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借金庸闲扯几句娱乐 -- 胡里糊涂

共:💬27 🌺108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借金庸闲扯几句娱乐

    我读武侠是初中开始的,从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开始,然后陆续看了梁的系列的几本什么《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再看古龙,看金庸的书非常晚。这里有个原因,因为很早看了金庸的书改编的电视剧,就再没兴趣看书了。

    我不知道我这经历能不能代表普通人群,我是觉得,小说这东西,在中国来说就是从话本发展起来的,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通俗的文学形式,就是为普通文化的人群服务的,然后才有文人自娱自乐的《金瓶梅》,《红楼梦》等等。西方开始也是一些故事集,骑士小说发展起来,然后才有所谓文豪创作些文人作品。

    所以,发展到20世纪6,70年代,电影早成熟了,广播,电视开始普及了,其实小说是应该退位了。我没调查过,但是我可以推断,中国电视在城乡普及了,也就是得21世纪初期吧,应该就是作为消遣,看电视的要比读小说的多得多,在青年一代里,看过武侠电视剧的要比读武侠小说的多得多。

    武侠武侠,说实在的,看了这些电视和小说,真还不知道什么叫武侠。梁羽生的还好点,三观从头到尾很正。金庸的主人公,有为国为民的,也有自了汉,还有流氓,没有内在的三观一致性。古龙的主人公更是没法评说,很多社会边缘人,很边缘。

    都说武侠是成人童话,我觉得这童话里最理想的“王子”就是楚留香,没见费力练功功夫就很好,生于和平年代无需政治站队,家里有钱不用谋生,有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美女环绕还不缠人,整天破案探险不枯燥,运气很好从来有惊无险......这才是童话。且不论金庸本人三观如何,就他那种爱把人物放在历史中,其实很沉重。

    最后再回到这个通俗文艺问题上。金庸当年是写故事放报纸上的,其实这就有点原先说书的意思,也符合中国小说起源于话本的传统,但是那个时代,底层人还是不怎么读书看报的吧,他应该是面向小市民市场的。这就像民国张恨水就是为上海小市民量身定做小说一样。相比大陆,毛时代我不清楚,改开以后,面向小市民的广播很发达,各种评书,广播剧很多。我就不清楚,为什么当年港台没有播讲这些小说呢?这样受众面会更大。

    到了今天,虽然不能说小说过气了,但是作为娱乐来说,肯定是打游戏,看直播,视频,电视,电影的人多。其实我觉得看电影的人也没那么多了,甚至看电视剧的人也没那么多了。人心浮躁,要在短时间内多次兴奋,还是直播,综艺爽。

    • 家园 关于武侠小说地位

      这个真不好说。

      说起来,古代四大名著的地位还是经得起考验的,一个标准就是其中的人物和场景对现代文化的影响,比如我能想起的:

      过关斩将,刘备摔阿斗,周瑜打黄盖,借东风......

      投名状,牛二,李鬼,武大郎,潘金莲......

      紧箍咒,猪八戒吃人参果,唐僧肉......

      护官符,刘姥姥进大观园,林妹妹......

      这些出于四大的人物和场景,现在都化成民间俗语了。足以说明它们的影响力。

      相比,武侠小说里,能达到类似程度的,我所知,就岳不群有一定流传度了。所以如果金庸以后进文学史了,我看代表作还就是《笑傲江湖》。其他人,其他书真就是流星。

      • 家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句起码是金庸贡献的

        他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且不论,他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算是站得住的。

    • 家园 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因为47年才发明晶体管,54年晶体管收音机才刚上市,金庸同志在50年代他的高产期只能慢慢爬格子。

      • 家园 中国农村普及有线广播是怎样的过程呢?

        城市里主要依托企业工厂,大多有内部有线广播,也相对更普及收音机。印象里有说法文革之前曲艺就积极上广播了。金庸写东西的黄金时代,同时咱们这边对于曲艺的革新和推广也在进行

        香港那边显然不好想象有限广播,这显然是集体主义生活下的副产品

        按照印象,评书曲艺的热潮应该是文革之后到90年代初期中期这段,同时在那边武侠基本告别了文字时代进入了影视时代。或者说武侠的原创创作停止了,剩下的是影视的二次创作。推广一下,把金庸穿越到80年代,爬格子的结果恐怕也是平庸,他怕是直接就写电视剧剧本去了

        在经济能力生活水平的光环下,看待文化产品也是有歧视的,这一点更有解释性吧

        • 家园 印象中我家是73、74年左右大队拉的广播线。

          每天内容大概是先放一段开头音乐:德彪西的《大海》选句。然后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现在开始播音 接着天气预告:从吴川县到台山县沿海各地海面,风力3到5级。。。。之后就是:粤剧《山乡风云》选段 然后是:故事,虾球传,由张悦皆播讲 中间插播队长分任务。

      • 家园 对于他写小说

        我没有疑问,他一个文人,本来就是耍笔杆的。

        不过你还是解决了我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当年的香港没有通过广播传播这些文艺作品。

    • 家园 武侠从小说开始开枝散叶

      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全都有涉及,在通俗文艺里的地位很高了。

      最后发现还是不够爽,大侠再厉害也要被地心引力束缚,在生老病死中轮回,于是现在又流行奇幻仙侠了,如果还是不够爽怎么办?学美国人抽大麻吗?

