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评《论语别裁》 -- 抱朴仙人

共:💬52 🌺14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零新出了《丧家狗》

      其中很有些批的辛辣的地方。但是治学严谨却不是那么够的,还可一读。

      有普及的意味,时代性比较明显。

    • 家园 从效益上来讲,南老不知超过张中行多少倍!

      南老的文章风行海内外,不知有多少人受益。很多青年人因看了南老的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兴趣,这对饱受五四及文革打击的国学起到了火薪相传的作用。这点张能比吗?那些看了南老的书而矢志学佛的人,对南老更是铭感五内。张的书有能改变人生观的意义吗? 至于所挑南老的错误,其实也是牛头不对马嘴。首先,南老的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都说是别裁,旁通了),更何况他的书很多都是由学生听了他的讲演后录下来而成的书。这在兴之所致的讲演有神游万里的成分,也有记录的错误。其所成的文,更比不得大教授安心在书斋里,潜心三五个月,手头一大堆参考书写成的文章可比!如此苛求,不亦过乎?

      • 家园 此言差矣

        很多青年人因看了南老的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兴趣,这对饱受五四及文革打击的国学起到了火薪相传的作用。这点张能比吗?

        轻举例子。如果没有事例证明“很多”青年人看了南怀瑾的书对传统文化有了兴趣,而且能通过这种兴趣起到“国学”的“薪火相传”的功能,我就不能相信南怀瑾的影响。

        那些看了南老的书而矢志学佛的人,对南老更是铭感五内。张的书有能改变人生观的意义吗?
        干嘛动辄就要“改变”人生观?要是说一个人看了《我的奋斗》就改变了人生观,是不是希勒特更厉害了。

        南老的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都说是别裁,旁通了),更何况他的书很多都是由学生听了他的讲演后录下来而成的书。这在兴之所致的讲演有神游万里的成分,也有记录的错误。其所成的文,更比不得大教授安心在书斋里,潜心三五个月,手头一大堆参考书写成的文章可比!如此苛求,不亦过乎?
        论语难道不是学生记录下来的么?但不是照样被一些人说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

        • 家园 不差不差

          实验室一位学弟,南老先生一粉丝。不知从何处得知南老先生每天只吃点香蕉、苹果的什么就能打发日子。于是饮食上努力和老先生靠齐。不知其是否鸣感五内,只可见其面似白粉。风吹则具玉山将倾之势,衣飘颇追两晋服石之范......

          哈哈,我相信南怀谨老先生的影响。

          • 家园 哪里都有学过头的人啊!

            你这位学弟啊,怎么不想想南先生多大的岁数,每天运动量多大?

            年轻人怎么能跟老年人比。

        • 家园 我基本上符合黄叶止啼的前两点哈。
        • 家园 花公子

          若不是我在看他的《论语别裁》前对《论语》有所了解,若不是我的文言还有点高中基础,若不是《论语》的鼎鼎大名让人难以相信它会“如此这般的这个那个”,那我的确是很可能因为南老先生的这本书而对《论语》嗤之以鼻的,当然,对外人说起的时候,会谦虚的说是敬而远之。

          这大概也要算效果之一吧,只是方向有点不大对头。

      • 家园 南老先生多道少识,张老先生多识少道.

        古文字的理解、考据、训诂,是一门学问,但毕竟不是如数学那样的逻辑科学,毕竟寻找历史前前后后的注解对比,都在站在今人的思想框架内的发挥。

        想寻找一个绝对的答案,就是一个绝对的错误。你永远不是当事人,最多是一个临渊观鱼者。但人唯一不缺的就是:我执我见我是……

        南老先生在儒释道三方面不好说都是精纯的,但他的学问是行万里路做出来的,是修持+人生阅历出的学问,不是书斋中出来的,从“道”的角度讲,南老先生更接近一些,从“学术”的角度讲,南老先生粗疏的地方多一些。

        张老先生是比较标准的学术人,其学问更符合学术规范,对学术的研究是非常令人尊敬的。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不是考据式的学术,而是对“道”的追求与修历,知行不能合一者,可以著书、讲课,但不是中华文化追求的目的。

        天从天,地从地,各人自从各人去……

        尘世中没有真理,只有方便的道理,大家追求什么,自然会去欣赏、执着于什么,无所谓是、无所谓非……古人的是非已经随古人而去了,留下的今人继续着新的是非……从最终结果来讲,我们都是要死的……

        从对人生,从对“道”的追求出发,南老先生的书大可一读,里面讲述的世道人心可深思的东西不少;我个人的认为是,南老先生真正擅长的是儒家、人道,对佛法、天道的东西,南老先生的修持还未达到“开悟”的程度,尽管他曾表示他在峨眉山坐到了。

        张老先生,是学术人的榜样,自有其园地,从搞出学术界认可的好论文的角度,多向他学习罢。

        通宝推:金书,
        • 家园 补充一点

          南先生破初参的地方,是在都江堰的灵岩寺,这个寺庙的下面就是本次地震受灾严重的二王庙。05年我去过一次,该寺在文革中被破坏严重。

          抗战期间,南先生的老师袁焕仙先生在该处开学,南是其第一个有所悟入之人。解放后,南当时一起的其他两位同修(也是破了初参的)一直留在成都,一为杨光代先生,一为李(名字我忘记了)。抗战后,南先生回其老家浙江,1949年迁往台湾。南的老师和这两位同修留在四川。

          袁先生的学生中破初参的不止这三位,我仅知道他们三位。

          袁焕仙先生于1959年去世。杨光岱先生解放后回广汉务农。两位先生在95年前先后在成都去世。

          巧合的是,1959年虚云老和尚也去世。

        • 家园 不过有些东西南氏也是误人子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把“亡”解释成亡国是不对的。

        • 家园 喇叭不与大鼓比。呵呵,浅见,大家砸砖就是。。。。。。。
    • 家园 呵呵不同意...

      至少老张的禅外说禅是太外了点:)

      有机会说说这个吧.

      • 家园 老张的《禅外说禅》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当然,张老先生的贡献也是不能抹杀的。

    • 家园 【悲伤】我哭!上次我转这个的时候一个回帖都没有!

      连接:http://www.cchere.net/thread/322215

      仙人,教教我如何吸引眼球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