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民族政策错误的根源在于毛主席,而不是胡耀邦 -- mcpssx

共:💬84 🌺1051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清朝对西藏还是有很强的影响的

          清朝驻藏大臣地位是跟达赖喇嘛平等的,这个地位是通过1788年–1792年清军帮西藏反击廓尔喀(今尼泊尔)兵入侵的战争得到的。

          清朝岳钟琪也曾经进军拉萨平叛,只是后勤供应不上平叛后撤军了。

          两平廓尔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因不明原因(可能是追讨地方官

          清朝铠甲

          欠款或宗教问题)攻击清朝,清朝派去谈判的官员巴忠竟私下允诺每年赔款一万五千两,待廓尔喀退兵后向中央谎报战功;但不久因为巴忠未履行允诺,廓尔喀兵再次进攻,巴忠自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兵反击廓尔喀,清军一路追击,翻越喜马拉雅山连续作战,大败廓军。清军深入廓尔喀境内以图攻陷其首都阳布(加德满都),但未达目的,反而因骄傲轻敌而劳师损兵。不久后,廓尔喀与清朝议和,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制订《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1792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败廓尔喀兵。史称清反击廓尔喀人之战。

        • 家园 那个时代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正确

          可以说是道德制高点,确立这样的制度是也为了尽可能团结各族人民,尽快建立和稳定新中国。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前几名的强国,当年的危机年代早已远去,而曾经妥协的各方也开始分道扬镳,有的患难与共,有的貌合神离,有的里通外国,有的异想天开要做沙特的殖民地,所以看来不合时宜了。

        • 家园 说白了就是蒙古和新疆分裂都是斯大林干的

          建国后,中共继承了所有这些难题。蒙藏疆的民族区域自治实在是当时必须,如果不说是“不得已”的话。

          蒙藏疆自治和实行全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两回事,这解释不了广西,新疆本来都是省,如果这也必须,以前东北汉族人也很少,民国也没有说建立满族自治区.

          民国也有蒙藏委员会,但是不同于毛主席这套全国遍地开花,将民族自治合法化永久化,你今天还真么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新疆省?

          事实上,建国时政协开会时,甚至党内也有人,以及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崇拜苏联模式,建议中共学苏联搞加盟共和国制,让蒙藏疆可以自由加入,也可自由退出中国,搞联邦制,幻想其中的政治好处。毛、周非常清醒,坚决顶住了这一天真的宪法制度设计,或政体设计。

          崇拜苏联模式的根源在于毛主席和gcd,民国时期,真么没有崇拜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中华苏维埃宪法时期不是毛主席当的中央政府主席?如果说有人要搞这套,还不是我党宣传欺骗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由于中共在各地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党纪,党管干部的制度,以及当时中共强调的“天下穷人是一家”,用阶级认同来弱化民族认同,比较有效促成了边疆的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大变化是把各民族的贵族上层,无论其对于统一的中国是否认同,大量请回来,让他们当官,进入人大政协,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这给少数民族的中下层造成了许多困惑,觉得是你中共民族区分了,不强调天下穷人是一家了。在我看来,这是边疆治理上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从情感上看,从政治上看,对中国边疆治理的真正基础,即少数民族原来的中下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出卖。

          有效个p,那是因为毛主席时代消息封锁而已,我不说别的了,藏民都一夜之间不信达赖了?新疆伊犁事件时期,不是毛主席时期?

          就说咱们劳老狐狸他们家吧,实际上不也是不满毛主席.

          连汉族都忽悠不了,还忽悠少数民族.

          天下穷人是一家,这个本来就是扯淡的事情,国家经济还依靠这个,不早完蛋了?当时迫切需要美资\港资\台资,这时候已经没办法再宣传这玩艺了.

          我不说别的了,西西河这些人的主力不就是80年代开始的,他们还信这个天下穷人是一家吗?汉族都不信了,难道少数民族就能坚持?

          宣扬新疆三区革命好,不是左派干的?这个就不思想混乱了?

          胡耀邦时期邀请一些人参加政协了,这个有什么问题?这也不是从胡耀邦开始的,毛主席还要邀请了李宗仁,还举行了盛大的国宴,这就导致全国人民心向国民党了?政协里面多的是那种人,胡只是文革平反导致的结果而已,胡还平反了薄一波,释放了陈独秀的托派分子,你自己都说了乌兰夫,新疆三区革命的赛福鼎挨着自,

          如果这些人有罪,那就抓起来,没有罪自然就应该释放,这有什么问题?

