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推荐很有价值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纪录片《愚公移山》 -- 路很长

共:💬166 🌺922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一下?

              乡下是中国吗?

            但那又如何,如果没有邓小平,没有改革开放,再受宠爱的女儿,也逃不脱被注销户口,送到乡下去插队落户的命运。

            这不仅是她的命运,也是当时中国的命运

            • 家园 上山下乡,全国都是如此,包括干部子女。所以,都苦,就不苦

              当时,上山下乡是每个人都要去的! 不管你是高级干部的家属还是老百姓。张春桥的侄女就是在云南插队,后来死了,上面追查,怕是有人暗害的。周总理的侄女,都在乡下插队。但是,有门路的干部子弟,可以去当兵。看看“血色浪漫”吧。

            • 家园 下乡上山那到现在看,就是旅游而已!

              改开前,很多乡村城乡差别之大,不是过来人难以想象。

              这么说吧,这就是林立果说的“变相劳改”,能与之相比的是前苏联的“流放”。

              • 家园 你们太高贵了

                有人想办法消除这个差别。

                有人维持这个差别以满足自己高档货的高潮感。

                有人还想敲骨吸髓,弄成永世的农奴。

                通宝推:mhymark,天河行,
              • 家园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谁不知道

                城乡差别?

                乡下人就是贱民?中国啥时候搞了种姓制度?生在上海就了不起?就成为高等中国人?按你的标准,那时候95%以上的中国人是贱民,是在流放,是在劳改;少数人在北京,在上海住的是你们这样高等,高贵的中国人。比你们更高等,更高贵的转进台湾后住在了台北。

                中国革命就是从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出来的,上海人有啥贡献?没有革命,上海人就是个洋奴的命,就是外国人吸中国血的桥梁,有啥了不起?

                对农民,农村,对穷人没有感情,不是你们的错,不过要跑出来鄙视乡下人,觉得你们这些贱命也配和我们比,只能说革命的确很不够彻底,文化革命彻底失败了。

                • 家园 不愿意当农民而已,

                  何必上纲上线到“鄙视农民”的高度?

                  改开前,你要摆脱农民身份,很难很难,一个县都少有几个考上学校分配工作的;农民生活很苦很苦,除非极少数富裕地区。

            • 家园 人家以为自己和邓一样,乡下人也算中国人吗
          • 家园 没有和欧美阵营的缓和,改开个屁

            等着做伊拉克叙利亚吧。还送乡下去?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保持基本尊严的活下来都是问题。而凭什么人家和你缓和?你心里没点B数?

            再往前推,除了知识分子有产阶级,没有TG,民国是什么结果,你心里没点B数?

            所以说对你这种人民姑且算人民吧,就是不能给与愚蠢的权利

            通宝推:高粱,
      • 家园 这么说当年倾倒牛奶的时候还是好得很啊

        什么是崩溃呢

        不是科班的,但是明白仅仅穷不是崩溃。

        一直到15大16大,物质需要倒是一直没有被物质生产超过,这个首先是穷。但是崩溃就是物质不足么?生产秩序还在,还在艰难的缓慢的作加法。上海人没有饿肚子,已经不饿肚子的没有回头饿肚子,已经饿肚子的没有进一步饿肚子。没有因为物质的不足让已经运行的社会机制停下,更没有产生社会的异动。

        说90年代是危险的,因为各种呆账坏账三角债(还有更多的骗子……),那是危险的,政策作死,人们于是不消费。经济应该是活水却不流动了。

        回到电影那个时代,社会机制不一样,水量不大却是在以一定的机制流动的

        还以为你洋洋洒洒宏论,没想到是大搬运啊。就没有投诉你一个全文摘抄的?!

        说崩溃,其实印象里还是97年播放的纪录片,说邓小平复出前的生产停滞、铁路运力下降的说法,这还像样点、

        电影405谋杀案,80年拍的吧,倒是作为管窥彼时上海生活的一个孔:被害者照样有“海派”的生活,搞对象有西餐厅奶油蛋糕,有游泳汽水消遣,有买电视,街道上甚至并不像是刻板印象全是蓝色黑色的衣着,把牛犇甩在路上的时候也有霓虹灯、开到很晚的商店……

        甚至带着手铐的乘客里,女特务家里的样子,卧铺里的烧鸡啤酒,蔡明搞的两大饭盒饭,都在我以前印象里十分馋人……

      • 家园 工资讲的很清楚。看来影片中受访者最低也是大专生,不是工人
      • 家园 上海解放前‘轻重工业门类齐全’?你说的是另外一个位面。

        上海解放前那可是不夜城,远东第一大都市,轻重工业门类齐全。

        上海解放前重工业有一点,但产值很少,也没有几个门类。

    • 家园 刚好看到工资这一段,

      最高105,最低新进厂的42!这是1971-1975年,我父母大学生才54。电影中这些工资数肯定是面对外国人镜头翻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