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清朝相关论文资料整理,陆陆续续有空就补充一点 -- 阴霾信仰

共:💬480 🌺2201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朝鲜学习,并不会影响从西方学习

                  所以问题是为什么从西方学习会中断。康熙本人是皇帝,难道能调动的资源还不如徐光启?

                  • 家园 因为康熙没学懂西方代数

                    认为代来代去全无必要,叠床架屋反而整麻烦了,又认定西法代数就是天元术的西方版,既然西方代数更繁琐,和天元术又是一回事,那就直接学天元术呗。这事康熙太自负了,毕竟也是五十多的人了;另一方面也是实用主义害死人,看不出“代”的必要,弄不好传教士自己就没懂;最后只能说是天意,怎么就那么巧,康熙学代数和天元术发生在同一年,而且传教士解释algebra一词还特意强调了是从东方来的,讲这个词源完全没必要么,还有康熙那个学生太不耻下问,朝鲜数学家是吏的身份,和天朝派来的钦差大臣级别上差远了。。

                    • 家园 你真能扯

                      哪个国家学数学是靠皇帝的?是唐太宗,汉武帝,拿破仑,还是忽必烈?末代皇帝崇祯批准历书局,那是在士大夫中间已经形成了翻译和学习的风潮,已经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上。数学和天文不过是翻译的领域之一而已。明末涉及的领域是全方位的,涵盖天文学,天文仪器,数学,地理,机械、物理,建筑,水利,医学,矿业。。。总计100卷左右,如果不终止的话,还源源不绝,康熙有能耐去学吗?

                      只不过康熙政治才能的确厉害。马上人知道靠满族,识字的都不多,是永远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的;要是让汉族继续搞下去,则满清恐怕很快就要被赶回老家了。既然我满族不会,那就让你汉族也不会,禁止你学。进步不容易,让你退步,跟我一个水平不就行了。说起来,这个和现在美国阻滞中国的高科技是一个思路,华为这样的,就得打死为止,要不然美国怎么混?区别是美国的阻滞是外部的,不会成功。满清取得政权,做得非常成功。

                      • 家园 清朝哪来的禁止汉人学数学啊

                        清朝就是水平差,还被学阀康熙带到歪路上去了,学阀影响一国科学研究的事情古今中外很常见吧,更何况这学阀还是皇帝本人。同时代西方数学家也有不少靠皇帝养着,只不过西方皇帝多,这国不行跑那国,从整体上来说不容易出现学术垄断。

                        清代一直到道光汉人数学家层出不穷,虽然水平差点进步不大总归在努力,比如说吧,李善兰今天被大家知道是引进了西方微积分,被遗忘的是他在接触西法前在宋元数学的基础上也独立做出了一些微积分领域的初步探索。所谓清代不让汉人学数学完全就是谎言。

                        不怎么学数学的朝代倒是真有,就是明代前面的那两百多年,不能只提明代最后四五十年就把前面那两百多年略过不提。。。

                        通宝推:从来,
                        • 家园 如前所述,数学只是明末翻译学习的一小部分而已

                          从范围来看,从卷数看也就大致占10%左右,其他的呢?翻译运动怎么就中断了?

                          康熙设了个算学馆,非八旗子弟,是没有资格入学的。八旗里面,还得是世家子弟,防范之心,很严重的。汉族能人多的是,那又怎么样,一边凉快去。

                          康熙五十二年(1713),设算学馆于畅春园之蒙养斋,简大臣官员精于数学者司其事,特命皇子、亲王董之,选八旗世家子弟学习算法。

                          雍正没康熙那么敏感,直接就禁止传教士入境,已经入境的,驱逐。和传教士接触,都成了非常危险的事,敢继续翻译吗?

            • 家园 不了解明朝数学是何时落后的

              如有相关资料,可否展开说说?

              明朝初期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天文数学应该还是先进的吧?至少不落后于西方?否则,不好解释如何成功做到设计制造出大型船只船队,并能做到成功七下西洋的啊。远洋大型船队长时间管理,可是综合天文地理数学知识、物质实力、探险经验、临场应变能力、心理健康管理等各方面条件才能成功的。据说麻将就是郑和船队为了船员在长时间单调的航海途中解除乏闷、锻炼脑力发明的。

              明末徐光启时代,看得出天文地理数学确实落后西方了。真是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啊!

