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欣赏】你想当恐怖分子吗?――简易炸弹教程 -- 加勒比超人

共:💬32 🌺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键是传感器和算法

            保证比笔记本乱改的好……

            why?

            因为真货也使用这个啊……不过是军品、民品的差别……价格差130倍

            • 家园 哪壶不开提哪壶

              手把手教你做[原子弹]

              原子弹的理论本身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拿到两堆正确的物质(通常是铀235或钸),然后把它们「紧 紧地」放在一起,这样维持一段够长的时间,其它的事情就不必我们操心了,原子弹爆炸的好戏会自然 上场。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诉你怎样在家里做原子弹。

              准备工作:

              我们大约需要30磅的铀235,体积差不多有一个棒球的大小,再配合一些很容易到手的材料,这种 炸弹就能使1/3哩以内任何东西化为乌有;2/3哩以内的东西严重受损;在1。25哩半径内的人都会受到致命的辐射线;辐射尘随风飘扬,能使40哩内的人都致病。如果它在纽约市引爆,大概有2 5万人会死亡,还有40万人会受伤。这种效果恐怖份子应该会很满意;这种原子弹甚至在战场上也都能派上用场。 不过,要提醒各位:铀235的分量不要超过45磅,因为对这样多的铀,其引爆的技巧相当困难,单凭业余的机槭工匠,大概是无法适时且有效地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挺有可能你还没做 一半,它就在你面前爆炸了,那可就真浪费感情。我个人的偏好是用36磅或37磅的铀235,因为这样效果不差,而且,如果设计上出点小差错,也不致于有太严重的后果。 一旦把足够的材料紧聚在一起,我们最棘手的技术就是得使它们能紧聚在一起维持约半秒钟,这半秒钟的延迟就是技术上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是这样的:当这两堆物质靠太近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而产生大量的能量,在瞬间(比一秒钟小很多)迫使这两堆物质分开。这样的结果和爆竹的效果差不多,几百尺外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对一个稍有「自尊」的恐怖份子而言,是不会以此为满足的,对吗?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设计出一套办法,使两堆铀235能聚得久一点,好让一些比较惊人的「大事」发生。 如果你这位恐怖份子有栋两层楼房(含地下室)、两根火药、15包水泥、20立方码的沙石,那么大约只要一个礼拜就可以完工了。全部的费用,除去房租不算,大概只要3,000美元就够了。根据当前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就是25000元。最后的问题是怎样把铀23 5或钸弄到手,这留待后面再谈。

              开始动工:

              准备妥当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分批弄来的铀235分成二等分,用一对半球容器装起来,你或可用乙炔喷灯(acetylenetorch)来作。铀的熔点是414。2℃,而乙炔喷灯的燃点是526。4℃,因此理 论土来说,乙炔喷灯足以熔化铀235。也许你应该花几十块耐火砖作个窑,加上一个风箱,效果会此较好;不过如果你有耐心再加上一些运气(因为铀这东西燃烧会爆炸),乙炔喷灯应该是够用的了。 铀熔成液体后,流到半球状的洼槽(制陶瓷用的耐火泥就可派上用场),则第一个半球型作好冷却了, 再移开作第二个。有件事要注意:这时候,在这区域附近不能有人。因为,铀有对人不利的特性。如果铀熔化时你就在现场,那么,你总会吸进一点,嘿嘿...,其结果不是说你会少活几年,而是你只剩下 几个钟头好活了! 如果你这个恐怖份子确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那当然就不必计较这些了,否则我建议你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当铀熔化时,和它相隔50尺,再用5吨铅隔离,这样应该足够安全了。将铀235分成两堆的工作完成后,你就应分别用铅箱装好。再从二楼挖个洞通到地下室,用一对黑铁管接起来,使总长约20尺左右。若能用6寸厚的水泥敷于管外可能稍好,不过如果地板够坚实,而且房子是建在岩石上,也可以不必这么麻烦。在放下管子之前,先把装铀的半球形容器的平面朝上放在水泥 上,再把管子放置妥当,原子弹就已完工一半了。为了不使铀散逸,地下室应该用沙、石、水泥和水混合填好,但因为这只要用一次就达到目的了,做得好不好看也无所谓啦。真正要注意的是,管子外面有足够的阻挡力量,使原子弹在爆炸前铀不致漏出。其实只要半液体状的沙泥混合物,就足以担当大任了。 如此这般,原子弹的接收部分就完工了。

