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进山以后,越发坚定为自干五了 -- 住在乡下

共:💬75 🌺34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争论,望谅。
        • 家园 帖子出来

          不让人回,那得上微博。

          没人争论,你写给别人看,我也是写给别人看。

          坛子上,了解农村的多了,有农村亲戚的更多,独乐乐可不行。

          • 家园 您误会我的意思了

            没有限制您发言,侵犯言论自由的意思。我不限制您发言,不代表会回复的意思。

    • 家园 网上很多说贫富差距的

      国内的贫不是赤贫了,以前在爱坛和人说过,穷人是最不怕事和最不惹事的,去的地方以前很穷,没人愿意嫁入山,以前是绝望,进城打工似乎是唯一的出路,没有事业买不起城里房,现在夫妻和家人辛苦一点种地开农家乐,一年赚67万还是可能的。河里好多坐而论道的,都不接地气,都呆在象牙塔里了。

      • 家园 坐而论道

        说实在的,你这段话才是坐而论道,不接地气。

        1.以前没人愿意嫁入山里,现在也一样。无他,穷而。除非你老家在山里,但父母辈外出打工,已经帮你在城里买了房子。现在的小姑凉没几个傻的,能嫁到城里,为什么往老山里跑?(此处没有批判当代女性婚恋观的意思)

        对于当前的农村青年来说,如果父母辈在老家没有特殊的资源,进城打工依然是唯一的出路。

        我小时候村子里玩伴20号人吧,目前留在老家的就一个,他是祖传老中医,会推拿接骨。

        所以现在的农村(不包括离城市较近的城乡结合部)也就过年热闹,平时都是老幼病残留守,难得看到几个二三十岁的人。因为这些人留在农村缺乏可以谋生的渠道。

        你反思一下你进山里的时候看到的人里面,有多少40岁以下,二十岁以上(注:按照我国人口比例的话,这一部分人大概占1/4)。如果可以的话,在深入了解下,你遇到的几个依靠什么谋生。

        2.现在夫妻和家人辛苦一点种地开农家乐,一年赚6、7万还是可能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吐槽。

        首先:为什么要辛苦一点种地,去城里打工不比种地舒服吗?赚的也多。

        其次:农家乐需要有人去消费,本地同乡没事不会去消费,不在旅游景点的话不大会有城里人过来,这是一个很有限的消费市场,能养活的人太少。

        我老家的镇子,有一条国道,一条省道经过,15个村,户籍人口至少3万人。目前还活着的商业:镇子上几家饭店,几个超市。移动、联通、电信营业厅各一个,农资站,澡堂、药房、信用社、邮局、邮政储蓄、国家电网、旅馆、几个早点铺、两个加油站,蛋糕房、电脑店、照相馆、白事店、几个服装店、一个农贸市场和依托农贸市场的大概十家店、一个省重点职高(含初中)和周围大概十多家店,一个小学,还有镇政府、医院、计生服务站。各个村子里基本都有几个小卖部和几家饭店,一个卫生室、一个村委会、个吧早点铺。几个村子共用一个粮食加工厂,一个小学。我们那里茶叶很有名,还有几个茶厂。全镇至少还有十个养鸡厂。

        基本产业就这么点,就业人员能用老人的都老人了(便宜),能容纳的青壮年及其有限。不出去打工的话,留在家里种地真的只能吃饭,吃肉都难,还辛苦。

        • 家园 外出务工,看不到未来

          打工买不起城里的房,扶贫扶志气,自己做也能有希望。

          我以前住的地方连院子卖价350万,有个打工的把图纸弄出来,宅基地一模一样的15万

          • 家园 未来

            现在的年轻人留在农村更加没有未来呀。

            去城里打工,在打工的地方买房子是开玩笑。但至少愿意吃苦的话,可以存钱在县城买一套以后养老,存钱给子女以后再城市立足的时候支援一下。这是当前城市化大潮下农村人的宿命。

            象你说的,花15万在农村来一套房子(现在人工贵了,15万应该不够了),看起来似乎很美好。

            假设一:就在农村住着

            农活辛苦,还搞不到钱。30年后,周围一圈的上一代人送走了,和自己平辈的人都去城里了(能定居的定居,不能定居的跟子女混),只有少数人没能回来。人口减少,各项保障设施都会减少,看病购物教育各种难。恶行循环,你的后人还是要走城市化的路。

