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忙总最近对当年旧事看法,也算一个参考 -- 刹那芳华

共:💬88 🌺681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吴小晖就是“俊如春”,娶市长女儿,再娶矮子的外孙

        最早娶的是某县级小官的女儿实现了脱贫。然后娶市长女儿致富,最后娶了矮子的外孙女,就是万亿财产的掌门人了。

      • 家园 忙总当年有你扯的任何一个意思吗?

        不要侮辱别人,不要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更不要曲解别人的意思。

      • 家园 油滑和幸进

        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茀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的对于汪静之君的《蕙的风》的批评,他说要含泪哀求,请青年不要再写这样的文字。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我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当编印《呐喊》时,便将它附在卷末,算是一个开始,也就是一个收场。

        鲁迅说:“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

        人们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还说,手电筒是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我们不要只知道做一个照别人的手电筒,还要知道找一个镜子,反过来照亮自己。所以,要认真做自我批评。

        我想了想鲁迅的话,再看了看自己之前这个帖子,里面确实有油滑的地方,很有一些过于形象的描绘,趣味不免有一些庸俗。

        这样不好,熟悉我的人如果看到了,会说想不到你这样一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

        所以对于错误是要反省的。不过对于错误也是要立此存照的,不能毁尸灭迹,所以就如鲁迅所说一般,既是个开始,也当作一个结束。

        油滑的错误说完,应该说一说对于“个人进步”的看法了。、

        我是个硬性子,所以一面喜欢不顾自己能力的乱体谅人,一面又不顾自己能力的讨厌故作呻吟的家伙。性格决定命运。因为这个性子,所以天然地就会决定一些立场。比如在当年琼瑶剧霸占荧屏的时候,哭哭啼啼的片子看见就让人想吐。而在读古人诗的时候,也始终不能理解古人所谓“不遇”,一眼看见那些哭哭啼啼的东西,就想一砖头拍死,眼不见心不烦反,然而同时却不讨厌离别的诗。

        “遇”,是古文人常谈的一件事。比如姜子牙“遇”文王之类,古文人是经常念叨的。而对于个人进步来说,似乎很多文人都认为“遇”了就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发达起来、实现个人进步。

        而现实是他们经常“不遇”,于是到处都是“怀才不遇”的“感遇诗”(当然,反过来说成“感遇诗里不少是感叹怀才不遇的”更严谨的一点,感遇诗不都是感叹怀才不遇的,不过我想说的就是感叹怀才不遇的感遇诗)。

        人生的遇与不遇,这是很多人都谈论过的事情。

        如果跳出这个既定的词汇范围,不谈什么遇与不遇,也不谈里面的细节,换一个描述方式,那么遇与不遇究竟是在说个什么事呢?

        遇与不遇,说的是如何实现个人进步的事。

        那么实现个人进步,正常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便是古代王朝,个人进步这些东西,也是有制度的。

        按照正常的制度当官,有很多种路子。比如秦代以吏为师的路子,实际上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政绩出官”。汉代在以吏为师之外,还有极其严厉的功勋制度,比如汉初功臣拼命熬资历,到后来文景时代颇有一些人熬到丞相一级,出现所谓文帝好用老人而武帝好用新人的现象。同时还有大量的凭借家世钱财出仕的郎官。唐代的制度则有裴光庭的“循资格”。

        当然,不按制度来,也是可以当官的。比如唐代有一种官就叫做“斜封官”,这种官都是皇帝直接下墨敕、不经政府正式核准而任命的。因为不走正路,所以是“斜封官”。

        这样顺着看了正常的事情,我们就看到姜子牙遇文王这件事的特别之处了。姜子牙的事情是好事,所以这种事叫做“随才擢用”,也叫“一遇风云变化龙”。但是如果不是姜子牙这样的人,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形:

        “幸进。”

        幸进就好像纸片,一遇风云就上天。

        若以德升,自然天下咸服。若由幸进,则不过是后宫争宠的路子,寄希望于皇帝一夜恩宠诞下龙子从而母凭子贵。

        幸进的路子自然也是很多的。但是只是幸进,恐怕就没有什么前途。

        曾国藩这个人是个大才,很多人学习他。他其实也走过幸进的路子,当年也是抱过大腿的。然而等他的大腿倒台,他也就倒了。

        曾国藩走过幸进的路子,失败了。

        那么曾国藩最终是怎么发达的呢?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甚至一度闹到了投水自杀的地步,但是终究凭借扎实的努力,真正崛起,成为不可撼动的大树。

        曾国藩是因为抱大腿才崛起的吗?曾国藩走幸进的路子,失败了,败到了回到原点。曾国藩走踏实的路子,却成功了。

        曾国藩在战场上,一度也是走不踏实的路子的,后来输得很惨。最后他的应对方法是:承认自己无能。于是他走上了结硬寨打呆仗的路子,踏踏实实地避开了自己组织能力不强、指挥能力一般的缺点,充分发挥土工作业的作用。

