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平视这个世界-07 -- 心的方向

共:💬28 🌺2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但是克仑茨确实没有进入新德共啊?

            @假日归客

            凯斯勒大将他们基本都入了,大家放任斜路派搞掉昂纳克是非常大的失误,尤其是米尔克,很不好。

            白白牺牲了沃尔夫那么牛的斯塔西管理啊。

            德共效率还是不错的,只是可惜一时失误,唉。

            昂纳克是非常独立自主的,后来去苏联躲避,戈尔巴乔夫是个什么东西,当然出卖了他,让他回国受审,受侮辱。

    • 家园 抗战产业转移西部 -- 补充帖

      1

      点看全图

      2

      点看全图

      3

      点看全图

      4

      点看全图

      5

      点看全图

      6

      点看全图

      7

      点看全图

      8

      点看全图

      9

      点看全图

      10

      点看全图

      11

      点看全图

      12

      点看全图

      13

      点看全图

      14

    • 家园 献花但不宝推。你这种论述下,毛泽东神机妙算近乎神(妖)

      我以为,毛泽东背后的逻辑没那么神叨。

      搞工业化是因为认识到工业化是世界潮流和民族存亡的根本,这基本上是全党的共识,最早设计的路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就是说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资本主义路径,这点可以去读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用刘少奇的话说,先搞资本主义,我们有枪有政权,搞起来再剥夺一次。

      搞公有制是因为相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主要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化与生产的社会化的根本矛盾,是无解的。所以在八大上以为所有制解决了,社会主义就成了,这算是共产党的“历史终结论”吧。

      搞计划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是因为相信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可以在落后的一国单独建成社会主义,特别是斯大林的理论。

      与苏联的“九评”论战是因为认为赫鲁晓夫背离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路线,当然也有不愿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受苏联控制的因素。

      搞WG,是因为发现斯大林的办法,最终形成的公有制是科层阶级少数人控制的所有制,多数人被排除在外,“跟旧社会差不多”。

      所以说,毛泽东的实践有的是现有理论指导下的尝试,有的是为解决当时的问题的应急之策,有的客观效果是主观并没想到的意外,当然也有理论创新的实践,比如WG。

      至于说美国放弃金本位是毛泽东的背书恐怕只是想像,依据并不充分,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恐怕还是因为面对蒋介石对金融一扫而空困境的应对之策,当然也主要是有当年根据地经验的应用和实践。

      我想,把毛泽东描述成算无遗策,不所不能的神仙,他自己都不会答应的。

      通宝推:一着,独立寒秋HK,普鲁托,心的方向,燕人,yaodao,
      • 家园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本来不想回复你这个帖子,大家能展开讨论,我能从其中得到启发,对我而言,就是达到目的了。

        如同我在《平视这个世界》-06里所言,我近期的活动,主要为了向同好们介绍《资本的财富寄生》。我的目的,是最终形成一个小的、高智商的小圈子,探讨和交流如何从资本的财富大池中捞金的技巧和心得。

        所以,我近期分享的内容,绝非为了兜售自己民科级别的政治观点。

        下面,我们开始就事论事。你选择的这个“妖”字,和鲁迅先生认为,传统文化对孔明的神化,近乎于“妖”或许类似吧?

        《三国演义》是一本特殊的道家读物。孔明身上的事迹,抽象的居多,但是,实锤的也不少。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孔明神乎其神的故事,都发生在荆襄一代,入川和北伐,孔明的神乎其神就每况如下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孔明在荆州生活了很长时间,他所谓的躬耕于陇亩之中,那是作秀。诸城葛家,是个庞大的门阀集团,这样的家族,不会让自己的优秀成员去向土地讨吃的。他是当时存在于荆襄的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集团中的一员,这个集团,对于东汉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天气等,无不涉猎,说白了,就是一堆实用性极强的知识分子,就是一堆潜在的政治新星。

        所谓的草船借箭、新野的几把火、乃至南屏山借东风等,都是建立对天气的大数据进行长期积累而得出来。只是,他不把底层托出,而借以神话自己,来抬高自己在刘备集团中的政治地位。

        在六处祁山中,他不再神奇,是因为,陇西诸地,他没有生活过,自然,他就无法利用常规战争之外的元素,更好的辅助自己的军事活动。

        从这个角度看,鲁迅先生的认识,是有相当缺陷的。也就是,诸葛孔明的“妖”并非神化。

        毛泽东在开始革命斗争之前,就经历过几次筹款活动,例如,资本赴法留学的两万大洋,就是典型例子,这不是普通能玩的手笔。同时,他在学生时期,办报和办夜校等,已经帮助他积累不少经营方面的经验。

