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嘉峪关 -- 删ID走人

共:💬146 🌺860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两者没有逻辑关系

                        杨应龙造反在万历年间。明朝前面二百多年干嘛去了?实际问题是明朝对于西南武力不足。对比土司制度,直接统治的投入太大。所以只好得过且过,依靠土官打土官。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东北。

                        • 家园 前两百多年在努力同化,移民。明朝那时候可是连湖广都有土司

                          到杨应龙的时代,这些土司可真和士大夫没啥两样了,贵州土司实际已经汉化得差不多了。

                          杨应龙一直对明朝很恭顺。结果地方官还是为了得到播州这些沃土而把杨应龙生生逼反了。

                          看看明朝打缅甸土司失败,打贵州土司成功,得到的经验就是对付土司,交通与移民是解决土司问题的关键,政治手段优于武力解决。

                          这种文化的同化还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急不得。

                          就是后来的清朝改土归流也不激烈,基本都保存了土官与流官共治的制度和结构,只是交出了土司军队,收税权力和任免官员权力。土官世袭一直保留。

                          可以说西南土司这问题,清朝是摘了明朝的果子。

                          云南这边明末农民军的苦心经营的成果也给满清摘了桃子。

                    • 家园 对大西南最终改土归流成功的明明是解放后

                      忙总的父辈还是正儿八经土司呢!藏族那个作家阿来,其祖上解放前也是土司。我大清不过是在我大明的基础上继续做改土归流工作,而且工作的还远远不够。

                      通宝推:乾道学派,
                • 家园 都护玉门关不设,将军铜柱界重标

                  汉朝的河西走廊也没有多少人口。河西走廊之前一直是匈奴领地。霍去病最终征服河西走廊时,匈奴只剩四万人。汉武帝随后大量从关内移民,充实了河西走廊人口。明朝却干不了同样的事。

                  而400 毫米降雨线之类的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同样的降雨量,清朝在康熙年间击败准格尔,北疆向西拓展到阿尔泰山,自河西走廊入疆的门户玉门关至巴里坤一带的土地也被清朝占据,兵临乌鲁木齐。到乾隆更是直接征服了新疆。

                  为何明朝不能驻军,清朝倒反而可以?不要跟我说清朝都是胡人游牧兵。在戈壁滩上啃草就能活了。清朝前期的主力是八旗和绿营。可不是什么游牧骑兵。相反是大量使用火药武器的近代军队。而对手准格尔也是火器部队。双方对后勤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明朝军事孱弱,而且财政一团糟。汉、唐、清能够征服西域,开疆拓土都是因为其理顺了财政,基础雄厚。没钱,当然没法在河西驻军。而有了充足的财政支持,大漠戈壁又算什么障碍呢?

                  • 家园 明朝大半时间的主要敌人是蒙古人

                    明朝在西北的势力,也就是长城线,就是九边。终明一朝,都没有做到像汉朝灭匈奴那样的大胜利。

                    为了做到天子守国门,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是花了大力气,挫败了文官集团的反对能量才做成的。宣德皇帝和英宗时代,迁都回南京的朝议一直都有。

                    有人研究说,以土木堡为界,其实明朝文官集团已经可以把持朝政,皇帝一方从此都是弱势的。文官集团的背后,是江南财阀。我生活的镇,有个明代园林,其实还有一处现在是学校,都是明代一个富豪的家产。富豪去世后不到一百年,他的儿孙里,出了几个进士和举人,有做翰林的,有做省级官员的。

                    • 家园 看到最新的论点

                      说其实明朝对北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个战果,要比汉朝对匈奴的打击彻底。只是,写明史的人,是不愿意为明朝的武功树碑立传的,二是要尽力矮化丑化明朝的武功的,所以史书上几乎看不出明朝的胜利,只是大肆宣扬土木堡等明朝吃瘪的事。

                      另外我猜,也是因为清朝其实是在和明朝打了几十年,才最终统一中国,清朝的导向,也不允许史官宣扬明朝的武功。

                      • 家园 论点没用,要看事实

                        所谓的论点

                        说其实明朝对北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个战果,要比汉朝对匈奴的打击彻底。只是,写明史的人,是不愿意为明朝的武功树碑立传的,二是要尽力矮化丑化明朝的武功的,所以史书上几乎看不出明朝的胜利,只是大肆宣扬土木堡等明朝吃瘪的事。

                        另外我猜,也是因为清朝其实是在和明朝打了几十年,才最终统一中国,清朝的导向,也不允许史官宣扬明朝的武功。

                        论点随便意淫都可以。常凯申还经常日记爱国,地图开疆呢。事实如何?

