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中医能治什么病?资料整理 -- 阴霾信仰

共:💬244 🌺981 🌵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中医能治什么病?资料整理

    前一阵找了些中医治病的资料,发现中医这十几年的研究出的成果还真不少,在国际顶级刊物上也有不少高质量的文章。整理个主贴,找起来也方便一点。

    1、中医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临床研究论文:

    维甲酸和复方黄黛片联用。

    Zhu HH, Huang XJ. Oral Arsenic and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23): 2239-2241.

    单用复方黄黛片

    2007年10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组织全国七家血液病中心开展“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和静脉砷剂(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42例初诊APL病人,入组时间为2007年11月到2011年9月,研究结果证实口服砷剂组的疗效非劣于静脉砷剂组,两组患者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达到99.1%和96.6%,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临床试验证实口服砷剂治疗APL的疗效非劣于静脉砷剂,同时证实二者具有相似的总体存活率和安全性。这项研究成果有希望促成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从住院治疗到门诊治疗的重大革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

    J Clin Oncol 2013;31:4215-4221

    这个药的机制研究也有进展

    Wang L, Zhou GB, Liu P, Song JH, Liang Y, Yang XJ, Xu F, Wang BS, Mao JH, Shen ZY, Chen SJ, Chen Z. Dissection of mechanisms of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Realgar-Indigo naturalis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NAS. 2008; 105: 4826-4831.

    这个论文是陈竺、陈赛娟院士领衔发表的。

    这个团队也发表过砒霜治APL的机制文章

    1996年12月,全美血液学大会在美国召开,张亭栋和时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陈竺受邀参加。陈竺发言时详细介绍了砷剂治疗复发的白血病症15例,其中14例获得完全缓解,当时,会场轰动了。1998年之后,国际医学界广为接受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具有治疗作用。

    陈竺教授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同时,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剂是如何分别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病分子PML/RARα,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这篇论文发表在哪里没找到,陈竺因为这个成果拿了2016年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The Ernest Beutler Lecture and Prize。)

    P.S,讨论多了一开始记录的资料都被挤到最后去了。

    通宝推:八段锦,张燕,高中三年,知其何休,明心灵竹,chestnut,盲人摸象,XemK,桥上,燕人,左右采荇菜,脊梁硬,joomla,来路,回旋镖,唐家山,pattern,西电鲁丁,ccceee,
    • 家园 传统老药麝香保心丸循证结果公布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领衔开展、符合国际规范的麝香保心丸大型循证研究——MUST研究结果今天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正式刊出。麝香保心丸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代表性中成药之一,已有近4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大型循证研究历时十年,完美收官。

      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97个分中心参与了该研究,共纳入2673例冠心病患者,历时10年,系统地评价了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准药物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标准药物治疗。

      在众多中医药循证研究中,首次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因死亡率等硬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全因死亡等)、症状改善软终点(包括因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衰住院、接受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心绞痛稳定性以及心绞痛频率等)作为研究终点观察指标,意义重大。

      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研究结果显示,99.7%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93%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比加用安慰剂降低26.9%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麝香保心丸组1.9%,安慰剂组2.6%),表明其有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趋势。另外,在第18个月时,麝香保心丸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也表明了其能够缓解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麝香保心丸组女性冠心病患者、BMI(身体质量指数)<24kg/m2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在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异常无显著性差异,验证了麝香保心丸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MUST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葛均波院士指出,MUST研究对2673例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降低了26.9%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表明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长期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葛均波院士表示,“做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以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数据来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医学从业者的责任及担当。”

      ---------------------------------------------------------------------

      加几句评论,很多人对于搞一个循证研究到底要耗时多久,多么费钱费力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就知道喊着循证循证,真以为搞研究的都是神仙?手一挥循证结果就出来了?

      我们开始搞中药循证研究才十几年。那么多中药,哪有可能一股脑全做实验了。。。

      这个麝香保心丸家喻户晓了吧,循证研究就花了十年时间。合着循证结果没出,这个用了40多年的药就无效了???

      通宝推:风雪,
    • 家园 最近去抗疫的仝小林院士过去研究过多年中医治糖尿病

      摘点他老的论文。

      Xu J, Lian F, Zhao L, Zhao Y, Chen X, Zhang X, Guo Y, Zhang C, Zhou Q, Xue Z, Pang X, Zhao L, Tong X.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during allevi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a Chinese herbal formula.ISME J. 2014 Oct 3. doi: 10.1038/ismej.2014.177.

