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投票【讨论】想看看这个网站上,支持中医的人有多少 -- 核动力骆驼

共:💬96 🌺353 🌵11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131 / 44

    支持中医
    101/34
    反对中医
    19/5
    不支持也不反对,能治病的,非洲医印度医也信
    1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看全图

    • 家园 除非缺乏社会经验那种才信黑中医的

      除非缺乏社会经验那种才信黑中医的

      白狼连低文化老百姓都忽悠不了,何况这么多有社会经验高知

      白狼其实走了弯路,应该明确承认并宣扬中医优点,然后说培养难,中药真材实料重要性如何,提高专家费用鼓吹野生中药什么的,费用只要走医院就好

    • 家园 中医

      这名字太误导人了,百年前称作旧医是非常合适的。

      老生常谈,在古代各地区交流不便的情况下,各个地区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发展出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可以称为中医,印度医,阿拉伯医,欧洲医等等,但是自从欧洲有了科学突破,而根据科学原则发展的医学推广全球以来,就不该以地区来命名医学了。

      时至今日,国家层面上,显然认定现代科学是正确的,那么以传统五行等等理论为基础的旧医的理论就是瞎扯了。

      但是大众接触的医学其实是工程实践,很多时候,没解决理论问题还是要治病的,各种方法都可以一试。所以,旧医实践也是有点用的。

      我个人态度,完全不信旧医理论,对于旧医实践并不一棍子打死,有时不妨一试。

    • 家园 中医, 武术和四大发明一样不是骗人而是落后于时代

      在西方人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 求神拜巫的时候, 中国人的祖先早就发现某些动植物经过特殊炮制而成的食物可以从某种程度来治疗疾病, 至少是缓解病痛, 某些针石刺热也可以缓解身体的病痛, 这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不亚于工具的首次发明和使用。武术也是, 经过有实战经验又有一定知识的武士和武师的研究, 把技击招数总结下来, 传授给没有实战经验的弟子, 让他们迅速掌握技击的技法, 就可以轻松战胜多数不会武术的普通人, 这也是人类自我认识, 自我发展的伟大发明。这和四大发明一样, 都是极具原创精神的伟大发明, 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后来西方在东方和中东原有文明的基础上爆发了工业革命, 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 并锻炼发展出一系列的理论方法, 并应用到医学, 体育, 搏击, 军事, 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使之全面领先, 而中医, 武术, 四大发明在中国却不能与时俱进, 于是面临落后的局面, 中国的各项传统文化看着好像处处不如现代西方这个强大的参照系。但工业革命, 技术革命, 信息革命和各种现代理论和方法论都早已传递到中国, 并蓬勃发展, 将来就看谁更能把这些应用到中医, 武术和其他传统领域, 那么谁就能取得事业和荣誉的很大成功。

      • 家园 中医武术都是注重实践的技艺

        所以老中医才香。

        民国时候为啥出了很多武术高手?都是搏命搏出来的,这是一位形意拳传人,也是特种兵写的。他写的东西网上还能搜到,网名runwind

      • 家园 “废医验药”也可能有问题

        看似中医的某些抽象隐喻(五脏、经络、三焦、水火等,按照哲学的思路理解)很落后,废医验药似乎是最为中肯的。但是存在“听不懂,你在瞎说”的嫌疑。废医验药首先是否定这种隐喻的思考方式的,将药方典籍作为一种死去文明的遗骸进行再次发现(这个死还是否定思考方式、即废医的方法强行掐死的)。况且中医内涵不仅是药方。

        文明这种东西,不仅存在于“器物”上

        • 家园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缺了医学理论的指导,中药怎么用?在各种处方中找出哪种药治哪种病?还不如直接合成化学药呢。

          反中医主要有三个说法:中医理论无法观测证实,不科学;中医无法标准化;中医药无效,是安慰剂效应。

          对安慰剂的说法都懒得反驳了。

          关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表理,经络气脉,寒热,我也不想说什么现代技检测不到这类话了,可不可以理解概念只是一个约成的名词,比如说感冒,西医说是细菌病毒感染,中医说寒气入体,可否理解为因为被冷了,导致体内温度变化而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某些细菌病毒更利于生长繁殖?相应的,热气,例如中暑,西药说是盐分及微量元素流失导致体内酸碱失衡,中医则说暑热入体,可否理解成人处在热的环境中,因体内温度变化而导致一系列反应,导致不舒服出现病情?又如会不会是某些食物不当食用后,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产生了和中暑一样的病情,中医把这个现象叫吃上火了,是热病。就好象某人大名张三,小名富贵,浑号财神,对这个某人人说,张三富贵财神,都是他,旁人不能够因因为只知张三,听到人家爹叫富贵嫩,人家朋友叫财神哥,就说爹和朋友不科学。

          那个活宝“烧伤超人”不是挑战过把脉验孕么?最后证明把脉验孕是可行的呀。

          关于标准化。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依据具体情况做针对性治疗。但中医也不是没有标准化理论和产品。各种药物的药性确认,是一个标准化,各种经方,也是标准化。但在治病过程中,需要针对进行加减以期获得最好的效果。这个有什么问题?现代工业,特别化工生产,还不是得依据原料成份的变化进行工艺配方的修改?电子产品一样是因元件的不同导致产品差异。