      有的时候俺也感觉生活越来越没激情了。

      • 家园 武侠小说也就那样

        相比之下,三国,西游同样是通俗文学,经历五六百年还是文化输出的主力,武侠小说就差远了。古,梁,金现在都作古了,再过20年,江湖上只会偶尔有他们的名字出现,他们的作品应该没几个人看了。

        其实现在我看电影也不行了,电视剧也不行了,屏幕上流行的是综艺,大家不再有耐心等着几十分钟都没爽点,要的是分分钟都能嗨起来。青年就是玩抖音,都要自己实实在在做主角,不需要带入别人的故事中意淫了。

        • 家园 你以为 “三国、西游” 有几个人看?

          我说的是小说。

          小学生的文字水平,看三国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很多出版社有所谓 “四大名著 少儿版” ,到了中学,文字水平上来了,学习任务也上来了。好学生没那么多时间读课外书,贪玩的学生,也是打游戏的多,看小说的少。

          况且世界文学宝库还有那么多杰作,看个《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那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从我身边的同学、同事来看,读过一本以上金庸小说的,看过三国或者西游的,两者的人数差不多,都不到人群的 10%

        • 家园 不好说,金庸或许可以参考大仲马

          把通俗小说写到登峰造极也不容易。

          • 家园 金庸是赶上好时代了

            其实从《三侠五义》开始,那时兵荒马乱,识字的人少,说书的也就凭脚走路,去不到太多地方,所以传播都不广。

            金古梁正赶上大众识字率提高,社会又太平的时代。而且出现电视了,电视对于宣传他们的作品比书厉害多了。但其实,他们都是武侠小说的回光返照了。

            金庸如果以后留名文学史,到底哪本算代表作?我看可能是《笑傲江湖》,因为这本是他明确表示是按他理解的文革所写的。

            • 家园 金庸的确是赶上好时代

              古龙也是,当然赶上了好时代还得自己有说故事的能力。

              50年代很多逃到港台的文人 ( 没有特别谋生技能的人),有些人靠以前在上海的人脉关系,在报纸找一个专栏摇笔杆挣点稿费过活。有些作者专门写以前在上海的风花雪月,有些谈文学,有些以创作故事为主,金庸和倪匡这类作者就是专长写故事。

              金庸最初写的小说是每天连载在报纸上,如果小说够吸引力,读者每天买那报纸追看小说,因此支撑了报纸的销路。金庸其实也是一个有点头脑的企业家,不是梁羽生那种书生型作者。金庸眼看自己的小说受热捧,与其为别人作嫁衣裳,不如自立门户,他创办了明报,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明报的卖点,读者追捧金庸小说自然每天也买一份明报追读连载小说,所以金庸的高产期就是他创办明报的 60年代。

              作者拥有小说的版权,报纸连载后,作者可以找出版社出书,这又再赚一笔,而版权没有卖断。可能金庸的作品一般太长篇,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剧本,那时候金庸已经不差钱,大概不愿把小说改短为电影剧本,如果改为有声无影的播音剧更显现不出他原著的味道。70年代香港有了免费的电视频道,电视连续剧成了电视台的主打节目,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成了热门剧种,而电视剧不像电影受片长限制,可以制作成数十集的连续剧,所以长篇武侠小说很受电视台欢迎,特别是金庸和古龙的作品,也因此作者又再赚一笔版权费,古龙大侠得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 家园 他赶上好时代是因为大陆和台湾都禁了好多年武侠好不

              就算没有电视,广播还不一样传播?刘兰芳袁阔成能火,金庸的小说一样可以通过广播火起来,根本不需要普遍识字。

            • 家园 为何《笑傲江湖》能成代表?

              我的感觉笑傲品格不高,即使反思一段历史,也没有从思想上反思出有价值的东西来。

              整部作品,反映的是主人公的消沉压抑,在这种消沉压抑中,却没有迸发积极向上的自我突破。

              一个青年入世之后,遇到了各种不如意,各种坎坷,对真实的世界有了直接的体会,并丧失了信心。是这部书给我的感受,之后呢?就没什么了。

              所以这部书不过是直白的记录了一个失意青年封闭的内心感受。

              通宝推:陈王奋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