              引爆部分比较难做,构想之一是将另一个半球容器放在管子的上端,引爆时,让它倒向下面的接收部分就可以了。原理上虽很简单,但有些技术上的困难不易解决,比如说,如果引爆用的半球容器放歪了一 点,它就会沿着管子滑下来,这样你想成为恐怖份子的美梦就落空了,因为这种死法不会让人觉得恐怖,只会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 目前可能是最简单而有效的设计,把一个细线织成的罩子(就像 夏天防苍蝇的那种),放在管子的上端,再塞进管内,留约3~4寸在外面;这时再把另一段4尺长的管子焊在原来的管子上。若要使连接的部分更牢,可以在此部分钻几个洞,把铁钉插进去。然后拿3尺长的2。5寸铜管,里面装熔化的铅,将引爆的半球容器安在铅底座中一个吻合的凹槽里;另一根铁棍则凿入管子的另一端约一尺,这装置总重量是80~95磅。 最后,把有螺纹的盖子套在管子上头, 等到它能旋得松紧自如时,再将它拿下来,在它上面钻一个洞,使能容得下引爆的装置杆;装置杆则留 下6~8寸长露出洞口,杆上并恰留钻一个钉孔。将各种大小不同的钉子试着去配合,最恰当的大小是能合于整个引爆装置(当然,试着配合时暂不在接受管上端作,以免危险)。然后,将tnt或炸药涂在一个碟子上(最好是咖啡壶中过滤器的底座),再塞进去,并插进一两个雷管。这放在引爆装置杆的四周,再由一两条引线连出来到外面,然后把它旋紧,原子弹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工作只是把引线接到定时器上,再把下端的安全针拔掉,然后离开这城市,约12小时后,这城市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定时器一旦引爆,其力量足使另一个安全针脱落,引爆装置就掉到接收部分去,即使不考虑爆炸产生的加速度,光是重力就足使95磅的物体由20尺高空掉下,产生8x10的十次方耳格/秒的动能。把爆炸所生的冲力考虑进去,则接触点有10的十二次方耳格/秒的动能,可使两个半球容器接触的时间够长,而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防辐设备:

              为了要将所有重要的步骤交代清楚,应该再将几个小问题说明一下。例如,前文曾经简略地谈到,用乙炔喷灯时要考虑铀有发火燃烧的可能性。其实,应该说整个机械操作都要在「乳状液槽」中进行。对不太熟悉机械技术操作的人而言,所谓乳状液就是一种看来像牛乳一样的液体,和油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不会发火燃烧。这种乳状液在一般机械工厂供货商处都很容易买到,而且不会有入问你买这种东西干什么?用了这种乳状液,可以使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事实上,若我们要溶解铀或对铀作机械处理,最好在纯氮的大气中才安全。可是如果你够小心,而且运气又好的话,那么也不必用这种极端安全的方法。 辐射的问题是比较麻烦的一点,镭的辐射量和重量成正比,但铀的辐射量和重量却是成指数关系(也是这种性质使它具有爆炸性)。因为每个半球所装的质量都超过了临界值的一半,所以和它们同在一间房子里非常地危险。只吸进去一点点含放射性尘埃的空气,就意味着你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因此我建议所有的工作人员应有其它的氧气供应,每人口中含个氧气管或可解决这个问题。但要通盘解决辐射的问题可能比较麻烦,不过只要有决心,加上智能和运气,这问题还是可以克服的。 我还要建议采用一种用铅作成外壳而且有动力的轮椅,让操作员坐在里面可以安全地作业。上面只要开个小缝,用铅作的玻璃当窗户,操作员就可以看到外面。铅作的袖子和手套,可以用来作一些需要和铀碰触的机械动作。为了防止辐射外逸,整栋房子的墙壁、地板都需覆盖上一层铅;地下室的天花板也要加上一层铅板,以免接收部分产生辐射的问题。算起来起码要用上6~8吨的铅,以维持基本的安全问题。这么一来,又得多花工夫支撑地板,免得垮下来。这些工作都作好了,就可以开始动手制造原子弹。

              如果你想作一道「红烧兔子」大餐,打开食谱第一步就是要抓一只兔子来!同理,现在你也会问:「怎 样把铀235弄到手?」(铀235通常此钸容易拿到。)其实,你只要平时注意看报纸,应该不难知道,核能发电厂里就有。只要由电厂里偷根控制棒出来,把它熔了,再把其中没有用的铀238分离出来就成了。 要潜入一个核子反应炉,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尤其大学校园中的核子反应炉,都只有些马马虎虎的安全设施。一般设施就是些带刺铁丝网围墙,门口站了一两个警卫。事前可以作出误闯的样子来几次投石问路,看看有没有什么电子安全装置,大概结果都是根本没有的。可是我们偷偷摸摸的潜进去并没有什么用,因为铀非常的重,不要讲是一个人,就算是一队人马开进去,也搬不到足够的分量出来。尤其这批人马又身装铅甲以防辐射,就更不管用了。依我之见,干脆偷辆卡车和拖车(要那种特重型的,就是运三峡电站转子的那种),干掉警卫,代以自己人,然后就直闯进去拿你要的东西,很干脆,效率又高。 不过,反应器都是装在一个镍-铁合金的球状容器里,容器再浸在水中,通常,旁边会有千斤顶,以便修护时用,所以也可以顺便用来把整个反应炉心起出来放到卡车里。不过要注意一件事,搬动反应器时要拔出一些燃料棒,或是插进一些节制棒,否则你和整个反应器都要化为灰烬。建议你或可向当时被你挟制的人质请教这方面的技术,以便搬动炉心。 此外,整个反应器重约50吨,加上拖车需要6寸厚的铅板作防护,所以拖车如何拖动65吨的重量,还是颇伤脑筋的(所以前面要用特重型的拖车,要不然到了地,炉子也搬上车了,却发现拖不动,那不是面子都丢尽了)。或者,你觉得搬走整个反应器不切实际,也可以只带走约 1,200磅的备用燃料棒。不过千万也要带着石墨或铅,免得燃料棒因不断地反应生热而熔化了。如果你忘了这步骤,回家打开盖子,只会看到一堆熔化了的铀,而且四处散射,可能你当场就一命呜呼而遗笑万年。性命是小,这脸咱可丢不起,所以别忘记拿了1,200磅的燃料棒之后,要和15,000 磅的石墨或铅混合。反应器的铀大约含3%的铀235(自然界铀则只含0.5%的铀235),做原子弹的铀则需要97%的铀235,否则根本不爆炸。到手的1,200磅燃料棒,可以提炼出所需要约36磅的铀235,不过要有耐心和经验去分离它。如果你自知无法全部把铀235分离出来,就得多弄点燃料棒。 一般说来,以目前的技术,要达到每次增加纯度25%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你最少要弄到4,800磅的燃料棒,若能弄到9,600磅最好。把这些加上去,你总共要带15万磅(75 吨)的东西。其次还要找个地方放这些东西,我建议你租间仓库,如用原来那两层楼的建筑来分离铀似乎不太实际,因为这至少需要2万平方尺的空间。

