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芯国际 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 可能辞任 -- 寂灭

共:💬124 🌺663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是纯外行

          我听人说是可以搞封装提高点集成度。大家可以讨论。

          我离芯片最近的时候还是大学物理课做实验,像拼乐高玩具一样在一个面包板上拼出一个什么控制器。其实现在可以用这个做成小孩子的玩具,培养下一代对芯片的兴趣。

          • 家园 系统封装sip

            芯片制程已经几乎达到极限,再往下做第一个问题是投资太大,盈利则集中在头部,除了台积电和三星其他几家都已经宣布不跟了,跟不起了,中芯国际出于政治考虑应该会做下去,但是光刻机很难拿到。第二个问题是性能基本上挖掘尽了,据网上说5nm的最新的麒麟芯片功耗设计很差,为了功耗只能降性能,那就失去采用先进制程的意义了。

            所以sip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封装里集成多个芯片,可以把数字、模拟、射频,存储等不同工艺,不同材料的晶片集成到一个封装里,形成一个系统。目前几家大的晶圆厂都在向封装方向发展,中芯国际最近也在做,这个马上要来的蒋据说很有这方面的背景。

            通宝推:南宫长万,
            • 家园 请教:理论上7,5,3μ功耗降低比例多少?

              假如说电压不变,PN结7变5,是不是功率变成5/7=0.7?7变3则是3/7=0.4?

              • 家园 更小的工艺的电压更小,所以功耗低,但不是线性下降

                功率等于电压乘电流,我查了一下,7nm和5nm的core电压都是0.7V,那么降功耗肯定是在电流上,静态的漏电流和动态电流都小了,这个应该是改了管子的结构,然后以更加复杂的工艺为代价的。所以每一次更新制程,同样的电路功耗大概只降低百分之十到三十吧。

                另外变小的不是PN结,而是mos的栅长。现在的所谓多少nm工艺都是以栅长为指标的。

                通宝推:方平,甘丹,宏寺,
                • 家园 集成电路现在都是MOS构造,哪里来PN结啊。

                  高精细话带来尺寸减小,功耗降低,或者是处理速度的增加,这个都是有据可查的。晶体管的高集成度会带来噪音和干扰,所以不能简单的以集成晶体管的数目来评价性能。

                  In mid 2020 TSMC claimed its (N5) 5nm process offered 1.8x the density of its 7nm N7 process, with 15% speed improvement or 30%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an improved sub-version (N5P) was claimed to improve on N5 with +5% speed or -10% power.

                  • 家园 肯定有pn结

                    mos也是npn或者pnp的,只不过用的不是直接接触,而是用珊极电压控制沟道导通。

                    如果把mos的两个极短接,就是一个二极管,肯定是有pn结的。

                    工艺制程演进,被商业竞争,尤其是移动通信商拉的太快了,短短6年时间从28nm拉到了5nm,这样做其实并不一定好。

                    • 家园 有P有N不假,问题是没有PN结,不然就不叫做场效应管。

                      引用WIKI最基础的解释。

                      场效应管(英語:field-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是一种通过电场效应控制电流的电子元件。

                      它依靠电场去控制导电沟道形状,因此能控制半导体材料中某种类型载流子的沟道的导电性。场效应晶体管有时被称为「单极性晶体管」,以它的单载流子型作用对比双极性晶体管。由于半导体材料的限制,以及曾经双极性晶体管比场效应晶体管容易制造,场效应晶体管比双极性晶体管要晚造出,但场效应晶体管的概念却比双极性晶体管早。

                      另外,你这个知识储备,就不要乱下结论了。只要能有效控制成本,良品率,发热,噪音和寿命,数字电路肯定是微细化的方向有利。

                      • 家园 有p和n接触,就有pn结

                        只不过mos用的不是pn结导电,用的是珊极电压控制形成的p或者n之间的沟道导电。

                        另外工艺是不是越小越好,良率,工艺这些还说不好。

                        • 家园 你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么你如何解释你原来的这句话呢。

                          另外变小的不是PN结,而是mos的栅长

                          你把MOS的构成看成是PN结的话,那么MOS的栅长恰恰与你所谓的PN结的尺寸有关,不是吗?尽管你也知道,MOS构造PN结纯属挂名,根本不工作,上面的N沟或者P沟才是基本。

                          可以流片,可以量产,肯定要保证良品率和工艺稳定度的,别人不傻,不会搞手工打造的红旗轿车的。

                          • 家园 技术细节请去技术论坛,我只是大概说说

                            我那句话只是强调栅长。你要硬是严格的来说,mos的pn结其实是参与工作的,因为你要维持衬底反偏,不然是不能导电的,另外关断的时候不导电也是因为有pn结阻挡啊,1是工作状态,0也是啊。

                            工艺越复杂肯定越难保证良率和稳定啊,尤其是大干快上。

                • 家园 这个core电压指的是?

                  这个core电压指的是三极管阈值电压还是芯片的电源电压?

                  如果阈值电压还是0,7那功耗基本下降不了多少。

                  我觉得工艺做到5nm就差不多了,1nm这种就是工艺能达到的理论值,沟道宽度不可能真的做到10nm以下,良率和可靠性都无法保证,能做到100nm以下就很牛了。现阶段跟台积电对飙工艺极限只有宣传意义。

                  • 家园 是电源电压

                    现在的数字工艺都是mos场效应管,没有三极管的。阈值电压会比较小,0.2v吧。

                    现在宣传的多少纳米是指栅长,这个是能做小的,所以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可以更多。晶体管上面的金属互联线还是做不小。

                    个人认为10到16nm就差不多了。

                • 家园 谢。
    • 家园 可能是梁自己想走,找个幌子掩饰真实原因

      梁当年从台积电出走后,最大的愿望应该是在其他地方干出一番事业,超过台积电,辗转多次最终选择了中芯国际,这是唯一有可能帮助他实现人生目标的地方。可现在中芯国际被美国制裁,10年内拿不到EUV光刻机,梁继续留在中芯还有什么意义?

      中芯董事们怕是早就知道了梁的想法,没办法挽回了,才把蒋尚义请来,至少可以靠蒋尚义的牌面来稳住台干,别都跟着梁跑了,要是被梁带走100个200个台干,中芯就完了。

      就看接下来梁会去哪,如果去了格罗方德或者台联电,那就证明梁是因为中芯被制裁拿不到EUV光刻机才出走的

      • 匿名 确实很早就有这样的猜测了

        中芯转型和梁孟松借机脱离。

        梁侧重晶圆代工的制程技术。当初与台积电搞成冤家,之后在三星和中芯都是直接主攻制程,以台积电为竞争目标。

        蒋侧重芯片封装,明确说过不和台积电竞争,双方关系不错。当初武汉弘芯想做晶圆代工,多次邀请他是拒绝的。后来武汉弘芯说要转型类似IDM的集成模式,不与台积电存在竞争关系他才加入了。

        中芯遭遇美国制裁后,可见的近年内超越台积电无从说起。梁对中芯失去盼头,借机离开也在意料之中。而中芯既然决定转型,引入蒋这样热衷“芯粒”集成模式的进来同样不难猜到。蒋和国内一些集成电路方面的大佬都认为芯粒Chiplet是延缓摩尔定律失效、放缓工艺进程时间、支撑半导体产业继续发展的有效方案。

        而放弃以制程进步为核心的理念,这其实更多的是赵国伟的意思吧。个人觉得这个方向应该建立在制程潜力发挥的基础上,否则变成格罗方德那样就不好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