      • 家园 都是自治区,指导思想可不一样啊

        想想长征时的“红汉白汉说”

        前30的自治区,那是白少数下台,红少数扬眉吐气心向共党;打胡耀邦开始,一点点就变成白少数粉墨登台还了阳、、、。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这个事情说实在的你对建国初期的舆论环境了解得不够

        以及右派又想把责任“追根溯源”推到老毛头上。

        我不太想说,有些事情说出来右派又会利用中央档案馆新的解密档案新的研究成果把某些漏洞堵死,在中央档案馆的档案全部解密之前,我觉得左派如果有些很隐秘的发现,最好扣住,力求一击必杀。

        西西河某个看起来很弱智的人频繁刷屏发主贴很多时候就是为了钓左派的观点然后堵漏洞伪造中央档案馆的档案圆党史。党史二卷的三年困难非正常死亡一千万就很可笑。

        改一下:应该是60年非正常死亡一千万

      • 家园 恰恰相反,实事求是,民族区域自治肯定是重大智慧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的反面是什么呢?甚至只是稍微反一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反面,只是稍微反一点就是不那么自治,也就是中共治一点,对吧?

        那就要共产党治一点,治一点不是说话就可以的,那怕只是治一点也要资源,美国想管一点菲律宾的事儿都需要资源,美国现在都有点花不起,还要拉上日本,告诉你吧,建国时的中共拿不出任何东西给新疆,给不出东西,那怕只是治一点也是空话

        上面说的是资源,还有政治,如果不是像你说的“建国时期学习苏联,搞什么民族区域自治”那样,就算你说的百分之百准确,如果不那样,那怕只是中共治一点也要带来苏联的警惕的提高一点

        所以,只知道抓、抓、抓,抓的紧紧的,那是非黑即白一根筋西方基督教思维,更要知道放手

        毛主席手上没资源,军粮都没有,进疆的解放军还得自己种粮食

        建国初期百年积弱百废待举,那时的资源奇缺不是我们现在有了毛主席打下的基础可以想象的,在毛主席打下的基础上批毛主席其实是打自己的嘴巴

        毛主席欲擒故纵,根本就是空手套白狼,还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知识分子不知道两件事,不知道人要吃饭,不知道打仗要死人

        西化的脑子只能想到抓、抓、抓,不知道抓也需要资源才谈得上抓

        而且,你一抓,很多别的事情就变了,比如苏联对新疆的战略,所以,看问题不可以孤立的看,以中共建国初期的资源,如果苏联在新疆加大一点投入呢,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老子说的是真智慧

        请读: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至于胡耀邦嘛,他也是中共的一部分,我猜是中共搞统一战线的一步,只不过是在国际搞,就是讨好土耳其,好比抗日时不搞土改也是反共产的,就是讨好地主

      • 家园 你看过当时的资料吗?

        你知道当时的边疆的情况吗?

        键盘党好当,但是能提出建议的极少,更别说可行的建议了。

    • 家园 西方国家的民族意识也是毛灌输的啰

      资本主义发展与民族意识才是分不开的

      • 家园 是!具体地说就是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种族歧视

        自己的种族优越,歧视、掠夺、烧杀、奴役别人的种族

        如果资本主义白人把别的种族也当人对待就没有资本主义发展了,至少也会造成利润减少甚至消失,比如说美国人也给黑人跟白人一样的工资,给老中一样的工资也就没美国的铁路了,因为那样的工资雇不起足够的老中

    • 家园 来五分钱拿去
    • 家园 首先,在说话前问你自己一个问题

      你要说的话,你自己信不信?

      你如果连自己都不信,你就不可能说服绝大部分听众。

      • 家园 信,所以我支持老老狐狸母亲高考,李根去考gre

        而不是老老狐狸母亲留在人民公社,李根留在新疆不许回。

        倒是你们,你们为啥不留在人民公社和新疆呢?

