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新瓜,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是国民党特务,抓捕了我党烈士杨超 -- nanimarcus

共:💬124 🌺881 🌵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到的袁隆平先生家世介绍

            明时落业江西德安县南郊坡上的青竹畈,世代务农。

            高祖昌富,生四子:繁仁、繁义、繁礼、繁智。

            清光绪己丑年间(1889年),四兄弟离开了青竹畈,来到德安县城发展。他们齐心协力,苦心经营,逐渐有些积蓄,于是在县城里建起了大约有千余平方米的住宅,当时在城中就是第一大宅了,被后世称为“西园袁氏”,算得上是县中的“望族”。

            曾祖繁仁,行一,1840年生。生子盛鉴。据碑记,为隆平曾祖。

            曾祖繁义,行二。《袁隆平口述自传》称繁义为隆平曾祖,或为口误。

            祖父盛鉴,字子辉,别号退如。生同治葵酉(公元1873)年二月十四日亥时,卒民国二十二年四月四日。享年六十有一。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吉日,卜葬于大西门外西山之麓。

            清末举人。民国六年,卜居县城北门另建颐园,颜其庐曰退庐。公亦被举为一邑贤老。在清末筹划宪政的时期,曾进入江西地方自治研究所学习。辛亥革命以后,由九江五县同乡会公举,做了两年的“知事存记”,大概相当于现在县政府里的秘书长,再后当选为江西省议会的议员,做过县里高等小学的校长,县农会会长,还曾被委任为广东文昌县县长。到海南后,因语言障碍,难以开展工作,就递交了辞呈。

            德配先逝,另有故茔。续配曹氏,与公合冢。子男四:兴熙、兴焘、兴烈、兴杰。

            父兴烈盛鉴三子,生于1905年。原来住在德安县城北门。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即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毕业后在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20世纪20年代到1938年在平汉铁路局工作。很有爱国心,在铁路上做了很多为抗日战争运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的工作。在抗战期间还曾发动一个企业家捐献了500把大刀赠送给西北军的“大刀队”。可能是因为这个机缘,后来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孙连仲的器重,做了这位上将的秘书。于1947年底调到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做事务科科长。

            又 《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102页袁子辉条目

            【生卒】:1873—1933

            【介绍】:

            江西德安人,1873年3月12日(清同治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清秀才。1912年,任国民党南九支部部长,旋被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与李协和、杨咽水商榷政见,主张立法应“因时、因地制宜”,持议不阿,迨贿选丑剧发生,民权精神扫地,即拂袖归里,兴办教育。先后任德安县公署学务委员和县高等小学校校长。筑“退庐”以示终老。北伐军兴,由张难先力荐,任广东琼崖行政委员公署秘书,后任江西平民医院院长。善书法,尤工于诗。1933年4月4日逝世。终年60岁。着有《颐园诗抄》。

            此条颇多误,比如“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当为江西之误,但大意不错,基本上确定 了被 杨超带人查封的,就是“西园袁氏”的宅子

            另外,多说一句,袁先生提及 孙连仲,称为 爱国军人,现在当然这么讲没啥......孙在抗战表现还是不错的。不过......孙 效力于常凯申的时候,和红军乃至后来的解放军,真没少打仗,他自己和共产党也算颇有缘分:董振堂/赵博生,高树勋,还有 侯镜如 都是他属下(手下有通共的人,在国军那不算稀奇,但是炸成孙连仲部下这样的,好像还真不多......)

            通宝推:acton,
          • 家园 请问您有办法查到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证么 -- 有补充

            网上的说法越来越有歧义了,我这个纯粹是好奇......第一是网上都有 袁先生在协和医院出生的证明原件(照片日期看不清楚),那么他生于那一天就没有啥争议,但是我看到了三种说法:1930年9月7日,1930年8月13日,还有1929年8月13日......

