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沈胡之战 -- 胡里糊涂

共:💬168 🌺1096 🌵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过一篇文章

            里面把胡蝶的职业日程与胡友松出生日期对照分析,认为胡友松不可能是胡蝶的私生女。胡蝶私生女一说纯粹是胡友松为抬高自己身价编造的。

            • 家园 文章也未必可靠

              胡蝶是戴笠的情妇,公开的日程啥的未必就是真的。

              再说了,“胡蝶私生女”这个名头在解放后弊大于利啊。

              • 家园 反正是私生女

                攀个名人总比做无名氏的私生女强些吧。胡蝶与戴笠发生关系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那时候胡友松已经出生了,关注胡蝶的行程,就关注胡友松出身日期前一两年的就可以。

          • 家园 那你也得看胡友松的愿意与否吧

            胡之前是有男友的,后来组织刻意安排下,那个恋情就无疾而终,胡嫁过去两年就要守一世寡。你说这对她是一种幸福结局,我也是无言以对。

            作为一名护士,在那个时代也是个技术工种,再以她的相貌我不相信能找不到个好人家。再说政治成份,除非要找有权有势,或个别职业的,那个时期权力部门也不会太过深究,何况她也不算黑五类。

            看看她自述:

            自述嫁因

            1959年,我从北京第三护士学校毕业,分配到北京结核医院工作,又转到积水潭医院。期间,曾经有过两次无疾而终的爱情。之后,在下放到农村巡回医疗一段时间后,最终到了复兴医院。

            一次我和医院里的其他几位医生一道被邀请去参加国务院一个部委的联欢晚会,就在这次联欢会上我无意之中遇到以前认识的张成仁先生,他是上海很有名气的记者和翻译家。

            由于彼此都熟悉,所以,我们每次一见面,我就会把单位里的一些事情以闲聊的方式告诉他。有一次,我请他帮忙换个工作,因为我对自己干的这一行实在是感到厌倦了。张成仁很热心地对我说,他在北京的政界也有些朋友,有机会一定帮我多询问一下。看从哪个方面入手能够办成。我很感激。

            早在1966年的6月初的一天,张成仁碰到了老朋友程思远。两个人渐渐谈到了回国以后的李宗仁。程思远说李宗仁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一个人生活很不便,情绪也十分低沉。张成仁不解地问是怎么一回事,程思远说是由于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在跟着他回国后,不幸患乳腺癌去世了,李宗仁感到很孤独,也很苦闷。作为跟随李宗仁多年的老部下,程思远最了解他,想私下先物色一下,给李宗仁找个伴儿,来照顾他晚年的生活。张成仁就推荐了我,他说我如何如何合适什么的。

            张成仁找我要了一张近期的照片,说是介绍工作的时候要用。也就是说,最初张成仁把我介绍给李宗仁之前,并没有直接讲明他们的真实目的,而是首先问我想不想换个工作。我一听这个消息,当然觉得是个好事了。好像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已经到了正常的下班时间,张成仁打来了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首先问我知道不知道一个叫做程思远的人,我想到他说的是不是那个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啊,于是,就脱口而出说知道这个人,但对方并不认识我。张成仁听了,笑了起来,在电话里对我说,等一会儿就和程思远一起来医院接我,就带我去见一个大人物。我听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平时张成仁是从来不会开玩笑的呀!今天怎么这样的反常呀!

            我站在医院的大门口等着,不大一会儿,一辆灰蓝色的伏尔加牌轿车慢慢停在我的身边。张成仁摇下车窗探出头,笑吟吟地让我快上车。我坐进轿车后,坐在后排的张成仁指着前排的一个身材精瘦的中年人,向我介绍说他就是程思远。程思远微笑着转过头,我也对着程思远礼貌性地点了点头。张成仁看着我有些迷惑的表情,故作神秘地对我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也许会对我调动工作有好处。

            在路上,我静静地听着张成仁和程思远在随意地说着话,但话题的内容我也听不懂。所以,也没有插上一句话。轿车拐进了一条狭窄的小路,在门牌"西总布胡同5号"的门口停了下来。这时候,张成仁对我说,你知道今天我带你见的大人物是谁吗?我自然是不解地摇了摇头。张成仁说这个大人物是李宗仁先生,我听了并没有感到太吃惊,只是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因为我在乡下的时候听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过有关他回国的报道,但为什么要带我来见这位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大人物呢?我只是感到困惑 ……

