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茗谈188:人生 -- 本嘉明

共:💬218 🌺3420 🌵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村78年左右才有幼儿园

                      公社大队没这么美好。我1975年生,我姐姐1973年生。我的父母都是民办教师,白天要上课,那时候几乎每个晚上都还要政治学习。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婆一方面年纪比较大,我父母都是七八个兄弟姐妹里的老小,另一方面他们孙辈数量很大,所以也没办法带我们。所以我们姐弟都是托人家带的,一直到我姐姐上小学,到1978年的时候,我们村小学办了幼儿园,我上了一年的幼儿园。农村人人毕竟重养育之恩,我2003年在老家结婚的时候,还请了我当年寄养家庭的爷爷奶奶参加我的婚礼。

                      • 家园 你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啊

                        如果同样情况,今天如何?

                        当年有五保户,五保户怎么没的,你总得有点印象吧?

                        公社你了解多少?

                        你村历史变化你怎么看,了解多少?

                        比如,赤脚医生。

                        • 家园 这说明当年农村的幼儿园并没有普及

                          我1975年出生,1992年读大学,这期间村里的变化一清二楚。读大学期间寒暑假回家,情况也基本了解。1998年出国,但是我和父母也常常联系,差不多每年探亲一次,大概变化也知道。

                          我们村后来就一直有幼儿园了,都是民办的,大部分小孩上幼儿园。

                          五保户一直存在,我们村完全没有亲人的老人好像没有。真正孤老终身的有几个光棍,在老年前他们种自己的承包地,老年后我们村的华侨回来探亲时给他们施舍点,在庙里帮忙或丧事上帮忙也能拿到吃的和一些钱。现在好像有低保了。

                          医疗我更清楚。我们乡改开前有个卫生院,里面的医生有正规的也有顶替的和赤脚医生,每个村有个卫生室,一般都是赤脚医生。乡卫生院大约在1982年左右解体了,卫生院和卫生室的医生回家自己开诊所。我爸爸原来是民办教师,79年的时候没位置了。他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就未雨绸缪,跑去我们对岸的一个名医那里学习,后来在1982年左右考取个体医生行医执照,他也在我们自己家里开了私人诊所。这样我们村就有两个诊所,原赤脚医生的医术太差,没开几年就把她的诊所转让给一个原乡卫生院的医生,他是顶替他父亲入岗的。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07年左右,政府推行恢复卫生院和卫生室。这20多年我们村的基本医疗就靠这两家私人诊所,大病当然进城看。

                          • 家园 你说了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呢?

                            比如,正规医生到乡卫生院是哪年?

                            几名?

                            你是否认为这是应该的呢?你认为一个乡卫生院应该有几名?从何时算起?

                            你这个熟悉怎么算呢?

                            我说幼儿园普及了吗,我在以往的所有帖子都提了不均衡,按道理,小岗村不该要饭,对不对?您觉得呢?

                            您把您的村子定义在全国什么标准呢?

                            话说您对五保户了解多少?改开后靠华侨照顾孤老,您说这个想表达何意呢?可有普遍意义?

                            五保户是一种制度,村也就是大队以公家的方式照看他们的一切,当然,能力所及,也要种地,这种模式你确认不?

                            • 家园 大家都只能说说自己了解的一面

                              我反对以偏概全,所以我提供我了解的当年农村生活给大家了解。

                              • 家园 所谓普遍是大多数的意思,比如大寨是普遍的,因为全国都在学

                                小岗村在毛时代不是普遍的,大家都在鄙视。

                                当然,虽然说全国都在学,但是未必都是大寨的高水平,但是这是一个方向。

                                改开后,大家都在学小岗村,这是一个事实。

                                当然,学成啥样,咱们就不说了,你们村不是典型的小岗村模式成果么?

                  • 家园 前三十年城镇化水平太低了

                    以后一方面要继续城镇化,另一方面需要资源继续下沉。

                    • 家园 前三十年基础太低了,而且也不太平均。

                      大部分农村都在进步,全部凑合活着,比如,小岗村是有救济粮的。然而,它们还要出去要饭。

                • 家园 赞同,所以说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进步的象征

                  哪怕我们不讲社会现象,什么农村扒房牵牛、下岗女工不流泪大步踏入夜总会、解放军战士退役给私人老板当保镖、黄赌毒横行,前三十年的少数文人受教育,被他们打扮成 “牛棚杂忆” 一类,后三十年的苦难,要么他们闭口不提,要么都是体制问题。

                  这类伎俩已经臭大街了,效果不行了。但是作为严肃的理论探讨,我其实是不愿意跟这帮文人下三滥纠缠,而主要看社会的根本发展。

                  新中国前三十年,是生产力大步迈进,社会高度组织化,公有制程度高(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基层政权坚如磐石,军民鱼水情,政府深受群众拥护爱戴、有威信。这些都是文明意义上的进步,属于中华文明改造升级 2.0 版,跟欧美现在的社会结构相比,都不是说谁好谁孬,而是完全不一个层面上了。

                  持平而论,后三十年也不是一无是处,生产力还是有所进步的,但是文明意义上,组织程度、公有化程度、政府动员能力,都有所下降。好在邓去世之后,相关问题逐渐被大家认识到,做了不少改进,现在算是有了 ”重回正轨“ 的一些感觉,比如大数据、天网、防火长城。新冠也算是一场大考,我们考得不错,所以一尊说开始平视西方,土包子见过了世面,觉得西方也不过如此。

            • 家园 天下大同之时,本该如此

              社会主义社会本该把这个责任扛起来,这样大家就同一起跑线了。不过初级阶段原始积累的时候多收点智商税、蕉绿税也是可以理解的。

              ——学区房、培训班、择校费……

        • 家园 请教

          马恩说家庭是私有制的最后堡垒

          能否告知具体出处,真的很想引用,谢谢

        • 家园 过了,过了。人身攻击了啊。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此回复含草量极高

            10个字得二草,赞杀伤力

          • 家园 没有吧? 我既不攻击老本,也不攻击他儿子

            只是讨论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看重。

            老本讲他儿子好,虽然不免夸耀,但是当爹的都这样,也算人之常情。我对此没啥意见。老本讲他自己的经历,跟范志毅打架啥的,可不都是他自己说的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人身攻击? 告诉我,我修改。

        • 家园 老本的友邦惊诧

          老本,少点莫名其妙的友邦惊诧,写点科幻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