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居家隔离漫记-(1) -- 听松

共:💬329 🌺209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居家隔离漫记-(16)总算打完了疫苗

      居家隔离漫记-(16)总算打完了疫苗

      二、三月份时,我们在加拿大眼巴巴地看着美国在全面打疫苗,而这里缺疫苗,谁叫加拿大国内没有生产线。听说土豆政府全世界到处去订购疫苗,数量可以摊在每个人头上平均9支,但没有现货救不了急。

      在政府预约打疫苗的网站上,看着够条件能打的人群从80岁以上慢慢过渡到75岁,再缓缓往下,等排到自己这个年龄段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去,当时已做好了等到秋天的准备。

      但政府这次效率不差,疫苗的进展速度加快。先是四月中旬阿斯利康疫苗对多年龄段开放,那时已有阿斯利康可能引起血栓的报道,我不想冒这个风险。我的一个朋友去打了,他说打了疫苗得血栓的可能性是万分之几,不打疫苗染上Covid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几到几十,两害相较取其轻,再说总理做表率也是打的这种疫苗。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谁想到才过了几周,政府就把阿斯利康给暂停了,说是有风险要评估,背后另外的原因可能是其它疫苗到货了。

      有疫苗当然就更加快了进程,没几天我就预约上了五月下旬打第一针,但疫苗还是不够多,所以第二针要等4个月到九月份。虽然药厂推荐两针疫苗的间隔期是4个星期左右,间隔4个月可能第一针疫苗都要失效了,但在疫苗不足的情况下,能让尽量多的人尽快打上第一针也是无奈中的优选了,听说打了一针至少染疾后的致死率下降很多。

      打疫苗那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借用小学时写的春游作文),到一个大社区中心去报到。经过两三道审核和数据录入手续,终于给分配到一个护士桌前,经过再次核对身份以及回答多个健康状况问题后,被告知会打辉瑞疫苗。这个打什么疫苗我是无所谓的,辉瑞也好Moderna也好,反正没得选。打完疫苗后除了胳膊上部有点酸胀,无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

      过了几天又来了个好消息,本来疫苗只能给18岁以上的成年人注射,5月份辉瑞获批准可以给14岁到17岁的青少年使用,这样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可以预约了。疫苗大概是还算充足,孩子们只等了两个星期就打上了第一针辉瑞,第二针也是要等4个月预约到九月份。

      后来随着疫苗的陆续到货,政府组织大量人力新开了施打疫苗的注射点,连锁药店以及Walmart等大超市的药房也加入进来施打疫苗。这时进度一下子加快了许多,我们可以改预约六月底时去打第二针。

      先生先去打的第二针,回来说打的是Moderna。虽然他第一针打的是辉瑞,但今天那个注射点没有辉瑞了,那里的医生告诉他辉瑞和Moderna混打没问题,反而混打可产生更强的抗体。我们一般听医生的,另外也觉得混打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像我们以前打的流感或乙肝等疫苗,第一针和第二针也不可能是一家药厂生产的。但当我偶然去本地的华人论坛网逛了逛,却发现不少人在质疑混打,有说两种疫苗浓度不一样的,有说混打没有经过试验的,等等。政府这时发出通告,说经过医学专家研究,辉瑞和Moderna混打是安全有效的,并引用欧洲最新的研究报告来证明。

      要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很快发现引用的欧洲报告是关于阿斯利康和辉瑞/Moderna混打的安全性,不是关于辉瑞和Moderna混打的。论坛上已经有不少人反映说混打后浑身难受发烧什么的,我先生倒是没感觉有什么明显异常。这时大家跟踪疫苗到货数据后发现,最近两周有大量的Moderna到货,是辉瑞的好多倍,所以辉瑞疫苗可能短缺,这也是政府鼓动民众混打的主要原因。想想这也没什么错,在辉瑞疫苗不足的情况下,混打能让尽量多的人尽快打完第二针,也是另一种无奈下的优选了。

