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萨珊朝伊朗和拜占庭史 学习笔记 -- 环宇7504

共:💬42 🌺2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斯大林是浙江诸暨人,马克思是河北邯郸人

          斯姓主要分布在中国诸暨的斯宅乡,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据史料记载,其出自史姓,为吴王孙权赐于史伟。

          然后结论:斯大林(Stalin)是浙江诸暨人

          2

          马姓来自赵国宗室赵奢为马氏得姓始祖,因其封地封在马服(位于邯郸西北),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然后结论:马克思(Marx)是河北邯郸人

    • 家园 3.1 五世纪后半萨珊帝国1

      为啥直接从3 开始,是因为2 是罗马帝国内部基督教会论证的笔记总结,材料比较多。而《伊朗前传》和《萨珊朝伊朗》该还书了...所以先把这段记录一下

      伊嗣侯二世在位的第16年(454-455 年),寄多罗人的军队卷土重来,蹂躏呼罗珊各地。伊嗣侯盛怒之下再次东征,但因在军中供职Xailandurk王子贝勒(Bel,此族来历不详,大约是萨珊帝国从中亚雇佣的游牧民军队 ) 叛投寄多罗人而惨败.拜占廷的史家普利斯库斯(Priskos)称寄多罗人为“寄多罗匈人”(红匈人)“匈人”一词在拜占廷史家笔下,如古代希腊人用“斯基泰”一样,大约已经变成对游牧民的泛称。

      457 年,伊嗣侯二世驾崩,儿子锡斯坦王霍尔米兹德(三世)继位,在位两年,为兄弟卑路斯推翻,被杀

      这段时间萨珊帝国的关注重心在东部,因此流传下来的史料细节较少:比如霍尔米兹德三世和卑路斯谁是哥哥都有争议。菲尔杜西的《列王纪》里面,引述伊嗣侯二世的遗诏说虽然卑路斯仪表非凡,而且是长子,朕却以为霍尔米兹德聪明谦恭、谨慎可靠。遂废长立幼,卑路斯自然不服,从东方起兵(有说法他的部分军队乞自嚈哒人,但是卑路斯上台之后,在东方和寄多罗人又打了几年仗,似乎这时候嚈哒人还没有靠近萨珊帝国边境),且得到七大贵族之一的米赫尔家族支持,于是在赖伊附近击杀霍尔米兹德,夺取王位。

      卑路斯(459-484)统治初期就遭到天灾,据说大旱七年(夸大,也有说法三年),卑路斯采取了一些救荒措施,豁免国中地税、丁税、公共福利的捐税和徭役,许居民自谋生计;开放所有粮仓;国内不分贫富贵贱悉皆互助。于是勉强度过困境,因为他笃信祆教,僧侣们很拥戴他,甚至有传说这次大灾只有一人死于饥荒——这当然不可能,我想他既然能杀死亲兄弟(他俩的母亲Dinak曾经在内战期间,以“后中后”的名义在泰西封听政),显然也不会对民众有太深厚的怜悯,这之后他穷兵黩武,把萨珊帝国带入历史最低点。

      历代在位时间较长的萨珊王中王都是筑城狂魔,卑路斯也不例外,在赖伊附近筑Ram-peroz;在东方边境的古尔干和处勒关之间筑Rosan-peroz,在阿塞拜疆筑Sahram-peroz,一共三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

      五世纪60年代,卑路斯先后三次东征寄多罗人,至468年他占领巴里黑(Balkh),寄多罗人在国王孔哈斯(Kungkhas)率领下南迁犍陀罗地方,以白沙瓦一带为中心立国去了

      有意思的是,根据拜占庭和萨珊的合约,因为萨珊帝国负责把守 达尔班关,防止游牧民族越过高加索山骚扰双方,拜占庭需定期付给萨珊帝国金钱为报酬;464、466年,卑路斯两次遣使索要,拜占庭皇帝利奥不给。

      这期间466年萨拉古尔人(Saraguren)和其他游牧部族冲破达尔班关,入侵高加索伊比利亚和亚美尼亚,但被击退了。

      由于卑路斯在位期间,注意力几乎都在帝国东境,所以对拜占庭采取忍让态度。另外,公元457年,在拜占庭境内被官方打压、且在民间论争也失败的聂斯托利派在巴梭马(Barsauma)主教带领下从埃德萨东迁尼西比斯,另建聂斯托利派主导的尼西比斯神学院,巴梭马得到卑路斯支持,担任了尼西比斯宗主教,此后萨珊帝国境内的基督教会逐渐被聂斯托利派主导,形成了后来东传到中国的景教教会,与尊奉 卡尔西顿公会议信条的主流基督教(大公教会,当时天主教和东正教还共融)分裂。卑路斯在六十年代也逐渐允许之前被充军到东方的亚美尼亚贵族回归本土——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也和大公教会逐渐分裂了。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1.3 文字与宗教

