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商榷】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 夜如何其

共:💬97 🌺411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的确是吃。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什么都吃。

    • 家园 就一个字,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不可道,但可以循环往复中,兴衰成败里看见它:返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

      中国人遵循着道,追求着道,朝闻道,夕死可也。

    • 家园 得以让我们传承下来的...其宇宙观...就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给我们扩展了一个思维...精神...生存空间...

      “道”就是“首”在走...

      运动...变化...不能停...不能倒退...

    • 家园 【原创】中华文明的核心是“生”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有的话,是“生”,生命,生存、求生、救生、人生,而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思想、学说、教义或者观念,那些都是“生”的方式或者结果,自始至终是不断变化的,被不断扬弃的。

      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很多东西都是传统文化,随便就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但要说那个核心,却又是那么的捉摸不定,儒家思想是么,道家呢,佛家呢?都可以说是,但又都不能说就是。漫长的历史中,被我们自己改变和抛弃的传统文化就已经不计其数了,峨冠博带,三从四德……,又有哪个是贯彻始终的、可以称之为核心的么。

      有个传说的古希腊悖论,忒修斯之船,可以与此比拟。忒修斯的船,如果从头到脚每一块木板都换过了,还是那条船么?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演化,还是那个文化么,还有什么核心是留下的呢?

      我的回答是,有的,用一个字表达,就是“生”。

      我们的神话传说是关于“生”的,盘古开天--创生,女娲补天--救生,大禹治水--自救。

      我们的思想是关于“生”的,道家讲养生,佛家被转化为大乘佛教--普渡众生,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

      我们的政体是关于“生”的,不是面向死后世界的神权,以耕战为本,前者是生存之本,后者是自卫之战,从汉匈战争到抗美援朝,完全区别于其它帝国的征服战争、殖民主义。

      我们的奇迹工程是关于“生”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秦直道、黄河堤,无一不是为了生存,相比之下,其它文明的大工程,却往往是关于“死”的,大教堂、金字塔、泰姬陵等等。即便是中国的皇陵、祖坟,说起来也和金字塔、木乃伊不同,并非将其当做复活的通道,而是凝聚宗族、维持社稷的手段,归根到底还是为子孙了后代的“生”。

      我们的文化根基是关于“生”的,但绝非在“神”的恩典下苟且偷生,更非“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逃生,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式的求生,从古到今这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治水到抗疫,从未消失过,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摆脱压迫,成为迄今唯一屹立不倒的古老文明。这大约可以称之为核心了吧。

      回到忒修斯之船的问题,无论怎么更换维修,船还是那条船。因为船之所以为船,核心在于能够浮渡,而不是一堆木板的堆积。木板堆变成钢板堆,当然就不再是原来的木板堆了,但木船哪怕变成了钢船,风帆哪怕变成了内燃机,这仍然是那条船,不但可以让我们浮在水上,而且还能航行得更快更远。

      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生”这个核心不变,服饰变化重要么,文字简化改变什么了么,从甲骨文以下变得还少么,这并不妨碍中文依旧是中文。掌握现代科技就不行了么,马克思主义又如何,打到孔老二也好,新儒家新法家也好,无非就是大运河和秦直道变成了高铁和高速公路,驿站变成了网络,我们可以创立诸子百家,也可以吸收佛教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原创出四大发明,也可以掌握和发展现代科技,我们还是我们,中华文明还是中华文明,我们依然延续着,传承着,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继续传承下去,不止于地球,还有月球,有火星,乃至星辰大海。

      通宝推:唐家山,xhUserI,梓童,铁手,尚儒,曾自洲,pendagun,清风居士,龙眼,老王,襄阳之裔,didae,领班军机,empire2007,秦波仁者,陈王奋起,老调重弹,疏影,良师益友寻常客,
      • 家园 故有:生生不息

        大禹治水采用的是息壤,生成一块,固化一块,但系统总体又是生生不息的

      • 家园 上天有好生之德

        于是天人感应,天子必须以仁爱好生之道治理天下,是为’有道‘,天下共尊之。否则就是’无道‘,天下共讨之。

      • 家园 如果核心是“生”的话

        如何理解孟子的这段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家园 整体和个体的区别

          文明是所有人的命运共同体,所谓“义”,是全体的“生”,个体献出生命,换取整体的生存,就是所谓的舍生取义。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这个解释很出色

            但我还是不满意,因为它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异性。

            举个例子,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以文明,结果被神惩罚绑在山上被鹰天天啄食内脏。普罗米修斯虽然是神,但希腊神话里的神除了超能力之外,其他属性与人一致,人性有的东西神都有,因此这也算舍生取义的一种,被啄食内脏生不如死,是比死更痛苦的惩罚。

