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从小就属于好读书、不能解的哪一类,记得小学时背课文把“瑞金城外有一个小村子叫沙洲坝”背成“围巾成分有一个小村子叫杀猪坝”,直到上高中才无意中发现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当然这里面也有见识浅短的原因,背书时只是尽量按当时所知道的常识音近者去背。

    现在虽然经得稍多、见得稍广,但积习难改,仅仅变成了好上网、不能解,在论坛里看各位高论,常有觉得极合己意的观点,欲附和赞叹,却不能说出所以然,于是只能看,不能言。这样久了,感觉有点憋得慌,总觉得要说些什么。鉴于缺乏立论的能力,干脆就把我所经历的皖西乡村生活照实描述一番,或许有人能从中看出各种变迁也未可知。

    通宝推:水葫芦,老老狐狸,北纬42度,醉寺,牧云郎,燕人,三笑,桥上,史文恭,外俗内正,PCB,菜根谭,铁手,普鲁托,胡一刀,
    • 家园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论坛上想要说服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家根本没过过你过的日子,他怎么能理解你,被你说服。

      小时候学历史,晋惠帝说过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老师当时解释说他是傻子,所以这么说。长大了自己看书,才发现他只是不慧,还没到大傻子的程度,那他这样说完全可能是自己没过过苦日子、没挨过饿,不理解怎么会饿死,所以这么随口一说,你看,等到嵇绍死于面前,人家说的不也是有情有义吗。

      对生产队时期乡村的记忆也是如此,不同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每个人都没说谎,因为他们本来就过得不一样。不同地区的农村我就不说了,我就说我的那个小村子,前面说过,这个小村子有个小胖子,他父亲是公社干部,他母亲看大队代销点,这是一份好差事,既能分到口粮,又能从代销点取利。小胖子长大后上完初中去当兵,退伍后分到镇粮站,粮站解体后据说他颇吃了些苦头。如果他上西西河写亲历记一定会写出与我完全相反的味道。首先他会写生产队时代好得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未挨饿,其次他会写集体干活就是好,按自己特长分工,一点都不累,反倒是分田到户后他家什么农活都要做,累死了,这不符合社会化分工的先进趋势,是历史的倒退。然后他会说集体的代销点说荒废就荒废,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每次回去看到破败的代销点都泪流不止,你看后来还不是又重开了几家小店,浪费,绝对的浪费。他应该和我一样还会举例子,如东头某家以前上大学一分钱没花,每月学校还发钱,现在你上大学试试,这是教育甩包袱,剥夺农民上大学的权利。西头某家,大队赤脚医生看病时,他父亲到死都没生过病,一粒药都没吃过,分田到户后,赤脚医生也要单干,你看他妈妈时不时就要吊水,一场大病就让人倾家荡产啊。

      所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还是迅哥儿说得对。

      通宝推:夜郎国主,普鲁托,北纬42度,胡一刀,
      • 家园 个人对当时生活的感觉不同,但是不影响对大时代的评论

        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地域不同,自己家庭条件不同,会影响自己对以前时代的感觉。

        但是我们把眼光放大一些就可以看到:

        1. 以前共产党所赖以成功的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最有效农村基层结构随着开放的进行及集体制的退出而烟消云散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乡保长制度。好坏不知道,至少动员力执行力与以前有天壤之别。

        2. 赤脚医生制度对帮助当时广大农村的缺医少药的农民治疗疾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至少小病急病可以有医生看并做出基本处置。这个可以从建国以来全国人民平均生命的统计数据得到确认。不能因为自己家当时看赤脚医生需要交几元钱或者没有治好某些疾病就否认这个制度在当时的先进性。

        3. 温饱问题。总的说来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个别天灾年份,全国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长。回到八十年代初的那次分田到户,最初几年也不能否认会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明显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也影响了现在农业效率及粮食产量的再提高。

        • 家园 赤脚医生制度不会一直先进

          没人否认赤脚医生制度相对解放前无医无药的优越性,可70年代了,他真的落后了,而且当时我们国家明明就有更优越的医疗制度--城市公费医疗制度啊,你好意思说赤脚医生制度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的吗,我是说不出来。

