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甲午祭:决胜岂止在战场 -- 卢比扬卡

共:💬144 🌺713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全灭日本海军这不可能,当年的差距是整个体系的差距

            比如甲午开战的时候日本还有两艘订购的无畏舰没到货,要是到货了,打起来肯定是一边倒了。

            镇远和定远两舰直到日军打下旅顺大连都没修好,而大东沟海战时候北洋水师击伤的日舰已经修理地差不多了。

            不过陆地上肯定不会败那么惨。

          • 家园 哪怕白彦虎那么能折腾,老左照样追得他上天无路

            只好遁入俄国。以前东干人火的时候,看过一篇采访文章,东干人对翻越雪山遁逃的艰难路程可是记忆犹新。记者不知为什么原因,也没问问他们对老左有什么看法。

            就在左宗棠手上,陕回成了甘回,既能杀人,又能活人,回回们怕是心情复杂难以言说吧。军政两手都硬,立功立德都行,李鸿章这种神童在他面前完全没得比。

            所以说,关键还是在人,不在钱。善于运作的,没钱也能找得出钱来,至于无能之辈,多少钱都是白给。

            洋务运动的失败,李鸿章要负重大责任,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要负主要责任。

    • 家园 打仗没钱是不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光有钱也不行

      打仗最后还是要看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日本搞洋务,比满清早太多了,早在1800年前后,日本就有好几千人的规模在搞“兰学”,日本第一本电学著作《阿蘭陀始制エレキテル究理原》在1811年就问世了。等到几十年以后西方打上门,日本学习西方的人才储备完爆满清。

      比如萨摩藩自己铸造的青铜前装重炮,能发射68千克的弹丸,比起南京博物院搜藏的1843年“耀威大将军”万斤炮只能发射28.65千克弹丸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萨摩藩这门炮,内壁还十分光滑,满清这门炮,沙眼最大的能有1厘米。

      185X年,日本就捣鼓出自造的蒸汽船了。

      至于决定甲午胜负的陆军,早在倒幕战争的时候,交战双方就都正儿八经向西方请顾问来学习了。

      到了甲午时候,日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近代军队体制,而清军呢,后勤一塌糊涂,部队大部分都是战5渣,也就聂士成,马玉昆等人的部下能和日军一战,但这些部队也就占清军总数的10%左右。

      军队作战能力差到这天壤之别,再谈财政已经没啥意义了。

      把子弹胡乱打完就逃的军队,烧再多的钱也白搭。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我就想问问你们,阿古柏之乱和中法战争是怎么打赢的?

        冯玉祥他爹参加了收复新疆之战,回忆说就是背着一筐红薯过的沙漠,渴了吃红薯,饿了也是吃红薯,以至于看见红薯就想吐。

        平远舰的轮机兵在舱室着了大火的时候还是拼命往锅炉里铲煤,以至于眼睛被浓烟给熏瞎。

        都是吃了这么大的苦,为什么打的仗有的胜,有的败?

        真的是没钱打不起仗吗?李鸿章会缺那么些打仗的银子?我是不信的,毕竟打输了赔出去的银子可比这么点战费多得多了。

        同样是清军,叶志超弃城狂奔500里,刘锦棠长驱万里夺喀什。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

        • 家园 中法战争打得好的也不是清军正规军

          教科书上的冯子材还是战前才临时组建萃军的,组建了不到万余人。

          黑旗军则是前反清武装,只有3000多人。

          清军正规军和甲午一样表现很烂,比如清军统帅徐延旭就说过“抬枪比法国人大炮强”的笑话。

          其他几位统领比如黄桂兰、赵沃也整天花天酒地,不干正事。结果就是清军经营了一年之久的北宁防线,轻易被法军死伤加起来30多人的轻微代价占领。

          北宁守军为广西提督黄桂兰、道员赵沃、总兵陈得贵、副将党敏宣等率领的24000余人(多为李鸿章淮军)。

          按刘永福说法,北宁这边是清军“不发一炮,弃甲曳兵而走。。。

          现在一般都只宣传镇南关大捷,至于之前清军主力丢掉了整个越南北部就一笔带过了,实在太丢人。

          法军兵力比日军差不少,在中越边境打败仗的几次,基本上是法军几百人进攻清军几千人,或是几千法军进攻万余人的清军。

          比如镇南关,法军2000人出头,冯子材这边8000多人。

          在越北的大山里面,炮兵的作战效果大打折扣,优势的海军没法上岸,通讯也不畅通,大大拉近了清军和法军的差距。冯子材的战术也很得当,弥补了自身火力不足的劣势。冯子材部队的武器比起平壤的清军差太多了。

          清军这些诸如将领狂吹牛皮,实际上军纪败坏,一触即溃的问题在平壤照样再次上演了,只是日军对地形更熟,兵力更多,还知道提前埋伏,所以清军败得更惨。

      • 家园 甲午战争双方的差别

        在于政治体制,官僚制度,军队制度种种。

        中国依然是东方封建的皇朝制度,日本已经是类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了。这是根本的差别。在这个差别上产生的官僚制度效率高下决定日本虽小,必能在局部战争中战胜清国。再加上李鸿章那个混蛋惜命误国,造成清国在整体上被日本战胜。

        甲午战争为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提供了一个成功先例:局部的军事胜利+外交压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很了解,看中国的政治人物很透。只是未曾料想中共和毛主席这样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新政治势力。

        • 家园 有些人喜欢强调偶然,比如当时满清舰队还不错 -- 有补充

          当然也说炮弹不能自主。

          不管怎么说都增加了敌人成功的成分,就是偶然也是人家概率大。

          不认识到这点是不行的,只有毛主席才能以弱博强,获得更大的偶然性,这是没有办法的。

          因为当时大家真忙,忙着贪污倾轧啊。

          这时候日本的偶然性已经带有相当的顺畅轨道了,918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919凌晨,朝鲜日本驻军就坐火车到沈阳了。驻朝鲜军正装待发已经很久了,这就是日本的筹划,说什么下克上,那能随便克嘛?

