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里有篇短文,对傅聪事件的前因后果梳理得很清楚 -- 非为

共:💬102 🌺891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哈哈,真是可笑,这套路河殇流用过太多了

      看到只觉得矫情虚伪。

      这种强行尬洗的狡辩文,也就是在文人圈子里转转算了吧。

      文人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嘛,有什么底线和原则可言?又当又立的,几千年下来都是如此。

      我就问一句,傅聪叛逃是不是事实?

      还搞那么多套路,煽情的文字,曲笔粉饰,卖惨博取同情。

      感情“那是窃, 不叫偷……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文人知识分子觉得能原谅,那是这帮孙子本质上就是又当又立,一肚子脏心烂肺,只会躲在幕后扇阴风点鬼火,是敢做不敢当的无胆鼠辈。

      老百姓觉得绝不原谅,人民群众的眼睛里不揉沙子!

      通宝推:empire2007,别来无样,白玉老虎,
    • 家园 傅敏的遭遇

      父亲傅雷是上海作协分书记处的书记,哥哥傅聪也获得了国际比赛的大奖,所以领导对他青眼有加,要保送他到北京外交学院,将他培养成新中国的年轻外交家。

      (陈王注:贵族的后代还是贵族)

      1958年4月,傅敏刚刚进入外交学院的第二年,傅雷就被错划为右派,八个月后,傅聪从波兰出走英国,从著名的钢琴家一下子变成了“逃叛”。因此,傅敏成了重点批判对象。1959年的秋天,外交学院没有做任何解释,就把傅敏作为“代培生”,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

      (陈王注:你哥叛逃了,有什么理由相信你不会叛逃?外交肯定要有安全背景审查)

      傅敏前脚出了大学的门,后脚就踏入了中学的门。杨滨校长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他,他不知道是这个好心的校长大费周折才把他要过来的,此时他的心里只有颓败——梦想的田野再一次枯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

      (陈王注:有什么好委屈的呢?)

      许多年后他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有着“可怕的”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竟然没有一个单位敢要他!

      好在这个时候,北京中学界“四大校长”之一的杨滨,也是北京第一女中的老校长,不顾时局接纳了他——“这么个高材生,你们不要,我要!”

      当晚他就住在了学校宿舍里,那时的校舍是民房,条件简陋,而且屋少人多,三四个人住一间,晚上他趴在床上给傅雷写信,想到这一天看到的种种就是他以后的人生,泪水夺眶而出。

      (陈王注:欲为人上人而不可得的委屈)

      住牛棚的那段时间,是傅敏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每天都不知何处申冤。几番折磨之后,傅敏心里早就干枯了,没有一点希望,在一个幽谧的深夜里,他缓缓走向护城河,决心跳河自尽。

      没想到河水太浅,竟然不足以淹没他,就在这时,附近的人也发现了这个想要跳河寻死的青年,赶紧救起他送往医院。

      (陈王注:跳河自杀水太浅,此处真伪未知,按说一个正常的大学生不会不懂这个)

      还有一次,傅敏趁上厕所的时候,用手摸电门,再度自杀。可是他穿的是胶鞋,触电未死。

      (陈王注:这次自杀,未得到当事人的确认,摸电门自杀,除非预先用电线把手绑住,再通电,否则成功率很低,因为肢体的抽搐和肌肉的抖动是不受控制得,一个大学生不会这点知识都没有)

      今天我们来解剖傅敏的遭遇,得到这样的结论有点轻浮,但是我实在受不了对叛国者的原谅,因为两者一样轻浮。要批评,请一起批评。

      通宝推:天河行,gasarak,empire2007,不如安静,mezhan,
      • 家园 1987年,我分到天津一个国企,宿舍

        是和一个老头儿一个屋子,厂里故意这样安排的,因为老头儿和老头儿在一个房间会打架!

      • 家园 就是如此

        如果换一个,苏北县城做题家泥腿子、祖上八辈苦哈哈贫农出身的,上了外语学院,最后没人要被北京第一女中的老校长钦点过去当教师,哪还会有这么多委屈?