              分离高招:

              下面就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分离铀235。对恐怖份子来说,气体扩散法是好方法之一,这也是早期制造原子弹时所采用的,不但可靠又不必太复杂的技术。不过花费较多,而且所用的化学药品更是吓人。 首先,你要有约12哩长的特殊玻璃线钢管,并以60吨的氢氟酸(hf)形成六氟化铀,然后吹向一具有特殊小孔的膜。因为六氟化铀238较重,在经过这层膜时会被陷住而不易透过。每过一次可使铀235的成分增加0。5%,如此程序只要反复操作,所得六氟化铀235的成分就愈大,最后只要把六氟化铀中的氟分离出来就行了。因为氢氟酸很贵,而且不易取得所以最好是去偷一点来,要不然就先去偷个几百万美金也行。 如果你觉得此路不通,还有其它的办法。你可以在树林里建个滋生反应器 (breederreactor),用铀来作钸,再用化学上的技术分离即可。至于如何建滋生反应器,也不是难事,随便一本大学教科书,都可以告诉你好几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困难,但是也有它实际上的难处。不过如果你刚好有私人用的小河,又有几火车的钠,数量可观的不锈钢管,一百亩与外界隔离的土地,那就没有间题。 如果对这两种方法你都没有兴趣,还有一些有趣的新技术可供参考。你可以先用一块低温磁铁(cryogenicmagnet),它在液态氦的温度(约零下270℃)下能保持20,000高斯的磁扬...不过,唔,不过下面的程序太复杂了...还有一法是用雷射,因为铀238较重,被激光束照射后, 运动的偏离角比铀235小。所以若在和雷射光垂直的平面上洒上一层铀,则铀235、铀238可藉其偏离角来分离。此法原理上简单可行,但时间上太慢。一天大概只能处理20磅的铀(含235和23 8),而分离的效率约12。5%,每处理一次可以产生约10%的铀235,所以要处理9次才能达到原子弹的标准。如此算来,从9,600磅磅的燃料棒中分离出36磅纯度97%的铀235,约需费时四年、。然而,它的辐射量又使你根本没有四年好活,所以还得找三两个志愿者来完成你的未竟之志。因此,若能有愚公移山之志,或可成功,祝你好运!

              版本2:

              材料:

              直径20cm,高100cm的不锈钢垃圾筒一只(三星级宾馆用的就成,五星级的太浪费);

              大号“二踢脚”10只;

              电筒用电珠2个(备用1个);

              细双股电线若干米;

              1号电池2只(双鹿的不错,不是做广告喔);

              机械闹钟一只(到点儿“叮呤呤”响的那种);

              “铀235”10公斤(这东西现在“黑市”上有卖,价钱比内存条贵多了,可人逼极了也得砸锅卖铁不是?实在不行就“铀238”凑合了);

              “钚”50克;

              手枪钻1只、多头螺丝起子1只、螺栓若干、宽透明胶带若干、“502”快干胶1瓶、劳保手套一副、解放 鞋一双、劳动服一套、太阳帽一顶、医用口罩一只、潜水眼镜一副。

              下面就开始干活。先把“铀235”毛坯上车床车成两个直径20cm各有中空2cm的半球(给人师傅一条“大中华”,手工费不能少)和一根直径2cm长20cm的圆柱体;再把“钚”用气锤冲成一张直径2cm 的薄片(两片)。行了,工厂里的活儿干完了,剩下的就看你的手艺了!

              接下来,找一郊区房子(人越少越好,不怕一万怕万一),带上你的材料,穿上你的工装,戴上潜水眼镜(主要是保护眼睛)。

              用手枪钻在不锈钢垃圾筒上开四个洞,先将一张“钚”片用“502”快干胶贴在垃圾筒的底端中心位置,另一片贴在“铀235”圆柱体的一端。

              将“铀235”两个半球分别固定在垃圾筒的底端(中空的空心正好贴在底端“钚”片的位置上)和垃圾筒中部。

              将“二踢脚”捆扎成圆柱体,引线连接成为一条大“药捻儿”;将电筒灯珠小心砸开(一个砸失败了还有一个),取里面的灯丝用细电线分别连接两端,将电线和闹钟及电池串联好;然后将电珠灯丝和“药 捻儿”捆在一起。

              那根“铀235”的圆柱体被安放在“二踢脚”的最前端,对准两个“铀235”半球的中空。

              最后用宽胶带把这些东西都固定在一起,晃一晃,没有“恍啷恍啷”的声音最佳。

              原理:

              只要定时闹钟一到点儿,闹钟就会使导线通电,通电后电珠丝发热引燃“药捻儿”,然后“二踢脚”点燃,推动“铀235”圆柱体冲进“铀235”的两个半球中从而使这“核物质”达到所谓的“临界状态”,“铀235”圆柱体顶端的“钚”片和垃圾筒底端的“钚”片撞击产生大量中子,中子会让这垃圾 桶里的东西引爆......