          1936年日本226只是两派在斗,关一帮奋起的小军人啥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当年日本天皇能想着节约金钱建设新时代 -- 补充帖

          大正天皇作为历史有名的弱智能够平稳建设,我们国家在干嘛?

          历史的惯性和满清的惯性,最糟糕落后的那一面正在体现,慈禧的能力都在政治玩人。

          为了怕西方侵略,赎回了铁路又拆了,这操作也是醉了。

          那时代,日本维新三杰为了日本殚心竭力,大量日本蕃士上升为贵族获得了国家奖章。

          大量留学者到了美国欧洲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建立了日本第一代政治制度。

          我们只有工程技术派,不试图接受现代化工业化啊。

          这就是差距了,堂堂中国还不如小日本的思维也是醉了。

          问题在哪里?

        • 见前补充 4632375
      • 家园 日本鬼子学习荷兰鬼子,学得很拼命的,死亡无数

        我们当时就不那么拼命,甚至洋务运动时期,还是不紧不慢,不耽误贪污!!!

        似乎当年没有为了学习洋务而死亡的儒生。只是儒家官办下的一个工业操作分支。

        • 家园 当年不拼命还真是因为堂堂天朝,在满清治下成了井底之蛙。

          满清几百年的封闭停滞造成清朝人对西方的认识甚至比不过明末,仅有的一点点信息也是满清皇帝垄断的,汉人没资格去知道。

          日本萨长联盟和幕府更类似于激进改革派和缓进改良派,一直被塑造成保守派的幕府大佬老井伊直弼比起满清这帮人不知道开明多少了,他弟弟就是有名的兰学家,他的好友佐贺藩藩主早就搞洋务了,他本人还终结了幕府的锁国令。

          日本明治维新前,就对于要全面改革达成一致意见了。满清达成一致要改革,已经是辛丑年以后的事了。

          应对西方入侵,满清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维新还是晚清最后五心不定的改革,每一个节点都晚了日本40-50年。

          通宝推:真历啊,
    • 家园 战争并不仅仅是个砸钱的游戏

      按照你文中的逻辑,日本在甲午的胜利似乎是因为日本的融资能力超过了清朝,和清朝或者日本是不是内部腐败关系不大,那么朝鲜战争又怎么解释呢?太祖当年对双方军费的总结:

      1952年8月4日,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提到:“去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费用,和国内建设的费用大体相等,一半一半。今年不同,战争费用估计只要用去年的一半。现在我们的部队减少了,但是装备加强了。”他认为继续打下去,对美国不利,对中国有利:“要用钱。他们(美国)一年要用一百多亿美元。我们用的钱比他们少得多,今年比去年又减少一半。‘三反’‘五反’清理出来的钱,可以打一年半。增产节约出来的钱,就可以完全用在国内建设上。” (《文史博览》2014年第6期)

      抗美援朝,美国财力远远超过中国,同时武器装备也远远超过中国,还是刚刚打赢二战,所谓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如果战争仅仅是个砸钱的游戏,岂不是美国早就该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财政是万政之母,但不是胜利之母!。清朝当时的财政收入远远超过日本。在光绪十二年(1886)之后的十年间,清廷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在8000万两以上,比嘉道年间的4000余万两多了一倍。依靠这个收入,清朝其实建立了一支武器装备非常先进的近代化军队。具体的武器装备区别可看这篇文章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总体来说,清朝的装备比日本先进。清朝甚至大量装备了加特林机枪,而日本却根本用不起。同时清朝装备的是先进的德国克虏伯钢炮,日本只有老式的青铜炮。

      在炮兵方面,当时清朝陆军具有百倍以上的优势。例如大连有海岸炮台5座,陆上炮台1座;紧靠它的旅顺有海岸炮台13座,陆上炮台17座,守军共2万人,兵力相当于一个加强师,拥有大小炮120门以上,其中包括许多240毫米的克虏伯远程巨炮,炮弹则有246万发以上。一个加强师的兵力拥有如此多的重炮和炮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炮兵总火力超过甲午战争时鬼子陆军火力之和,其总火力也超过了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全军炮兵的总和,以及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炮兵的总和。

      但真到了打仗的时候,

      日军24000余人冒严寒在荣成涉水登陆,普遍冻伤,冻掉手脚的亦不罕见,且粮弹不济,然而在延续数日的登陆期间,山东半岛驻军有2万多人,却没有半渡而击。在威海卫炮台,李鸿章安插的亲信守将同样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最后日军用清军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弹,猛轰北洋水师,当即击沉数舰,最终消灭了北洋水师。

      武器再好,钱再多,用武器的人不争气,那就啥也别说了。

      这里其实牵涉到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甲午战争正好发生在同光中兴的那批人功成名就,富贵到手,老的老、死的死,活着的从改革者蜕化为迂腐官僚的当口。系统自身腐败了。当然不堪一击。

      如果甲午战争发生稍早,则至少是个中法战争的结局。如果再早一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或许顺手就把日本灭了。

      所以甲午战争就是一群腐败的老官僚碰上一群朝气蓬勃的日本新锐,自然胜少败多。

      通宝推:北纬42度,青青的蓝,别看我矮,破鱼,尚儒,起于青萍之末,何求,tiderew,陈王奋起,贼不走空,真历啊,赛昆仑,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