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没有年广久/邓小平,吃不上炒瓜子?---请泉大翻翻河泥 -- flyingcatgm

共:💬55 🌺384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看了人的能动性

                      尤其是商人。

                      为什么非要局限在芜湖呢?

                      我父亲16岁就骑自行车跑到郑州给饭店送货,我老家不是郑州,就不一个地区。南方的茶叶制成茶砖贩运到内蒙新疆甚至更远。

                      再强调一下,年广久是炒瓜子的,不是街头小商小贩卖瓜子。炒瓜子,意味着他的货源和他的市场都起码是全省甚至全国。市场会自发形成渠道。芜湖才多大点地方。

                      说说利润,食品行业,就算今天利润至少都是50%(少了撑不了多久就得关门),那个年代,物以稀为贵,就因为做生意的少,市场空间才大,做什么都赚钱,300-500%的利润也不在话下。打个比方,他买一吨瓜子花200块(0.1元/斤),炒制成本0.01元/斤(含所有成本),批发给商贩0.51元/斤,商贩卖给顾客0.6-0.7元/斤。年广久每公斤盈利0.8元,一天炒400公斤(全年也就15万公斤,也就150吨而已,10年也就1500吨,那需要数百万吨。我不知道那个年代葵花籽产量,查了一下2015-2018年国内葵花籽产量稳定在90-100万吨/年),一个月就挣96000元,一年115000,十年八年可不就能挣100万。

                      关键是他这生意是不是能一直干。

                      评价生意人,他的眼光、人脉和渠道,都不能局限于某一地。这世界上最能折腾最能钻窟窿打洞的就是生意人。想想丝绸之路。

                      • 家园 年广久的瓜子本来就是亲自连炒带卖的

                        为啥叫傻子,不就是说他卖瓜子时给顾客多抓一把,挺”傻“么。而且文革时不是著名的到哪都要路条,要介绍信么,他要小规模弄弄还可心,文革期间各地到处跑开辟货源,这是他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能办到的?

                        • 家园 他怎么弄路条怎么开辟货源我就不知道了

                          让顾客多抓一把,这是我们是真的,但他不是一直都亲自上街卖,资本也是从小到大,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

                          你想他都雇人了,这规模会小么。

                          炒个瓜子家庭作坊就够了,雇人说明已经发展到小工厂级别了。

                  • 家园 是啊,我们赞扬改革开放,就是因为,改革开放给了普通中国人

                    这样的光明正大的、合法的、不怕打击和没收的做小生意的机会。。不是吗?

        • 家园 哎,唯我独革
      • 家园 对的,你这话说在点子上了。年广九的问题焦点在于他雇人了

        他的瓜子好吃,要扩大生产,只能雇人。在那个时候(文革刚结束不久),那是个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被抓。

        1980年代左右,世界形势飞速发展。创新型国家美国当时在干什么? 中国呢? 为了一个中国经济体制应该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还在使劲争论(还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啊,那个时候提市场经济简直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反贼)。为了一个私营企业雇工多少(10个?还是20个?)算资本主义在反复的争论。现在想来蛮好笑的。

        1979年万里到安徽搞包产到户,算是先走一步了。临近省份一个大队书记拿个喇叭天天对着安徽骂,说他们搞资本主义复辟。呵呵

        那个时候,人们特别在意的一些东西,现在看来,都是笑话啊。

        朝鲜、古巴倒是一直在坚持社会主义,没有复辟资本主义,呵呵。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