      亚美尼亚人发明 字母,时间点是非常巧的——至于是否对亚美尼亚民族有利,就见仁见智了,因为如果没有这套独特的文字系统,现在是否有亚美尼亚民族 也是个问题。

      而且发明这套文字的时候,圣梅斯罗布特地避开了 字母系统更加类似亚美尼亚语发音的希腊语系统,而是反复去美索不达米亚考察(亚美尼亚语和希腊语、拉丁语一样,有较多的元音字母,而当时在美索不达米亚流行的阿拉米字母则没有元音字母),则是受到了政治上的压力,虽然他发明字母那一段时间波斯-罗马关系相对缓和,但也只是“相对”而已,萨珊波斯一直密切注视这亚美尼亚人的行动。为此 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阿提库斯(Atticus,406-425年在位)对亚美尼亚大主教 大圣以撒 抱怨说:“你怎么能舍弃我们的圣教父金口约翰?他是教会活力的源泉,他的教导不仅照亮了帝都,还施恩于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则说,到叙利亚人那里去寻求科学发明,实属荒诞之举。当然,以《圣梅斯罗布传》的说法,“以天父的右手,创造了亚美尼亚语言文字的新的奇迹后代”,字母乃是圣人在苦修和祈祷中得自神的指示,到哪里考察就不重要了。

      从前面我们提到圣哲罗姆翻译 通俗拉丁文圣经 (武加大本)定本的时间——405年,我们知道,基督教教会形成阶段,它的工作语言一直是希腊语。新约的原文就是希腊语,虽然我们知道耶稣本人传教很可能是采用中东通俗的阿拉米语(耶稣通古希伯来语,但是当时古希伯来语在犹太人自己团体中间都不太流行);旧约则早就有了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直到今天东正教会还是采用七十士译本作为旧约正典。

      在公元四世纪——六世纪,东罗马帝国境内基督论的论争极为热烈,相对来说 西罗马帝国境内则是风平浪静,其基本原因也是如此;西罗马帝国是拉丁语区,而这种精细的神学论辩,很多时候连讨论的关键词汇的合理、通用翻译方法都没有,西帝国的神职人员虽然主教以上的多半能读写希腊文字,但是要求他们如 金口约翰那样在讲坛上舌灿莲花、折服大众,未免有点儿强人所难了。我下面马上要提到的 罗马教宗 大圣利奥一世,就是如此,虽然他的 《利奥大卷》(Tome,本身是利奥写给东部教会的一封长信,因为当时信件多半写在纸莎草的纸卷上,故名)在451年查尔西顿(迦克墩)公会议上被当众宣读,成为后来正统基督教教义的标准,但是教会史书上也说明,利奥不能说希腊语——尽管他经常与东部教会联系。

      而 对于罗马世界内部或者边界的各民族教会,一旦发明了自家的语言文字或者采用本族已有的文字译经宣教,基本上就朝着 准异端分子的身份去了,盖因基督教系全民宗教,普通神职人员和教众仅能通过本族文字理解教义,在公元350-600年间基督教普世教义多次变化的情况下,采用本民族语言的教会基本上跟不上潮流,失掉与普世教会的共融,自然就被动或者半被动的出局了。亚美尼亚教会 就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例子——它基本上是被动出局的,因为451年查尔西顿大公会议确定正统教义的那一年,亚美尼亚人正在全民抗战 波斯军队,而大会正式召开的时候(10月),亚美尼亚已经不幸战败,大批精英战死,其余被沙汗沙流放中亚了。

      据说449年亚美尼亚贵族决定起义对抗 波斯的时候,曾经向东罗马求助,然而至少承诺提供援军的狄奥多西二世紧接着就坠马驾崩,新登基的皇帝马西安忙着对抗阿提拉,以及平复国内教会的论证,根本没派一兵一卒支援。

      直到四十多年之后,恢复宗教自由的亚美尼亚人开会讨论,最后选择了 基督一性论一方的观点,从此和普世教会决裂(此后552年他们又回绝了查士丁尼大帝的统一理念),自立了 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现在广义上把他们归于 东方正统教会。

      通宝推:桥上,五藤高庆,
    • 家园 1.2 圣梅斯罗布发明 亚美尼亚字母

      公元五世纪初,亚美尼亚圣人 梅斯罗布(绰号Mashtots,智慧的花瓶)从405年起,着手创制亚美尼亚字母,并翻译了完整的圣经亚美尼亚语译本,从而确定了亚美尼亚独立的文化地位