      这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仝小林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赵立平团队通力合作进行了这一研究。

      这项研究对18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葛根芩连汤”不同剂量组的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价。菌群研究表明,安慰剂组和低剂量组在12周时间里肠道菌群结构基本原地踏步,没有显著变化,临床症状也没有改善。随着“葛根芩连汤”剂量提高,受试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开始治疗前的菌群结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临床疗效越来越好,提示菌群变化可能是糖尿病改善的原因之一。

      Pang Bing, Han Chun-Yong, He Qing-Hu, Liu Jing, Li Qing-Wei, Zheng Yu-Jiao, Lian Feng-Mei, Tong Xiao-Lin. Long-term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ianqi Capsule on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 8-year cohort study protocol.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18, 3(4): 166-172.

      这篇论文是仝小林院士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型糖尿病前期(IGT)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摘要:

      天芪胶囊糖尿病预防研究(REDUCES研究)是一个多中心,IGT患者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该方案招募了420名IGT成人,并以双盲方式随机分配接受天芪胶囊或安慰剂治疗12个月。 每三个月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评估T2DM的发展或恢复正常葡萄糖耐量,并且所有受试者接受相同的生活方式教育。主要目的是评估天芪胶囊对停止主动干预后T2DM发病率、体重变化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长期影响。糖尿病的状态将通过自我报告在医疗记录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证据,服用降糖药物,或血红蛋白A1c,空腹血糖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积极干预期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期间和随访结束时,使用1999年世卫组织糖尿病标准进行解释。最初参加REDUCES研究的420名受试者。在12个月试验结束时患糖尿病的人数在天芪胶囊组有36名,安慰剂组有56名。结果表明,天芪胶囊可降低进展为T2DM的风险,并增加了患者回归正常血糖的可能性,但支持长期有效性的证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个研究拿了国内2016年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再摘一篇仝院士有类似的论文:《天芪降糖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和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天芪降糖胶囊预防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IGT患者168例,其中男74例,女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天芪降糖胶囊治疗组94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予以安慰剂胶囊口服,1次5粒,3次/d;治疗组采用天芪降糖胶囊1次5粒,3次/d;每3个月作1次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测身高,体重,观察1年.结果天芪降糖胶囊治疗组糖尿病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7%vs40.00%,P0.05),而逆转为正常糖耐量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56%vs24.29%,P0.05);天芪组HOMA-I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7±0.71vs2.20±0.71,P0.05).结论天芪降糖胶囊可能通过改善IGT人群胰岛素抵抗,延缓其向2型糖尿病转化。

      中医治糖尿病是比西医有很多优势,比如糖尿病足,西医基本只能干瞪眼。

      摘录点仝小林教授有关糖尿病的中医诊疗优势:

      中医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

      研究已经证实,通过一般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可以使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降低32.1%。

      换句话说,中药的干预可以使三分之一的糖尿病的高危人不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很了不起。

      这个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了美国《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引起了国内国际的高度关注。

      (基本上西医在这个阶段只能干瞪眼,二甲双胍等等药物肠胃副作用太大,只能等着病情恶化以后才能用药)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中医现在已经可以独立降糖,特别是早中期糖尿病病人。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为多代谢紊乱的患者,比如说代谢性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包括肥胖都可以综合调治。

      综合调治代谢综合征是国际的难题,但是我们的研究证实,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肥胖、血糖高、血脂异常、血压高等等,都可以综合调治,这也是中医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另外,中医还对血糖的很多难控性的因素,比如说影响血糖的失眠、便秘、焦虑、抑郁、月经不调等因素,可以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

      中医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出现并发症。

      很多中药可以使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大延迟,特别是活血通络的药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对于已经得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中医能有效减少致死和致残。

      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中医也较有疗效。

    • 家园 最近看到一个报道:中药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研究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张运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于3月29日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年会上公布,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循证研究论文3月14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结论表明;应用通心络治疗可延缓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35家三甲医院1212例循证研究证明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安全有效