              哇!好大的一朵棉花糖啊!

              注意事项:

              接闹钟那一步千万万千小心,留到最后一步再做!接线前多做几个深呼吸,接线时尽量不呼吸!闹钟的尾部反扣在垃圾筒的顶盖上,这样好控制时间。可定时的时候最好把线断掉。

              好了!你的“核武器”就算完工了!这东西一发威,别说什么“大厦”,就是整个城市也得重建,确实是杀人灭口,居家旅游,拆楼挖沟的利器!

              最后提示与建议:

              虽然本过程是free的,但你不得随意添加和减少步骤、原料。

              特别建议:有diy爱好和倾向的及自由软件爱好者,不要轻易尝试

              • 家园 这哪能做得出来啊

                这样要是都能作出了核弹, 那象拉倒啊撒大木啊他们早就该弹弹在手江山我有了... 提纯铀235的难度不是很大, 是极大. 就算是整个国家的实力都投进去也是要N年的. 其他的就不说了, 就提一点: 曼哈顿工程里有一项任务是研究起爆方法, 为了搞出能精确地把核物质压缩的炸药就花了好几年工夫.

              • 家园 业余人士干不了,炸药药柱形状、起爆药温需要精密计算
    • 家园 同意

      文中所列的溶剂虽然不是很难买到,但是有几个步骤根本就是很难控制的。第一是温度,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热能若短时间内急剧膨胀,就会发生容器破裂甚至爆炸。所以制作过程中,这样温度控制是不太容易控制的。第二就是提纯,两相分离固然不难,但难就难在如何对分离部分在作纯化。以我看,炸药这东东如果没有很好提纯,那么带着这个家伙出门无疑就是坐在火山口,等着被轰上天。

    • 家园 照他的方子做谁也活不了

      这文章出来的时候就有相关行业人士说了, 大致上文中那些方法步骤都是能要人命的-不是仇家的命是自己的命. 所以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考虑, 还是不要实验的好. 真正好使的法子, 还得找权威书籍. 比方说六七十年代的民兵训练教材, 传说里面有各种土制炸药火器的制法, 不但可操作性强, 而且原料易得. 大家看看, 是不是上地摊上多转转?

    • 家园 刘招华的冰毒主要是外销,他的理由我也很同意。

      我们中国弱了就是因为外国人朝我们国家强制输入鸦片,那么现在我们给鬼子们来点病毒也算不上什么小人之行。

      刘招华给当地的穷孩子捐学费、给当地看不起病的农民捐药费,真是不世出的好人哪!可惜,好人不长命啊!

    • 家园 前一段时间看央视关于大毒枭刘招华的片子,相当佩服

      先声明一下 不是佩服他犯罪 而是他的技术

      http://cn.news.yahoo.com/050323/346/2a6o1.html

      刘招华:一个初中毕业,自学研制冰毒结晶的大毒枭,他看的书据说只有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才看得懂;所到之处,他总能以“企业家”的身份开张营业,却不受怀疑。

      陈存义: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以多年的“实战”经验,讲述缉拿刘招华的全过程。

      法展,徐滔:一个是《焦点访谈》的记者,一个是北京台《法制进行时》的制片人,他们长期与大要案犯罪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新闻会客厅播出节目《大毒枭刘招华的真面目》,以下为节目内容。

      沈冰:一个让公安人员追查了九年的大毒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天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陈存义来说说刘招华其人。陈局长,我们这儿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以前你们掌握,这个据说是的一些身份证说他用的一些照片,显然是经过了非常非常明显的一些整容等等这样的一个手段,如果是这么照着人拍下来。所以当你们逮捕他时候,他到底是长什么样?

      陈存义:抓到他的时候,我们就看了,没戴眼镜,但是从容貌来看,右边这张更接近现在的模样。

      沈 冰:更接近,他确实是整过容吗?

      陈存义:据我了解好像没专门整过容,倒是在制毒的过程中曾经破过相,他右眉这个地方有一个疤痕,很明显。他在98年银川毒品加工厂自己带着手底下人一起干活的时候,在操作过程中因为不小心摔下来,眉角这个地方都破了,所以这个疤痕很明显,他戴的这个眼镜就遮挡了一点,你看这个照片,这个照片上就是可以看得出来,在右边疤痕很明显。

      沈 冰:这么长时间跟他周旋角逐,感觉到他是什么样的人,

      陈存义:他是头脑是比较灵活,能说会道,有点狂妄自大,我举个例子,我们抓到以后,我们就审讯他,他都已经被抓获了,他居然还会说,你们要审讯可以,但是你们不要跟我比智商,你要问什么问题拉出提纲问我就行了,你跟我比智商是没有意思的,意思是比不过他。你说他都已经被抓获了他还说不要跟他比智商,这是不是很可笑。

      沈 冰:极自大。

      陈存义:可以说明这个人是爱说大话,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一点摆谱。

      沈 冰:但在抓捕的过程当中呢?抓捕的过程当中,觉得他有什么特点?

