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纯技术贴:依照现有的资料,中医到底能治好什么病?请您讨论 -- 想象残酷

共:💬1054 🌺3045 🌵1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印度自由市场医改创造奇迹

      https://weibo.cn/comment/GqqHNkLYE?ckAll=1

      印度有人开办工厂化医院………心脏医院开业后,病人数量越来越多,而手术费用也根随时间不断下降。一个在美国最复杂的心脏搭桥手术需要花75,345美元,但在谢蒂的医院只收费2000美元。当然药物和医疗器械都是用印度仿制品。在中国香港大约要花100万港元,还只能在中国香港的Z F医院做,需要等排期。

      通宝推:想象残酷,
      • 家园 这竟然是真的!看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在网上看到有自

        制药物为母亲治病的,穷则思变。现在这个产业化医疗体制确实要变一变了。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01/09/content_275425.htm

        很想知道,这些自制药物的人如果不出于盈利目的,在有真正的药物合成经验的人指点下自制自用,达到效果,医疗界的靠卖进口药的吸血鬼会如何?

        可以考虑打一场制药的人民战争,记得早先就有自制透析机的,真是不信邪,不怕鬼!

        当科学认识和知识与人民的智慧相相结合以后,焕发的力量是无穷的,主席的路线还是对的。

        通宝推:真理,
        • 家园 打医疗人民战争这种事情,还得靠中医

          光一个喜马拉雅上,搜“中医”就能搜出来9000多条。如果再加上针灸、推拿,数量更吓人。其他平台在线课程更多。这几年经方派大热,还有不少自学伤寒的。《伤寒论》全搞懂不容易,但一两个方子搞懂了,好多毛病也能自己处理了。

          很多人迷恋西医的标准化,开放式复杂多变量生命体,能用简单机械、无限还原的方法来研究么?

          西医那个标准化的搞法,最大优势是可以大规模普及,然后形成规模利润。掌握了话语权之后,再来个高门槛,事实上形成垄断供给。最后再利用规则定义权,一方面对自己免责,一方面宣布其他治病方法都是非法。最后一个高定价,彻底掏空政府患者,肥的是庞大的医疗产业集团。这就是美帝的现状,进医院先掉层皮。

        • 家园 十几年前就有大批的人自己用原料药做药了

          不过过去媒体和自媒体没有这么发达

        • 家园 主席的路线也包括对中医药学的利用、改造和提高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1958.9.25)的批语

          尚昆同志:

          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春;我们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

          此事请与徐运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写一个简短的指示,将卫生部的报告转发给地方党委,请他们加以研究,遵照办理。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发出后,可在《人民日报》发表。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

          这是我刚到中药研究所的照片,左侧是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他指导我鉴别药材。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屠呦呦在获奖演讲结尾之际重提毛泽东的话,并在现场用PPT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当年毛主席的亲笔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陈美霞:前30年医疗卫生事业四项指导方针:

          新中国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Wilenski 1976; Sidel and Sidel 1983)。这些指导方针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这四项指导方针是:

          1. 医疗卫生体系为工农兵服务;

          2. 预防为主;

          3. 中西医相结合;

          4.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通宝推:吃土的蚯蚓,西安笨老虎,桥上,
        • 家园 最怕的是病情恶化了

          如果在“真正的药物合成经验的人”指点下吃出问题的话,责任就扯不清楚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一来你很难证明不是“指点”出了问题,二来患者或家属也很难冷静分析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

          即便一万次都没出问题(或者出了问题患者和家属没找上门来),只要出一次问题被找上门了,指点的人大概率就此玩完了。

          所以通常还只能是自己人搞,责任自己承担。

            • 家园 一样的

              赤脚医生手册是国家行为,应对国家当时的医疗卫生环境。国家如果想要做你所设想的事,也不用这么麻烦,可以有更好的办法。

              你想要的这种册子,正规出版大概很难,具体就不讨论了。私印更麻烦,一堆法律问题等着你。

              再说了,不管正规出版还是私印,如果写得很含糊,大部分人还是看不懂,达不到效果;如果写得太清楚,出了事,人家说是按你提供的册子上的流程做的,责任一样逃不掉。就算当事人没想着追究,你这影响到多少人的利益,多少有钱有权的人盯着呢。

              做事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想做的是大事。

    • 家园 西医简史

      [URL=http://www.37c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2874&fromuid=12503

      ]西医简史:药神的诞生[/URL]

      商业化西医学:石油化工的产物

      医学是如何从使用植物和草药帮助身体自然疗愈,转变为仅仅针对疾病症状,使用人工的、基于石油化工合成的化合物的?