      通心络胶囊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代表药,目前已在临床运用20多年,每年被数十万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早在2009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基础研究论文,论文指出通心络可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编辑部在评论中评价通心络“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表示,张运这次进行的1212例临床循证研究为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提供了确切的临床数据,使这种希望变成了现实。

      由张运牵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国内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了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这是我国开展的第一个中药制剂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据介绍,该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进行注册,在全国18个省内筛选出12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测用药2年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这让该研究成为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的中药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

      张运表示,循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证实在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中,应用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接受通心络治疗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特别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率。这意味着通心络胶囊不仅能稳定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而且能逆转斑块对血管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心绞痛、心梗、脑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既往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具有显著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显著缩小心肌无再流面积,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以及缓解血管痉挛,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灌注、抑制心室重构等作用。因此综合评价通心络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病比单纯降脂药他汀更有优势。”张运说。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tervention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CAPIT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Mei Zhang,#1 Yan Liu,#1 Mingjun Xu,1 Lei Zhang,1 Yan Liu,1 Xiaoling Liu,1 Yuxia Zhao,1 Fang Zhu,2 Rui Xu,3 Zhihong Ou,4 Ying Wang,5 Qigong Liu,6 Shuping Ma,7 Tian Wang,8 Maolin He,9 Qinghua Lu,10 Honghua Li,11 Jihan Huang,12 and Yun Zhangcorresponding author1

      Abstrac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xinluo (TXL) is efficacious at retarding the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a total of 1,212 patients with a focal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of ≥1.2 mm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received TXL or placebo capsules in addition to current routine therapy.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annualized change in mean IMT of 12 sites of bilateral carotid arteries over 24 months.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plaque area, vascular remodeling index (RI), serum levels of lipids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a composite of first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ized change in mean IMT in the TXL and placebo groups was −0.00095 (95% CI, −0.00330 to 0.00141) mm and 0.01312 (95% CI, 0.01076 to 0.01548) mm, respectively, with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0.01407 (95% CI, −0.01740 to −0.01073) mm (P < 0.001). Compared with placebo, TX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hange from baseline in the plaque area and RI, as well as the first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conclusion, TXL retarded the progression of mean IMT, plaque area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of the carotid artery with a good safety profile.

      P.S 查到这报道是因为同事体检检出这个颈动脉斑块,然后她去医院看,医院(西医院)开了血滞通胶囊,主要成分是薤白。

      她吃了这药一阵,很不舒服来问问我怎么回事,看她舌苔很黄,一副热象,询问以后知道吃了这药以后浑身燥热,连大便时候都觉得肛门热。哎,中药还真得按中医理论来用,西医这么乱用不是害人嘛。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再补点文摘,整理一下做个备份

      1、热点争鸣|于布为教授:循证医学的误区

      vision麻醉眼界 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分会

      循证医学于当日,似乎已不及当年那么风光了,但提倡循证医学者仍在大肆鼓噪,支持者也依然以美国医生不论老幼,对同一疾病都能给出同一答案,而中国医生,往往会给出四五个答案为理由,以此证明规范化培训之重要,循证医学之正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于布为教授谨将认知与大家分享。

      1循证医学的理论缺陷

      循证医学一直标榜其基于数据的正确性,但是其获取数据的过程,即所谓通过伦理审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就真的符合伦理要求吗?就真的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吗?结论显然是否定的。

      当你使用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把患者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时,你已经用科研需要、随机化分组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把部分患者分入疗效不佳的组中。研究结果显示出的统计学差异越明显,那部分被分入疗效差组的患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部分研究中甚至半数患者接受的都是疗效不佳的治疗。

      也许一种新药、新方法、新术式,在开始使用阶段还有那么一点理由去证明新疗法的有效性,但是在疗效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还有理由去重复开展研究吗?那些重复发表的研究结果,是否恰恰说明,他们的工作已经违反了伦理原则呢?关键是:谁给了临床医生这样的权利,在科学的幌子下,剥夺了患者得到更好治疗的权利?

      我们每天都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们是在为更多患者争取更好疗效的时候,我们想过我们正在给患者造成伤害吗?于布为教授认为,循证医学理论存在以下误差。

      投资者误差 几乎所有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都由大药厂投资实施,他们怎么能保持科学研究的公平性和中立性呢?