          我能想象一定会有人说那不是没办法全部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吗,问题又回到前面所言--谁该牺牲。

          我说这些主要是鉴于一直有人为赤脚医生制度招魂,80和90年代的医疗制度当然不好,现在的医疗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可这不代表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制度就好。实际上当我们抱怨小病医贵药贵大病倾家荡产时,已经默认了你能去看病,回到六七十年代连病都不看的时候当然没这些烦恼,但你愿意这样吗?我想没人愿意,所以还是想法完善现在的医疗制度吧,别老想着穿越回赤脚医生制度的时代--会死人的,真的,我见过。

          • 家园 有点不太理解您的思路,话说您真觉得实现这个制度很容易啊

            没人否认赤脚医生制度相对解放前无医无药的优越性,可70年代了,他真的落后了,

            你知道不知道城市医疗下到农村需要多少钱,多少人啊,不知道,起码可以看看霍邱县志啊。

            你总是大学毕业吧?不会以抬头,就以为安徽农村都可以城市免费医疗了吧?不说农村,你知道城市免费怎么取消的吗?

            这不是招魂的问题,而是实现一个制度多少多少的物质。

            今天可以比较顺畅的快速进城回家,当年那条件,你觉得一个来回不会死人啊?赤脚医生服务到家和今天一样?

            再说,当年赤脚医生,我晚上一恶心,招个手就能到家看病,当年你还想进城,你说说当年你村里的家到公社,到县城需要多久?

          • 家园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强烈推荐医政司原司长张自宽的几本书。

            无产阶级图书馆(需翻墙)里就有他的《卫生改革与发展探究》、《亲历农村卫生六十年》pdf版,这两本书详细介绍农村医疗体系几个阶段的改革与效果。

            在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普遍瓦解后,张自宽仍然在一些会议上试图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与那十年的极“左”路线切割。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学习中国曾经的合作医疗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专家们认为“合作医疗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医疗保健问题的唯一范例,许多国家都很重视”,世卫和世行甚至贷款支持在个别地区(比如招远)继续搞农村合作医疗。

          • 家园 农村合作医疗与人民调解制度,是联合国要求推广的

            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毛泽东时代的开始的,中国首创。在六七十年代缺医少药的农村,这个制度可以说给几亿农民初步的医疗保险。虽然不完美,所以要进步,现在改叫乡村医生,国家已投入几百亿在持续改进,都是2.0版了,哪有一层不变的?发达地区已逐渐与居民医保并轨。楼主的真心不就后面的否定么?不要遮掩,说实在的,狗的尾巴一晃,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人民调解制度是非讼解决纠纷的制度,也是中国独创的,以前的家族制度里面有,但加了“人民”就是改造过了。以前各单位工会、居委会村委会都必须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些家长里短的、夫妻婚姻纠纷、邻里吵架等等,哪能去法院打官司,这不成敌人了么?那就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一个街坊、一个村里住着的,情况都熟悉,年长的大妈大爷对症下药的训斥几句、压一压、劝一劝,事情往往就搞定。不要花钱还有效率。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联合国派人来持续观察了十多年,觉得这两项制度太棒了,值得其他国家尤其第三世界推广。这时候中国已进入“改革”年代,这些毛泽东时代的遗产都快奄奄一息了。现在居然受到洋人青睐,立马重建。卫生部把重建的叫“新农村合作医疗”,以示与毛泽东时代的区别,“老爷部”对毛主席是有微词的。最高法院就简单了,发个司法解释,承认人民调解与判决有同等效力,可以强制执行。新的诉讼法已把这些调解“法制化”了。

            这些制度充分体现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毛泽东路线的特征。真正的基于中华文明的创新,就说那个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几十亿人民币就搞定。有人推算过,按西方的医保制度给七八亿人医疗保险,那得是几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中国文化就那么奇妙,搞出的制度“物美价廉”。

            楼主把合作医疗看做是“静态不发展”过去,然后放在今天的生活中否定。其实就是想抽象肯定具体否定,骨子里是反毛、反文革,怕赤裸裸说出来被打脸。在人民群众觉悟的今天,公知及资本家泛走狗在台面上表露的都这个德行,没有良知,还逼逼逼不停。