            此处说一句,没能留在城市的人,大概率自身有问题(赌、懒、挥霍),和他们搅合在一起,自己日子

            假设二:去城里打工,过年回来住几天,老了回来定居。

            比假设一的优势是能存到钱,但农村的破败不可避免,老了回来了,看病购物还是难。

            假设三:去城里打工,过年回来住几天,老了设法定居城里。

            没毛病,就是这15万打了水漂。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大多是各种原因没法走出,只能依靠种地才穷的。“扶贫先扶志”这句话是口号,给他们打气。让他们在不出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到谋生之道。

            农村实质上还是有一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市场需求等)的,因为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没有能力,这些资源白白浪费了。把这些资源发掘出来,帮助贫困户脱贫是很现实的举动。

            此处为扶贫运动点100个赞。

            但如果真信了“扶贫先扶志”,呼吁外出人留乡建设新农村才是灾难。因为农村的资源实在有限,太多人争抢,只会导致踩踏,让好不容易脱贫的弱势群体重新返贫。

            加一句,现在农村人留在城市很难也是因为都希望留在城市,人太多,相互踩踏。

            • 未来
              家园 可能我看的不多

              有人(还是城市人)下乡把别人拋荒的地包下来做大棚和采摘发了。

              有时候不能想,先做。然后逼的自己不断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就是启动难。

        • 家园 您讲个又不种地又不打工

          过好日子的方法,而且是一步登天的。

          人家明确的是以前更苦,现在越来越好的事实,怎么让你善良的心受伤了?

          • 家园 过好日子

            我是农村人,至少知道现在的家乡实质上是个什么鬼样子,看不惯城里人偶尔在农村待几天,觉得乡野田园多么美好。

            个人看法:想把日子过下去,没有特殊资源的农村人建议出去打工,年轻人留在农村很难有出路,也没有未来。

            目前的农村是50-60后这一批人勉强维持,等把这批人送走了之后,下一批就是80后没有能力留在城市的那部分,人口会急速的萎缩,并向乡镇集中,偏远自然村向“无人区”发展。

            “人” 才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留不住人的地方,什么都不是。大平原还可以搞集约化种植,养活个别农场主。山区留下少数几个景区,其他地方因为生产力太低,实际上没有人存在的价值(矿区不算)。说农村生活好实质上城市人的猎奇心理。

            现在的扶贫实质上扶的是那些因各种原因没法走出去的人,让他们可以活下去。让社会最底层的人尽量有尊严的活下去,这个是极大的善政。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你所说的现在的赤贫是怎么定义的?

        劳动生产力的进步发展也影响着每一个人。讨论问题离不开时代,不能和几十年前的生活做绝对比较。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一对外地夫妻去苏州打工,没钱住旅馆结果夫妻二人寒冷的晚上合盖一条薄棉被露宿在公园,为了防止被偷头枕随身带的提包。你去的农村可能一年可以挣几十万,但是也有很多农村挣不到钱呢,不能以偏概全啊。

        • 家园 这是你看头条,现实中

          我见过在医院3人吃一份饭,请不起护工,日夜照顾,5天没睡过床的,每月药费2000都负担不起,回家等死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80%生活费自己负担,政府扶贫给低保,村里给点救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全部幸福叫共产主义。

          • 家园 我看到头条新闻但是不会当做普遍现象

            而你却只去了一个农村看到一家年收六七十万就以为全国农村都如此了。

            达到人人幸福是长远目标,在此之前也没必要对贫困底层视而不见。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很多人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政府扶贫当然是好事但也只是解决少部分人一时之需。一句没有赤贫太片面,也不应该以赤贫为衡量好坏的标准,更不应该无视现在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 家园 作为一个

        出生在农村,上学之前生活在农村,参加工作在乡镇基层,参与过几年包村扶贫工作的70后,我支持你的观点。

        对农村、农民来说,改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是观念的改变。改开之前死水一潭,大家或习惯性的或无望的拴在土地上;改开之后有一段时间的混乱,但是一部分先走出来,先富起来之后,活力就出来了。

        河里为什么坐而论道的多,因为河里基本没有农村人,他们离农村太远。

        中国农村必须越来越好,农村已经越来越好,农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通宝推:假日归客,lmylqh,住在乡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