      研究者误差 即使是研究者主导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其实也很难避免研究者因为希望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某种结果,而在研究设计、分组和实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有意无意地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安排。

      荟萃分析的写作者误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基于近乎相同的文献基础,由不同观点的写作者撰写的荟萃分析文章,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经验近乎完全的否定 在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中,专家经验被定义为最低一级的证据。那么请问,一个对指南了然于胸的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是否要比虽然拥有丰富经验,但对指南的了解并不多的高年资医生更会看病呢?世界上是否有哪一家医院敢说,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医生都是对指南倒背如流的年轻医生?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医院?

      对医学生的误导 按照循证医学的模式,我们的医学生将认为,只要掌握了最新的指南,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那么,他们如何发展他们的独立观点?如何形成自己的经验体系?

      对学术流派的扼杀 按照循证医学的逻辑,我们将看不到大师的涌现,看不到不同学术流派的争鸣,而只会看到一群由药厂培养出来的、按照一个腔调去讲话的庸医而已。

      最关键的是,循证医学否定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把医生的头脑变傻了,使得众多医生只会按指南看病,这难道不是现代版的按图索骥吗?

      2、循证医学的未来

      循证医学到了应该自我反省、自我降低标准、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候了。循证医学不过是一种方法学,其是否正确、是否适用于所有医学领域,还有待商榷。一篇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述评写道:循证医学的十年,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是疗效的显著进步?还是死亡率、并发症的大幅降低?都没有!只有医疗费用大幅增长了60%,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这难道不应该令我们去认真思考循证医学的未来吗?

      作者简介

      于布为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中华医学会麻醉

      学分会第10届主任委员

      关于河里中医的争论,倒是想到了一些旧文:

      李经纬、鄢良编著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思潮》中的一段话:“废医存药”论的错误在于它忽视了中医理论与其经验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整体联系。废止了中医理论,不仅会使中医的大量经验成为零乱不堪的杂烩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会因为大量的经验无法再现而随理论的废弃而丧失,这样必然导致中医学实效的大大降低。而且西医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水平远不能解释和概括中医学的全都经验,因而也就不能将中医学的全部经验纳入西医体系之中,继而也就不能用西医理论来充分而有效指导中医方药及其它疗法的运用。总之,“废医存药”的结果必然是丧失中医的实效,这从根本有悖于医学的宗旨——唯效是求。

      时逸人先生于1940年1月在《复兴中医》杂志创刊号上撰写《我要说的话》中的一则比喻: 西医说,中医可废,惟中药尚有可用。此意实属任意诬蔑。譬如中国军队,抗战胜利以后,假使外人评判,谓中国士兵不良,惟枪械尚属可用,应当重赏枪械,不必慰劳士兵。其立意与此相等,岂非笑谈!

      废医验药的逻辑问题:

      作者:钟馗捉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646154/answer/1578545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基本上,中医黑一开口就是撒谎、造谣、闹笑话,极少例外。

      所以,中医黑闹过很多,很多,很多的笑话,“废医验药”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为何这么说?请听我一一道来。

      一、中医黑们所谓的“废医验药”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中药确实有用或可能有用,这是事实,关于这一点,就连脸皮最厚的中医黑都无法反驳(如果中药没用的话,何必“验药”?直接把中医和中药一起废除得了)。

      那么,中医黑是怎么知道中药有用的呢?历代医书,历代名医治病的病例就不说了(中医黑会说这是造假的);即使你现在去找一家中医院,现场采访病人,大概也是可以知道中药是有用的了。所以,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中医黑实在无法说出“中药无用”四个字。

      本来中医黑是想连中医、中药一起反对、一起废除的,可惜的是,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实在没办法提出废除中药了——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提出“废医验药”。所以,“废医验药”并非说明中医黑们心慈手软,慈悲心肠,并非是有意要放过“中药”一马,而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啊……呵呵……

      二、中医黑既然承认中药有用或可能有用,那么,问题来了:中医和中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何因为中药有用,就要废除中医?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用解数学题来打比方的话,中医就是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而中药呢,就是根据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而得出来的答案——所以,中医和中药的关系就很清楚了:后者是在前者的指导之下得出的来的答案。

      既然如此,那么我就纳了闷了:

      因为答案是对的(或可能是对的),你就要验证答案,而反过来废除解题思路??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中医黑会说:你的思路我理解不了,你的解题方法很玄妙,但你的答案确实是对的,所以,我赞同你的答案,但我要废除你的思路!——天哪,你理解不了别人的思路,就说别人的思路不科学,要废除???

