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口论,计划生育和老龄化 -- 孟词宗

共:💬292 🌺1334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孟先生的埃及和印度例子解读

      孟先生还是有科学精神的。举了埃及和印度的例子。印度这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生育率在快速下降,为什么呢?因为工业化发展之后,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提升还有参与社会工作参与率提高都会抑制妇女的生育意愿。同时,孟先生也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之后,生育成本提升,造成生育意愿下降。孟先生的文章非常有意思的是,自己后面提了很多例子和解读,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文章开头列的“人口论”资源线性增长赶不上人口指数增长的理论基础恰恰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孟先生在一篇文章里面逻辑非常清晰的,用事实证明了,“人口论”理论荒谬。说明孟先生还是尊重事实,不糊涂的。

      -----------

      看了下网友评论,维持计划生育不动摇的大体上是几个意见,(1)生育率下降是普遍情况不要大惊小怪。既然是普遍科学,那么之前干嘛要搞一胎化?是不是多此一举?(2)刺激生育的社会资源怎么来,很简单啊,调整政策砸投资啊,养老金不要涨了,转投生孩子吗,社会资源投养老是浪费。该活的活不了,该死的不死,这社会怎么运转?(3)养老是需求,不是一个产业值得推动的。更不是所谓拉动经济的支柱。(4)饱受诟病的三大改革,20年前房地产、教育、医疗三驾马车想拉经济,本质上背后是62-75年还有87-92年的婴儿潮人口的需求。没有人,没有消费。老人消费啥?老人进商场一天吹空调,免费试吃吃完了,一毛钱都不消费。

      东北经济的惨状,已经是老龄化、少子化的未来。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不只是生育意愿。

        首先,自然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压力)对生殖细胞的影响非常严重。生育困难和不孕不育非常普遍。莆田系能够发展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次,文化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由观念,或者说想象造成的。比如反婚反育者一般没有任何经验,会将自己主观选择的可能定义为被动接受的必然。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吓自己。在一些后来接受婚育的访谈中也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他们不明白不同生活状态对于同一的认识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伏天饮水。所以会有整天晒娃和整天骂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会使更多的人犹豫。

      • 家园 无论好不好,惨不惨,个人以为,都是应该两孩为主

        说到底,中国毕竟还是人口数一数二的大国。

        多多少少呢,对于计生部门之前的疯狂行为,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的指责。

        三大改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赞成联系到一起。

    • 家园 关于人口论的几个问题(二)

      二、“人口论” 的理论假设和真实世界完全不一致,其理论基础根部不存在。“人口论”一个重要假设,是资源利用的线性增长与人口增长的指数增长的矛盾。这个理论假设看上去非常正确,但是这是典型的机械主义,典型的错误用于社会,将单一因素用于复杂系统的典型例子。这个假设本身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人口增长是和社会发展、技术水平等等多因素相关。具体到现代已经验证的情况是,工业化社会发展之后,人口增长会平稳下降,会自然走向老龄化、少子化。这个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证明的。而具体到地区,以东亚地区为最严重。根本不存在所谓人口指数增长,不断爆炸的事实基础。如果“人口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所有发达国家都要费力气去刺激生育?

      孟先生举的所谓埃及的人口爆炸例子,恰恰是因为埃及迟迟无法升级到工业化社会的结果,是他们社会发育的问题,无法顺利进入工业化时代的结果,而不是所谓人口爆炸的结果。

      通宝推:张乘风,
    • 家园 生孩子分房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就别指望了。。。

      出台一个“不生孩子就罚款”之类的规定才是最有可能的。

      虽说我们政府执行能力是比国外强,不过节操这几十年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哪会送房子送钱有这样的好事

      至于代孕这东东嘛,改开以来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已经够多了,伦理风险太大了。

      • 家园 现在的房地产,贷款比例确实低了,然而绝大部分还是来自

        银行,个人买房是首付5成,二套更高。

        房地产商是银行贷款,政府支持。施工方也是大量贷款,部分垫资,内装方也是如此。

        这次政府收紧,一堆房地产链条断了。

        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靠国家贷款养起来的行业。

        但是,政府仍然不愿意没收他们,支持国内人民居住。

        因为和多少人收入有关啊。

        难啊。

    • 家园 关于人口论的几个问题

      孟先生的所有说法都是“人口学“的理论,那么有几个问题要问。

      一、假设人“人口学”是科学的,严谨的。那么国家最为重视,投资几十年的”显学“,长期拥有实权部级单位”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支持。懂中国行政和科研体制的就懂。有实权部委支持,就有经费和政策保障。作为对比的,中国所有社会科学(文科)的研究领导单位是一个 社会科学办公室,仅仅是一个厅局级甚至是处级单位。这样一个”显学“,拿了国家那么多专项基金,有那么多专家用各种科学模型进行科研。为什么90年代、2000年到现在的所有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型,数字上面预估出现巨大差距?这么硬的科学,这么硬的支持,这么硬的行政资源,为什么科研结果出现这么大差距?比如 ,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二胎政策实施,年人口出生数会达到4000万。类似的数据预估差距离谱的非常之多,例子举不完。