      这个时间是相当早的,因为405年恰好也是圣哲罗姆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武加大译本)编订完成的那一年

      圣梅斯罗布生于 362年,早年做过税官(在亚美尼亚这种小国,税官地位不低),熟悉希腊语。后来出家成为修道士,四处传教。405年起,奉主教 大圣以撒 的安排,开始着手创制 亚美尼亚字母,最初 他们采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地方叙利亚主教丹尼尔的字母方案,但是发现 这套24个字母的系统不能有效的表达亚美尼亚语言的发音,于是又前往 阿米达和埃德萨的 基督教学校考察,最终创立了一种包含36个字母的亚美尼亚字母系统。并请萨莫萨塔地方的书法家鲁芬为之设计了笔画均衡的字母写法。而后从 旧约箴言开始翻译,逐渐完成了全部圣经的译本(包含部分现在基督教会称为伪经的早期基督教文献)时间在公元422-435年间,除此之外,据说梅斯罗布还组织亚美尼亚学者前往君士坦丁堡和埃德萨,搜集希腊文和叙利亚文(阿拉米语)的基督教著作,以及编订教会日常所需的《日课经》和《时辰礼仪》,从而最终形成了亚美尼亚教会赖以生存的知识体系。

      如此优秀的人才,自然被后代奉为圣人传颂,在他去世后不久的444年,就有《圣梅斯罗布传》问世,按照该书的说法。梅斯罗布此后前往 更北的格鲁吉亚和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分别为这两个国家创造了字母。当然,这一说法遭到现在 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学者的坚决驳斥。

      利用 萨珊朝 伊嗣侯一世和巴赫兰五世统治时期,波斯和罗马相对和平的局面,亚美尼亚人完成了自己文化独立的壮举

      (此后亚美尼亚出现了一个希腊化学派,以学习先进的希腊哲学和科学为宗旨。为了反抗外国的侵略、振兴国势,该学派的学者到境外求学,逐渐通晓古希腊文并开始用其写作;他们也把自己的作品翻译为母语向本国传播,亚美尼亚的哲学和科学得到迅速发展。这些学者中最著名的领军人物就是无敌大卫(David the Invincible,盛年6世纪晚期)。大卫在拜占庭帝国的亚历山大里亚学习新柏拉图主义(他也可能去过雅典),著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就在这里,他的老师据传是著名的奥林匹奥多罗斯。

      按照主流意见,大卫本人既是基督徒,熟读圣经,又通晓古希腊哲学知识,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有精深的研究。由于大卫知识渊博,无人可驳,遂有“无敌”的美誉。今日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还有他的塑像和以他命名的干道。他深入评注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视为亚里士多德乃至希腊哲学阐释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 家园 1.1 关于亚美尼亚的皈依 -- 有补充

      第一 关于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亚美尼亚在梯里达底三世统治期间,在301-314年之间皈依基督教;亚美尼亚人自己的文宣喜欢采用最早的时间301年,以确保本国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的殊荣,不过到314年,第一位亚美尼亚主教 照耀者格里高利 才被临近的小亚细亚的恺撒利亚主教祝圣,所以这个皈依时间还是很有水分的——301-314年间,基督教先是经历了303年开始的最后一次大迫害,直到313年 君士坦丁大帝和李锡尼共同发布米兰敕令,确保罗马帝国境内的信仰自由,作为罗马附庸的梯里达底三世 选择在314年 皈依基督教似乎是更为合理的。

      《圣格里高利传》的细节非常有趣味,略述于下:

      亚美尼亚王 库斯洛夫一世 出身安息王室,坚决反对 萨珊太祖阿尔达希尔一世的统治,双方大战数次,阿尔达希尔不能得胜。阿尔达希尔利用亚美尼亚内奸Anak(真名不详,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坏人)谋杀库斯洛夫,占领了亚美尼亚,杀害其家人,只有幼儿梯里达底三世被救走,投奔罗马人。同时,亚美尼亚王公们也把Anak一家杀了,他家也有一个小孩子——就是后来的 主教照耀者格里高利 被救走,送到了 (小亚细亚)的恺撒利亚。

      梯里达底三世 被罗马将军 李锡尼抚养长大,文武双全,获得过奥运会奖牌,并在对抗哥特人的战役中立功,于是被罗马人支持复位为亚美尼亚国王。

      格里高利则皈依基督教,为其父的罪孽赎罪。后来因为基督徒身份暴露,被丢尽满是毒蛇的深坑十三年——当然圣人自然有神保佑,没有被咬死——有位虔信的寡妇每天丢一块面包进去,格里高利得以存活。