      作为学渣,自己拿不出正确的答案也就罢了,既然学霸有了正确答案,那么虚心向学霸请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倒也算虚心好学,可是,作为学渣不但不想学霸学习,反而因为看不懂学霸的思路,就说要废除学霸的思路,嗯,这么嚣张的学渣,也算是千年难遇了。

      中医黑的逻辑总是那么混乱,总是那么令人目瞪口呆。

      • 家园 花!

        关于下面这段话,由同级方面的坚强证据吗?:

        循证医学的十年,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是疗效的显著进步?还是死亡率、并发症的大幅降低?都没有!

        我理解似乎这东西是一种避免经验不足的辅助方法,应该好歹有点用。

        • 花!
          家园 我的理解是,循证医学的想法是不错,但是这么大规模非RCT

          就不认,把治病这事看得太简单了。

          以前看到过一个数据,哪里看到忘了,说RCT研究成果能在临床上用的,也就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比例。现代医学,无论中医西医,经验仍然占了很大比重。循证这么搞真是事倍而功半。

    • 家园 补点资料。比较零散

      1、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牵头,全国 39 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开展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发现,药用真菌槐耳制成的中药槐耳颗粒,可显著降低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复发风险33%。

      2018年5月25日,这一研究成果由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 Gut 在线发表(该期刊2016年的影响因子是16.658)

      论文链接:https://gut.bmj.com/content/67/11/2006

      论文结论:随访96周时,肝癌术后未复发的患者一共有583例(槐耳颗粒组428例,空白对照组155例),槐耳颗粒组的无复发生存率(62.3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9.05%),且P值=0.0001,有统计学意义。

      2、《针刺治疗慢性难治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试验》,于2016年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3、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团队自主研发的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临床研究成果摘要《Effect of Tongguan capsules on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被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收录。

      广中医这个通络胶囊有个蛮有名的个例:

      2008年6月,104岁的田婆婆因急性心肌梗死,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急诊冠脉手术成功救治。张敏州教授在田婆婆心脏植入支架。术后因消化道出血停用抗凝、抗血栓药,改用通冠胶囊治疗。田婆婆康复出院,成为世界上最高龄接受心脏手术患者。2014年8月,田婆婆已逾110岁高龄,这一医学奇迹包括6年随访和中医药应用研究成果,全文被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 International Cardiology》刊登。

    • 家园 最近找到点资料,介绍一个人:沈自尹院士

      整理点资料。

      沈自尹是西医出身,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华山医院内科工作,后接受院领导安排,从西医转攻中医,师从姜春华医生。于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他与中医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缘分。

      他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发现肾阳虚症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的沿用。

      【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项目完成】

      该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沈自尹项目组承担完成,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取得原创性成果:

      (1)发现并反复证实不同疾病的肾阳虚患者具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特点,肾阳虚证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2)阐明补肾药物改善肾阳虚证的靶点和作用机制;

      (3)以先滋阴泻火、后温补肾阳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性早熟;

      (4)总结提炼“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等中西医结合基本原则。项目组发表论文200 余篇,编撰《肾的研究》、《肾的研究续集》、《虚证研究》等6 部专著。

    • 家园 韩启德主席的一个视频!医学是什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290371?from=search&seid=16684790366764596658

    • 家园 也不用争论了。中国药监局已经说了

      中药,只要没毒,只要是经典名方力有的,都可以简化手续通过审批。不需要双盲,不需要大样本,都可以,都可以。

      除了:

      急病,危重病,传染病

      婴幼儿,孕妇

      以外,大家都可以去吃。

      所以,没什么好争论的了。这是药监局的通知,去年10月份发的:

      给所有的中医粉,中医爱好者们的喜讯

      所有的中医黑们(包括我),你们都表错情了。别争论了,药监局已经说了,中医中药是俺们的瑰宝!尤其是身强力壮的国民们的养生护体的瑰宝。大家一定要珍惜,要维护,要发扬。

      喜欢中医的热爱中医的推崇中医的,你们赢了!

