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两个关于MIT陈刚院士官司的情况 -- 方平

共:💬75 🌺555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国内教授的压力,系里的人事斗争,美国大学都有

              尤其是拿到tenure 之前那六年。

              我一个前同事,好朋友,哥大的博士,导师是著名院士。刚去某大学CS任教时,每次去他家,他说的跟国内年轻教授一样,项目压力、文章压力、课时要求、学生要求。

              最头疼的是系里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政治斗争。对了,与他同系的另一个中国教授,我们关山口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毕业的,就是因为得罪了系里的印度帮,没拿到tenure,只能走人。

              除此之外,我至少知道两个认识的Georgia Tech毕业的中国同学,没拿到tenure,最后去公司作程序员。

              算上认识的另一个在Rice也是没拿到tenure到公司打工的,算算我知道的已经不少了。

              至于系里的各种复杂人事斗争,这么说吧,我当年读书的系,有十个专业,各个山头斗得跟乌鸡眼一样。有一次老系主任退休了,硬是斗了半年,选不出新系主任,谁也不服谁啊,最后只好去CMU还是哪个系里找了一个外人来。

              以为美国大学,包括研究型大学,都是象牙塔一般,那就是过于理想化了。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这方面我是外行,多谢方兄指点。

            类似这种事情(不是指陈刚教授这件事),有文化不同导致认识不同的因素在里面。

            比如说兼差这种事情,多数中国人觉得不是大事。早年在北京的时候认识一些外企的销售,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不干私活的。所谓私活,就是依托外企的网络,花外企的资源拉关系,私下销售私企的产品。我认识的多数销售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私活(回扣高、提成也高)。

            某国企在这边有两个人,跟我挺熟。前阵子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某私企在这边雇了一个香港人搞销售,前阵子这个香港人带着客户跑了。私企老板怎么善后呢?请两位国企员工兼差。于是乎,这俩人一个干公家的活,一个干私企的活。私企老板向我明示:我给他卖东西一样有提成。

            类似这种事情,很多来了十几年的中国人依然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就我上面说的那件事,就有人觉得有机会挣点外快挺好。甚至为了干私活千辛万苦申请米国某州的工程师。

            但是对于多数鬼子来说,full time员工,在同一行业内干私活,是不妥的。

            国人这么干一般没事。但是一旦出了问题又如肥猫河友所说:

            知识产权上交割不清,也不知道规避法律陷阱

            --------

            华人打类似擦边球的很多,比如用保险里massage的钱开票卖化妆品、用配眼镜的钱开票卖墨镜。类似的事,主要是华人在干。一般没事、一旦有事,就连正经生意也说不清了。

            比如说我在17年4月曾经说过一件事情:

            中餐馆收现金、偷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前些年政府肥的流油,懒得管,现在饿得眼睛发绿,自然不会放过他们。听我的会计师说,税务局是这样做的:

            中餐馆报完税后,税务局对于其中的多数开支项(比如装修、甚至食材)下的费用统统不认,在此基础上计算应缴税,要求中餐馆补税、过期罚款。

            合理吗?不合理。但是多数中餐馆的老板选择交钱。原因有3个:1、帐不禁查,很多开支项下的很多收据说不清楚(虽然有真的);2、往年偷税太多,怕把往年的事扯出来;3、平时各种开支没有分清楚,到头来自己也弄不清那些支出是公司的,哪些支出是个人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黄锴爱李莹,东海后学,
            • 家园 这恐怕不是 ”文化“ 的问题

              十九世纪的欧美,哪有什么干私活不允许的? 资本主义草创阶段,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烧杀抢掠都行,干私活算什么?

              至于后来的法律制度,那是社会大环境完善以后形成的。中国只不过后发,还需要时间来完善。别的不说,九十年代初期,国内很多地方的财务管理还是一团乱麻,顶多现钞理清楚,什么存货、折旧、保修、损耗、应收应付,哪有这么多讲究? 根本谈不上现代金融管理,反正社会主义就是肉烂在锅里。

              这些都跟 ”文化“ 没什么关系。

        • 家园 国内确实不少公司喜欢画个饼白嫖
      • 家园 有可能是人家不愿意回来呢

        跨国搬迁,重新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对于潜心研究的科学家几套房,几个钱不是唯一动力,何况人家是在MIT。

        回流这种事,国家可以创造条件,美国也可以创造(反面的)条件,科学家自身的境界同样重要,要不无法解释开国初期那么多一流科学家潮水般的回流。

        美国白右的种族主义政策,有德国殷鉴在前,是没有出路的。

      • 家园 骂得真痛快
      • 家园 错了

        人家是美国人

        • 错了
          家园 知道他是美国人!美籍华人

          我们提供比麻省理工高出几倍的物质待遇!

          • 家园 那何必纠结于华裔? 东欧那边好的工程师少了?

            你比麻省理工高几倍的待遇? 好家伙,顶二十个东欧工程师有没有?

            那就要讲性价比了,对吧?

            而且,如果你真的希望吸引华裔科学家,这次应该拍手叫好才对啊。美国人这样子迫害陈刚,最好搞种族主义,谁是华裔就迫害谁,其他华裔科学家才会知道祖国好啊。

          • 家园 对于像陈刚这样功成名就的人,物质待遇效果不大吧

            他们那种程度的人,物质方面基本已经相当满足了,收入跟福利都可以保证相当体面的生活,就算高几倍又有什么意义?相反,拖家带口的再次移民更难决断。孩子的成长、配偶的意见都不可忽略,而且说不定权重很高。毕竟,again,物质方面已经相当满足了。

            只能像其他河友提到的,在美国受政治迫害或者超强的家国情怀才能驱动这些功成名就者海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