        在他二十三年的武装斗争生涯里,无论是根据地还是解放区,都存在吃喝拉撒的问题,都涉及到吃饭穿衣的问题,都涉及到工农业生产的问题,都存在内外的贸易交流问题,都存在着金融管理的问题。所有的这些活动,在他二十多年的实践中,毛泽东这样的人物,难道就没有能力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想,你也不会赞同在新中国建立前,他在经济和金融方面是空白和一无所知的吧

        我在河里,其实是写过《重温新民主主义论》的三部曲的。

        新民主主义论》是发表在1940年的一篇重磅文章,这肯定不是一篇急就章,而是他多年实践中有关心得的总结。所以,我把看成是新中国的立国大纲。你在贴中谈到的工业化、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这个名词可能是个穿越)在里面,都可以找到答案,开卷有益,不妨移步阅读一下,看看多年后,你的总结和他老人家多年前的预见,有何异同点。看看,你现在的”智“和他曾经的”慧“,有多少交集。

        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可以有千千万,主要看立场和看角度。我近期创作所谈论的对象是中国、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话题,高度不同了,观点自然就有所差异了。我既然号召大家和资本玩玩智力游戏,那么,我首要的就是给出理论分析,这就是《资本的财富寄生》一书所要实现的功能。

        资本难道就是这么好欺负的?资本当然不好欺负,但是,资本有个毛病,船大难掉头,所以,就为我们留下了天然的机会。有人或许会问,难道你不怕资本最后会收拾你?我已经把资本的下坡路也指出来了,是对方有求于我们,这个时候,所有的风险自然就是从来不存在的。

        写到这里,开始看看你对历史的总结,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上面说了,可以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找到答案的,我就不替你代劳了。我们从如下几个问题入手

        与苏联的“九评”论战是因为认为赫鲁晓夫背离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路线,当然也有不愿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受苏联控制的因素。

        搞WG,是因为发现斯大林的办法,最终形成的公有制是科层阶级少数人控制的所有制,多数人被排除在外,“跟旧社会差不多”。

        所以说,毛泽东的实践有的是现有理论指导下的尝试,有的是为解决当时的问题的应急之策,有的客观效果是主观并没想到的意外,当然也有理论创新的实践,比如WG。

        至于说美国放弃金本位是毛泽东的背书恐怕只是想像,依据并不充分,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恐怕还是因为面对蒋介石对金融一扫而空困境的应对之策,当然也主要是有当年根据地经验的应用和实践。

        我认为,搞问题,就要搞清楚。你认为

        与苏联的“九评”论战是因为认为赫鲁晓夫背离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路线,当然也有不愿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受苏联控制的因素。

        这个观点也不能认为是错的,还是如标题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背叛列宁和斯大林的路线?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列宁和斯大林是不是就一定全部正确和一贯正确?很显然,你的依据基础,就是这二位是不容怀疑的。

        我在《资本的财富寄生》中,已经指出了列宁的几个前瞻性不高的见解。例如,第95页的内容。

        苏联的腐败体制,就是斯大林一手建立起来的,这个你应该没有异议吧?我在《资本的财富寄生》中,也指出了,斯大林指示一个合格的民族主义者,而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例如,在第150页和第153页。

        由此看来,这二位,都存在着不小的缺陷。

        赫鲁晓夫是苏共的高级领导人,对于苏联的经济,他是知晓内幕的。如同我在《资本的财富寄生》中反复强调的那样,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存在着经济危机。也就是说,苏联也有经济危机,赫鲁晓夫就是试图要找到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所以,才向资本主义阵营寻求妥协。邓小平和随后的改革开放,本质也是和资本阵营寻求妥协。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回到斯大林模式,结果呢,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最为,为了消除危机,不得不入侵阿富汗。

        搞WG,是因为发现斯大林的办法,最终形成的公有制是科层阶级少数人控制的所有制,多数人被排除在外,“跟旧社会差不多”。

        对于文革的这个结论,我只能说你不是错的,但是,这个认知很显然是没有深入的,你还是和苏联挂钩,毛泽东的视野不会如此不开阔,他不会把苏联太当会事的。

        至于说美国放弃金本位是毛泽东的背书恐怕只是想像,依据并不充分,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恐怕还是因为面对蒋介石对金融一扫而空困境的应对之策,当然也主要是有当年根据地经验的应用和实践。

        关于金本位的问题,我在《资本的财富寄生》有一个专门(从第49页开始)的小节予以说明,对于美国因为越南战争无法兑付黄金的窘况,是在第189页给出详细的数据。只是,现在还没有连载到那里。

        金本位的本质,绝不是货币的发行由黄金或白银背书那么简单,其本质是要约束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总量。我把第53页的内容粘贴过来供你参考,

