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新冠看所谓“饿死三千万” -- 孟词宗

共:💬69 🌺232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些人千算万算没算到有互联网这个东西,还以为他们掌控电视电台以及纸媒体随便他们胡编乱造

      • 家园 楼主在为稻公缓颊

        你要用归谬法驳倒楼主,企图证明饿死了3000万,在阴间3000万俄鬼围攻稻公,稻公何以自处?冥司虽大,稻公也无存身之处,难道你要把他逼到18层地狱?

        • 家园 那么您认为公知说的对?

          “饿死三千万”是公知说的。那么因为“大跃进”邓是主持者之一,由于您反邓,就认为批驳“饿死三千万”是为邓缓颊。那么您认为公知说的对?的确饿死了全国百分之五甚至更多的人口?

          好吧,如果真是到全国百分之五的人饿死的情况,你觉得真的会有人甘愿饿死?明末有约一亿五千万人,陕西人口八百万左右。正好是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陕西连年旱灾,造成的结果是农民起义,最终亡了明朝的天下。

          就事论事。邓指挥大跃进有错误,搞浮夸风可以批评,但跑到另一个极端和公知们穿一条裤子也没有必要。

        • 家园 很多人不知道

          这个天灾加人祸的始作俑者是紫阳和邓设计师这个事实。

    • 家园 这个数据还真不好搞准 -- 有补充

      我老家乡镇,川南临江浅丘,比例有点高,

      父亲1953年生,三叔54年,到幺叔1961年间,整个生产队90家人,这个年龄段的极少。

      我祖父生了11个,成年5个,4个大的加1个幺叔,二叔公家一个不成,两个婆家,介于我三叔和幺叔这个年龄的好像只有1个表姑。隔墙两家堂叔公是亲兄弟同年生,比我祖父小一岁,三人同年结婚。堂二叔公子女排到8,成年7个,中间有没有不知道,只有一个姑妈在54-61年间,堂三叔公家子女排到8,成年6个,倒数第二的七叔和我父亲同年,最小的幺姑妈小过我幺叔。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两个姑婆家,少了个姑字 -- 补充帖

      我对饿死人这个事意见很大

      家园 我对父辈的年龄为什么这么清楚? -- 补充帖

      解释下,以免大家误会。

      我们那里对亲戚间的称呼是相当准确,基本没见过比我们再精确的了。

      称自己父亲、祖父的兄弟,长的是伯,小的是叔,叔公之类可能会将叔略掉。

      称母亲的姐妹,长的是姨,小的是媬。

      其他远亲的称呼,内亲外亲、血亲姻亲绝对分开,远近上也略有区别。

      • 家园 跟我家差不多

        我们家祖辈都农村人,我母亲家族和岳父岳母家族也都是。我父母都是51年,岳父岳母也都是51年。

        我父亲兄妹4人,我父亲最小。

        我母亲兄妹6人,我母亲最小。

        我岳父兄妹7人,我岳父排第二。

        我岳母兄妹8人,我岳母排第四。

        没听说他们兄弟姐妹有饿死的。那年代饿是真的饿。我大爷爷死的早(解放前),留下大奶奶和三个儿子,没多久大奶奶也死了,三个儿子跟着我爷爷奶奶长大,最小的那个出生没几年就解放了。也都没饿死。

        我们村(河南中部)都没听谁说过饿死人,饿是真的饿。当然要是有人说:谁会逢人就揭开自己的伤疤让人看。那我也没办法回复你,我只说我见到的。

      • 家园 不一定是饿死的,不能这么算。

        我父母双方的兄弟姐妹都是八个。

        但父亲这方活下来的老大,老四,老五,老七和老八一共五个夭折三个。

        母亲这方活下来的老大,老二,老七,老八一共四个夭折四个。

        为这事问个母亲,原因是这样的。

        母亲的父母都需要上班,完全没空带孩子,更不要说带这么多孩子。所以一堆孩子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大家能想象到不。

        一普通的平房里,大人上班离开后,就成了几个孩子的天堂,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大孩子只管不出危险,只管按时吃饭不会被饿着。

        晚上大人下班回家,一群孩子有的在闹腾,有的困了早早在睡觉,这是每天发生的最平常的故事。

        但是,有的小孩自己发烧了或者病了,自己不懂没支声,大孩子又没注意到,自己就早早去爬上床睡觉。而晚上大人回家看着安静睡觉的孩子,同样也不会意识到孩子正发烧或者患病。

        如此拖延一两天后被发现情况不对,送去医院往往已经迟了,何况那是的医院远没有现在先进,条件也差。夭折的概率比现在大多了。现在的小孩长期有大人精心照料,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故事。