      陈存义:这个人的特点,他是曾经在平潭县的边防大队工作过,也曾经在基层法院,在福安市的法院当过法警,所以他对基层执法机关怎么侦查办案这些程序,这些情况他比较了解,反侦查的意识很强,比如说他逃到山东的青岛,青岛这个地方是北方,他是南方的,他从来没去过,他在青岛是五亲无故的,什么关系都没有,但是他在那个地方躲了将近一年。他认为像这样可能就没有线索,就找不到他。如果是要有亲戚朋友,或者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生活过的地方,肯定会有一些线索,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另外他在潜逃的过程中间,他都是有合法的掩护,比如说他都会带着老婆,带着同伙、马仔,人家一看,有个家庭就很正常,因为别人不认识他,一看他有个家庭,还有小孩,时间长了,周围的人看了就觉得没有什么太多可疑的。

      沈 冰:如果是流窜犯,大家的常识就是一个人。

      陈存义:对,一个人东躲西藏地躲,还有比如他自己的同伙,这些人就可以为他办事,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帮助他,所以这个他也是比较狡猾的。

      沈 冰:说这到一点我们也特别好奇,以常理夺之,这样的人肯定不太敢见人,但我们发现他在广西桂林一呆差不多四年,有孩子有老婆,而且听说他当时的结婚照好像还被那家婚纱店作为广告招牌在路上挂了差不多一年。

      审讯员:怎么慢慢地取得了当地人的信任?

      刘招华:这个也不是信任,我们就是相对比较豪爽,什么场合都可以去,也没有谈什么,到广西以后,我根本对毒品这一类质的,所有的有关毒品的,不管是什么等等,有关毒品的任何事情我不看,也不做,绝对不允许进来,这是我在桂林的原则。而且劝不少人不要碰毒品。

      沈 冰:笑眯眯是不是他在接受审讯的一贯表情?

      陈存义:他是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应该说他多年前已经有这个思想准备,我在审讯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你想到过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吗?他说肯定想到了,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开始想到迟早会有这一天,所以他已经早就有思想准备,所以说的时候你看他好像样子不是很沉重。但是实际上他内心应该说还是很懊丧。他老问我们,说你们能不能跟我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我的,怎么能够抓到我的,他自己一直有点想不明白。

      沈 冰:觉得不可能,不应该抓到的。

      陈存义:他认为自己应该说是很高明的,在基层原来也在政法机关也干过,而且逃亡了这么多年,也一直逍遥法外,也可能自我感觉日子过得也还不错,怎么会突然会被抓到,而且是春节刚过,特别使他感觉到很沮丧的,他就是说如果你们晚抓我一两天,我又跑了,我就去菲律宾了。

      沈 冰:在回答他的疑问之前,能不能先回答我们的疑问,他一个人为什么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么明目张胆?

      陈存义:他自己认为已经是处于正常生活了,又有家庭,又有公司,又有事做。尽管他很狡猾,人家还是发现了有一些可疑之处,他的花钱,出手太大方,过于大方,别人也觉得经济来源不正常。他有时候花钱,应酬,或者交往,他不是像正常人,他有时候花钱别人觉得是花钱如流水,所以别人看了以后觉得很奇怪,这个人看他那个生意好像还没赚那么多钱,怎么花钱这样花,也觉得他比较可疑。

      沈 冰:你们抓住了他的是什么弱点,最终能够把他拿下?

      陈存义:我们要追捕他,往往会出于这样一种情况,认识他的人,了解他案件的人,你不一定看得到他,碰得到他,能够看到他的人,碰到他的人,又往往不知道他原来有案底,不了解他的过去。所以以前就处于可能有一段时间他为什么能够这样躲过来,可能跟这个信息不对称应该是有关系的。后来我们就觉得,对付这样的毒枭,除了我们公安机关自己的各方面的工作以外,恐怕还要在全国范围内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在全国公开悬赏通缉他的话,现在媒体这么发达,电视上大家都能看到。

      沈 冰:连这次焦点访谈都播了。

      陈存义:当天晚上焦点访谈播了以后,马上有两个群众,这两个群众互相之间他们都不认识,马上先后就举报了他,而且我说的这两个群众举报的情况很准的,所以当时马上锁定目标,一直都是紧追不舍。像广西、广东、包括福建,包括湖南,他曾经活动过的地方,有可能去的地方,我们都已经布下了,已经架网守候了。他从广东逃回来的时候,实际上这个过程中间我们都还是已经发现他了,发现他,最后是确定了他准确的位置在哪里以后,判断很准确,果断地出击,一下子就把他抓到了,在抓他的过程中间,从破门而入,到把他抓到手上,几秒钟时间,他都来不及从在地上床垫上起来穿衣服就被抓到了,

      沈 冰:在记者眼中,刘招华是一个什么样的毒贩,刘招华身上又有哪些国际级大毒枭共同的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再请焦点访谈的记者法展,和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的制片人,同时也是主持人的徐滔来讲讲。法展你先说,制作了两期他的节目,你眼中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法 展:应该说第一个特点,这个人还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另外可以说是很狡猾的一个大毒枭。