          说提高医疗行业人员收入则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说中医时就说不能标准化,妥妥双标。

          最后,再说一句:中医是科学技术,不是神学,不是神迹。

    • 家园 中医是一种亚宗教

      鲁迅先生说的好,中国文化的总根在易经,而易经是一部占卜书,占卜的关键则在于信与不信。中医中药是中国的传统,也深深烙上了易经的特色。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对于中医,巫医,乃至各种宗教,各种意识形态,都是如此。

      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很深,也曾坚决地反对中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无奈的越来越多,却发现信中医,总比信宗教好吧。

      例如俺的母亲,已经闹了大半年了,说是浑身不舒服,总是睡不着觉,排便不畅,去了三个医院,住了两次院,花了一万多,也没检查出来问题,前几天半夜走了,很多人到处找,最后没办法只能去派出所报案,运气也算不错,正好有个工厂的门卫报警,才将母亲接回了家。

      医生普通的看法是,俺母亲主要是心理精神问题,俺的看法则是手术后遗症,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心理精神问题,就如产后抑郁症。

      母亲的身体很不好,常年的哮喘病,其他则没啥问题,只是节育环没有取出来,一活动就肚子疼。

      俺不主张动手术,快七十的人了,身体心理都不怎么好,就怕有后遗症,结果母亲经不住医生的威吓,去年做了子宫切除手术,今年就是这种结果。

      能怎么办呢?8月11日,我们这里来了台风,母亲多吃了些抗抑郁的药,一天一夜不吃不喝,说是要饿死,最后只能打120送去我们这里最好的医院,结果被急诊室的医生训了一通,说不是急病,怎么往急诊送。要求住院,五六个科室的医生看了都不答应,说没啥大病,很多都建议送去心理精神医院。

      前几天,因为母亲半夜走了,俺姨也来了,她的主张就是既然西医不行,就去看中医,又拿自己举例子,说中医真的好。

      俺的看法则是,中医的作用不在治,而在信,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据俺的观察,身边的大多数人有病,都是先看西医,没办法了,才去看中医,比如某个所谓老中医,比如某些中医专科医院。

      这样就产生了幸存者偏差,中医也没用,是正常的现象,不是西医也没效果么?中医有用了,就大肆鼓吹,其实,中医有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病患孤注一掷的心态,所谓死马当活马医,不信也得信,这种心理状况,甚至比任何药物都管用;二是中医用药不规范,往往用药更杂,更猛。

      俺的观点是,中医不能一废了之,也不能走跟着西医学,走普遍化的道路,而应该将营养,保健,心理等方面纳入其中,搞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才是正确道路。

      中医不仅仅是医学,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亚宗教。

      • 家园 中医有些随缘

        以前我对中医的看法是阑尾炎都治不了,中药说到底是分子的化学反应起作用,不如西医对症,直接了当。最近的看法有变,和一位中医聊天,他推荐看看皇帝内经,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讲了人在四季不同时节,面对不同温度,古人采取的养生之道,总结了不按照此道会得那些病症。中医药房是对人生病的经验疗法,有其独到之处。

        通宝推:hullo,
        • 家园 大黄牡丹汤、薏苡仁附子败酱散、大陷胸汤等等方剂都可以用来

          治阑尾炎,不过要会用。

          天津南开医院以前有个经方小组,他们以大黄牡丹汤为主治疗急慢性阑尾炎(包括阑尾穿孔)等急腹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常用的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等均脱胎于大黄牡丹汤。

          现在有的医院论文里面把大黄牡丹汤和抗生素联用效果也挺好,各种指标恢复地都比单用抗生素快。指标恢复最快的方法是口服大黄牡丹汤加用这个汤剂灌肠,不用任何抗生素。我猜这是现代伤寒方剂量太小,如果用多点应该可以不用灌肠了。

          曹颖甫先生就非常推崇这张方子,他主张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在临床上治疗肠痈也是从头至尾都是用这个方。大家都知道曹颖甫是经方大家,非常善用经方,他认为大黄和牡丹皮用量要重,才更有效果。(也不知道药典到底什么时候改改,我自己用经方光是治感冒,药的剂量就远远超过药典的规定)

          除了曹颖甫以外,日本汉方医家龙野一雄也非常推崇这张方子,他说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一般三到五天可以好。他说的肠痈可能主要是急性阑尾炎。而且他说如果掌握适应症的话,这个方子的效果是百分之百的,讲的非常确定,因为他有底气,这张方子他已经用了几千例。

          大黄牡丹汤也不光是治阑尾炎,少腹湿热瘀阻为主要病机的盆腔炎,胰腺炎,胆囊炎等等都能用这张方子的地方。中医辨证还是得靠中医理论,也不是见到阑尾炎就用大黄牡丹汤的。大塚敬节就有治阑尾炎连换四方才行的医案。

          经方能流传那么久,确实厉害,可惜现在会用的人越来越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