              • 家园 元朝时,数学发展从南宋高峰中断,后退,

                元朝消灭了南宋,这个高峰再次中断。

                朱世杰是元朝初年的人物,但他的数学成就是建立在南宋秦九韶、李治、杨辉、蒋周、洞渊等诸多数学家成就的基础上的。朱世杰死后,中国数学的发展就再次后继无人了。元朝还有一位天文学家郭守敬,但他也是出生于南宋灭亡之前四十八年,而且主要是天文学水平高,在数学方面没有什么建树。南宋灭亡之后,元朝就再也培养不出来像样的基础理论人才了。

                成书于元朝中期的《重订河防通议》一书,其中有一个部分是专门讲数学的。里面举了一道例题计算河堤土方,方法运用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而正确解法其实在《九章算术》中就已经讨论过。此书中还试图运用朱世杰的“天元术”来解一道高次方程,但是解错了,求解过程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搞懂天元术。从这本书来看,到元朝中期,数学家的水平已经低于《九章算术》,更低于南宋末年的最高峰了。

                等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数学著作就只有小学、初中的水平了。成书于元朝灭亡前十四年的《丁巨算法》只能搞得清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乘方、开方,求解方程组的水平低于《九章算术》。元末数学书还有《算法全能集》和《祥明算法》等,则只是一些四则运算的口诀加上一些简单的例题,用来指导商业活动的,没有理论价值。

                等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中国的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又只能再次从头再来。

                等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中国的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又只能再次从头再来。

                《中国数学大系(第六卷)》对此点评道:“中国数学……从元朝末期开始,一直是沿着实用性、技巧性的方向发展。”

                这句话反应出来的事实,就是中国的基础数学理论研究从元朝中后期开始就彻底荒废了。南宋以前的高级数学理论已经没人搞得懂了,数学家们只能搞点实用的算法口诀、技巧之类的东西来传播数学知识。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朱世杰和李治等人都是北方金朝的,严格意义来说不能算宋朝
                • 家园 谢谢答疑!

                  那明朝在基础数学理论上是怎么就没恢复发展呢?只发展了实用应用方面的?

                  • 家园 因为就连唐顺之这样让戚继光拜服的天才都看不懂宋人的数学书了

                    同时代稍微早一点的《算学宝鉴》又是只有手抄本,几乎没人知道有这本书。

                    古代知识传播很困难的,几十年的断层足以毁灭前人几百年的努力。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也有,隋唐那时候也看不懂祖冲之的《缀术》。

                    又設開差冪,開差立,兼以正圓參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書,名為《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隋书>

                    祖冲之的《缀术》最后也失传了。

                    算筹偏偏又是一个光靠看书,没人演示摆放过程的话,就很难搞明白计算过程的算法。

                    《算学宝鉴》序言有一段是这么说的:“良玉检之,深加赞叹,乃曰:‘窃觐宋杨辉及我朝金陵杜文高,江宁夏源泽,金台金来朋等诸公算法,固谓善矣。但藏头露尾,藏尾露头,俱以巧逢之法而算之,不通活便,以至后学之难悟。

                    结果就是一直要到西学东渐以后,明末清初那是才能借助西方数学搞懂古人的算学书上到底写了啥。

                  • 家园 基础数学理论的发展一直都很困难

                    基础数学理论的发展在古代社会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200年都不算长。比如古希腊文明覆灭以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再次被阿拉伯人发扬光大,中间隔了一千多年;而欧洲人在古希腊数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出近代数学,则距离《几何原本》的成书年代相隔了最少一千五百年。

                    明朝在实用数学上发展得不错。珠算就是明代开始广泛使用的“计算机”,一直到真正计算机普及以前,都是非常重要的计算工具。于敏搞氢弹还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

                    明初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和王文素《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二书中,虽然没有出现关于珠算盘的明确记载,但都记述了一些似乎只能是在珠算运算中才可能出现的算法。在流传至今的算书中,最早记述了珠算并附有算盘插图的刊本算书是《盘珠算法》(徐心鲁,1573年)。此外还有《数学通轨》(柯尚迁,1578年)、《算学新说》(朱载堉,1584年)、《盘法指南》(黄龙吟,1604年)等书。

                      在许多关于珠算术的算书中,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统宗》(1592年)是最重要的。许多珠算书籍的出现,特别是《算法统宗》受到的欢迎,标志着到明末珠算已广泛流行,中国古代的筹算终于被珠算所代替。

                • 家园 好像宋朝就禁止研究天文数学,因为民间的是用来算命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