      他原来是在当过武警。当武警的时候实际上他接触了一些人,能够给他提供制造冰毒的资金,他那时候很想离开部队,但是部队不是可以随意离开的,你猜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他当时任武警部队的司务长,他就在报帐的时候有意识地贪污了一百块钱,这一百块钱你就不适合在部队呆了,但是他同时基本上不会受到大的这种处罚,所以他很顺利地就离开部队了。

      徐 滔:机关算尽。

      法 展:即便是在造冰毒的过程中,他可以说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他投资了总共有三个冰毒工厂,但是对外他都是宣称是生产洋葱精,就是一种化工的一种添加剂,而且因为他的这个技术很独特,他是合成的,他不用蚂蟥素,他采过的这些原材料都是市场上可以见到的一种化学用品,而且他的设备又都是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到的,所以即便像赛岐镇我们去的时候,很多工商、派出所也去过他那个工厂,但是到里面一看,我这是洋葱精工厂,你在外表看那些反应皿和一些原材料,都是好像生产化肥钾氨之类的,你包装也是洋葱精的包装,看不出来。

      沈 冰:所有的来源都正常。

      徐 滔:比如说2002年公安部也是在全国范围之内组织联合作战,当时是北京、广州和山西三地同时组织了一个行动,查获了一个生产氯氨酮的工厂,那个工厂有很多工人在那里生产氯氨酮,但是直到民警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生产的是氯氨酮,他们一直以为这是一种治感冒的药,还加班加点,还开展劳动竞赛。

      沈 冰:就是都是能够把自己这些罪恶的行为都掩藏得非常好。

      徐 滔:非常深。

      沈 冰:是,除了狡猾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像刘招华这个人在他身上有一点特点也挺突出的,就是很迷信,比如说他自己的名字里面刘招华,没有木字旁,但后来我们发现他用的一些假名。

      徐 滔:化名都离不了木字。

      沈 冰:对,你也注意到了,什么刘森青,刘青森,包括自己的孩子叫彬彬,呆的地方桂林也是好多木。

      法 展:他种的红豆杉也是带着木。

      徐滔:其实很多犯罪嫌疑人在他们身上我觉得都是在寻找一种慰己,因为逃亡的日子的确是太难熬了,比如说北京警方抓获一个制售氯氨酮的犯罪分子,叫曹永江,曹永江跟刘招华一样,他有很多的化名,当时民警把他抓获之后查出他的真名叫曹永江,民警就叫他曹永江,他大声地答应,是,后来民警非常奇怪,说你怎么会有这个反应,曹永江说,一个人能够听见别人喊自己的真实名字,马上答应是一种幸福,因为他在逃亡这么多年里他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真实的名字,全都是化名。这是一方面。另外还有的犯罪嫌疑人刚才说到的为了寻找这种心灵的慰藉,给自己总得有一个借口,让自己这么跑,让自己的良心能够稍微地有所安稳,他们都挺迷信的。我采访过一个犯罪嫌疑人,他当时抓获他的时候非常奇怪,因为这些犯罪嫌疑人他们随时都准备逃跑,他随身都有一个小的箱子,或者是一个小的旅行包,在这个犯罪嫌疑人的旅行包里他自己的衣物没有什么,我印象中就有一件夹克,占他这个包的大部分都是香,烧的香,他到哪儿第一件事儿找到个这个落脚点,肯定在这个落脚点里要烧香,要拜佛,希望神仙能够保佑他,可是往往等他,因为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觉得都是逃脱不了打击的,最后的结果都是必然的

      沈 冰:所以那位是这样,刘招华也是这样,而且我听说他还曾经去算过命,算命先生就跟他说,他好像就能活43岁,后来我们也给他算算,他抓的时候正好是他40岁那天生日,那天被抓的。

      法 展:再审判一两年。

      沈 冰:审判一两年,执行,

      徐 滔:肯定都是这个时间

      法 展:他不仅是一个迷信的人,我倒觉得他是一个科学加迷信的怪胎,你说他完全迷信吗?他实际上很相信科学,他是个初中毕业的初中毕业生,他研究的这些化学的书籍,依我看,就是只有那些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才能看得懂。

      沈 冰:你想他不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他的技术,他还去请教了教授,当然教授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告诉他怎么样能够更好地。

      法 展:但是教授只告诉他他这个合成冰毒怎么结晶,整个合成的过程是靠他自己研制出来的,你别忘了他是一个初中生,初中文化水平,他靠业余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全世界其它贩毒集团都梦寐以求想得到的一个方法,他靠自己的钻研得到了,可见这个人,他是相信科学的,完全相信迷信,他求神给他弄点冰毒得了。

      徐 滔:现在看起来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因为正是他这种聪明使得他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了。

      法 展:他太自信了。

      沈 冰:我们可以看看他有多狂妄自大,我们可以看看他的同期声。

      抓捕当时问话:

      缉毒民警:你是不是刘招华?

      刘招华:这还用问?

      缉毒民警:你都做了什么?

      刘招华:你知道我做了什么,这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问,你没必要现在问我。抓捕六个小时后问话:

      刘招华:你要问我什么,列个清单过来,或者你给我写个提纲。

      抓捕第二天审问现场:

      审讯员:被通缉之后你怕不怕?