            从中可以看到嫁因并非感情,至于是出于对组织的服从奉献还是个交易,俺也就没必要深究了,但组织这刻意安排,你真的不觉得有些下作吗。当然放在今天,确会有人因捞得个机会而感激流涕的。

            • 家园 应该给李宗仁找个五十多一点的好老伴。

              这样单纯一些,效果也好的多。

            • 家园 不是写着恋爱“无疾而终”在前吗

              我对周总理大多数保媒拉纤是不以为然的。例如帮西哈努克找小老婆,还有《往事并不如烟》里某位领导的小丈夫。唯独李宗仁续弦这件事例外,理由就是胡很可能嫁不出去。

              当然,也就是“很可能”。我不否认胡如果真不嫁李宗仁,也有可能找个正常对象,例如落魄知识分子啥的。那就是另外一种人生了。但也很难说究竟哪个更好。例子参见翁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周总理这种情报战线的顶级宗师,绝对有能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把一个人看穿。所以他保媒拉纤,被撮合的很可能就是有那种潜质的,被他看出来了。甚至更进一步,他的撮合说不定也有情报工作的成分在里面,这我就不敢乱猜了。

              • 家园 能够拿相片给李宗仁看的,能不过政审吗?

                所以说她黑五类是过不了这关吧,“无疾而终”不过是个婉转词儿,过程如何当事人才最清楚吧。嫁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年、素未谋面、行将就木的老人,试问有几个女人会真心为爱?

                当年周最反对用财色进行谍战的,如果按你这么说,不是自打周的嘴巴吗。整个事件,目的不过是为了照顾好(讨好)李而已,为统战的手段牺牲一个女人的幸福罢了。

                • 家园 至少有一次“无疾而终”

                  坏事,因为骂了看不到周总理贡献的家伙,我可能要被关小黑屋,趁着还能说话,把这个问题先给说了。

                  按胡的回忆,她有两次“无疾而终”的恋爱。如果她写的是真的,那至少前一次是在周总理给李宗仁续弦之前。那个时候“确立恋爱关系”是挺严肃的事儿,所以“无疾而终”很可能是对方家庭对她的出身不满意,因为其他方面没的挑剔了,又漂亮,职业又好,又没有父母负担。她的出身会导致对象家庭不满意,但是不妨碍她通过给李宗仁续弦的政审,因为政审人员的政策把握水平是远强于她对象家里的。当然,也有可能她写的就不是真的。

                  我认为,胡后来没有再婚,她自己的因素至少占一半。在李宗仁去世几年后,她只要去找周恩来或者邓颖超说想结婚,那一定是会帮她找一个合适对象的。

                  最后,我说周总理帮人找对象可能有情报工作的考虑,并不是说他把女情报员派去给人当对象。他根本不需要。他就是实实在在帮人找对象。但是,有了媒人这个身份以后,他本人或者邓颖超找人问问家常就太方便了,媒人嘛。例如,要想了解李宗仁的近况,那制造一个机会让邓颖超偶遇胡友松,拉几分钟家常,不就都知道了。

                  • 家园 你呀,总是抓住边角来洗,回避了主要问题

                    要是你作为媒人,介绍花姑娘给行将就木老头子,难道良心不会痛吗。本来就是出发点有问题,就算没有胡友松,也有赵友松,刘友松的吧。

                    我发出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拷问什么,只要希望小年轻们明白,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其阴暗面,不同的只不过是广些或窄些,残酷与更残酷些而已。别用距离美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去追忆什么,恨生不逢时。每代人都要面对他们要面对的东西,适应现在,面向未来。

          • 家园 关键是用这事夸周啊,有啥好夸的啊?

            鸡毛蒜皮啊。

            • 家园 周总理确实干了很多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

              这种保媒拉纤的就有不少。从军国大政的角度好像也没啥,但是从被关怀者个人来说,那就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啊。

              周总理做事,从大到小。大到领导国务院,制订五年计划,抗震救灾,辅助毛主席处理林彪出逃;中的是处理各种人民群众组织内斗,建设攀枝花;小的是安排福州动物园养熊猫,以及对各种具体个人的关怀,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种。这是开国阶段的必然,因为各种问题怎么处理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范,而绝大多数问题必须在周总理这里被处理掉,不能也不应该被送到毛主席那里去。

              黑周总理的,基本都是糊涂实心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