      对于这样的长期的、重大的数据拟合错误,在其他学科,首先是考虑数据模型是不是用错了。科研方法是不是用错了,原始数据采集是不是有问题,总之要马上回头去找出错误,都不是偏倚的问题了。重新调整科研方案,科研方法等等。那么在如此严重的数据拟合错误,比比皆是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几个假设。(1)“人口学”学科研究方法假设正确。那么具体研究设计存在巨大错误,使用的科研方法,采样来源,纳入标准,统计方法,数据模型拟合等等方面都是存在颠覆性错误。既然出现这种颠覆性错误,那么几十年里面,存在学术造假吗?原始数据是不是真实?有没有学术腐败?几十年培养的硕士、博士论文要不要回头查一下。这些硕士、博士怎么毕业的?这些教授、博导怎么带学生的?庞大的科研基金怎么用的?

      (2)“人口学”作为一个学科是不是“伪科学”?假设专家们、学生们都努力工作,都按照学术要求进行科研了,出现如此长期重大的数据拟合失误,那么请问这个“学科”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科学性问题?是不是研究基础,研究方法都要重新讨论一下。这么多人,这么多钱用于科研,怎么就错的这么离谱?

      (3)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影响了正常的科研结果?假设“人口学”是对的,那么这些专家学者还有培养的硕士、博士们都努力研究了,数据结果也是真实的、合理的。是什么干扰因素让正常的科研结果长期几十年错误?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急需出台系统性鼓励生育的政策

      总的逻辑

      1、放开管控(至少放开三胎),让想生的可以生;

      2、放开技术管制,让原本不能生的能生

      3、降低育儿成本,

      4、提高孩子质量

      5、视情况奖励生育。

      1、放开管控,建议至少放开三胎。但完全放开,有2个顾虑,其一,在放开生育的情况下,往往是两头愿意生,中间不愿意。有钱有权的愿意生,底层不在意孩子教育的随意生,长久来看,可能会促进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加大。其二、会影响民族结构

      2、放开技术管制

      2.1 试管婴儿纳入医保

      2.2 考虑放开代孕,让那些想要孩子但生理原因没法生的,可以有自己的孩子

      2.3 完善领养制度

      3、降低育儿成本

      3.1 医保完全报销生孩子的成本。后续要把无痛分娩放进来,报销。同时,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报销比例。

      3.2 延长产假至6个月,同时严格处罚企业用工歧视,并给予补贴;

      3.3 幼托一体化,大力发展公立托儿所,做好衔接。6个月产假,之后小孩无缝衔接入托,让家长能安安心心上班。

      3.4 增加孩子税前抵抗金额,降低抵抗年龄。目前3岁小孩才能抵抗个税,应将为0,即出生即抵扣。抵扣金额调整到3000乃至更高。

      3.5 小学延迟放学时间,增加托管至晚8点,让无长辈父母可以下班后接孩子。

      5、提高孩子质量

      5.1 强化婚前检查,给奖励

      5.2 加强产检,将多种筛查纳入医保,降低残疾、疾病儿童出生率。

      其他

      抓紧出台养老全国统筹的机制,这事儿不能老拖着了。美团的快递小哥,在北京送八年快递,回头去石家庄又干八年,之后回老家,拿老家农村的居民养老保险,这事儿不对,是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一定要建立全国统筹,养老金跟着人走,不挂在城市下面。让打工人群在自由流动的同时,保证将来社保领取,养老无虞,这样才能放心生养。

      通宝推:冻雨,孟词宗,p47109,范进中举,阴霾信仰,真历啊,莫问前程,
      • 家园 坚决反对放开代孕

        放开代孕,只会让底层女性沦为提供子宫的商品,是对女性的极端剥削。而且将从根上破坏中国分娩者为母的伦理道德底线。

      • 家园 让愿意生毕竟有能力养的多生

        有钱人愿意生?让他们十几个几十个的生,要代孕其实也无所谓。要是马云有二十个儿子二十个女儿,把他的钱一分,一堆小富翁,里面说不定还能出几个人才,未必是坏事。

        一般民众,在中国这个环境里,给钱什么的还不一定有用,因为要出人头地,教育成本太高了。要是那种不想出人头地的,生多了也是问题,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既然如此,那多生的高考加分就好了,二胎10分,三胎及以后20分,这足以让有一定能力且从小就在多子女家庭长大的人占领最好的大学(基本上这样独生子女就和北青复交什么的无缘了,而和北清复交无缘实际上就意味着通向上层阶级的大门关了一半),在几十年的尺度上长期扭转主流人群的思维方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