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邓的罪名 -- 多余6569

共:💬167 🌺1471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明你不仔细:源头不是一国两制,而是对它的修正:

      抛弃了一国两制的真意,而实质变成

      50年不变,50年后不用变(如果要说“雷”,那这个“雷”就蕴含在“50年”的规定里面)——

      背锅的道理是: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根本是卖国条约,邓就是现代李鸿章——逻辑简单粗暴,但是眼球效应确实很好。

      • 家园 当时这样流传的,五十年后就不用变了

        说明邓当时走资的真实意志坚定无疑

        所以把香港的资本家捧若神明,包玉刚,李嘉诚,,,

        国内各项操作,黑毛否毛,私有化走向全面开花,尤其是金融方面烂得很,媒体唱和,离改旗换帜也不差几步。

        那么邓已去,谁在继续邓路线?

        他们跟美犹手法相同,号称从经济倒逼政局,,,

        查查金融帮,地产帮,媒体舆论界

        布局者是谁?

        我现在觉得江虽然被垂帘听政,,被监视,但暗地里是他一直在尽力纠正,推荐薄习,不放心胡政,这大概能解释

        邓路线终于被习政公开修正,公开亮出毛泽东思想大旗,政治层面上形成今天的模样,

        但经济金融方面呢,

        香港事件是否某路对抗反制习政的阴招之一?

        89后除了陈香梅女士大声说过中国邓就是中国最大的贪污腐败头子,其后一切有关邓家言论无处再现。

        老邓已去,是谁继续在香港八卦杂志上,国际八卦中保护着邓家?

        为啥要保护邓家?

        甚至安邦事件出来后,轮轮运运都没有半字聊斋,此事如果换在中国任何其它显赫世家,多少都会有一点八卦,

        从这个国际舆论的保护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凡是敌人保护的,人民就应该深挖揭批,

        • 家园 五十年后不用变,是邓所说。

          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讲话中说,“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国以后五十年政策不变,包括我们写的基本法,至少要管五十年。我还要说,五十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

          参见:邓小平: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1987年4月16日)

          http://www.locpg.hk/2015-03/18/c_127503257.htm

          此文也收录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总结邓小平的说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50年后更没有必要变”。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保持两种制度和文化,要么分裂,要么统一,两者必据其一。历史上,美国曾经实行一国两制,最后发生南北战争,南方青壮年男性死伤殆尽[27],不得不投降,变成了一国一制。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在西藏地区保留过去的奴隶制度,也很快因奴隶们向往内地制度,致使上层发动叛乱而被平定,成为一国一制。从精英们的施政措施来看,是要向香港看齐,在中国复制香港的殖民地制度和文化,难怪邓公开声称,50年后更没有必要变,显然是要让大陆复制香港,变得和香港一样,成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不需要变了。

          参考:香港动乱根源是大陆推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 淘客熙熙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4449975

        • 家园 当然有区别:都是反腐败——

          不分亲疏地反腐,就会得到民众的称颂;

          定向反腐,就会被民众痛骂。

          现在不是还有很多人借着“定向”反腐的名义骂着吗?

        • 家园 不要教育司法,不要清点难民,问题总是留给后代,高瞻远瞩。
    • 家园 马寅初本来就是二共神话

      造出来的神话,用来抹黑毛主席和一共。

      梁中堂的小册子《马寅初考》里面揭露过。

      另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梁中堂)里面也收录了《马寅初考》,买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就不用单独买《马寅初考》了

        • 即使
          家园 不太赞同您的观点

          解放初期,大家都是按着以前的传统去生。见过不止一个老人,说当时生孩子,能活下来的孩子不多,这个是指能成年。当时人们的正常选择就是能生就生。能活下几个不好说。后来的人口压力,实际上是孩子死的比解放前"正常"情况下,少了很多。等到大家意识到不能这么生的时候,人口就上来了。

        • 即使
          家园 战乱后不生娃才怪

          一方面49年后,晚稀少政策逐渐成熟,,说服教育引导是主流。

          另一方面,工农业逐步发展。在工业无法容纳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上山下乡也是条好路。

          河里很多在德国荷兰的网友。德国二战后劳动力奇缺(元首把太多青壮年送上战场)引进了大量土尔其人,目前后果喜人那。 荷兰早期发展工业,没人干脏活累活引进了土耳其人, 10多年前吧,嘿嘿,绿教极端分子把一个政客给枪杀了。

          • 家园 是绿教极端分子把一个极右翼政客枪杀了

            这相当于狗咬狗。

            德国战后劳动力奇缺,从南欧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以及土耳其引进了大量人口,甚至从波兰也过来不少人。各南欧国家后来加入欧盟,经济也一定程度发展,不少人又回流到各自的祖国。这几年南欧的经济不好,这些国家的人又一定程度自由流动到德国。我自己20年前在工厂打工的时候就碰到一个葡萄牙老头,他的儿女回归了。土耳其经济一直不是太好,原来几乎每士年军事政变一次,所以回流的人很少,南斯拉夫的情况类似。后来苏东事变后,东欧过来的人也很多,尤其俄罗斯过来的特别多,估计能占土耳其人的一半。不过土耳其人人种不同,宗教不同,比较醒目,而东南欧的白人长相差不多,宗教类似,所以不太受关注。

            其实德国目前比较头疼的不是土耳其人,而是阿拉伯人,尤其是黎巴嫩人。德国各大城市都有阿拉伯大家族构成的黑社会,控制毒品和红灯区,是警方目前的重要打击对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