        推理开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种群,该拥有多少财富,需要看金银的持有量。很显然,这是一个强盗逻辑。财富是劳动的所得,勤劳才是财富的亲兄弟,而不是拜金银之所赐。

        事实上,金银是用来交易产品的。产品是否愿意和金银进行交易尚且是个问题,由此,就推理出依靠金银的多寡就能瓜分多少世界资源、或者拥有多少权益,这个逻辑是有重大漏洞的。

        我自信,我在《金本位》小节里阐述的内容,绝对是有理有据,至于你不愿意看到相关的内容,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就没有办法探讨了。

        我想,把毛泽东描述成算无遗策,不所不能的神仙,他自己都不会答应的。

        从这个结论来看,是因为你自己对毛泽东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因此,才会得出这个结论。

        首先,这里面是存在一个逻辑的误区的。

        我对毛泽东和大生产关系的阐述,并没有说,毛泽东从娘胎里,就如何如何伟大。毛泽东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在行动中不断调整,这是人之常情,是符合常理的。毛泽东就说过,活到老,也要学到老。所以,你找到的这个瑕疵,本质或许属于你自己的思维习惯的。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继续花!你的这两个系列很受启发!

          不过,我觉得,毛泽东共产党在确定采用计划经济和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已经部分放弃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工业化路径设想。然而计划经济和重工业优先的战略在实践中和理论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被毛泽东敏锐地捕捉到了,他在极力摆脱这个路径中的BUG,我觉得,张春桥的《论资产阶级法权》和《论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接近了毛泽东对这个BUG理论思考。

          毛泽东无疑是伟大的,他的实践:包括抗美援朝、土改、集体化、工业化、三线建设、赤脚医生、抗美援越、WG、知识青年,每一步都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而且很多都是独特个性的决策,很难被他人代替。他的同僚与他比差得很远,就说刘少奇的那个先搞资本主义,然后用政权和军权再抢一次,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不靠谱。

          • 家园 我被你带沟里了^_^

            我们俩是从两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我呢,在《资本的财富寄生》中,通过解剖美国,来细致入微向大家介绍,资本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也就是说,我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揭示资本主义阵营是如何让一切社会要素都围绕着经济这条主线来运行的,我要让大家对美国的体制有一个全新和全面的认知。《资本的财富寄生》很快就连载到美国的计划经济这个部分。这是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提法,可是,相关的内容,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猜哈,你可能是体制中人。或者说,在创作《财富寄生论》这个系列之前,我和你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看待政治事件,只从政治这个角度看问题的。

            事实上,脱离了经济,谈任何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是住家过日子,也是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是经济。

            目前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是矛盾的,一方面要向资本阵营学习,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但是,另一方面,试图维护政治的独立性。可是,离开了经济的支持,政治貌似又转不下去。

            也就是说,资本对世界经济有着致命的引力,中国的政治一直试图挣脱这种引力的控制,过去的蛋糕论,就是讨论如何应对这个危机的。这就是中国的现状,这种矛盾的现状自然就传递到学术等其它领域的。

            例如,你提到的刘少奇,还有蒙冤的彭总,我呢,在《基本的财富寄生》也隐晦地提到过,我转帖过来

            就在这一年的9月13号,已经写进党章的中国二号人物居然出走,很显然,这和基辛格来访等一系列的中美互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要不要和美国交往,很多人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心理上抵触或反对的,不在少数。一旦伟人离去,未来是和美国合作,还是和苏联同行所带来的争执,演变到最后,很可能会是内乱,伟人身后肯定无人能够驾驭这样的局面,也就是邓小平所谓的“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斯大林走后,苏联失去了前瞻性的领袖人物。特别是《九评》苏共的出台,伟人已经预判到苏联共产党正在丧失其先进性和革命性,苏联自然也就不再适合担当资本主义阵营的竞争对手,一种通过竞争让双方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共生型对手。

            借助群众运动的力量,清洗了未来可能左右中国发展方向的派系力量,虽然新中国为此付出了永远无法言明的沉重代价,但是,实现了思想上的朦胧统一,这是居功至伟的一件事。至此,中美实质性的合作就差临门一脚了。

            1975年12月31号的午夜,一对美国的年轻夫妇出现在北京的中南海。一个是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娅•尼克松,另一个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戴维•艾森豪威尔。

            这对夫妇带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一封信,尼克松在信中说道:

