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昨天去看了《你好,李焕英》 -- 胖儿们的爹

共:💬94 🌺966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印度同时也是俄罗斯的盟友

            印度的角色可不这么简单。印度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一直保持某种盟友关系。原来是经济和军事的盟友,印度有计委的历史比中国长,它们现在在军事上的合作还是非常紧密。

            国家之间的关系没这么简单的。光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就不是谁是谁的盟友关系。

            通宝推:用心荐华,
            • 家园 印度没有盟友。

              作为二流或三流国家,是不存在盟友关系的,只存在依附关系,依附程度有强弱而已。这是实力决定的。

              印度版图人口上来说,是个大国,本身也想独立自主,当然没有那个国家不想独立自主,能否做到而已,印度独立自主的方略最初是拉拢亚非拉不结盟,想摆脱列强自立山头,然而冷战之下,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想在美苏之间逢缘骑墙,必然要配合美苏的战略,限制自己的国际关系。

              为什么中国付出极大耐心和忍让仍然导致了62年的战争?根本原因还是在印度于对美苏的依附,没有美苏的力量介入,印度再有野心也没胆量开战。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战争从来不是当事双方自己的事,每个国家都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被网络束缚牵制,

              区别在于节点的分量,强大如冷战中的美苏,也不得不折戟在越南和阿富汗,这是网络的力量在起作用。

              62年中印之战,中方利用的是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一个窗口期,在短时间内重拳击倒印度,没有这个窗口期,我认为毛主席不会下这个决心,还会等待,当然,机会只对有准备的人有效,而复杂的世界中,机会并不稀缺。

              • 家园 你对盟友的理解不是普遍流行的观点

                你的原文,作为二流或三流国家,是不存在盟友关系的,只存在依附关系,依附程度有强弱而已。这是实力决定的。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国家或民族为了互相保卫通过正式协定(条约或合同)建立的集团。而盟友互相结盟, 为了共同利益或目标形成的朋友。所以并没有二流,三流国家不能算盟友的说法。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不少联盟,晋国这样的大国也会有陈国这样的小国盟友。现在中国和巴基斯坦有也是盟友关系,而巴基斯坦是比印度还不如的三流国家。那么要吗中国是和巴基斯坦同样的三流国家,要吗中巴不是同盟关系。同样的目前最大的军事联盟北约,美国是盟主,一流国家,土耳其是顶多二流国家,但是还是美国的主要盟友。

                • 家园 美帝苏修是不会允许和他们平起平坐的盟友存在的。

                  苏联不多说了,和新中国的恩恩怨怨足以说明问题。

                  美国包装华丽些,骨子里比苏修不遑多让。

                  新中国是例外。

                  土耳其北约等国,只能在美国画的圈里实现部分共同利益和目标,超出范围盟友立即变敌人。

                  简单说,对于二三流国家,没有能力规划自己的国际关系全局,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被动实现自己的国际关系调整。

                  土耳其近几年政权更迭危机,是不错的说明。没有美国允许而想展现大国雄心,政变就是常态。

          • 家园 老邓打越南就是打狗辱主人

            打了小霸越南,向全世界证明苏联就是纸老虎。

            • 家园 也有解读认为打越南是投名状,给米帝看对抗苏联的立场
              • 家园 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地缘政治,担心当时的越南吃掉柬埔寨老挝甚至缅甸后成南亚大国。这种操作历史上就是常规模式。

                实际上那场战争的战略目地都达到了。首先是越南被迫从柬埔寨抽调人马应付北方军事压力,也借助以后的长期军事消耗战拖垮了其军事经济力量,间接让苏联陷入经济困境,后来苏联解体,越南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不得不彻底放弃其统一南亚的梦想。

                中国也是借这张投名状和欧美国家进入蜜月期,这期间民用就不用说了,军用的顶尖技术和装备都搞了不少,到89年后才中断。

                中国建国后两次站队,第一次是明确站苏联阵营,抗美援朝可算是投名状;第二次就是改开初期这一段,打越算是第二份投名状了。

                蜜月期也都十年左右,但影响都很深远,第一次是借助苏联帮助奠定了工业化基础;第二次是借助西方进入了世界市场,并赶上了信息革命的浪潮。

                有意思的是,窗口期过去,不管愿不愿意,不管愿不愿意,就必须靠自己力量往前走,自己站自己的队。估计以后更多的就不是再中国站别人的队,而是别人怎么站中国的队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局部战略要服从于总体战略

                  局部的战略问题,在总体上可能就是一个战术问题。

                  对越战争的战略要服从于小平同志的总体战略;

                  主席的总体战略就是三个世界,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代表国在第一世界两霸之间独立发展,保持世界力量的均衡,从而最大化中国自身对于两大阵营的价值。主席用了将近20年的腾挪达成了这个战略目标。

                  小平同志的总体战略是什么呢?

                  如果苏东解体就是小平同志的总体战略目标,彻底解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那么对越战争就是成功的。否则就不是。

                  但苏东解体,两霸均势变成一霸独大,应该并不是小平同志的战略目标。如果苏东解体,那么中国就是想“韬光养晦决不当头”也不可得,中美蜜月不到10年,中国从80年代后半段就开始品尝到两霸变一霸的苦果了。

                  • 家园 苏联解体之快应该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有不少人预测(或者诅咒)过苏联会垮。事实上,苏联陷进阿富汗,就被当作了这个帝国在走下坡路的一个表象。

                    但是没人能想到苏联会垮的如此干脆利落。

                    • 家园 做战略决策的是大国领导人

                      做战略决策的是大国领导人,不是“所有人”。

                      • 家园 我说的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苏联会这么快就没了

                        还是说,某个大国领导人预测到了苏联的崩溃如此之快?这倒是未曾耳闻。

                    • 家园 苏联解体是预言的。

                      80年代,社科院组织翻译了一批美国人对苏联的专著。

                      其中有一个美国女研究员,针对苏联人口的历史变化,认为人口比例增速变化,苏联有可能被迫或主动分裂。

                      不过那个时候她提出穆斯林问题,国内还是不以为然的。

                      梅新育认为俄罗斯人分裂苏联,是主体民族受到歧视的长期结果。

                      不管他们说的对不对,人口问题的确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