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技术和产业的一些看法兼谈产业升级 -- 十二级

共:💬48 🌺1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四)对产业的一些基本认识

      上面说的都是技术,下面开始说说产业吧

      其实,本来说产业是想从工业时代说起的,但可能是一个强迫症吧,觉得还是从历史长河源头说起,可能会比较清晰一点,所以这一篇可能会有点虚。

      产业产生的源头,应该认为是由分工导致的,当上古勤劳的先民们,吃饭拉稀一把抓的时候,也就无所谓有分工。当然,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个理想的上古时代,从人类诞生之初就有分工的现象和其动力。

      早起分工的驱动力,主要认为是两个,一个是人力的有限以及能力的差别,虽然勤劳的先民们,很有些想从种地到造房子,所有的事都自己干,但人力还是有限的,有些事实在不可能都自己干。比如男人实在没办法生孩子是吧,所以这里只能分工,女人负责生孩子,男人负责伺候月子。

      这里就出现一个社群里的最初分工,有人负责打鱼,有人负责种地,有人负责养羊,有人负责打架,还有人负责吹牛。当然,勤劳的先民们虽然因为人力有限,不得不分工,但还是都很勤劳的,一般都会兼职,打好几份工,这也导致那些产业都会比较混杂,有些难以理清。

      另一个主要的驱动力,就是时空上的间隔,一些物产,在地域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比如罗马人想做丝绸衣服,他就没法做,他们那里没有蚕丝,只有等汉人做好了卖给他们。北京人想在楼道前挖铁矿,也干不了,因为城管和居委会大妈都会来找你麻烦。总之,你缺乏一些东西,就导致你做不了一些事,只能让别人去做,这也是一个分工的驱动力。

      在这两种主要的驱动力下,早期的产业分工就产生了,虽然由于先民们太勤劳,常常兼职,打乱了产业间的明确划分,但其实还是可以理清一些产业的。

      基本可以把产业视作面向产品的,一个产业对应一个产品,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一些产品的认识不太清晰,但基本来说,你认定一个产品,就可以划分一个产业出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的认定是一种面向应用的,并不取决于其外观辨识等方面,比方说家庭的电扇,不论其长什么样,都是家用电扇,而这些生产家用电扇的,都归属于家用电扇产业。但又比如说,某种工业排风扇,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工业排风扇与家用电扇是同一产业,但假如这种工业排风扇的应用环境与家用电扇有巨大的差异,那你就可能要把这视为另一个产业了。

      当然,这里只是举个易于理解的例子,不要在意细节,只是想说明,产业的划分,有时候会比较麻烦,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当然,我们知道,生产一个产品,并不是有一个产业,就会凭空有产品出来了,这里还需要原料的投入,有相应的设备,有人力的投入,技术的运用等。在现代经济学里,这一般归结为资本的投入,我这里分类的提出,主要是想说明,这里无论原料、设备、人力、技术等都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个产业,只有 其产品是相同的,其他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产业内甚至产业间的竞争。

      关于产业竞争,是个挺大的话题,一下子恐怕没法说清,接下来的,还是要从工业时代说起。

      通宝推:途人,
    • 家园 (三)一点临时总结以及一个关于技术发明的误区

      本来不想写这一点,但想想上面的讨论,未必所有人都感到很清晰明了,所以就在这给出一点临时总结,以便在下面讨论时可以更加清晰,顺便也说说一个关于创新的误区。

      总结的内容就是:

      技术是一种资本,通过不断积累来发展进步

      其发展方式主要为两种过程,一种是改良过程,一种是扩散过程

      技术发展由需求引导,投资则是积累的基础。在投资的效率上,改良过程下,在投资缺失的环境下,投资效率恒定,即技术积累的速率,正比与投资,而当投资溢出时,多余的投资没有效率。

      在扩散过程下,投资效率则是边际效率递减的,这主要表现在成本边际递增上

      以上就是简单的总结。

      然后这里就是要说一下,一个关于发明创新的主流误区。

      常常的发现,有人认为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那些令人惊叹的发明创造,或者说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一般的发明家也就被视作这类英雄人物。

      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在技术发展史上,根本就没有某一项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或者说那种极端革命性的发明,实际所谓的惊人发明,只是一种社会学上的观测现象,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依赖于改良和扩散这两个过程,没有例外,并没有一种所谓的创新过程。一些看起来令人惊异的创造发明,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其技术发展历史,就看起来,好像这些发明是突然出现的一样,其实你了解了各项技术的前后,就会自然发现,这项技术是通过慢慢积累而发展起来。就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叹的革命性时刻,一般被常人记住的,都是新闻节点,或是商业爆发的节点,关键是是否有人造势,或者是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商业营销,而不在于技术发展本身的时刻。

      比如所谓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在他之前早就有蒸汽机了,而且还是具有工业价值的蒸汽机,他只不过进行了改良,并进行了成功的商业开发(应该说,他在商业方面的成就,远超过技术方面的成就)。莱特兄弟之前,滑翔机已经经过了相当的发展,内燃机也早就被人造出来了,他们的飞机不过是将内燃机搬到滑翔机上面去罢了,而且他们的飞机除了表演的价值以外,没有什么商业价值。把内燃机放到马车上,还造出了汽车呢,当然我们现在大概没人还记得谁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了,大概是因为这没有什么表演价值,也即吸引不了眼球罢了。而像手机之类的,在之前也有有线电话和无线对讲机之类的。

      这里并不是想否定那些技术先驱的贡献,这里其实只想明确一点,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不是靠某位天才的灵光一闪,或者奇思妙想,来进行一些令人惊讶的发明创造,技术的发展来自踏踏实实的改良现有技术,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所以,一味提什么创新,强调发明创造,其实是忽悠人的东西,点子并不重要,对现有技术的理解和利用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改良和扩散,都是基于深刻理解和积极应用之上。

      通宝推:脑袋,拿不准,jent,collaps,
      • 家园 你这是唱反调呀

        兄逮!