      刘招华:没什么可怕的,说了你可能不相信,看完通缉令之后,我和朋友还在饭店吃了一顿饭,吃完饭后我们才分手的。

      法 展:这个是被抓捕以后,当时我第二天看到他这个审判录像。

      沈 冰:这句话确实让我吃了一大惊,你们要问什么问题就开一张清单来,就像我们采访,你就拿个采访提纲来这样。

      法 展:对,他很狂妄,他就是觉得,包括你这些公安机关抓捕我的人,其他人都不如我,包括他最后的逃亡选择路线可以看出他这个人的个性,他从桂林,本来正常人的犯罪心理,我在桂林被发现了,肯定会发现,因为邻居,他这个相貌特征太明显了,应该首先跑得远远的,他当时一分析就是,我一天一夜,我从桂林哪一个大城市也跑不到,我就躲在桂林,就躲在桂林附近,躲在你的眼皮底下,一般的公安人员可能就会忽视了他眼皮底下的事情。最后他竟然狂妄到回到我老家,虽然你福安的大街上,贴的都是我刘招华的通缉令,但是谁能想到我回来了呢,他就这样想,他就认为我比你公安机关还棋高一招,但是恰恰是公安机关经过这么多年对他的分析,已经摸透了他这种心理了,公安机关福建警方专门在他的老家福安撒各个关键的地方撒开大网等他回来,而且判断他一定回来,

      法 展:你自认为聪明,我比你还棋高一招。当时后来我跟他们侦察员,审讯刘招华的侦察员说,刘招华不是第一句特想问的你怎么找到我的,抓到我的,

      徐 滔:不少犯罪嫌疑人都是这样,比如绑架吴若甫的犯罪嫌疑人王利华,在被抓获之后问民警,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到底是怎么发现我的,你们到底为什么能够抓住我,后来民警说王利华,你自己感觉你自己整个犯罪过程中有疏漏吗,王利华就自己总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共总结了十个地方,民警说,有一个,有半个就足够了,何况你的漏洞那么多。

      沈 冰:都是太自负,太自大了。

      法 展:太自大,真是刚才您说是狂妄。

      徐 滔:而且我觉得刘招华身上,刚才我看了他的很多材料,他的反侦查能力的确是非常地强,变换不同的住所,使用不同的假名字,这让我想起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个犯罪嫌疑人,这个犯罪嫌疑人在作案之后,他跟别的人都不一样,他每天都要到侦破他这个案件的区的公安局去,他后来还了解到了谁负责他这个案子,于是等负责这个案子的民警一出来他就在后面跟踪,他看他去哪儿调查,都找了谁,由此逐渐掌握警方侦破他这些案件的脉络,后来他就是因此被抓,因为所有的东西他都算计到了,但是他唯独没有充分的认识,他忘了他跟踪的人是民警,没有几次民警就发现了,后面有情况,而且民警也猜到了,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最后民警是成心地把车开到了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民警下车,好像到厂子里去调查了还是干嘛,这个犯罪嫌疑人从车里也下来了,在门口探头探脑,第二步民警上来把他抓获了,抓获了之后这个犯罪嫌疑人说,我什么都想到了,我就没有想到的是我跟踪的是警察。

      沈 冰:从他身上可能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其他毒枭的一些共性的特点,比如我们刚才讲的狡猾,特别想寻找一种精神的慰藉等等,还有一点在他身上不知道是不是在其他毒枭身上也会有反应,就是我们发现他本人,他不吸毒,

      法 展:这些人肯定知道毒品的危害,毒品吸了毒的人不管什么样,各种各样的毒品,只要一个深染上了毒品,基本上他的意志力就垮掉了,

      沈 冰:对,所以就知道这是特别能赚钱的,但是对自己身体是极端有害的。

      法 展:他的目的是要钱,他绝对不是要毒品那种感觉。

      徐 滔:当他毒瘾发作的时候,他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这些毒贩深深地知道这一点。贩卖毒品的,特别是大宗贩卖制作毒品的毒贩,他们基本自己都不吸毒。因为我们国家刑法中特别明确地规定,贩卖运输毒品海洛因,一次超过50克以上者就可以被判处死刑,所以每个贩毒者都知道,贩毒,这种犯罪所要面临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所以他们在犯罪的过程中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去逃避警方的打击。比方说我采访到有的犯罪嫌疑人藏毒是把毒藏在鞋里,有一种女孩经常穿的鞋叫松高鞋,下面这个底特别厚,藏在那里。还有的犯罪嫌疑人是用灵车来运毒,因为一般在马路上碰到这样的车辆,民警不会是着意地排查的,还有的犯罪嫌疑人为了藏毒,特制了钢碗,从外地运过来,比如到托运站,从表面上看非常普通和简单,就是钢碗,但是它所有的碗底都是特制的,在贩毒的过程中和犯罪的过程中,为了逃避警方的打击,这些犯罪嫌疑人一方面是如同惊弓之鸟,而另外一方面他们要不断地运用自己的脑子想出逃避和打击的办法,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就要求自己必须时刻得清醒,可是一个人只要吸毒之后,他的意志力,就像刚才法展所说的,就会被催垮。

