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突然想到个问题,假如没有邓。 -- 沾花富翁

共:💬294 🌺1531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没错
                        家园 邓最大缺点就是不担责

                        而且擅长揽功推过

    • 家园 这问题就像争论没有你父亲还有没有你一样

      没有你父亲肯定没有你这个个体。

      有了你父亲不一定有你,这是概率问题。

      有你父亲有了你,不代表那些失掉概率中的“你”,就比现在存在的这个你要差。

      同理,没有你父亲没有你,不代表被概率消灭的“你的父亲”就比,现在存在的这个父亲要差。

      再通俗的说,

      没有邓,中国一样会发展,并接受西方的技术溢出。

      没有邓,中国的全球战略会是另一个模式,影响周边和世界是另一个状态。例如苏联不会倒,或者不会倒成这个样子。

      矮子是全面跪向美国,放弃了自己。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国际战略走向。

      按照你的傻逼思维,没有日本入侵,共产党就要死掉,不存在。就是逻辑正确了。

      你是典型的唯心主义逻辑——我即世界。

    • 家园 没有邓可能没有你说的上述公司

      可是还会有别的公司。没有邓中国在半导体仪表电子等行业不会被西方落的那么远,也不会像现在追的那么辛苦

      • 家园 那个电子对撞机估计不会有

        其实这玩意儿当时根本不是必需品。对国民经济起的作用很有限,但是名声大,给他个人带来了重科研的名声。事实上其他科研部门砍的经费多了去了,高级工程师们都要去摆摊了,名声倒都归他得了。其他的嘛,估计那些进口的几十万小轿车什么的就没了,各种官倒大概也搞不起来。后来被逼买导弹之类的事估计也不会有了。农田水利设施估计也不会荒废了,底层教师干部们的工资也不用拖欠了,农村儿童失学的应该少了,希望工程估计是没必要搞了。农村和底层工人们的医药卫生投入也不会被当包袱赖掉了。代价嘛,就是他们那个集团的人座不上进口小车了,没法到处出国考察顺便买各种奢侈品了,借引进设备之名搞各种猫腻蚕食国企国家财富了。

        • 家园 完全赞同电子对撞机就是废品

          这玩意浪费了当时多少科研费,那么多项目被下马,简直是得不偿失,对撞机除了能水点论文,还有什么用,和世界最前沿差距还是很大。

        • 家园 当年中国在半岛体和仪表行业

          虽然和西方有差距,可是差距真不大。邓上台后半导体仪表全盘覆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曾经在一个访谈节目说过:当年有些领导人的眼光和他的身高一样

          • 家园 吹的太高了

            那时候中国的半导体水平是实验室和小批次规模的,技术水平也许不差,和美国广泛民用,能自己赚钱盈利根本不是一个模式

            • 家园 要商业化肯定要长期补贴

              否则京东方就不会存在,也不会占据市场第一出货量,刚开始很差,没有市场的时候就需要这样。这样才是后发国家的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否则永远都是没利润,不搞了。永远落后。

            • 家园 不要想当然

              当时的中国半导体技术已经初步产业化了。

              上海上无十九厂和北京878厂被业界称为“南北两霸”,每年春天和秋天召开全国电子元器件订货会议, 878 厂生产的集成电路是最紧俏的产品之一,订货桌前总是排成长龙,产品供不应求,盛况持续 10 多年。在80年代衰落之前,878厂已经赚回了8个878厂。

              至于半导体设备,我在河里写过两个帖子,谈到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曾经主要依靠国产微细加工设备生产集成电路:

              qq97:主观未必买办,但结果是买办的

              qq97:其实想想就知道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研制开发了分步重复自动照相机,销售了近300台,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半导体厂,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300台光刻机是什么概念? 300台对一般的加工也来说,是小批量,但对半导体设备这种ToB的业务来说,绝对是商业化量产的水平。给一个参考,70年代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与现在比微不足道,难度亦不可同日而语,今天众所周知的阿斯麦EUV光刻机,年产是在以10台,20台,30台的产能爬坡。

              清华研制的分步相机也不是实验室水平的半成品,清华精密仪器系自己有一个加工实力非常强的工厂,是当时国内有名的精密工程基地。

              而且,同步相机也很赚钱,上缴利润超过建设系馆9003大楼和购置设备的花费的总和,也就是说,赚回了一个精密仪器系。9003大楼可能是清华在60年代建造要求最高的大楼,它要求清洁环境和一年四季恒温恒湿,更重要的是它要求隔离振动。当时提的很多要求建筑设计院也是首次遇到。

              除了分步相机,70年代,精仪系还研制开发了图形发生器、光刻机、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等半导体设备,这就是国家自己发展产业对自己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推动作用。十几年后的八九十年代,精仪系的学生还在利用这些当年的成果学习、实验、做课题,但他们却没什么机会像他们的老师那样,为研制开发国产半导体设备而发挥才能了。

              通宝推:乾道学派,西安笨老虎,
            • 家园 实验室和小批次是基础

              难道美国半岛体仪表行业直接就是大规模民用吗?请记住当时新中国才成立三十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别说半岛体仪表等行业就是工业都几乎为零

              • 家园 所以不叫差距不大,而是差距很大
                • 家园 当时中国有大规模民用基础吗?

                  跟人家西方美国比,人家建国几百年。社会财富累计多少,新中国建国几年,社会财富很少,但是一台收音机都算高档商品。当社会财富累计到了,实验室小批次能迅速转换成民用。而连实验室小批次放弃,想转换成民用只能跟人家买。这就是中国半岛体仪表行业现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