      罗马皇帝 戴克里先 残暴好色,派爪牙给各户女子画像,以充实后宫;画师们到了罗马一修道院,院长葛雅内知道不妙——她管理的四十名修女中有一位出身高贵的利碧丝美(Rhipsimee)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于是带着全体修女出逃,到了亚美尼亚的 埃奇米阿金附近躲避。

      梯里达底三世奉戴克里先之命搜索利碧丝美和她的伙伴们,当然——按照传说的老套——他也爱上了利碧丝美,于是把利碧丝美关进一个单间,试图霸王硬上弓,但是神保佑 利碧丝美不受梯里达底三世玷污——即使他有奥运冠军的体魄。

      暴怒之下的梯里达底三世将四十位修女和老嬷嬷 葛雅内 一起斩首——圣徒的神迹往往伴随很悲剧的后果,然后梯里达底三世就遭到神的惩罚,变成一头野猪(亚美尼亚战神Vahaguen的一个化身之一,感觉和波斯战神巴赫兰化身野猪有异曲同工之妙),终日在泥塘里打滚。

      国王的妹妹梦受神启,得知唯有 圣人格里高利 才能拯救 梯里达底三世,于是将格里高利从深坑中救出,格里高利亲手埋葬了前面说的四十位贞女的遗体,然后花了七十天教导梯里达底三世,梯里达底真诚的接受基督教教义,于是恢复了人形。

      格里高利靠神力,确定了首都教堂的位置,然后去了恺撒利亚接受祝圣。在恺撒利亚他找到之前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回到亚美尼亚之后,给国王以下全体臣民施洗并摧毁了异教徒的庙宇——据说包括一些印度教庙宇,后来格里高利让位给儿子 阿里斯塔克斯,自己隐居在亚美尼亚南部的小镇上,苦修而终;阿里斯塔克斯则参加了后来的 尼西亚公会议。

      显然,圣徒传的历史依据远远小于传说故事成分,比如 梯里达底三世应该不会是251年 沙普尔(阿尔达希尔已经去世多年了)谋杀库斯洛夫事件的幸存者,因为故事里面教育他的 李锡尼是263年出生的。但是,圣徒传 还是反映了一些 有历史依据的地方。

      其一,梯里达底三世的庇护人很可能确实是 李锡尼,庇护制 是罗马世界里 罗马政治家和附庸国贵族的常见关系。

      其二,亚美尼亚主教是世袭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照耀者格里高利的后人出任

      最后,梯里达底三世和格里高利,按其他说法还是亲戚,这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贵族出身Anak也不会那么容易谋杀库斯洛夫。

      从圣徒传描写的角度,亚美尼亚人的脑回路实在是比较清奇,这也许就是他们最近无比头铁的挨揍的远因吧

      通宝推:审度,ton,桥上,白玉老虎,纳米小洞儿,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传说中 照耀者格里高利的深坑修道院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家园 照耀者格里高利给野猪形态的梯里达底传教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 见前补充 4574218
    • 见前补充 4574217
      • 家园 最近在追两个在亚美尼亚的Up主

        汪汪和强子。

        然后wiki一下,颇有出乎意料的东东。学到一个新词儿:哈亚斯坦。亚美尼亚语里面不叫自己的国家为亚美尼亚,而叫哈亚斯坦。亚美尼亚其实是波斯人称呼亚美尼亚的。对,亚美尼亚也是一个斯坦。哈亚指的是hayak大王。这是亚美尼亚的炎黄二帝。亚美尼亚人认为自己是哈亚克大王的子孙。但是这里讲anrk只是“坏人”的意思。我突然在想hayak是不是“好人”的意思。

        另外这个四十个美修女的故事,是不是东正教的那个“圣四十殉道徒”。 要不怎么全是四十?保加利亚帝国沙皇的家庙就叫“圣四十殉道堂”原来是个王母庙吗?

