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围城人物谱之赵辛楣 -- xiejin77

共:💬24 🌺44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很怀疑钱老先生是照着林微因来写这个人的
      • 家园 很多所谓剩女,剩下的原因

        可能真的不是才貌,的确是控制欲。总有那么一种我委屈了自己,你难道不该对我更好一点吗?

        • 家园 其实苏小姐对于方鸿渐似乎还真的不是这样

          对于方鸿渐,苏小姐似乎也并没有要求更好一点,在摊牌之前方的表现她还算是比较喜欢的。隔着钱老的调侃文字我都可以感觉得到苏小姐的恋爱味道是如此的甜蜜。

          花大熊兄说的委屈了自己的表现在苏文纨来说还真的没有多少,脱离了真正感情的束缚,在曹元朗和赵辛楣之间做选择题,他很快就选择了自己最容易控制的那个。

          • 家园 昨天和领导说苏小姐,已经被嘲笑肤浅了

            细细说来,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控制欲可以解说。

            控制欲肯定是有的,但如果说苏小姐只是想找一个傀儡,估计她自己也不会同意。这种控制欲,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可控,所以她对自己的付出,回报超出自己的预料是愤怒,甚至惊惧——居然方这样的蠢货也能干超出自己的预测的事情。这可能也解释了后来她羞辱方的心理——看看你方鸿渐到底有几斤几两。

            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婚姻多半也是可以预料的——依然的不可控。

            • 家园 条件太好的未来焦虑

              条件好的人,自己和别人对其未来期望的都是高的。这就产生了筹备未来的选择焦虑。从另一个人身上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不理,玩暧昧,备胎(后宫)提选,其实都是逃避选择。最后用一个人也过得很好,来放弃选择。选择其实就是过自己这关,自我越强越难过。

              通宝推:時千峰,
              • 家园 同感

                女人天生是不安的动物,总想找一个依靠。

                条件差的,不安就在眼前,所以急着嫁一个解决眼前的衣食,所以城市户口,高额彩礼,银行存款,48条腿之类的物质利益就是最重要的考量。

                条件好的,眼前的物质利益已经不在话下了,就要考虑将来。简单来说,以后生了孩子,这个家伙能养活我们娘儿俩吗?以后没了工作,人老珠黄了,这个家伙还能把我捧在手里吗?

                所以,您说的控制欲,我觉得就是想有一个安全感。方鸿渐虽然窝囊,但是能够出国镀金,说明家里有经济实力。镀完金回国,找一个安稳职位混碗饭吃不成问题。有了经济上的保障,那么窝囊就成了优点,以后不会变心了。

                现在女性大部分想嫁猪八戒,不嫁孙悟空,就是这个心理。

    • 家园 围城人物谱之董斜川、褚慎明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围城人物谱之董斜川、褚慎明

      偶然的缘由,和被姐姐打赏的鼓励;围城人物谱成了一个小小的目标。也许重新回顾审视一下围城里的文人百态,也更有利于不惑之年的我们更便捷的看清楚文艺青年和读书人的一贯嘴脸。今天要写的这两个人里就有一个在围城的文字里被拿来和杜慎卿作比较。这也足可以说明钱老写围城时似乎是有所思的,至少曾经参照过儒林外史里的人物。但是儒林外史和围城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是无情的批判和嘲弄之后希望可以回归到儒家正道上来而终于给了祭先贤的完美结局;一个却是冷漠的嬉笑嘲讽之后返回到文人自己的内心,通过个人的情绪表达了一套懦弱loser的无奈。以纯正的公知体话术来说,围城充满人文关怀的表达了完整的知识分子自身境遇……

      我猜想,董斜川和褚慎明二人其实也是或者曾经是钱老生活圈子之中的人物。不然哪里写的那么栩栩如生。董斜川让人绝望的梯子一般的侧影和褚慎明光滑无须的下巴;都让人存在这身边旧友的既视感。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在用这种文风嘲弄身边的朋友一般。据说董斜川的原型是冒效鲁,既是世家贵公子也是钱钟书经常相互开玩笑的好友。这就很好理解文中的老友玩笑般的嘲讽了。褚慎明其实也有原型,据某些人考证说是许思园;连文中那戏谑的描述褚慎明成名的经历也对照着进行了映射。不过真实的许思园看起来还是蛮帅的。杨绛在后来评价围城的文章里也说,褚慎明和董斜川都有着几个人的影子。并不单单是针对一个人。

      但是从围城里描摹文人百态的样子里面看,董斜川和褚慎明却实在是非常典型的两个;也代表了非常典型的两类人——遗老派的名士和高蹈派的散仙。这似乎是不希望与时俱进文人的两个龟壳,古已有之。围城的文字里对于这两类人戏谑的调侃,把遗老的腐朽和散仙的无法脱离食色为本性的苦恼都摊在了白纸黑字的文章里,让人看起来忍俊不禁。