      但还是有不少人在犹豫是否接受混打第二针,可能是已经打了一针有了部份抗体所以不着急。在政府网站预约时你并不知道这次打的是辉瑞还是Moderna,都是到打针点经过几道审核后,坐在护士桌前最后才被告知。这时如果告诉你是混打,你是打还是不打?有部份人怕麻烦就接受了,有部份人宁愿重新预约也不愿混打。

      大家于是吐槽,政府预约的网站应该在预约时就告知你打的是什么疫苗,这样不愿接受混打的可以当时就重新预约,也不用当天去浪费时间了。有人嘲到,按政府的效率这网站可能需要IBM来做后台系统。大家于是相约在论坛上互助,当天打了疫苗的在论坛上告知注射地点、时间、何种疫苗等信息,方便后来者改预约。但很快大家发现,疫苗是随机的,比如某人某天早上9点去某地点打的是辉瑞,但另一人当天下午2点去同一地点打的就是Moderna,而第二天可能全天该地点打的都是Moderna。有人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各打针点每天早上派送的大卡车送来什么疫苗就是什么,提前没有计划的,即使当天早上有辉瑞,也可能到中午就用完了只剩下Moderna,所以外人都不能确切地提前知道某个地点某个时间段会是什么疫苗。有人根据多天的信息总结出条规律,如果当天辉瑞和Moderna都有,那么早上是辉瑞的可能性大一些,可能是因为辉瑞的保存条件要求更严格,所以早上会先用辉瑞。

      关于第二针我想了想也不是那么着急,还是不要混打了,就打辉瑞。这时反而孩子是否现在就打第二针有了疑问。虽然18岁以下的孩子两针都只能打辉瑞,但刚刚出来新闻,说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打了第二针后出现了心肌炎的症状。网上的民科们进行了各种分析,有一种分析我觉得还有点道理,说孩子也是用的和成人一样的剂量,对成年人合适的剂量对孩子们就过量了,所以引起了孩子身体的过激反应。也不知道这种心肌炎的症状是临时的还是会对孩子未来的身体有影响,毕竟时间还短缺乏数据。有些家长担忧,宁愿等待些时间,等更多的数据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孩子要打第二针。我也是想等等,要知道就是前不久政府还鼓励民众尽快打阿斯利康,说得血栓的比例很低,但突然一天政府就宣布阿斯利康不安全不再使用,已经打了的几百万民众也不知道有没有后遗症。但先生还是希望孩子尽快打第二针,早打早保护,毕竟得心肌炎的案例还是少数,我也同意他的想法。但老大刚好满18岁才几天,如果第二针要混打Moderna我是不同意的,有人说Moderna的剂量比辉瑞还要高几倍。

      七月中旬的某个早上,两个孩子和我预约在同一个地点相邻的时间段一起去打第二针。那天到护士桌前被告知成年人只有Moderna,我当即决定另约时间。本来要给老大也重新预约,那个护士很nice,看了看老大的生日确实才到18岁几天,就说她去请示医生,医生同意给老大也打辉瑞。于是全家就只剩下我没打完疫苗了。

      先生说我不愿混打是不明智的,但马上负面新闻就出来了。先是世卫组织发言说不建议辉瑞和Moderna混打,因为可能不安全,正当政府分辩说混打安全时,又有新闻出来说一些国家认为混打辉瑞和Moderna的旅客并未完成两针疫苗,需要隔离两周。这下子大量的民众都开始观望了。我也不着急,因为网上的能人已查到马上大量的辉瑞到货,是Moderna的好多倍,到时辉瑞会很充足。但我不想再到现场碰运气,必须提前确认是哪种疫苗。