        • 家园 还有四十大盗
        • 家园 应该不是,这涉及到 基督教群体圣人 -- 有补充

          基督教的圣人 多如牛毛.......我们熟悉的一般是一个人,但是还有很多 双人圣人,多人圣人

          双人圣人的典型 比如,查士丁尼大帝在 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前,曾修建了一座“圣塞尔吉乌斯和巴克斯教堂”,这座教堂甚至被称为“小圣索菲亚教堂”,可见其建筑技巧差不多就是 圣索菲亚大堂的预演。圣塞尔吉乌斯和巴克斯据说是四世纪初的圣人,原来身份是罗马军官,一起殉道的;也是沙漠游牧民的主保圣人。(以下属于教会的胡扯:查士丁尼大帝的舅舅查士丁一世统治期间,查士丁尼被指控策划谋反并被判处死刑,圣徒塞尔吉乌斯和巴克斯出现在查士丁面前担保查士丁尼的清白,查士丁尼被释放后感激地发誓,一旦他成为皇帝,会把一座教堂奉献给两位圣徒。我觉得吧,查士丁一世当时好像没有诛杀 查士丁尼的把握,后面我会略微提到这二位)

          又如 基辅罗斯的圣鲍里斯和格莱布,这二位是罗斯大公 弗拉基米尔的儿子,在弗拉基米尔去世后的王室内讧中一起遇害,后来被罗斯东正教会神化为殉道者,圣人。诺夫哥罗德 有 圣鲍里斯和格莱布教堂。

          注意这种双圣人是连着称呼的,一般不分开——分开可能就指别的圣人了(西方人名字重复率太高)

          多人圣人,除了亚美尼亚四十贞女,我知道另一个典型是 阿莫利乌姆(也翻译作阿莫利、阿穆利耶,安纳托利亚军区治所,拜占庭阿莫利王朝的祖庭) 四十二殉道者。公元838年,阿拔斯朝哈里发穆塔绥姆组织了一支大军,深入小亚细亚,先是击败拜占庭皇帝狄奥菲鲁斯,接着并在长期包围之后,占领了弗里吉亚重镇、筑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阿莫利(Amorion)城,这座城市是当前统治王朝的发源地,用阿拉伯编年史中一句夸张的话来说,这座城市是“基督教的眼睛和基地”。

          在希腊教会的编年史中,包围阿莫利的战斗是同42名战俘殉道者的著名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由于拒绝皈依伊斯兰教而被拖到底格里斯河边斩首,尸体被扔到河里,但却奇迹般地浮在水面上,一些基督徒将尸体打捞上来,为死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注:这些人应该是城市陷落后被特地抓回阿拔斯朝领地的高级俘虏。又 阿拉伯大诗人 艾布泰马姆当时随军,做有《阿穆利耶大捷》颂诗 来赞扬哈里发穆塔绥姆的赫赫武功)

          当然,还有更多的......这个传说和我们探讨的时代密切关联:

          相传......不列颠王国的国王有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女儿,名字叫乌尔苏拉。这位命运坎坷的公主被许配给了一位叫做柯南·麦瑞多克的法国异教徒。(布列塔尼王子)

          乌尔苏拉公主虔诚无比,于是开出了这样的婚前条件:将婚期延后三年,在这三年里,她要完成到罗马朝圣的夙愿。

          于是,公主和其他十位贵族贞女一起上路出发了,除去她们11位,每个人还又带上了各自随行的处女,姑娘们一行11000人一起前往罗马朝圣。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一路艰辛跋涉,终于到达罗马。在这里,她们见到了教皇Cyriacus和另一位主教Sulpicius,兴奋不已。

          然而在归来的途中,她们遇到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暴雨将她们的十一艘船带到了高卢人的港口,从那里,她们又经过荷兰进入多瑙河,最终来到了现在的德国城市科隆。

          当时,匈奴王阿拉提所率领的匈奴兵正好入侵这里,她们与匈奴人遭遇。阿拉提想要霸占乌尔苏拉公主,无奈公主刚烈不屈,女人们奋起进行反抗,最终11000人全部殉难。

          在科隆市的市徽上,那11滴水,正是代表着她们11位圣女领队的11滴眼泪。

          1493年,哥伦布在第二次前往美洲大陆的途中,发现了一个很多岛屿的群岛。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把这些岛屿命名为“Santa Ursulay las Once Mil Vírgenes”,也就是“圣乌尔苏拉与她的一万一千名处女”,也许是因为岛屿数量太多了吧……

          于为了好记,有人给了一个简称“Las Vírgenes”,这也就是“处女们”的意思。因此,地名之中的Virgin这个单词就源自圣乌尔苏拉(Saint Ursula)的传说。

          所以......作为 球星蒂姆邓肯故乡的美属维尔京群岛,不像有些望文生义的人认为的是 维京人群岛/海盗群岛,而是 virgin群岛/圣贞女群岛

          就是......这殉道者也太多了,我觉得阿提拉虽然残暴,但是还不至于如此暴殄天物

          通宝推:AleaJactaEst,epimetheus,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科隆市徽章,中间盾牌上是十一滴眼泪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家园 维尔京群岛的位置,在图中央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