      • 家园 不是太想争论,就说一点对发明的认识吧

        实际一个传统的所谓成功的发明。一般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首先,他往往是一个跨领域的综合技术应用,这往往是应对某种应用前景。这也就是之前说的跨领域的技术扩散。

        其次,这种应用前景的收益,会吸引投资,然后在投资有限的时效内,这种技术不断的改良(实际的改良并不会是纯粹的改良过程,而往往是复合的改良扩散过程),达到可实用阶段。

        但这还没完,要成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发明,还需要有某种舆论轰动效应,或者是由成功的商业运作,而引起的爆炸式商业成功。

        所以,发明真不是一个基本的技术发展过程,他是一个社会现象。

        我之所以说技术发展的过程只有改良和扩散两种,这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观察了许许多多技术发展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真的找不到所谓的创新过程,各种所谓的发明创造都是可以用 改良过程和扩散过程来解释,若只是因为某种偏好,非的去说有一个创新过程,那你就必须去找出来,说明这种过程不可能用改良和扩散来解释,有其特别的属性。反正我是找不到的。

        我理解许多人有这种误区的原因,其实在以前,我也曾有这种误区,以为发明创造是技术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但这种印象主要是由新闻媒体造成的,而他们是以吹牛为主业的,真信不得。

        你若真有心,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技术,去详细的了解其中的发展细节——这里篇幅有限,实在无法容纳下一个技术发展的详情(不要只看新闻内容),看其中有多少人和机构投入过,经历过多少次失败挫折,又多少次的浪费过宝贵机会,还有多少看起来更有价值的技术被荒废掉。然后再来看我上面的那段话。

        我只想说的是,在瓦特的同时代,玩蒸汽机的远不止他一个,在莱特的同时代,玩飞机的也不止他一个,在爱迪生的时代,同样有许许多多人,在尝试发明电灯。

        在实际的技术史中,有更多的技术先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而只有这么寥寥几个人成为了英雄。我是比较相信时势造英雄的。

        • 家园 我的看法,如果真心想对技术发展史有真切的了解,飞机发展史

          就是非常好的领域。资料非常丰富。不要说公众不知道。美国这边,当初的几乎全部资料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把当初的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包括在内,并不是仅有怀特兄弟的资料。仔细了解后,再来看这个一般的认识:技术的发展是联系的,也是跳跃的,很多时候,跳跃更重要。

          时势造英雄,但是,英雄也对时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技术发展,个人的作用往往更大一些。关键的技术发展,总是几个关键事情集合到了一起:钱,思想,执行能力,等等。这需要巧合,需要能够使得这种巧合成为现实的社会环境。而且,必须认识到,有的社会环境更容易使得这些巧合成为现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技术累计到一定程度,不是张三,李四也会发明出来

            我想这是楼主的意思,画龙点睛那一笔很重要,但是主要的还是把龙画出来,早晚有人会想到点那个眼睛,结果虽然是跳跃了,没有眼睛不成为龙么,但是难度与工作量都不是很了不起的事。

            我认为从进化的角度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楼主的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 家园 不过,有的时候,就是差那么一个人,这个人也并不容易出来

              现成的例子:

              1. 印度的核武。他们什么都有了,但是就差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的科学家。

              2. 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因为钱学森,跳跃前进了很多年。

              看问题,往往多方面看都是有道理的,的确有多种因素。但是,过于强调某个因素,往往掩盖了本质。我们谈技术发展史,看到需求是最终推动力,这是完全对的,强调系统也没有问题。但是,“不是张三,李四也会发明出来”,就有些过度夸张了。有的时候,就是缺了胡萝卜办不成席,至少是在相当的时间内。

              你引用的那个New IQ的文章很好。那么,自然应该问,这个整合能力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地方这个能力强,有的地方这个能力差?钱学森主导的航天事业,这个能力就远远超过航空事业,是因为什么?总之,这些教益都应该很好思考。

              • 家园 钱学森的例子是“拔苗助长”

                是在特殊情况下通过“不正常”途径跨代跳跃,但是不可能作为普遍规律来使用。

                在缺乏普遍成熟的条件下,某些关键的知识链节点,在别人已经做到的情况,可以通过挖人,挖知识获得关键节点的突破。但是如果世上没有人已经做到过的事情呢,我们这里说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创造发明,个人有作用,但是没有相关知识节点的具备,这个人的存在有多大意义呢?

                牛顿爱因斯坦很重要,但是在几百年的跨度上去看,这样人的出现,或者说达到他们那样的突破没有这些人难道就是永远不可能事件么?也许晚上多少年,甚至几百年,但是你能认为这样人的存在上万能的上帝的恩赐,否则人类就不可能掌握那些知识么?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已经走入创世论的路子上去了。

          • 家园 整合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但在我看来,这主要是一个企业家的能力,整合资源并创造财富。比如比尔盖兹吧,他真的没有发明什么重要的东西,微软许多重要的软件甚至概念,基本都是买来的,然后再转手卖掉,当然,他也确实养了个团队,能够持续进行改进。但你不会把这作为技术发明吧,这都是有资料可查的,这些发明最终也归不到他身上去。

            不过,比尔盖茨确实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这也是完全没法否认的,你要想否认,就试试比他赚更多的钱吧。

      • 家园 话不要说得那么绝对

        诚然,绝大部分的技术发展都是对前人成果的改进或者是扩展。但是,很多时候也会用阶跃式的突破,所以我们称之为发明,创造。

        就像一条曲线,远看了是连续变化的,近看则是由许许多多不连续的台阶构成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