        可以说那是的小孩能活下来的,需要运气,需要一副健壮的身体,患了病躺床上睡一觉,第二天就能自行好。

        体弱多病的再加照顾不周到,夭折的概率很大。

        除了病故,夭折里还有一个是自己贪玩掉大水缸里了,当时附近又没人,分分钟淹死掉了。

        • 家园 我自己一岁多,拉肚子,差点玩完了,后来听我妈说,舅妈的爸

          是老红军,托他弄了点好药,治好了

        • 家园 我的父辈出身农村,孩子像种树,讲成活率

          当地叫做 “成材” 还是 “成林”,我估计这也是有文化的讲法,避免用 “夭折” 一类的词语。

          按照我的粗略统计,解放前连六成都没有,生八个孩子,能五个长到成年,就算不错了。

          也就是说,旧中国四亿人,伴生的是 2 亿 4 千万夭折,人均寿命不到四十岁,合每年 600 万儿童夭折,这些本来不算人,不统计的。

        • 家园 以我的认知你说的的确是事实

          我表侄两三岁时,曾在公社卫生部住院七八天,高烧不退,卫生院束手无策。同期还有几个孩子。先父跟院长反复交涉,才允许介入,一起商定方案,最后才解决了。我记得家父说过的两味主药是冬虫草和珍珠末。那时冬虫草价格不离谱。

          我一表哥,十二三岁也是经常高烧,最高一次大约五年级,42度不退,十分凶险,幸好平安渡过。一个表妹,7岁夭折,当时还不知情,哮喘。后来我爸知道后很是心疼了一段时间,当时家里还有治哮喘特效药:鸦片,拳头大,(那时卫生站还允许种小量鸦片做药用),后来莫名消失了。消失了也好,绝对远超50克了。一个小表弟,出生不久就夭折。

          我更倒霉,出生左肘不知为什么溃烂,冬天,穿衣多,洗澡少,后来发现不对时,挺严重了,治好后就一直有个疤。后来摔伤擦得几乎见骨,自己拿酒精消毒然后把琥珀粉不要钱酒,琥珀粉洒完,伤也好了,伤口刚好是在那个疤旁,新疤痕比旧疤痕浅多了,可见当时挺然重的。话说,拿酒精洗伤口,真疼,肌肉不受控的抽抽。然后严重烧伤,两脚自脚踝以下都是炮,被用草药治好,没有任何疤痕。左手,我左手挺倒霉的,摔伤,肿了,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草药敷好,然后我才发现内侧骨缝有点大,所以一直左手没什么力,也没声张。更倒霉的是,逢年过节,有好东西吃时,我必发烧,直到初中。那时侯还不知道是发烧,只是觉得晕晕的,走路感觉飘飘然,看东西一会远一会近,不时会看到很多沙粒状的东西,前额不时感觉发麻,好象有什么在那磨,也是自己顶过来。最近一次是高二时,发烧,不退,吃药吃得口苦,吃糖都苦,晚上自己一个人留宿舍,燥热难耐,忍无可忍,拼死去水房冲了十来桶凉水,然后该然好了。后来还有一次莫名其妙的晕,去医院,没事呀。顶不住,回家,家父给检查,也没查出什么不妥,但就是晕,然后说久病成虚,去买了两钱人参回来,炖了两次,满血复活。

          意外也是很常见,我堂伯,三个儿子,两个意外夭折,一个据说病亡。夭折的两个,都很无奈:一个还没读书是跟姐姐抢豆豉吃,被常规操作的一筷子头敲头顶,马上就不行了,家父的解释是刚好正午打中百会穴,所以我们兄弟姐妹打架,严禁敲头。一个是四年级,早上上学,屋后路边渔塘发现翻肚鱼,去捞,溺亡。那时孩子野,四年级,水性挺好的了。另外还有两同学河里溺水,我溺水,被救回。我哥,二楼摔了下,额头着地,没挂,但落下偏头疼。我爸也是溺水,差点没了,所以我打小就知道,救溺水一定要从后面抓头发。

          以前,野生野养的,事故率很高,头破血流的,都算不上事。口水和人奶,是疗伤神药,特别人奶,止血消肿,简直神效。

          通宝推:桥上,西安笨老虎,
        • 家园 这个是很大的原因

          各种条件限制,医治不及时的占比最大,掉水塘里、茅坑里的也不少。

          但是那几年时间死掉的人真的太多,特别是七八岁以下的,很难存活。

          不单止我一家,我们这一带各县的情况差别不大,岳父家离我老家100公里 ,岳父54年的,上面的全成年,下面只有一个小10岁的幺妹,他的堂亲表亲关系不熟,不了解情况。岳母是家中老大,55年的,下面最大的大舅66年,然后我岳母和大舅是他们外公后人中最大的两兄妹,他们一个大姨大过自己的妈2岁,一个大舅小过自己的妈2岁,这些姨舅家的表亲都小过我老婆的大舅。

          有机会看到详细统计年鉴的,可查询人口年龄来看下是不是这么回事。

          • 家园 医疗条件不好是很大原因

            我姑父曾经做过一件非常蠢的事,被人当做反面典型指责了很多年。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两岁还是多大忘了,反正还很小,生病住院,我姑父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打工,姑姑让我爸给他发了一个电报:儿病危速回。电报是论字收钱的。结果孩子没保住,姑父也一直没回来。后来回来了一看孩子没了,愤怒的问咋回事?姑姑也是生气,给你发电报收到没有?为什么不回来?答:收到了,别人念给他听了。那为啥不回来?答:他不知道“儿病危速回”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悲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