      政府的预约网站做不到的事情,各药房的预约网站倒是做到了,会在预约时就告诉你现在有哪种疫苗,然后自己打电话去药房,可以明确地预约是打辉瑞还是Moderna。我问了几个药房,正好一个地方说过两天有最后一个辉瑞的空位,于是赶快约上。到药房打针还是第一次,程序比政府的打针点简单多了,自己填一个表,也没什么审核,就被指到一个房间,半分钟打完就完事了。这个程序太简单,我都怕我的信息没有被录入到政府的系统里,那政府怎么知道我已打完第二针。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才出房间不久,手机上就接到政府的邮件--你已完成两针疫苗。接下来的几天听说辉瑞大量到货,想打Moderna反而不容易。

      终于也是有疫苗保护的人了。

      通宝推:大眼,桥上,踢细胞,墨里荀,
      • 家园 【原创】补了第三针疫苗

        补了第三针疫苗

        原来以为夏天打了两针疫苗后疫情就快进入尾声,这不是我个人的想法,而是半年前民众和政府的普遍想法。谁知道Covid专治不服,感染曲线在经过了几个月的下降后又爬升,在11月份干脆出来一个感染率高几倍的Omicron变种,一下子各地的曲线都飙升到一年来最高。没说的,第三针疫苗安排上。

        本地的第三针疫苗预约在12月份中旬开放,那天说是早8点系统开始预约,我们在凌晨刚过时试了试也约上了,在12月底打。等睡了一觉起来上午就听说已经约不到了,下次有空位要等到3月份,我们还是幸运的。家里先生先几天打的,回来说是打的Moderna,他上次就打的Moderna,这次本想混打辉瑞,但护士说成人只有Moderna。据小道消息说,Moderna在加拿大新建了厂,所以政府主要采购的是Moderna,这很好理解,反正都要买很多疫苗,买Moderna还能给本国创造税收。

        我对打什么疫苗是无所谓的,前两针打了辉瑞,网上的民科现在都在说辉瑞和Moderna混打更好,所以我打Moderna也行。但我不愿意老大打Moderna,虽然她满了18岁,但前几个月出现不少年轻人打了Moderna后得心肌炎的案例,听说欧洲已经停止给年轻人打Moderna了,就不知道加拿大的规定是什么。去之前想的是,如果老大也只能打Moderna,就宁愿暂时不打了。

        这次打第三针就不像前两针那样有很多大型打针点,这次好像整个地区只在一个医院能打。按预约的时间去了后发现就在医院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隔出了几个小间,每个小间里一个护士,这样一天也安排不了多少人打针,怪不得很难预约。等轮到老大时,我问接待护士是否她也只能打Moderna,护士一指每个隔间上贴的通知,原来这次31岁以上的人才能打Moderna,18-30岁的只能打辉瑞,看来是跟着欧洲的做法,这样我就放心了。

        很快打完第三针,几分钟后就收到政府的邮件,带有一个pdf附件,是完成三针的证明。别小看这个证明,这叫疫苗证明,现在的规定是到人多的地方如饭店、电影院、健身房等都必须出示这个证明,否则是不能进入的,甚至很多工作场合如政府工作都要求这个证明,没有就不能去上班。政府推出疫苗证明前,有很多不愿打疫苗的人去游行,抗议疫苗证明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是违宪的,好在政府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量顶住了压力。

        网上很多人分享说混打了Moderna后身体反应比较大,比如说持续几天的全身酸痛、发烧等,还有些人严重到要去医院。我感觉还好,除了手臂酸痛了几天外,身体没有其他反应。但也有人说身体有反应表明是免疫系统在起作用,没反应的反而是不好。现在资讯太多,也不知该听还是不该听。

        不管怎么样,打完了第三针,身体的保护力应该是强一些了。就是不知道以后如何,会不会还有第四针、第五针... ...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居家隔离漫记-(15)陪公主读书

      陪公主读书

      因为疫情,两个女儿从三月开始就一直在家上网课,天天在我眼皮底下,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她们学渣的本质。