      沈 冰:毒品对于全世界人来讲可能都会是,全人类的一种灾难。冰毒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1919年的时候日本化学家首先合成的,先是在二战的时候他们用的很多,大家可能有印象,在二战的时候日本有神风攻击队之类的,给大家感觉真的是大无畏,他就是开着飞机自杀式的行为去撞击对方的舰队等等,但事实上背后这些飞行员都是服用了当时他们做的另外一种片剂,里边就是含有冰毒的成分,让你这个队员非常地兴奋之后你其实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徐 滔: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冰毒的一种衍生物,摇头丸,因为我注意到在一些文化娱乐的场所里,有很多年轻人都吸食摇头丸,在他们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他们一直都觉得摇头丸不算毒品,而且摇头丸不上瘾,其实研究毒品问题的专家早就说过,吸食摇头丸非常容易上瘾,而且这个摇头丸容易使人产生幻听和幻觉,特别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的现象,而且服食摇头丸还非常容易发生猝死。比如说我采访到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孩子他吃了一种叫做绿色蝴蝶的摇头丸,吃完这个摇头丸以后他觉得自己就像蝴蝶一样,他们家住在21层,他就非要从他们家楼上台下去,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蝴蝶一样要化蝶而去,要不是他们家人狠狠地按住他,日夜看住他,他也许真的早已化蝶而去了。

      法 展:据说服食摇头丸以后,你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很多公共场合有些服食摇头丸的人被带到警车上以后,在警车上还在拼命地摇,甚至有的把颈骨都已经摇断了,这种案例都有。

      沈 冰:但自己已经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了。

      徐 滔:他控制不了,他摇头丸为什么愿意摇头呢?就是因为服食摇头丸之后,每人血管都会收缩,你必须要通过不停地摇动,把这种能量释放出来,当这种能量的释放超过你的极限,刚才沈冰像你说那样,肯定就会产生猝死的结果。

      沈 冰:所以这些毒枭们,大毒枭们虽然自己不在服用,但害的人真是害了不少,现在据国际上官方的数字讲,现在全世界在服用各类毒品的人大概有两亿人,而在从事着比较有组织的这种毒品的交易买卖活动的大概有一千万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不仅咱们中国,全球的这种缉毒的力量都是力度越来越大。你们那边就有一个专门的节目是吧,就是每周都是通缉,当然不一定每次都是通缉毒贩,但是就是类似的用这样一种方式,包括刘招华这次落网也是刚才他也讲到,群众提供了线索以后一个很好的,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徐 滔:其实我一直感觉,公开通缉犯罪嫌疑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法 展:我还是从刘招华这个地方说起吧,97年他就被福建省公安厅通缉了,但是一直到他99年发现他继续生产冰毒,一直到2004年的11月24号之前,应该说刘招华在一些地方的活动基本上处于半公开的状态,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这种悬赏通缉的威力,老百姓不知道他身边的这个人就是一个毒枭,比如他在一些各地去开办冰毒工厂的时候,还很受当地人欢迎,因为他作为一个投资者去的,甚至是一个有的人给他开当地的这些开发区的领导还给他开这种欢迎会,荒唐的是他在一些地方,比如还做一些经济管理的报告,类似这样的公开场合频频出现,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出现。

      沈 冰:而且成功企业家。

      法 展:对,大家不知道他,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刘招华,但是11月24号播完以后,他就再没有一次在公开场合再出现了。

      徐 滔:不能再出现了。

      法 展:你看他在山洞里面虽然躲了一个月,没有被发现,他连火都不敢烧。

      沈 冰:就等于把他生活的空间一下就压缩到最小最小。

      法 展:一直到最后,他落网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到了福建以后,因为手里面两万块钱很快花完,他要租房子,还要筹集其它的要逃跑的资金,没有办法,居然让他的老婆,李小青在一个宾馆里打工,李小青被通缉的头像和刘招华被通缉的头像在福建省贴得大街小巷里面贴得到处都是,他已经没有办法,可见公开悬赏通缉的威力实际上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个效果。

      沈 冰:怎么样机关算尽,怎么样资质颇高等等,但最终都不能逃脱一个最终的命运,那就是回归到被抓到这个法网里面。

      法 展:对,因为他做的这个事情,他选择这条道路就是一条走向灭亡的道路。

      来源:央视新闻会客厅

      (编辑:闻问)

    • 家园 汽油蛋秘方

      汽油蛋秘方:石油一份,轻质油比较好。铝粉或其他轻金属粉一份。硫化橡胶一块,医用氨烃一份。微热,不停的搅拌。一晚一后,就成了像鼻涕一样的东西。可以用手捞起来,一块一块的。本人试过,及其危险,有爆炸效果,一小块,窜起一米多高,然后爆炸燃烧,铁盘子被部分融化

    • 家园 科技以人为本!
    • 家园 有做成功的同志请通知一声哈,

      有做成功的同志请通知一声哈,

      失败的就算了,直接上医院就行了

      • 家园 估计是直接送火葬场……
        • 家园 嗯,

          我算是从这些炸弹啊,化学反应啊,实验室啊什么的看出来了,加勒比超人同学,你的童年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阴影?

          有空我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帮你分析分析。。。。

          • 嗯,
            家园 我心理很正常……

            不过要说起来,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变态的……

            • 家园 well, I'd like to say.......

              Actually,the issue you mentioned is all about security.You may not realize it.

              Emotionally healthy babies, according to Erikson, come to trust that they have nurturing, responsive caregivers who meet their basic needs. They come to view the world as safe and predictable. They enter into trusting relationships, first with primary caregivers and later with other human beings. Security is another word that describes this emotional state.

              BTW,like Freud, Erikson proposed that healthy personality growth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solution of inner conflicts.

              xixixixixixixixi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