            通宝推:五藤高庆,月之回忆,陈王奋起,云山,李根,呆头呆脑,心远地自偏,kekepei,acton,石洪行,甲戊山人,阴霾信仰,遥远天空,冬晓,甘丹,分瓜,qq97,南宫长万,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不知道你对赤脚医生制度是如何理解的

            赤脚医生是当时由于非常缺少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在农村刚解放时农村几乎没有专职医生,农民得病后只能找神汉神婆,好一些的地方有游方郎中。基于这个情况国家政府在各地基层集中培训一批有志治病救人的青年,起到小病,基本病可以开药治疗并普及科学知识如何防病治病。一点点儿在公社一级单位建立卫生所,有了专职医生并可以进行简单手术。这样的医疗制度并不是一下子就建成的,也需要一点点完善补充。然后过渡到受正规培训教育的医生,这个角度来讲赤脚医生只是一个过渡而已。现在肯定当时的这种医疗制度也并不是一直要保持啊,哪个政府哪个人认为即使有正规医生正规医院也不用,非要用业余人员呢?

            有些人非要拿现在的医疗条件与农村七八十年代比,从而得出以现在医疗条件可以治好的病那个时候亲人得了却没有治好,所以是那个年代的医疗体制有问题的结论,让人无语!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acton,
            • 家园 他根本不理解,他所知道的全是乡村医生而已。

              他一直在明显的用80年代解读他以为的70年代。

              安徽地方志绝对是个好东西,真的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不过似乎网上的电子版没了。

            • 家园 其实赤脚医生再发展下去就是英国这边的家庭医生制度

              借用公知们的叫法用家庭医生一词, 实际上是社区全科医生GP General practitioners.

              说实话英国这些General practitioners未必比赤脚医生高到哪, 当然这些都是正规培训出来的, 赤脚医生只是无奈之举.

              GP当病人面上google临时搜索看病太常见了, 小病拖成大病更不是新闻.

              在英国看GP有一个要点是一定要说严重, 才会允许让你去见真正的专科医生.

        • 家园 涸辙之鱼

          河友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分田到户破坏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降低了农业效率。事实确实如此,刚分田的时候,大队的耕种机械被分给了个人,普通农户根本用不起,又回到牛耕时代,体力劳动量特别大,连我们这些生产队时无所事事的小孩子也要帮忙收割晾晒,效率明显低于机械,然而农民们并无不满,原因在于,生产队里的农民已是涸辙之鱼,他们急需一口水活下去,所以不管是爬着去还是滚着去,只要有口水他们就能多喘息一会,这时你非要说,这样效率太低,你等一等,我给你修千里运河、百里水库,机械化施工,又快又好,何必辛辛苦苦去喝那口黄泥汤,他们等得起吗?

          并且,集体所有制下的农业机械化也不是没人实现过,苏联就是,结果怎么样,前面的沙俄后面的俄罗斯都能出口粮食,就苏联一直要进口粮食,还时不时来场饥荒,就算生产队实现了机械化你就能保证比苏联做的一定就好。

          而且,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该来的农业机械化也必定会来,我们那2000年之后,耕地、收割、除草、杀虫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最让人头疼的插秧也被旱地撒播技术取代,农业机械化并没有迟到,他只是没有早产而已。

          • 家园 要讨论涉农问题,建议你好好学习一下温铁军先生的文章。

            关于集体合作社的问题,温铁军先生的原话是:“ 56年的初级社即后来的高级社,都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为了要承接城市里即将开始的工业化。”。 这句话用现在的术语说就是: 中国的工业化或者说经济发展,要依靠国内市场,走内循环的道路!老邓改革开放,一脚踢开了内循环,撒丫子全身心的投入美帝设计的外循环,现在怎么样呢? 还不是要乖乖地重走内循环的道路?这个内循环怎么走,谁来承接中国现在巨大的工业产能?这个问题,我本人认为现在这些满脑子灌满了西方经济学知识的经济学家是解决不了的,最后还是要回归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回归到依靠群众,惠利群众的发展思路上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