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些《戚本禹回忆录》读书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124 🌺1243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

          似乎打倒孔家店时之前的事,因此早就宣言了不会与士大夫共治。

        • 家园 这帮民主派的鼻祖要追溯到梁启超,本身并没有政治基础。

          简单说,从梁启超到后来老蒋的政学系,再到后来繁多的民主党派。

          可以说,他们这一系,一部随蒋去了台湾,一部留在大陆,构成了今天的民主党派,其主力就是民盟。

          在民国的38年时间里,他们活跃于中国政坛上,是一直不可忽略的政治力量。但是,这股政治力量脱胎于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康梁公车上书那类清流言官之人),自身并没有可以依附的政治基础(老蒋有江浙财阀,TG有草根群众),因此,说他们有多少治国能力,那是高看他们了。

          所以,他们在新朝的表现,与在民国时期的表现是一致的,要分一杯羹而已。只是,这次,他们碰到的是一统天下的TG,而不是统治基础不稳的老蒋。即使是老蒋,到了台湾,追随去的青年党等花瓶政党也就烟消云散了。

    • 家园 小蝼蚁之崔英的命运

      崔项这个案例,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秘书室的权力动作与政治争斗。整个回忆录的一大亮点就是对秘书室和办公厅的描述非常真实,我的直感是:这是一个各方利益集团折冲交换的政治决斗场,并不是普通老百姓所想象的,谁是谁的秘书。

      另外,他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如何通过秘书室和办公厅实现利益交换和请托。

      如果引申到现实中,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精英上层极少披露出糜烂生活的丑闻,西方也一样。从秘书室这里可以看到,所谓官官相护,他们是如何运作,从而达到彼此斗争而不破,还得其乐融融地向底层百姓展示他们伟岸、清廉的“圣人形象”。

    • 家园 整风与反右

      关于《正处》的秘闻

      《正处》以往的最大印象是十几易其稿,但具体改了什么,有什么根本变化,除了对右派的形势估计等在《毛泽东》传里有所体现,其他皆语焉不详。

      戚最大的突破是2点:

      1,点明前后不断修的核心就是关于“右派的六项标准”,并一再强调几易其稿都是毛主席迫于党内同志的压力,以及党外部分压力,不断妥协出来的一个与原来“讲民主”的初版差距甚远的终版。

      2,强调了毛主席讲话是在“最高国务会议”突然抛出来的,这引起了党内对程序合法性的质疑。

      《正处》后党内的反弹

      戚讲党内反弹讲的很直白,其说法与很多非主流观点暗合。如,有人就说毛主席是想将民主党派的监督正式引入国家政治生活,形成真正相互监督制衡的良性风气。但最后败于党内既有勋贵基于“江山不容他人染指”的宗旨而坚决反对,以及党外某些人物野心过大。

      《正处》后党外的不正常反弹

      党外反弹没什么新意。

      终版《正处》成反右的纲领性文件

      戚说明终版正处与毛主席思想变化的基本脉络,可信度极高。这说明毛主席是一位善于妥协,也极为尊重民主集中制的领导。

      关于反右比例的辨析

      对比例的扩大,是一个口水官司。戚特别强调了毛的“全国四五千”,这个真假不好判断。

      关于“引蛇出洞”的辨析

      对引蛇出洞的判断,引述了江青的话,可信度较高。

      关于反右平反的辨析

      对平反的做法与风格,其点评入木三分,后来主政的10来年,确实就是这种实用主度至上风格。

      关于平反中刘邓的做法

      点评比较符合风格。只是感情色彩太浓,不足。

    • 家园 高饶和彭粟事件对戚的触动

      1,高层斗争的凶狠与残酷对戚触动极大。这是对小清新的一次洗礼,从一个侧面预示了戚未来的政治命运。他本质上只是一个秀才,不是掺合政治的料。

      2,高岗的腐败特权对这个“小清新”是又一个层面的洗礼。由于他特殊的工作和位置,使他能更多接触到上层腐败特权的黑幕,这个洗礼彻底颠覆了他投身革命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戚一样,在革命成功之时充满热情地拥抱理想,又一下子身居中枢,与“理想”极大反差的“现实”,是他这类人最终接受WG理论的诱因。

      而他的前辈和前前辈则幸运的多,在生死革命之间,一切都是功利的,对他们而言,接受这些腐败特权的黑幕与革命理想的差距,心理上要平和的多。

      延伸到台湾的陈明忠等人的迷惑,应该可理解戚这类人的震撼。

      通宝推:otto,煮酒正熟,
      • 家园 他明知残酷和困难,都把自己献给了理想。

        这点,说他是毛的好学生不为过。BTY,窃以为张也有此特质。其实,有时候人的信仰就是一念之间就决定了自身的历史地位。To be or not to be.

