医那套,糖尿病足是不能沾水的。怎么治基本干瞪眼。

      知网上就有不少用中药泡脚治糖尿病足的论文。由于西医完全没用,治疗组用的是中药泡脚,对照组用的是丹参注射液,没西医啥事。

    • 家园 兄弟骨折愈合处总是反复感染,西医束手,中医打火针好了。

      年纪大了,不相信,年轻时候,对那些人模狗样的的传教士似的宣传,总会有重新思考的机缘。

      现在基本上相信西医只是一种依附于科学技术的有意无意的巫术罢了。

      中医如果在利用现代科学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对人类医学会有大的促进。

    • 家园 没有太多理论支持的广泛有效,这话读者们甚至你自己信吗?

      没有太多理论支持的广泛有效,这话读者们甚至你自己信吗?——

      “针灸算是接受度比较高,可以医保报销的一个项目。主治疼痛加失眠等等。 同样的,也没有太多理论支持,就是有效。”

      如果理论很少又很有效,那更说明中医药很多方面目前西医还望尘莫及

      针灸只是中医药治疗手段一部分,光这点损害了多少商业化西医利益

      坑钱的伪中医药或骗子很多,但这不是抹黑中医药的理由

      • 家园 我认为这就是工程科学的特点

        某种程度来说,工程科学要走在理论的前面。有理论固然好,没有甚至解释不通只要有效也可以。关键是有效。另外就是要不断追求更新。什么东西再好,创造出来那一刻就已经过时了。永远追求更好的。

        我认为医学就是这个特点。不管是什么医,必须追求更有效。这个中药,比如藿香正气水,有效。那就应该研究下一代,更有效更好的药。说不清楚原理没关系,但是如果说没有更好的了,或者没办法做出更好的了,那距离被淘汰就是早晚的事了。

        • 家园 中医两千年的理论不是理论,非得西医认证的理论才是理论?

          中医两千年的理论不是理论,非得西医认证的理论才是理论?

          解释不了行之有效的中医中药,只能说明西医理论有明显缺陷

          医学医药是为救人的,目标定位赚钱,有组织蓄意抹黑行之有效且成本低廉的救死扶伤的医学医药就不足为怪了

      • 家园 中医的问题跟其他的方面一样:厚古薄今

        到了今天,各大名医,主治,江湖骗子出来说话,动轍就是黄帝内经,坐卧立行,全要尊黄帝内经。

        黄帝內经是古人对人体与环境的观察,思考,进而进行的解释,半医半巫。如果两千年后,中医的理论还是以黄帝內经为最终标准,那么自然就是现在中医的现状:半医半巫

        这就好像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扔那两个铁球之前的物理学一样,以前的观察与总结,也有正确的,也有臆想错误的,不成体系,所以也无法形成系统的发展。

        自孔子开启的厚古薄今,在孔子当代影响有限,但是当儒家开始成为统治学说后,中国的各方面的发展就缓慢而艰难起来,每一步前进,都要克服巨大的阻力。现代科学也不可能在厚古薄今的绝对统治之下发展,只能不断萌芽,不断被掐死在萌芽中。

        中医要发展,先要把两个铁球扔下来。第一步先要验证黄內经中的正确部分和谬误部分,明确哪些部分是无稽之谈。然后编纂出权威的,实证的新版黄帝新经,在此基础上,才能继续成体系的向前发展。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基本不可行

          中医的理论,大多不具备可证伪性,举个简单的例子: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亟的通假字)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长短数大”等,都是形容词,你要中医如何试验?论证对错?

          • 家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不是操作手册。

            之所以要讲辨证,每个人连身高都不同,脉的强弱是以自身为参照系的。

            “望、闻、问、切”,切脉是其中之一,基本前三项诊断以定性,切脉更多以定量,再加上现代医学的检测技术。

            • 家园 说这些可能没用

              已经不止一次发过国标之类书,但还是继续这样说……

              形容词的关键不就是要有参照系么,西医照样用形容词。

              • 家园 有普方。比如人的肠道可达9米,但不是以9米为标准。
                • 家园 是说

                  回复懒兄好几次标准化成果被无视。

                  • 是说
                    家园 中医问题就别跟懒厨同志纠缠了

                    中医这事,他就嘴硬,而已。

                    • 家园 请定义嘴硬

                      如果说坚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也算嘴硬,那我当然承认。

                      如果说不一定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中医粉有其他神奇的方法,那么大家各走各道,我也不会勉强。

                      顺便回应一下 @月之回忆 理论的可证伪性,跟标准化不完全是一回事。

                      还是用回这段话: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亟的通假字)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随便挑一句“短则气病”,这个是理论,里面有几个概念,短,气,病,如果我们想这个理论具备可证伪性,(意思是有可能被推翻,但不一定会被推翻),我们好歹要把短,气,病几个概念定义得清清楚楚(不需要标准化,只需要告诉大家,在什么情况下,脉像算短,什么是气,要如何观察,什么算是病,病征是什么等等),总之概念必须毫无疑义,这样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研究。

                      不把概念定义清楚的话,遇到脾气好的,你对我也对,反正无所谓,稀里糊涂,一团浆糊,脾气不好的,那就要看谁的拳头硬了。

                      再举个另外一种方法的例子:找个师傅,师傅告诉你,这个人的脉象就是短,你摸了一下,哦了一声,摸多几次,就算是学会了,至于为什么算是短,师傅说的是否正确,这些就不重要。中医粉大多喜欢这种方法,只要不说这种方法算是科学方法,其实也无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