      前两年在北京时还以为拿到的是海淀妈妈的剧本--住在海淀、孩子在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读书、家里上面两代都是高知.... 两个孩子那时早上六点多自己起床转地铁去中关村上学,每天晚上做作业到半夜,周末才能睡个整觉。我觉得她们已经挺辛苦了,反正以后要回国外读书,就没有要她们参加任何课外的辅导班,也没有怎么管她们的学习,不过她们的成绩在班上还行。那时心怀梦想,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都是如何进常春藤名校之类的。

      自从她们回到国外读书后,从朝六晚半夜的紧张学习日程,变成了朝九午三的懒散学校日常,她们肉眼可见地松懈下来。大女儿几乎时时在手机上,还因为在学校用流量看视频超限被电讯公司加收了几百元的流量费;小女儿放学回家后就喜欢半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欣赏窗外风景一边看电视一边在手机上玩游戏。批评了她们几次太浪费时间了,没什么效果,她们到了叛逆期,非常反感家长的说教,多说几句,她们就要叫不要再用中国家长的思维,几次后我也就不太管她们了。

      等到了疫情她们在家上网课天天接触,才发现她们何止是松懈,特别是小女儿,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就喜欢享乐,而且有反骨喜欢对着干。有好几次偶然看见小女儿早上九点在电脑上把网课打开后,就把摄像头关了,然后她继续回床上睡觉,反正老师也看不见她在做什么。发现后,气得我把她房间的门锁给拆了,不让她上课时锁门,这样我有时可以查看,她当然很不愿意,反抗说没有隐私,不让我进她房间,只能在门口看看。后来上课时查看了几次她都老实坐在电脑前面,我以为就风平浪静了。但事情还没完,期末时英语老师发来邮件,说她最后几个大作业都没有交,如果这样这门课就过不了。

      这让我大吃一惊,英语就是这里的语文,是主课中的主课,完全没想到这孩子胆子这么大。这里又不能打孩子,只能抑制怒火问她怎么回事,她好像还不知道严重性,说她不想写不在状态。我咬牙切齿地和她讲清楚语文课的重要性,然后去联系老师看能否补救。因为疫情,教育局觉得孩子们在家闷久了可能会出现些心理障碍,是要求老师对学生尽量宽容的,所以英语老师倒还通融,说在最后两天之内把作业补齐就算了。我问孩子缺了些什么作业,她吱吱唔唔说缺了一两项,然后又说是三四项,最后才弄清楚是五项,还都是要写作文的。我心脏病差点要犯了,不用说靠她自己两天内是不可能完成了,说不得家长要上阵帮把手,她做三项我做两项。

      把作业要求读了一遍,这两项作业都是和她这学期学的莎士比亚有关,一项作文里要求引用《十四行诗》,一项作文要求切合《十二夜》故事。像我这样早年在国内读理工出身的,虽然听过莎士比亚的十二夜十四行诗的大概内容,但从没有读过。无奈之下挑灯夜战,才读了一段十二夜就发现这英语的古语太难读了,只好在网上找中译本对着看加快速度,囫囵吞枣读个大概。花了一天多时间废寝忘食好不容易写出两篇作文的底稿,让她按她的习惯修改,免得老师一眼看出是别人写的。然后又发现她最大的期末作业还没怎么动笔,这项作业是要求录一个几分钟的rant,类似吐槽,要求内容言之有物,还要求表情语调,连需要几种分镜头都有要求。这只剩大半天了,完全指望她独立完成也不现实,只好又帮一把手,老师说不知道说什么话题就吐槽疫情,那好像也就这个话题是最快捷的了。从来没做过这种东西,上油管观摩了几个视频,然后兼当了编剧、导演、灯光、摄影等角色,总算和她把这项作业给弄完了交上去。老师收到作业后发来邮件,说谢谢家长的支持(老师说得够隐晦),希望学生以后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我这两天比做个项目还累,恨铁不成钢,不管她的申辩把她赖以生存的手机给没收了。