      遗老从来都是中国文人中的传统流派。不管是改朝换代而未能搭上车的失落,还是时过境迁而未能跟上步伐的遗憾;总会有一些能诗能文能画的人物在痛悼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然后追思远上先皇五代,近至前朝古人;发黍离之叹,再以诗以文渲染。围城里写董斜川的时候,你都能感觉得到钱老在纸背后的冷笑。董斜川的才是有的,从文中摘录的几句工稳的诗句看,也颇符合同光体和陈三立老先生的风格;只是和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一个驻捷克大使馆军事参赞如此的遗老气味实在是太诡异了。说到这里不仅要从围城描述的时代背景说说,方鸿渐归国已经是1937年,这正是全面抗战的开始。而捷克大使馆军事参赞和抗战最密切的关系估计军迷也都想得到,那估计就是当年抗战名枪捷克式ZB-26轻机枪了。当年国内颇多兵工厂仿造的都不一样,在一二八之后,国民政府曾经试图引进生产线。按理说董斜川应该是参与此事忙的不可开交。却能在这个档口去批评上司文理不通,然后借此去职之后在租界陪着赵辛楣方鸿渐喝茶。如此的文人也真是不知亡国恨了。所以基于之上的推论,什么陵谷山原,什么同光体;在如此这样的乱世中,需要为国为民披肝沥胆的时候,却打了遗老的牌子高蹈徜徉的文人,实在是让人无法苟同。也许遗老就是这样,喟叹前朝之盛世,却不愿为陆秀夫、文天祥一般;无非是躲进龟壳之中,吟风弄月聊度余生。所以董斜川的人物做派,盛世之时一笑置之,可以为一景;乱世之时却难免被人所不齿。董斜川的原型,冒效鲁也曾出仕汪伪政府;只是因为并无恶行才在凭着才华教书为生。所以说董斜川这样的人物,才固然是让人心折,德却并不怎样。

      再说散仙一般褚慎明;钱老开玩笑的说褚慎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毕业,因为觉得没有人配教自己。此等狂人倒确实是仙气十足。而且围城的具体解释也是褚慎明说起的。这倒让每次说起围城的人都会说起褚慎明。而且褚慎明的发家史也是如此的诡异,靠给各大哲学家发仰慕的信件,然后借此狐假虎威欺世盗名;而所谓的问方鸿渐的哲学问题又显得此人要么是痴,要么是笨。但是钱老写褚慎明最出色的两个场面却完美的揭示了所谓散仙的内心。一个是喝牛奶,一个就是研究数理逻辑时的心理活动。喝牛奶不用说了,娘炮外加对于自身健康的无比恐惧,还有看见苏小姐和自己谈内心时的莫名激动。仅仅就那个可以从X联想到Kiss的心理活动,都会使我想起一个古人的笑话:

      一群青年人在一起聚餐,有歌妓陪酒。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唯有坐在首席的一位长者闭目叉手,端坐不看。酒席散,歌妓向长者索要重赏,长者拂衣而起,说道:“我又没看你,要什么赏钱!”歌妓用手拉着他说:“看的倒也无妨,倒是闭眼的想得独狠!”——明 《笑禅录》 潘游龙

      褚慎明的形象就和这笑话一样,寥寥数语,一个场景之后。一个表面狷介不羁谁都不服的学者文人,内心的龌龊与心理扭曲已经跃然纸上。不得不佩服钱钟书的提炼整理的能力,据说喝牛奶的场景和给众多哲学家写信的事迹并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喝牛奶的典故来自于钱老在欧洲游学时的一个同学,平常不苟言笑,却跟着一个妓女走进了特殊的店里喝牛奶……散仙的这个流派在文人中的存在似乎还先于遗老。散仙也看不惯世事,和遗老不同的是散仙看不惯并不是因为这些事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却只是因为看不上。散仙的套路是早早的给自己打造一套可以傲视世人心态;然后以此为基础表现自己的狷介不羁。褚慎明做得很成功,但是却也被钱老的文字剖析的最彻底。

      Btw,民国范儿的文人里面,这两个型号的不少。遗老首推辜鸿铭、散仙当属章太炎,但是此二人都是学界泰斗和思想界的领袖。围城里的人物董斜川和褚慎明也只是遗老散仙的影子。但是我还是要说,鲁迅先生所说话到如今还是深以为然,中国的脊梁从来就是拼命硬干和埋头苦干的人。其他的人就算是走对了改朝换代的路数,搭上了时代的列车;进而成为操权柄执牛耳之人。骨子里也还是脱不了遗老和散仙的路数。所谓的《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这样的玩意儿罢了。对付这种路数,白乐天的诗句最好,更何况这首是送给写得出“前度刘郎今又来”来的朋友的。

      雪夜小饮赠梦得(唐·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关键词(Tags): #董斜川#褚慎明#围城通宝推:赵美成,脊梁硬,tom,老老狐狸,時千峰,mezhan,酒剑狂徒,老陈70,李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