            苏格拉底为了唤醒世人,选择赴死,这也算是舍生而取义,在这里,这个“义”已经不单单是众人的生命或福利了,而是“真理”这种具有超越价值的东西,这也算义。再举个例子,耶稣为了救世人选择上十字架,这也是舍生而取义。

            其实有一点我是同意你的,即中华文化对此岸世界的专注,是个重要特征。但细究起来,这更多是儒家文化的特性,当然你要说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这也说得通。其实我觉得“核心“这个概念本身就有种先入为主的味道,也就是这个问题本身是否成立就是个问题。

            • 家园 是的,此岸世界也是关键特征

              我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生”,也并不是说别的都是“死”,能活到现在的,无论原生还是次生文明,必然也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生”的要素,毕竟谁也不是上来就奔着死去的,否则早被历史埋了。

              我想中华之“生”,重点除了在于此岸,最重要的是主动精神,以及“造反”,咋。这个造反有两层,一层是“宁有种乎”、“取而代之”,陈胜项羽的层次,换人不换制度。第二层是“变革”,改变社会制度以求整体生存,秦始皇算一个,主席算一个,周文王可能也算一个,中国注重此岸就是从周朝开始的,我觉得这次变革的意义一直以来没有被充分评价。能做到这一点的文明,也许只有中华。

              儒家应该算是此岸文化的果……之一,还有法家墨家等等,都是此岸之果。

              • 家园 主席还是离我们太近了

                评价起来太容易带个人感情。从人性角度看,主席怎么拔高都不过分,但是从政治角度看,主席的评价就不太一样了。按主席的大半生,都无愧于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但唯独思想家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主席大半生都贯彻实事求是,加上他天才的军事思维,使得TG死地求生,完成惊天大逆转,其成就完全不输秦皇汉武。但建国后,主席明显偏向原教旨的共产主义,实事求是也悄悄变成了唯物主义。殊不知,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是不能划等号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排他性意识形态,首要在于争夺话语权,进而掌控分配权,自庐山起,真正站在主席身边的人就越来越少,反而大家都热衷于借主席的东风,搞自己的意识形态。主席最后选择鱼死网破,并把中国传统政治连根拔起,指望大破大立,结果大破确实有,大立毛都没见着,反而整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格局开始支离破碎。但没想到的是,这样恰恰为中国之后实施“全盘西化”扫清了道路。改开之所以这么顺利,就在于主席把整个思想界全部荡平了,谁都回不去了,然后就全体拥抱西方,比日本当年都彻底。

                所以主席确实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清道夫,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庐山前后,他的思想是迥乎不同的,之前他是基于实事求是的中华新时代第一人,那之后他却成为一个虔诚的共产主义皈依者,要命的是共产主义是彻头彻尾的西方意识形态,套的是基督教的壳,且因为内核不兼容,导致漏洞极多,至今马克思政治学都一地的屎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可想而知那场上世纪最后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会是什么结果。

                • 家园 建国后毛在思想方面的思考很多,

                  毛和马列区别很大。马没有实践,对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都是”思想“,列宁的实践也很短暂,斯大林的做法,并不被毛所认同,毛历来强调理论指导,没有思想,如何领导新中国27年?

                  毛选第五卷是一部分,文革是毛的实践。只是被走资派摸黑抹杀了。你这种说法,往好的方面说,是无知。

                • 家园 唯物主义也没问题,如果他有什么弱点,就是以前没见过工业吧
              • 家园 向死而生

                在中国,四季流转教会人珍惜现在,而不是搞出什么轮回再生。

                对比轴心时代的几家,希腊有斯多噶学派、印度有佛教,都是要再生,都是环形时间。虽然也有突破,但仍是环形,周而复始。只有希伯来和中国是直线的。

                但是希伯来的直线是从开端(创世)出发,以终点(审判)结束。而中国的直线,前面是无限,后面也是无限。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虽然也有开天辟地的神话,但那是汉唐间借外来思想重塑出来的。这种类型的时间观念(宇宙创生论)始终没能成为主流。

                六朝道教《古灵宝经》曾经融摄佛教的劫期结合传统的灾异观念,造出一种全新的循环时空观,但没什么影响,最后弃用。佛学类似,《大乘起信论》强调“当下即是”与“一切具足”。虽然最终关注的只是精神上的自我超越。

                日常中,虽然受佛教影响,有了轮回。但依然注重此世的自我。

                可以说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现在。所谓现实主义。

                通宝推:diamond,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