        幸进的道路如果走得通,曾国藩最后也不过是变成一个貌似高不可攀其实一无是处的京官。然而可悲的是这条路压根就走不通。

        有人在解释曾国藩前期的失败时说,曾国藩倒霉就倒霉在他的大腿没抱好。那么同样的,面对后期失去大腿以后曾国藩的成功,就要说曾国藩成功就成功在他不抱大腿。

        以前谈过政治的问题,严厉区分了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和政治家。政治家的路线,就是夯实基础去建设,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本质上都是在走幸进的路子。他们做臣下的时候走幸进的路子,做君主的时候也要走侥幸的路子。

        幸进也是一种技术。慈禧太后据说就有过搞政治要记日子和记名字的高招。这两招简单有效,确实很高明。但是这终究只是一点小小的伎俩,却少了最根本的东西。

        我小时候喜欢玩水。在沙地上划出一道道线,引水流过,就是想象中的水利工程。然而无论多么巧妙的设计,都无法解决一个问题:

        干涸。

        因为没有足够的水。

        没有足够的是,所以小小的水利工程就是只胡乱的线,水根本流不过去。

        幸进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相应的实力。

        所以,有的人走上了较高的位置,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样的位置,从而惶恐不安。惶恐不安是正常的,因为掉落的风险确实很大。

        通宝推:楚庄王,
      • 家园 若从上海大妈老道经验来看,这个知乎大V就是个瘪三摆噱头

        ,小赤佬想白吃白嫖。。。。根本不必有什么怕可害或者跟他讲什么道理啊平等啊之类的。。他讲出来的各种好处和各种威胁,威逼利诱吧,都是掼浪头花花侬出来的。。。

        他真正的实力。。。比《疯狂的石头》里面的那个谢小盟,强不了一篾片。。。

        人生苦短,要打拼要享乐,时间都不够。。。根本用不着浪费心思和精力在这种所谓的知乎大V身上,花几分钟回他微信都是浪费生命。。。

        真的。。。在社会上打拼,眼力很重要。。对方到底什么份量,你得掂量的出来,用眼睛看得出来。。。要是阿扎里之类的忽悠到你了,让给你吃亏了,真的,错不在这些骗子,在于你太LOW了。。。

        有个亲戚家啊长辈当中啊,有个上海大妈,是会有福气的。。。她不但会教你识人的招术,怎么让这些混蛋领教到你的厉害,她也会教你的。。。

      • 家园 中肯有力!送花。
      • 家园 只说一句,忙总是真正见过皇帝吃饭的人,也因此,他对道德的

        理解,不是我等意淫皇后娘娘挑粪用金扁担式的道德。

        而这一点,恰恰是此间多数忽略的。我一直在疑问,如果此间多数真的见识过皇帝吃饭,是否还会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观?

        恐怕奉行社会达尔文是首选吧。

        • 家园 皇帝的司机不一定理解皇帝,争论的是个人主义和团队精神

            忙媚风波其实是个人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对抗。

            皇帝的司机也只是司机而已,司机亲眼目睹的未必是真相。

            用忙总的身份层次论证丛林法则,有讽刺意味。忙总说过他只适合当工头,在丛林中颇受排挤,这就是丛林法则的结果。

            原因呢?因为他对团队精神理解不深。

            狮子是丛林之王,但还是在和人类的竞争中败北,原因就是人类的团队合作更有效。道德是团队的行为规则而已,是战胜狮子的重要手段。道德是“可有可无的装逼标配”这个理解显示出一类人就不适合团队生活和团队竞争。这跟人的类型有关,跟身份层次无关。这类人就算到了高层次,也只是高层次的工头而已,就象皇帝的司机也只是司机一样。

            团队精神中有一条,就是为了团队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这一点,一类人是绝对接受不了的。他们把个人利益看得比天大,会不理解甚至讥讽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把一些官场现象观察成个人丛林法则,而想象不到其实还有团队的丛林法则。

            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团队,主要成员都需要遵守团队行为规则,也就是遵守道德,也可以说是要有组织观念。如果抱着一类人的极端个人主义观念,那就不可能真正走入团队核心,不管在哪一层。这类人被排挤是必然的,一点也不冤枉,没有被吃掉已经很幸运了。

          通宝推:盲人摸象,
        • 家园 不要走极端。这事儿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

          一个妓女说,最近接的客人越来越低端,怎么样可以招徕更好的客人呢?

          人们纷纷批判她,这是出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因吗?