      大女儿没有这么多事,老师没来找过家长,对比小女儿我已经满足了。大女儿快要上大学,要她准备SAT,本地也不像国内有辅导班,就叫她自己在网上下载些真题来做做。过几天问她如何,她说阅读较难错了不少,我觉得不至于,虽然我没考过SAT,但二十多年前TOEFL和GRE是考过的,那时国内没什么英语资源,哪能和她今天的条件相比。

      女儿这一代部份孩子是看不上家长的,觉得家长土气落后什么也不懂,她要我不懂就少发言,自己做做题就知道了。这没问题,我做了一套SAT阅读题,感觉比TOEFL要难,这很正常,毕竟TOEFL是考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而SAT是考本国高中生的英语水平。第一次做SAT还不太清楚套路,做了几十道题大概错了几道,女儿不服气说里面有几篇科技文章她有些单词不认识。过几天她拿来一篇历史人文方面的阅读要我做,她说她差不多错了一半。我看了一遍,是一百多年前美国议会对殖民地是怀威还是怀德的辩论。我有部分内容确实没太看明白,连猜带蒙地把问题做完,她一对答案竟然全对。女儿不愿意相信,问我有些题为什么选这个答案而不是另一个,我说多年前准备TOEFL、GRE考试的底子还剩一点点,还记得那时新东方讲GRE阅读的老师说如果答案里有‘一定是’或‘一定不是’的选项就不能选,因为这种考试都没有绝对的答案,至于其它几题我也说不清楚,就是觉得某个答案顺眼些,可能是直觉。女儿没话可说,但又拒绝我和她分析错题。行吧,她的水平我也算知道了,也不知道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她的英文是怎么学的。

      现在我已经现实很多,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变成了为什么985的父母会有学渣孩子之类的。想想前段时间有次大学同学群里大家在开玩笑,说现在孩子初中的数理化功课有些也辅导不了更别提语文了,我这还要给孩子的高中英语帮忙,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无语望天,天上飘来八个字:宝刀未老,孩子太渣。

      通宝推:happyyuppie,旧时月色,为什么不可以,kekepei,回车,山景城,mezhan,梓童,燕人,桥上,读书点com,唐家山,大眼,踢细胞,宝特勤,
      • 家园 翻版呀,反正我是放弃治疗了

        两个老板,到时随便搞个本科就心满意足。大老板问题应该不大,小老板铁定是只能走初中-职校-大专-专升本的路了。俺小家小户的,没啥要求,平安长大就是完胜。

        大老板最近被王亚平打了鸡血,一个劲的问我西航怎么样,我都不好打击她,虽然渣了点,还是愿意学习。小老板,简直不知道作业为何物,预习复习看课本,不存在的事。

        @懒厨 所谓老板,是俺给工作并受其残酷削剥之人。

        • 家园 这是一年前写的。过去一年发现只要把标准放低再放低

          天也蓝了,水也绿了,竟然能找出不少情景来夸奖公主们,大到期末成绩能上80,小到作业居然都按时交了。只要家长把心态躺平,不但孩子松了口气,家长也多出了不少时间,要不怎么能在两个孩子都上高中高年级时还有空闲去钻研减肥健身呢。