                        明朝的事实是明朝从太祖朝开始就修建长城。最开始还只是要塞性质,例如朱元璋修的古北口,山海关等等。到英宗开始就大规模修建长城。明长城的位置可不是在汉长城的位置上。汉长城北至阴山,包括河套。明长城平均比汉长城向南退缩千里。汉长城东起平壤,西至西域。长度也比明朝长得多。

                        如果明朝真有像汉朝那样“虽远必诛”的赫赫武功,明长城有怎么会在现在的位置上。

                          • 家园 明朝对北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但对后来兴起的鞑靼没有进行毁灭性打击,面对后来兴起的瓦剌,虽然也取得过大的军事胜利但总体上输多赢少。

                            • 家园 鞑靼和瓦剌是同时的

                              明朝对北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但对后来兴起的鞑靼没有进行毁灭性打击,面对后来兴起的瓦剌,虽然也取得过大的军事胜利但总体上输多赢少。

                              鞑靼和瓦剌是同时的。鞑靼在东部,瓦剌在西部。这两者都是北元的一部分。鞑靼是由蒙古本部。瓦剌在成吉思汗时代起是黄金家族的世代姻亲。到北元时代成为经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藩王。多次参与大汗的废立,甚至篡位(例如也先)。这个问题到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后才告解决。

                              另外,鞑靼和瓦剌的区分是明朝的叫法。蒙古本部一贯称四十万蒙古,瓦剌则一贯称四万卫拉特。

                              明朝对于北元的战绩不能单纯从鞑靼或瓦剌来区分。事实上,每次和明朝的战争基本都有双方的部族参加,只是看谁主导罢了。例如到永乐为止,北元指挥者从蒙古本部逐渐演变为瓦剌,到土木堡时就以瓦剌的也先为主。这和北元内部瓦剌逐步掌握权力有关。到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后,明朝的对手就主要是鞑靼了。后期对明朝打击巨大的是俺答汗。

                              可参见以前的帖子: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376799

                              通宝推:夏至欧锦,
                          • 家园 画这个图的家伙的历史和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

                            照你这个图,"壮哉大明"的彊域北界陡峭上升到1500年才到达北纬约33度的地方,相当于安徽蚌埠,连徐州都不到。

                            明朝是1368年攻下的北京城。北京的纬度是约40度。要么画这个图的家伙的历史和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要么这家伙在胡编乱造。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多谢你证明了我的话

                                你新贴的这个表里错误百出。例如把隋朝突厥的疆界说成在涿郡。然后画蛇添足得说相当于现在的内蒙锡林郭勒盟阿吧嘎旗在北纬44度的地方。问题是隋朝的涿郡就是现在的北京涿州一带。和北纬44度还差得远。当然,有人也许会说不是涿郡而是涿涂山。但涿涂山在外蒙古车车尔勒格(约北纬47.5度)和他那个北纬44度还是差得远。

                                所以我修正一下我的说法。这些图表的作者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他自己是教体育的。

                                通宝推:任爱杰,
                    • 家园 汉唐其实也是天子守国门

                      西汉、唐定都关中,离开边境并不远。西汉初期、匈奴一直打到长安附近。唐朝李世民刚搞完政变,突厥就打到长安了,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

                      问题是汉、唐反击成功,并且把宿敌彻底消灭了。而明朝也搞了个天子守国门,结果是一直干不掉北元,反而被人家动不动就打到北京城下。

                      这也就是我在另外帖子里说的,后代争气,祖宗也光彩。后代一茬不如一茬,朱元璋的评价不得不下调很多。

                      • 家园 明的问题在于成吉思汗的遗产太丰厚了

                        草原上的人就像草一样,一代换一代,哪 一个中原王朝都无法彻底消灭草原上所有的游牧民族,汉唐也不例外。这些游牧民族要么换了人种继续骚扰,要么换个名字重新来过,要么潜伏多少代,比如匈奴突厥。从前期来说,明朝的战绩并不差,可比汉唐的灭族之战也有几次。可是成吉思汗的遗产太丰厚,后代也成为了草原共主,不打着成吉思汗的旗帜不好意思出来转悠。明朝面对着就是这么一个立足于草原的该亚,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传承共同认同的游牧民族。即使如此,明朝中后期北方草原不为大患。

                        明唐国祚几乎一样,明朝面对着比唐朝差的多的自然环境,维持大一统到最后时刻,而唐朝玩到一半就崩盘了。汉朝表现不错,但从始至终和草原的战斗都没有停息过,不过是在不同的旗帜下。匈奴,鲜卑,羌,乌桓一直没有停息过,实在谈不上彻底消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