        本质上就是傅敏,以及傅敏们,还是从内心里把自己当人上人,突然大学毕业去教中学,做不了人上人只能做“人中人”,所以一肚子委屈,觉得郭嘉欠了他的

      • 家园 投个囧,看看能不能拿到通宝

        新的一年从投囧得通宝开始?不管怎么说,先投一个,看看效果。

        我觉得陈王这一篇评论很“左”,看起来很有立场,其实搞错了立场。

        首先,傅敏和他哥不一样。他哥是“不忠不孝”,但傅敏是“忠孝双全”。于国,傅敏是在可以合法离开的时候留了下来,并且在自己的岗位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准,这是忠;于家,他整理父亲的遗稿并一再修订,这是孝。因此,正确的立场是钦佩和学习,而不是嘲讽。

        其次,保送外交学院也未必就是“贵族的后代还是贵族”,而是人尽其才。毕竟人家有家传的外语基础。

        第三,傅敏的委屈也未必就是“欲为人上人而不可得”。年轻人遭受这些挫折觉得委屈本来就很正常。

        第四,最重要的,所有这些委屈、自杀未遂什么的,在傅敏留下来并成为优秀教师以后,其实都是一个铺垫。盯着这些铺垫是无聊的,无论从哪个立场哪个角度。事实上,“许多年后他才知道”很可能就是一个转折的契机,最终促成了他选择留下。

        不知道傅敏会不会出自己的传记。但是我怀疑,在他的内心深处,对毛主席,对他早年的“落难”经历,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只是不方便说罢了。他是毛主席教育成功的一个经典案例。

        通宝推:四十千,踢细胞,
        • 家园 不对,就是现代

          美国,连证据没有,都可以让中国留学生、绿卡人员滚蛋。

          加拿大,可以直接拘捕孟晓舟。

          在他哥叛逃的情况下,有什么理由不把他的待遇降低一点?

          • 家园 你要说啥?我完全支持把傅敏调离外交系统啊

            你要说啥?我完全支持把傅敏调出外交学院,离开外交系统啊。

            但我也觉得傅敏委屈、郁闷是人之常情。我还猜测他委屈的对象其实是他哥,但是给文人们用了曲笔写的好像他的委屈是冲着党国。

      • 家园 傅敏比他哥强多了

        傅敏是个厚道的弟弟。学音乐的机会给他哥了,外交官的生涯被他哥毁了,好像女朋友也吹了。然后他哥还有脸把家里的字画拿到英国去。最后留下他来整理父亲的遗稿。

        傅敏在自己职业上的成就,至少我觉得跟他哥在钢琴上差不多。为了取得这成就,他在别人都认为不会回来的时候回来了。

        至于说早年的富家公子习气,吃不得苦,这也没啥。毛主席要他们去接受再教育,不就是因为他们有这习气嘛。

        我觉得傅敏是一个好榜样,也是一个毛主席教育的成功案例。

      • 家园 学校宿舍和牛棚之间切换太快
      • 家园 对那个年代的黑暗和悲惨经历,竟然能点评得如此凉薄、冷酷

        傅雷当时是被定性为反革命,文革结束后也平反了,傅敏又犯了什么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一个无辜的绝望的受害者还能如此刻薄,不见一丝对人性和生命的敬畏,令人无语,更感悲凉

        • 家园 傅雷定位是右派,不是反革命

          1961年也脱帽了。

          1966年的时候给傅雷定性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看到有什么组织做出的结论。如果您知道,不妨告知,是什么组织依据什么给傅雷定性为反革命?

          傅雷自杀与其说是被定罪,不如说受辱后的悲观和自责。他自己说,培养出傅聪这样的叛徒儿子,死有余辜。

          他的自杀,在我看来和90年代喝农药自杀的农妇一样。悲哀但发人深思。

          国家对傅敏没有做错什么。不让他做外交官而已,有什么错呢?在美国也会对外交官的家庭背景进行调查,潜在怨恨的,肯定会排除。

          至于牛棚,这个词一出来我就知道浓浓的公知味。因为革命干部也住牛棚,所谓的牛棚是简易宿舍的戏称。

          如果你对自杀的农妇有一丝同情,一样对农妇子女的悲惨命运有一丝同情,我会和你一样,对傅敏有一丝同情。

          说实话,我是穷人的后代,对北京四大中学之一的宿舍都嫌简陋的傅二公子同理心一直起不来,我就不装了。

          通宝推:阴霾信仰,mezhan,
        • 家园 你这么煽情,是因为物伤其类吗?那说明你跟那些所谓的文人精

          英,跟叛逃的傅聪一样,不过就是一个极度自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再给傅聪涂脂抹粉,也掩盖不了本质。

        • 家园 对精英们来说,可能黑暗了

          对老百姓来说,恐怕是最好的年代。文革十年,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十余岁,从落后南韩七岁,到超过南韩3岁。

          对比八十年代,人均寿命基本不增长,变成又落后于南韩了。

          参见:黄卫东:文革经济“濒临崩溃”的又一反证——世界银行关于两个时代中韩人均寿命对比

          http://m.szhgh.com/show.php?classid=62&id=135685&bclassid=58

          通宝推:不如安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