            过去,对于刘少奇和彭总在政治上的遭遇,所有的解释都是空洞的,难以理解的。可是,从中国的前途和未来,也就是从全球经济竞争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一切变得不再模糊,而是异常清晰,那是伟人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中国要有一个光明的前提,是离不开发展经济这个前提的。资本主义阵营是个现实的存在,在资本的手中,已经掌握了积攒了几个世纪的资财。对于这些资财,这些劳动人民的血汗,是动手抢过来,还是用经济的游戏赚回来?很显然,列宁和斯大林选择了抢过来的模式,自从核武器出现后,这种模式就进入了死胡同。而中国执行的策略是赚回来,目前看,中国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当时,和资本主义阵营如何打交道,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就是说,文革和文革中的政治问题,本质就是经济的问题

            刘少奇和彭总这两个人,一个极右,一个是极左。也就是说,如何资本主义阵营打交道,刘少奇的特点是:跪下来了,很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彭总呢,对于和美国阵营的合作,在反对的态度上,可能是永不妥协。

            而且,这两个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都曾以代表民意自居。刘少奇就说过,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庐山会议,彭总也为民请过愿。

            这两个人的说法或做法,本质上,就是自绝于中央领导集体。

            为什么这么说?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中国人民,任何以个人的名义来代表民意,本质就是和党中央决裂,和党决裂

            庐山会议上,彭总说的问题是否存在?存在。

            从49年到58年,共和国又要搞建设,又要应付战争,应该说,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而彭总反映的问题,肯定不是路线出了问题,而是路线的执行出了问题。那么,这就是个别地方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出了问题。那么,就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并非普遍的问题。可是,彭总在庐山上,突然公开发难,而且是以代表人民的名义发难,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公开决裂。历史上,彭总就有过几次含含糊糊。作为朝鲜战争的功臣,斯大林也格外器重他。一旦伟人不再了,以彭总在内外的这种威望,让中国和苏联保持绝对看齐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是,伟人早已判明苏联的未来的。

            庐山会议被打倒后,伟人还是给足了彭总思考的机会,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得到过这样的机会。

            在伟人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他必然要进行清理了。这种清理,不是对蒙难者过去的否定,而是要对共和国的未来确立一条光明的道路。所以和共和国光明的未来不合拍的,可能引发动乱的要素,要彻底予以清除,这就是政治,政治就是如此残酷。这事关中国的未来和前途,事关十亿中国人民的命运。

            左右这个命运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发展经济!

            长期以来,对于政治服务于经济,还是经济服务于政治,众说纷纷。我看,还是伟人总结地对:一切都要为人民服务!这个提法,可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在《资本的财富寄生》一书中,大家将会看到资本是如何丧心病狂地驱动资本阵营进行永不停歇的优化。面对这样的对手,毛泽东只能准备对等的预案。

            1935年,毛主席在《念奴娇•昆仑》中,留下了这样的句子,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这里的“汝”,你认为是抽象的,还是有所指?我想,谁也不敢贸然下这个结论,除非毛主席自己来解释。可是,我还是敢肯定地指出:“汝”是指资本及其明面的代理人。

            当资本及其代理人,成为伟人的研究对象,那么对方体系中的一切要素,例如,军事力量,生产体系,政治架构,等等,自然都会成为他的研究对象,绝对要战胜之的研究对象。

            所以,我对毛主席功业的陈述,没有夸大之处,而是人家确实做足了功课,所以,人民就帮助他成就这份伟业。

            通宝推:贼不走空,
            • 家园 尽管执行不是主控,毛的经济能力已经非常棒了。

              如果不是他要给别人机会,给执行团队机会,国家真的会更好,或者,就是上来王张等,也会更好。

            • 家园 彭老总破坏的是团结。

              这个确实存在,而且指责过于严苛,说蒙冤是不存在的,包括文革。

              只是,处理方式确实有失误。

              这种失误是控制具体行动的周控制的。

              其实除了窝囊一些,彭老总根本就是善终。

      • 家园 近年来少见的清晰明白

        对新中国前三十年历程的概括。

      • 家园 宝推

        比较同意青萍的阐述。毛主席及其同志或者说共产党(真正的)首先是人不是神。靠人自我约束而保持持续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堪忧。历史提供的是相反的例证。

      • 家园 不敢说算毛主席无遗策,但是真是很厉害了。

        绝大多数策略几乎都准,都对。

        有一个核心关键点,或者两个,人民的利益,周期律,这个应该是普遍意义,所以毛主席一定像当年一样,看待苏联和别人的社共主义。

        他一定是带着问题和挑剔理解别人的理论的,而不是亲苏派的盲信。

        公有制和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思想的问题,他也一定一直在正确的思考解决方案。

        通宝推:心的方向,
        • 家园 人民的利益是关键

          可保证人民的利益不能是靠单方面的自我约束。如何真正的发动人民,让人民充分进入到国家的管理体系(非西式民主,那是假民主),是个复杂艰巨的工作。党需要人民持续有效的监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