      • 家园 回一个图,很说明问题的,戚在从第一境界进入第二境界

        毛在第三个境界。。。。。戚到了晚年,应该也进入第三个境界了。。。

        点看全图

        通宝推:gschen,红军迷,李夏禾,独立寒秋HK,老老狐狸,
    • 家园 彭与刘伯承、粟裕的恩怨,及大树将军

      1,“大树将军”这么牛的称号竟然没有传颂出来,疑。

      2,从戚的叙述,更加佐证了江湖一直似是而非的论点:彭整刘粟是真狠,不留余地。

      我的看法是,这是一场山头之间的战争。解放战争时,三野是仅次于四野的山头,而彭主军以来,所用多为一野和红三军团的人马,彭之整人应该是要抢地盘。

      3,粟的确有越权调军的事实存在。戚在这里有点强为“偶像”开托之嫌。

    • 家园 高岗与伍豪的矛盾,及戚版高饶事件

      高岗与周恩来的矛盾

      此处透露了温文儒雅的圣人霸气狠辣一面,也说明了建国初期的政府功能设计与今天的国务院体制是完全不同的,也表明周恩来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戚版“高饶事件”

      1,戚对高事件中苏联、国际派及毛主席之间的罗生门解释,挺惊悚的。细思极恐。

      2,对饶被圈进来有较强的说服力。这对胡服来说,应该是搂草打兔子之举。

      3,通过高饶事件,说明毛主席在建国初期的人事布局和争权行动基本失败,并且输的非常彻底。

      • 家园 这里有个高饶事件的讨论。

        还有一个问题,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小姚被弄进去了?高和小姚几乎没啥“同盟”的证据。现在本穷也有一些新想法。

        小姚历史上矛盾最大的就是胖帅,把小姚弄进去,是为了争取胖帅及背后的周圣人和华东局的支持。。。这样万一书记处甚至政治局投票,要严惩高麻子的都可以占优势。

        从当时局面看,麻子有较大影响的是东北局、中南局(林彪)、西北局(彭、习),西南是邓,华北是刘、薄都没得说,那么华东这块就很关键。

        从书记处来看,修养是反麻子的,毛支持麻子,朱老总态度中立,陈会计已经逆转为反麻子,那么周就t很关键。

        通宝推:繁华事散,薄荷糖家族,独立寒秋HK,
    • 家园 刘邦的苦衷(毛刘分野)

      刘邦的苦衷(毛刘分野)

      江青对毛刘分野之说,可信度较高。

      戚比较明确化了我一直的一个论点:立国初期,毛主席的权力受到极大制约,他的权力基础主要在军队。 戚的说法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主席一直没有真正拿回中央的组织人事权”。

      另,康生真是博通古今,这么一个敏感的政治秘辛,被他一句“刘帮的苦衷”完美诠释。

      高!实在是高!

      通宝推:otto,樊逖,侧翼,
    • 家园 中央分局与中央集权

      戚“中央分局”的说法呼应了我一直以来对TG历史的解读:几大山头之间是打江山时招降纳叛的临时联合的利益共同体。当时全国大进军时,已形成事实上的刘邦分封异性王的格局。

      区别在于,当时TG具备三个相对有利的因素:

      一,TG通过完备而严密的党组织能有效地控制住“一字并肩王”走到扯旗造反或者藩镇割据的地步;

      二,TG的中央领导英明神武,特别是毛主席从分封四大野战军到成立各大中央分局,再到成立大区制,到最后取消大区制,削藩的手段与过程使用的行云流水,比“杯酒释兵权”牛多了。赵大的削藩是在北周已有的中央集权的基础做最后打底工作,并最终在赵二手中形成全面压制武人的优势格局。而毛主席是在刘邦分封的格局上收回兵权。

      当然,TG对山头的解决,永远没有到达赵二那种变态地步,形成了各山头相互制衡共存的格局。

      三,抗美援朝战争使得削藩具备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通宝推:otto,脊梁硬,煮酒正熟,崇山彩云,
      • 家园 不单单是这样,主要是控制了后方基地

        现代战争的特点是对后勤要求极高。而军工离不开重工业。解放初期虽然军队里有各大山头,但第一各大山头并没有自立之心。第二各大山头不控制地方行政,所以无法自己积聚粮饷。第三当时的重工业和军工基地集中在东北。控制了东北也就把各军的给养控制住了。所以扯旗造反的可能性极低。

        但反过来说,东北就成了重中之重。一旦高岗露出不臣之心去勾搭林彪就不可容忍了。这是高岗为啥完蛋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宝推:otto,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