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帮识数的漂泊网友回忆一下七十年代物价并和当今比较一下 -- flyingcatgm

共:💬151 🌺710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里涉及一个未解的历史疑问:)

                  上面的故事简化了。老爷子原话是“两斤”,当然不是每一顿那样吃,当时只是配合上级观摩,吃的是广州流行的“湿面”,又称碱水面,买的时候付一斤粮票,称重是两斤(看来水分不只6-7两),类似那种精细的黄色的云屯面。俺一直疑问,那两斤的“湿面”里,够不够一斤面粉,商家都是国营,那时候还没发明打假这个概念。

                  那个“湿面”或今天的云屯面,貌似吸水不多,煮之前是湿的,煮熟了仍然挺细的,相比之下,刀削面貌似吸水更多。这些年我比较熟悉的,广东米粉和意大利面,干的,马上看看包装上标注的重量,如果搞试验,吃7-8两没问题,刀削面也比较常吃,半斤也没问题。对了,手头还有方便面,每包标注90克,水分容易控制,吃4包没问题,5包没把握。纯目测脑补,有空实验一次。

              • 家园 我是三十四还是三十六来着,

                三十肯定不够,,曾经照四十二吃。

                • 家园 是,那时粮食定量按年龄、性别、行业划分

                  学龄前儿童都分为3岁以下与3-6岁两档,小学生到中学生又分若干档。此外,成人分为机关档、轻体力、重体力与超重体力等档次。好像井下作业的矿工、钢铁厂的炉前工、装卸工、建筑工人都是超重体力档。

                  具体见这个链接:计划经济时代每月的口粮是怎样配给的?外链出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学生定量高些,但还是不够。

                  本狐读书时,有段时间:早上半斤(稀饭+2大馒头)、午饭半斤、晚饭半斤(3两面+1大馒头or2包子),晚自习下课,去小摊煮3两面。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你这个数靠谱

                  是不是各地定量不同?

                  我们那成人男性每月35斤,米面不限,俺初中时定量32,高中35斤,大学到北京,定量改成了36斤,但有米面粗粮比例限制,粗粮好象是13斤,食堂饭票分米,面,粗粮三种,粗粮一般是棒子面粥,饼什么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现在还吃这么多吗?

                  我现在一个月主食吃的不到二十斤呢。国内的确好像文化上吃得多是好事,一般一天一斤,一个月将近30斤啊。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当时如果家里壮丁多粮食比较紧张,老弱妇孺搭配一下问题不大

                  记得我家粮票有剩余

                  广州的家庭粮食定量一般是足够的,能支援外县老家的亲友,个别邻居家里有“没户口”的成员,粮食比较紧张。

          • 家园 唏嘘,俺帮亲戚搬过家

            搬家发现好多当年屯的凭证买的布匹什么的,品质感觉很一般,居然要凭证限量买。

            希望再不要回到那个短缺的年代,工业化万岁!

            • 家园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

              仁兄家里囤积的布匹应该是1988年价格闯关引发的抢购潮的结果——

              1988年7月,统计局公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为19.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价格闯关的消息,当天就出现抢购。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

               这次价格闯关波及面之广、抢购商品种类之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之大,都堪称共和国历史之最。据统计局统计,在1988年8月,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商品零售总额增加了13%,其中粮食增销30.9%,棉布增销41.2%,电视机增销56%,电冰箱增销82.8%,洗衣机增销130%。8月份城乡储蓄存款减少26.1亿元。其中定期减少27.8亿元。

              无独有偶,俺岳母大人也抢购囤积了大量的布匹、肥皂,那些布不停地用来做被面、睡衣,到今天也没消耗完。

              布票应该是在80年代初就退出了,那时全国都从广东倒服装在摊档上卖,从来没要过布票。

              有票证,就保证了计划内的布总是能买到的,不会恐慌,而且既然是因为短缺而发的票证,就算全用光也不会多到“囤积”这样的量级。在票证退出之前的年代,计划内的物价是极其稳定的。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夜如何其,
              • 家园 我同学家那年屯了六台彩电。

                连他的小屋里都有两台,就是没开封。

                没好意思问过他,后来是如何处理的。

                南方卖假银元的,那年在我们那里坑了不少人。

              • 家园 布票83年底取消,被列为改革开放重大成就之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