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的全盘西化,才是低生育率的罪魁祸首。 -- llama

共:💬140 🌺276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生育力下降根本原因是看待竞争与享乐的角度变化

        传统中国人为了子女的奉献精神是骨子里认识到自己争取不到的东西,让子女乃至子女的子女接力帮助自己实现,所以有穷不过三富不过五,跨代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即便自己穷死也要多生。现代人接受了平权的概念,竞争被限制在当代,很多人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一点点运气,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享受人生。但大部分最后都被打脸,于是反过来追寻让“子女别输在起跑线”上。可以预计,随着跨代竞争观念的回归,宗族,生育率都会回归。

      • 家园 你的列的这些,统统都是全盘西化的副作用

        所谓的西化,没有能力解决生育难题。西欧北美日韩台港新加坡都是这样。

    • 家园 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和有多少工业化人口有质的区别

      如果不能给下一代提供足够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受过现代化教育的青年就会自我阉割生育意愿。平成废宅和佛系青年就是对这个压迫性的社会自然的抵抗。这辈子做干电池己经很惨了,如果这就是未来,我的希望就是不要有未来。

    • 家园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个标题有点口气大了,但是我思考了挺长时间,还是决定装装大尾巴狼。

      我对计划生育的观点,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生育进行引导和控制,是合适的。计划生育本身是社会管理手段,八九十年代我国执行的计划生育的方式方法,我是剧烈反对的,那是手法问题,但别忽略了,计生政策是七十年代开始执行的,而且相配套的,还有建国后逐渐提高的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前提下,生殖及妇女儿童医卫水平的提高。在这个条件下,生育的风险大大降低,孕产妇婴幼儿的死亡率,大幅的下降。在解放前,生个七八个,一个都养不活的,绝对不是孤例。

      回到传统文化?回不去的了。物质条件不同了,思想认识不同了。用多年前的农耕时代知识精英的统治手段,管理现在信息时代基本上没文盲的现代中国?不可能的呀!

      马前卒的关于“社会抚养”的问题,我和journal河友有讨论。说真的,我不赞成“购买社会服务”的说法,但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降低抚养成本,这个我是赞成的。

      王城河友,我不止王城一个,可能有一情况不了解,当年不止大机关有托儿所,农村也曾经存在过的。小时会唱个儿歌,现在就记得两句,其实当时就理解这两句:“阿妈去上班,阿姨来带我。”我是没享受过托儿所待遇的,问大人,曾经试过,生小孩后,产假,姑且称产假吧,当然无工分补的,大家好理解点,虽然其实是没劳动能力了,把小孩交给大队或生产队专门负责带人的妇女,母亲就下地参加劳动了。当然,无法持续实施,原因不说也明。

      现在,生育意愿低,如果我说是假命题,不知道会不会被人骂死。现在的生育主力,是八九十年代单独一代,本身他们就是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的一批人,加上开放二胎才多久,生理心理上,很多人都没准备好生孩子生二胎呢,不用急的,多过个三五年,各种因素下,二胎三胎就出来了。

      然后我又回到抚养教育问题了。有一个黑色现象:穷人和富人的生育率比那些苦苦拼搏的阶层,顺应时代,就不说阶级了,生育率高。贫困阶层,劳动力就是财富,富贵人家,生多几个开枝散叶。拼搏降层就不好了,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工作,最好的社会地位,所以就不生少生。这个时候,公共资源的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对生育率就严重影响了。

      那么我为什么不同意journal河友的“社会抚养”的观点?他的国家或私人出钱购买社会抚养教育服务的提法(大意如此),肯定会导致这个所谓“社会服务”更贵更稀缺。

      综合一下,生育率的问题,先放三五年,现在这个时间段比较特殊,是交接阶段,太早下定论,不好。现在严重影响生育意愿的,是人民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原话我肯定背不出,哈哈。

      说完,睡觉了。

      • 家园 矫枉必须过正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三四十年,没有多少时间了。 你看看这些个纸上谈兵的专家讲的都是什么理论。恩格斯预言,今后一定会怎么怎么样。你让十四亿人等着婚姻消失的那一天?到那时候,人都死光了吧。我们找谁去讲理?

        +++

        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没有资格去哪拿14亿人的前途去赌博。我就搞不明不白,不高计划生育难道中国就搞不成工业化?事实证明,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时的那些数据预测统统错误错误,说什么地球没那么多粮食,现在中国人均吃的比日本人都多。我们不相信什么人口科学预测。社会学根本就不是科学,哪来什么预测?什么婚姻要消失。我看是不结婚的先消失了吧。

      • 家园 产生稀缺的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展没跟上。

        所以我还是赞成马前卒的工业化说。

        只是马前卒的说法过于直白,碾碎了当下一些人们对“亲情”、“温情”的幻想,让这些人觉得刺眼,发出“没人味儿”的感慨,与当下人们经常发出“过年没年味儿”的感慨何其相似。

        私以为人类自身的“生产”,关键在于幼儿是否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用什么方式抚养,并不重要。

        和养老一样,不强制,让人们自由选择就好了。

        恩格斯预言家庭终将解体,并非没有道理。

    • 家园 共产主义是无神论

      毛泽东引入一神教?为了阶级统治真是什么都能歪

      通宝推:审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