      为了找到这些重要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回到一份1910年出版的名为《弗莱克斯纳报告》(The Flexner Report)的论文上,它戏剧性地永久地改变了西医的进程。大企业和美国医药协会,雇佣了一位名叫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的人,组织了一场对全北美155家医学院校的评估。弗莱克斯纳评估了每所院校的各种教学方法,以此汇编和建立了一套他的老板所希望实现的、标准的医学系统。

      极权化西医学:FDA的药物申请

      要牢牢控制医疗体系,摆布哪些疗法是“可以接受的”,“骗子”只有在人们处于信息接受方的时候才能得逞,即那些有治疗需求的人才愿意接受它。你如何说服如此众多的习惯用旧的方式做事的人,在他们的健康方面,去接受一个全新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呢?

      答案是,上演一套假情报攻势,影响一代人,自愿地从草药医生转向分配药物的医学博士们;从以天然食物为中心的健康理想,转向盲目地依赖药物和手术。一个精于算计的广告;一个虚假的研究;一次骗人的照本宣科,将大医疗推过底线,完成了它的垄断计划。这仰赖于大众习惯性信任的信息来源,例如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医生。

    • 家园 现代医学或者说科学医学评定临床疗效的证据等级

      我对骗子的狂吠没有回应的兴趣,下面是目前现代医学,或者说科学医学评定临床治疗方法的证据等级,请河友详查:

      历史上从不缺乏证据分级标准,只存在诸多标准良莠不齐的局面。2000年,包括WHO在内的19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共同创立了GRADE工作组,由67名专家、各标准主要制定者等构成,于2004年正式推出了国际统一的证据质量分级与推荐强度系统,从此GRADE标准一统江山,包括WHO与Cochrane协作网在内的28个国际组织、协会已采用GRADE标准

      权威——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定制小组制定;

      明晰——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清楚评价了治疗方案的结局;

      合理——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

      透明——从证据到推荐全程透明;

      人性——承认价值观与意愿;

      全面——就推荐意见强弱,分别从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做出诠释;

      灵活——适用于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指南制定。

      https://m.sohu.com/n/491229458/

    • 家园 中医无用论和中医通杀论都是走入了误区

      中医有用没用?有用。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甚至都算不上医学范畴,你冬天感冒着凉了,冷,来,喝一碗姜汤,大被子捂着,顿时汗出如雨,病去。西医很多感冒,就是一句,喝水,回家睡着。当然,你要跟我抬杠,说着凉了,都冻出肺炎了,我也没辙。古代肺炎基本看天,哪怕现代,重症肺炎也是看天。

      中医里面童尿头发之类药引子确实有点装神弄鬼,但中医开始辨证施治的时候,西方不还是动辄放血的巫医?这就涉及到经济利益了,很多东西说白了就不值钱。中医去其糟粕,很多药方还是管用的,而且,植物等自然产生的东西里含有治病的物质,已经被现代医学证实了,这些物质自然界本来就有,动物都知道吃什么植物治疗自己呢。西医很多是人工合成这种物质,这点中西医是殊途同归,西医更是站在现代科技比如基因、染色体、分子生物学等基础上,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更高一级的物质。中医属于一个历史阶段的存在,现在我觉得,中医西医都在向现代医学迈进,借助仪器确诊,并不是西医专利吧,中医可不可以用现代仪器诊疗,也是可以的啊。

      说回传统中医,我认识一个70多老中医,在医院给人看了一辈子病,一般多是开个几块钱药,尽量让病人花费不多就能治病。到退休年龄都给劝下来继续看病,因为年轻人根本顶不上来。医院派了几个年轻人在旁边当助手,也是学习培训,老人家看病开的方子,年轻人旁边电脑里都录入了,什么病症,开什么药,十年下来,堪称大全。年轻人里面,就有他的儿子,原本是学西医放射科的,30多岁,老老儿子。两年前,老人家去世,送最后一程者,千人之众,除了亲朋故交,多是他看好的病人。然后几个年轻人包括他儿子顶上来。病人依然来看,按照病症,调出电脑里的方子,照方抓药,同样的症状,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为啥,大家都知道,差的不是方子,是老医生的经验啊。

      通宝推:青青的蓝,
      • 家园 有比较就有错位

        要是用古代中国的医药经验和古代欧洲医药经验比较,我相信咱们赢

        要是用古代中国的医药经验和现代医药临床实践比较,我说这是耍流氓

        中医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具有自己的一套血气阴阳之类的理论,这是一种哲学、是认识人体自然的世界观、是模型,脱离了这个模型框架按方抓药,这个似乎不能叫做中医

        然而一个模型若是不能形式化、程序化,又似乎是可疑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