        • 家园 抓小放大

          不然小老板读书不成,大老板怪罪下来,有得你受!😅😅😅

          小老板还是得给点压力才行,当然,要先跟大老板联合统一战线才有用,这个是我的切身经验了。

          现在你的大老板以身作则,这就是个很好的开始啊,要抓住这个机会。

          但是,还是要警告你,真的要花很多时间的,尤其是前几年,没得取巧。。。。。

          • 家园 我是真懒

            也真没上进心,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我就满意了。

      • 家园 做题家对世界的藐视

        看了这位河友的经历,东扯西拉几句。这段时间有人为了炒作,把做题家和创造力对立起来,其实很少有创造家不善于做题的。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创造力有限,做题家相比于米国这些学习上被散放的牛羊们来说,对自己对社会都是益远大于害。在实际工作中,做题家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环境里、在自己背景知识或者很多或者很少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基本认知结构交出一个最优解来。米国小朋友对体育的培养完全是做题家的路子;对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上,大概因为成本太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有正规的题做,其他人只能是绿林做题家。还有米国所谓的管理咨询公司对新进人员的不断培训,其实也是让大家成为公司套路的做题家。我们有条件的话,可能应该根据小朋友的特点找一条或者学习或者其它的路子,但做自己的题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Tags): #EDU通宝推:踢细胞,夜如何其,宏寺,
        • 家园 做题家是建立在大量试错成本上的。

          其后无非就是成本收益对比而已。

          内卷化导致了成本暴增。

          -----

          但是有一点应该指出:试错成本由个人支出,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是,就是输出负外部性。

      • 家园 我一直坚持孩子到学校上课,而且不给smart phone -- 有补充

        从暑假开始,我就坚持孩子开学后尽量到学校上课。与染上病毒的风险相比,在家里上网课带来的问题则是直接和实实在在的。

        其次,必要的课外班(包括音乐体育)是一定要上的。孩子们精力充沛,如果不给他们找事干,他们必然把精力放在别处。

        最后,孩子还是要管的,better late than never。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一句:一个鬼子同事,女儿跟她谈隐私,她直接把女儿的房门 -- 补充帖

        给拆了。

        • 家园 孩子不一样啊

          我肯定是想严格管孩子,奈何女儿到了叛逆期还生有反骨,你说一句她们有十句等着,说重了直接就不理你。我在下面一个回复里还说了一个我家的圣诞节惨案。后来想想也不想和她们关系弄得太僵,这边的孩子独立后真的可能不回家只在过节打个电话的,我就怕她们以后连电话都不打了

          • 家园 你的情况不一定比我当初更糟。

            我家老大比老二大两岁多,老二半岁的时候我父母过来了。我吐槽过我父亲很多次:就是一个想做旧社会封建大家长的农村老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他给我带来很多麻烦,主要是三方面:1、喜欢把我在外人以及太太孩子面前数落得一钱不值(他认为这是谦虚);2、我管孩子的时候打横炮;3、经常在孩子们面前对我咆哮:“你要是不听我的,你孩子就不听你的”(还有更不堪的,就不说了)。他们离开前,老大就直接跟我说:“I have no respect with daddy.” 直到现在,都是我说一句他们有10句。

            即便是这样,还是要管。管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磨性子的。

            我认为:保证孩子的下限不要太低,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何谓下限?简单说,就是成年后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我家老大天赋高些、虽然非常佛系,我依然管得不多。太太认为老大应该冲藤校,我对此不以为然。我认为父母不应该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管孩子。

            老二天赋平平,我管得就多些。疫情后在家上网课,空闲时间较多,我要求课外班老师加大作业量。开始还好,11月由于升级、开始学新内容,最近一个多月,每周一到五晚上,数学都要做到10点(我改作业改得很细)。

            ======

            至于您说的:

            后来想想也不想和她们关系弄得太僵,这边的孩子独立后真的可能不回家只在过节打个电话的,我就怕她们以后连电话都不打了

            有关这个问题,我跟孩子们说得很清楚:既然生你们是我们的选择,那么养你们、教育你们就是我们的责任,不存在养育之恩的问题。等你们长大了,我们就是互不相欠的成年人。

            我太太常跟他们说:“等我们老了你们一定要来看我奥”。我则说:“等我老了,你们来看我我会很高兴,但是如果你们不想来看我的话,我不希望你们勉强自己”。我之所以这样做,大约是因为我在潜意识里害怕自己老了会变成我父亲那样的人,用亲情和养育之恩来钳制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相信:只要我爱孩子、尊重孩子,他们肯定会来看我。

            通宝推:Bullfrog,听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