            这个是查 他父亲的行止的时候偶然发现歧异的:

            隆字辈

            兴烈长子隆津,1927年出生于天津,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新疆建设兵团任会计主任,1980年病逝于新疆。

            兴烈次子隆平,1929年8月13日出生,即农历七月初九(据新发现协和医院出生证明),乳名“二毛”。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寿93岁。

            他们兄弟的工作都没有受到影响......但是 如果他哥哥生在1927年,那么他父亲在1927年在家乡一带活动的机会就少多了,那一年中国南北方分属于国民党和张作霖一派的北洋势力,来往两区虽然不是不能,但是麻烦的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自己看到了,在出生证正面 -- 补充帖

            Aug 13,1929......这样就和网上另外一张他们兄弟俩的照片对的上了,那张是1930年的,当时袁先生已经能端坐在母亲怀里,他哥哥坐在旁边,看着大两岁的样子,这样也好,袁先生比通常报道的多活一年(周岁92)

            另外,他四弟隆德是1932年的,这样才比较排的开

            隆赣,1986年从九江市物资局轻化建材公司退休。

            隆德,1932年出生于老家德安,曾为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隆湘,出生地是湖南的桃源。马鞍山钢铁学院的副教授

            袁先生的兄弟都在技术岗位上干的不错

          • 见前补充 4625055
          • 家园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我觉得吧......主席 这句诗很应景,革命最后的目的,不是仇恨,而是创造一个民众能通过努力改善生活的新社会

            大革命期间,湘赣两省的农民运动是非常激烈的,遭到的反扑也是非常残酷的——不仅仅是军队的血腥镇压,而且也包括激烈的斗争撕裂了原来社会组织的基础之一的家族体系。和 杨超一起被枪杀的 王环心 烈士——是被 堂兄和伯父举报的,湖南湘南暴动的胡少海烈士被亲爹悬赏通缉(虽然胡老爷子有自保的因素)。这种情况下,建国之后根本没法翻这笔旧账.......稍一扩大查询范围就会发现烈士自己可能都会政审不合格

            这种情况下,除了军事口的岗位,其它工作还是向绝大部分人开放的

            军事院校,就出现了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政审不合格,按规则不能上哈军工的尴尬事情——左太北那是能直接到陈赓校长那里讨公道,其他学生哪里会有这个条件

            通宝推:铁手,朴石,
      • 家园 冰雨那篇是道听途说吧

        袁隆平的父亲1905年出生。到1927年才22岁。按冰雨的说法,成了九江公安局长。这个官职未免太高吧。袁隆平的父亲的履历,按照这篇文章国士

        袁盛鉴的儿子袁兴烈也非常争气,考取了南京的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乡当了县里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在平汉铁路局任职。

          抗战开始后,袁兴烈积极支援抗日,倾其家财,与开钢铁厂的朋友陈子善一起筹措了500把大刀,送给西北军将领孙连仲的大刀队。孙连仲既念其情,复怜其才,便聘其为自己的秘书,授上校级别。

          袁隆平的母亲名叫华静,出身于镇江富户,曾就读于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会讲流利英文,喜欢看英文版的哲学书,尤其喜欢尼采。她在安徽芜湖当老师期间,与小三岁的东南大学中文系学生袁兴烈认识,不久后结婚,先后生下五子。袁隆平为第二子。

          由于时局不宁,袁兴烈与华静被迫东奔西走。他们的奔波,从五个孩子的名字都能看出来:在天津生下大儿袁隆津,北平生下二儿袁隆平,江西生下三儿袁隆赣,德安生下四儿袁隆德,湖南生下五儿袁隆湘。

        袁兴烈与华静相识是在读书期间。1927年,袁兴烈大学才毕业吧。大儿子和二儿子都生于北方。到三儿子才生于江西。可见袁兴烈与华静在生袁隆平前是在天津和北平生活的。袁隆平生于1929年8月13日。所以袁兴烈与华静要回到江西至少要到这个日期之后。三儿子生于江西,所以才取名“隆赣”。

        九江公安局到1927年3月,北伐军占领九江后才设立。袁兴烈不是北伐军高官(例如当时的南昌公安局长是朱德),有没有从大学毕业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在1927年跑到九江任公安局长这种高官显位呢?

        冰雨也好,萨苏也好,他们写的很多东西没有出处,看似洋洋洒洒,其实也就是摆个龙门阵。要把他们写的帖子当作真正的史料,还是要斟酌一番的。还不如直接去找原始资料。

        通宝推:一着,南寒,
    • 家园 自立靶子,左顾言它

      袁老的父亲是不是特务不重要。

      而怎么讲出来很重要。比如你用的“吃瓜”。

    • 家园 不是一直说出身论不对吗?

      怎么又开始用出身来找话题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