          不是。

          是因为人要有道德底线。

          有道德底线,不等于道德要求绝对化。

          不要求道德要求绝对化,也不等于不要道德。

          少吃点饭,不是说让人饿死。多吃点饭,不是说让人撑死。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不在这一头就跳到那一头去,完全不存在中间地带,那叫极端主义。

          在食物链的顶级活动区里面,的确对道德的要求不苛刻,但是那只是不苛刻,不是没有。

          齐桓公曾经做过自评,说自己贪财好色。他是有基本的道德观念的,他知道自己这样不好,而不是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管仲对此也做了回应。他说:“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管仲虽然提出“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但是他也并没有说,齐桓公这样的品行就是好的。他只是说这不“急”。

          抓大放小,是决策者的基本素质。

          在旁观者看来,抓大放小,在有的时候就是道德观松懈,对恶事不闻不问。

          唐代宗说,不聋不哑、不做姑翁。讲的是对待后辈的夫妻关系问题上,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干涉太多。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歇后语,叫做“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嘴上不说,心里有数。

          然而对于旁观者来说,那就是默许了。

          看不懂是怎么回事,真的以为可以无法无天,这样的思想,太幼稚。

          • 家园 你还是没看懂。

            简单说,丛林法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对于个人而言,道德只是可有可无的装13的标配。这是我在不断提醒大家注意忙总本人的身份与层次的原因。因为,越往人类食物链的顶端,越丛林法则,越没底线,而忙总是亲眼目睹者之一。

            所以,讲道德是需要层次和资格的。对于下层老百姓而已,说难听一点,根本没资格讲层次,讲境界,讲追求,怎么能往上爬就怎么来。

            忙总也不断强调过,道德是自我约束,而不是对他人的一种要求,别人如何的丛林法则那是别人的事儿。

            因此,说到底,这是一种世界观的差异,不需要谁去说服谁,或批判谁。

            通宝推:刹那芳华,
            • 家园 普通人真有大众鄙视的道德甚至法律把柄还起得来吗?

              普通人真有大众鄙视的道德甚至法律把柄还起得来吗?

              起来也是别人的工具甚至奴才

            • 家园 上层上层,不就是权力么?那么权力从何而来?

              越是上层,越要有足够的对道德的理解能力。

              因为要带队。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带队就要有权力,而权力却建立在人心之上。

              积沙成塔,沙子必须粘连在一起,才能成塔。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粘连在一起的?

              旧中国一盘散沙,是如何成就今天的伟业的?

              越是统带大批人员的领导者,就越要深刻理解道德。

              深刻理解道德,不是迷信道德,也不是无视道德。

              同样的,丛林法则这种东西,也不能无视或者迷信。

              古人说,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走向他的反面,但是事物从反面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回到他的反面的反面。这种变化,积极的辩证法叫做“螺旋上升”,消极的辩证法叫做“治乱循环”,阴暗的辩证法则说是“一丘之貉”。

              电影里说,清官要比贪官还要奸才能做清官。这句话是有立场的,这句话是有目标的,这句话是有宗旨的。就连现在的总书记习近平也说不忘初心,习近平这句话的核心就是紧紧围绕革命目标和党的宗旨。清官要比贪官还要奸,目的还是做清官。熟知丛林法则,目的却是要维护道德。

              不知道目标,一味谈技巧,那就必然会出现一个人每一步路都走对了、最后却发现自己做错了的悲剧。

              失去了目标,就算每一步都是正确的,那也不过是为一个巨大的错误准备无数的陪葬品。

              战士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杀人的技巧再熟练,也不过就是一个杀人机器。

              =======

              以前老早写过一个帖子,谈为什么领导人必须有道德。

              林风清逸:为政和为君——做正事还是做马基雅维利

              通宝推:皖江吴郎,
      • 家园 好个捡大粪

        生活是多么的荒谬啊

    • 家园 结合一下茶馆的故事,就知道对着芒总而不是西西河去的

      “[wxmang] 原文于 2011-04-23 22:12:28 ==

      现在已经与媚如春无关了,是与一群故意捣乱的人打架。这群人来西西河目的很简单:踢场子。当然这里面也混了一些价值观不同的老西西河。我现在做法与陈郢客事件做法一样,都是表明一种态度,不然大家都当缩头乌龟,以后就更艰难了。

      现在有的人已经不是攻击媚如春,而是想改变西西河中立的原则了。其实如果西西河变成极左或极右,我就不会来了。”

      结合一下茶馆的故事,就知道对着芒总而不是西西河去的,否则老铁该联合他收拾反对者了

      在官场上,媚如春上位手段真不叫个事,我怀疑相当比例献妻、换妻、嫖幼就是部分区域/行业官场的投名状,以至于部级高官居然共用人老珠黄也不怎么漂亮的情妇

      问到头上不好不表态,芒总怎么表态都不好,还不如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但“奉旨官泻”还代表老王一派态度,不展示宽容等于给老王找麻烦,展示则是自己找不自在

      媚如春事件某种意义上是一块石头投进了表面固化的粪坑,便宜了看热闹的上风向酱油群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