        • 家园 【整理】推荐 马前卒的一篇知乎回答长文""

          “上山下乡”运动应该定性为被动“阻止”拼爹的运动[URL=]www.zhihu.com/question/38085361/answer/76601257[/URL]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粗糙的模型。

          所谓发展经济,就是用钢铁制造钢铁,用机器生产机器,再用这些钢铁和机器来装备更多的人参与先进工具的生产,最终把全国人民卷入这个循环,完成全面工业化,开启下一轮的产业升级。刚建国的时候,一年钢产量几万吨,显然没有什么机器来装备大多数人。

          所以只能少数人用机器,操作来之不易的钢铁。大多数人要么生活在农村,要么作为城市贫民生活在城市,和钢铁装备没啥关系。其实那时中国除了上海沈阳天津等几个点外,大多数城市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没有什么工业人口,只是周围乡村的中心集镇而已。

          那么谁来操纵这些钢铁,发挥比其他中国人高得多的生产率呢?显然国家希望是最优秀的人。怎么保证是最优秀的人呢?

          挑选当然是一方面,但作为保障,你必须给工业-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明显高于农业的报酬。这样才能保证优秀的人在工业里留得住,才能让农民子弟放弃从事了几千年的可靠职业,来新兴的工商业谋生。如果拉平工农业报酬水平的话,你凭什么让别人承受新事物的风险来给国家做贡献?所以说,在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前,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报酬差距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拉平的,否则国家发展一定会停滞。这就是城乡二元制的必要性,强行拉平的结果就是提早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既然二元制不可避免,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挑选工业人口。

          八亿农村人口彻底放弃让子女升学——升学也不能得到好工作,还是回家种地,为啥要上学?学校不收钱,还耽误孩子在家干活呢。于是1980年代到来的时候,中国农村将依然是文盲的世界,壮年劳动力既不识字也没受过集体活动的训练,根本没能力去打工。中国就算和西方进行了缓和,也不可能引进外资开设新工厂。不信你看非洲,许多国家就算不打仗,难道就有人去积极投资、去利用廉价劳动力吗?显然不是。只有受过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受过现代社会训练的人才算劳动力,才对工业化社会有意义。所以说,绝不能把新增的工作机会都留在城市,那是让整个国家作死。

          在钢铁(机器)产量有限的前提下,唯一合理的方案是果断阻止1700万城市知青获得“超国民待遇”,不许他们因为父母被选拔来搞工业,就靠血统获得好工作。必须让他们和三倍的农村知识青年一样,获得国民待遇,即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的权利(下乡知青分配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视为土改待遇),然后再从中选拔优秀者进城工作、升学。

          三个目标说的很清楚:建设需要、缩小城乡差别、造就合格的接班人。社会的确需要吸收一部分青年进入工业,充当中坚力量,而农村青年既然读了书,和城市青年学历一样,就该平等竞争。为了激励优秀的人流入工业,工农差别必须有,不能消灭,但也必须缩小到不能世袭的地步。要斗争小集团利益,坚决贯彻平等政策。当年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凭什么要坚持给城市户口的年轻人以优先权呢?

          知青下乡政策是看起来合理,做起来也有实效的政策,既符合公平,又促进效率。任何对它泼脏水的人都应该想想自己的批评出发点。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反对中国的进步,反对中国的平等,反对中国最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80年代初一刀切让知青回城,结果是中学入学率的下降,乃至80年代末的经济大波动、90年代的国企冗员,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记得小时候作者父亲的同学很多是从农村出来的工人干部.那时在农村的知青,有很多个人上升的渠道的,有工厂的招工、参军和上学等多种途径。听他们说,找门子也有,但绝没九十年代的极致。

          后来自己人事工作中翻看人员档案,发现,原来八十年代城镇户口青年只要有初中(个别实际小学)以上学历,就能参加工作(到哪、具体去什么单位,具体怎么操作是看背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发展到一定级别领导八杆子打不着的农村亲戚运作一番也行).

          农村的必须是中专(90年代末为止)、大学(极个别是05年为止)学历。其他什么高中、初中和小学,上完就得回家务农,除非去打工。

          真正实行农村、城镇青年参加工作无差别、平等就业待遇,机关是05年前后,事业是13年前后。

          知青下乡政策搞到80年代初,被新的领导人一刀切结束了。80年代的时候,国企最喜欢让工人的孩子接班顶岗,城里也积压了最多的待业青年,闹了不少乱子。以至于邓小平要发动严打,跳过已经制定的法律,胡乱杀人,杀了数以万计的人才缓解问题。农村也因此出现了大规模的读书无用论,中小学入学率一度急剧下降。这就是随便结束知青下乡,搞不平等政策的结果。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你胡说八道的根源在于你屁股有问题,而不是你真的就那么蠢

      你费这么大力气装作是真蠢,意图掩盖屁股的问题,这有意思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