      另外,关于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也已经有中国中医药法规定: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内容来自中国中医药法第十五条:

      外链出处

      看到没有,有师承的,或者没师承的但行医多年的,只要有两名(已经执业的)中医医师推荐,就可以申请去当医生给人治病了。所以。。。不要再争论什么双盲,样本,资格,培训了。这都已经是法律了。

      另外,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养生保健

      第四十四条 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标准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所以,这个社会不会有中医骗子了。因为都可以以养生保健,传统名方,祖传经典,社会力量的名医来提供有特色的中医服务了,还用得着借用什么名头吗?法律说了,都可以。

      本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 家园 终于可以不去日本买汉方药了。日本韩国这么备案管理几十年了

        1976开始,中医经方,已在日本药品管理部门的监控下广泛使用了41年。

        日本的药品副作用报告是由厚生省药务局负责收集整理的有关医药品副作用的信息资料,目的是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它首先发表在?日本医师会杂志?上.然后在?药务公报?、?日本药剂师会杂志?、?日本病院药剂师会杂志?、?临床药物疗法?等6种刊物上全文转载。

        自 1991年以来,该报告先后对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生药制剂(包括汉方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IFN-a制剂与小柴胡汤并用引起间质性肺炎、汉方制剂(柴朴汤、柴苓场、小柴胡扬、柴胡桂枝汤)引起膀胱炎样症状等进行了报道,受到日本医学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

        结果如下:

        1、汉方药(中医经典方剂)的确是有副作用的,所以,日本人把它的副作用标注得一清二楚,你们在日本药品代购网上就可以查得一清二楚。

        2、根据厚生省“医药品监控报告”的统计, 汉方药在全部医药品副作用发病例中所占的比率,1985年为 0. 49%,1990年为 0. 62%, 1993年为1. 23%。从副作用发生频率看,汉方药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3、那么拿汉方药物和西药做比较呢?

        以被诟病最多的会引起“间质性肺炎”的“小柴胡汤”为例:

        流行病学角度看, 1989年日本出现第1例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报道,至1998年达138例, 其中包括死亡病例 。

        而从1989年至1998年10年间(含1989年),日本每年服用小柴胡汤的人数为100万~200万,至1998年服用小柴胡汤并发间质性肺炎为138例,死亡10例,也就是说服用小柴胡汤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不会高于13/10 万,死亡率不会高于1/100 万。

        而间质性肺炎的自然发生率,在美国ILD 发病率为20/10 万~40/10 万。

        而干扰素发生率仅仅低于0.1%,抗癌药、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则更高。

        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的概率,从目前文献来看,不仅仅低于干扰素,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甚至低于间质性肺炎的自然发生率。

        所以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经方是有副作用的,可副作用确实比西药少。

        至今没有一个经方,因为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问题,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下架。不进行监控和监控了确实没有发现多少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国也终于向日本,韩国的备案制度学习了,希望对成药的质量管理和监管也能跟上。省的每次要用药,不是自己辛苦熬,就是去日本买成药。

        通宝推:逍遥笑清风,
    • 家园 结论:没有一样病是只有中医中药能治,西医不能的。

      同样还有第二个结论:

      没有一项中药,没有一样中医手段,能够比对应的西药西医更高标准地从药效,病理,毒性,疗效,等等各方面加以数据统计可重复性的验证。

      换言之:中医,中医人,在中国过去百年现代医学药学防疫体系的建立过程当中,都在骗自己,骗病人,骗学生,骗大众。因为,这是一群不懂什么是标准,什么是规范,什么是科学的群体。

      • 家园 唉,回帖不看帖的真多,主贴里面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就是中医能治,西医不怎么能治的。西医的单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由于复发率极高已经被淘汰,现在都是中国的砷剂疗法+化疗/维甲酸进了各个国家的指南。

        顺便说一句,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是中国的王振义院士开创的。他在发现全反式维甲酸的耐药性问题后,和张亭栋教授的砒霜治白血病合作,联合试剂使APL的完全缓解率达到90%,约80%的患者治愈,并且几乎没有复发的情况出现。这个疗法没有申请专利,国内买这药只要13元人民币一盒。

        再看看格列宁的天价,真是天壤之别。

        通宝推:joomla,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