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一) -- 黄河故人

共:💬79 🌺1472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以屏幕截图吧
    • 家园 华罗庚一开始挑了两个人

      徐利治和孙本旺。徐利治政治上偏左,1945年加入中共在昆明秘密成立的青年革命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华罗庚、许宝騄都很赏识徐利治,想让他留校担任助教兼科研助手。可是身为国民党中委的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不主张左派学生留校,召徐面谈,很客气地劝诫一番。徐只好先应承下来,得以留校。有意思的是,徐利治同宿舍的两个室友邹承鲁当时是“三青团”团员,朱光亚专心学业,三人却处的很好,相安无事。

      1946年华罗庚奉命遴选英才赴美学习,挑中徐利治和孙本旺两人,携照片和材料赴重庆报批。结果徐被刷下来,据他回忆因为“当局已经掌握了我参加学运的情报,说我跟共产党走,不能出国”,“华先生还埋怨我说,你不参加这些学运就好了么”。看来,国民党的政审也很严啊。

      读完黄河此帖,不由想起已故的另一位中国核武功臣,秦公秦元勋。

      他高中只读一年半,16岁就进浙江大学数学系。浙大校长竺可桢在日记里赞誉有加:“…秦为贵阳人,本届毕业生中平均成绩最高之一。其人体格亦佳,而性温厚,洵难得之人材”;

      浙大毕业后经“自费”留学考试,名列榜首。由竺校长推荐,1945年进哈佛大学深造。仅用五个学期24岁就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哈佛校史上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当年美国政府要求曾参与过要害部门工作的留美中国学生宣誓、签字划押作出保证:若美国与另一国(包括中国)交战时,要效忠于美国。秦元勋断然拒绝,义无反顾回归祖国。他参与筹建香港九龙科学工作者协会,曾昭伦出任港九科协业务部部长,秦元勋是副部长;

      1960年5月因国家需要,秦元勋奉召调入二机部九院,辅佐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当副主任;

      专长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华罗庚称他是“中国年青的庞加莱”;

      曾主持二机部工作、中国核武工程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刘杰转任河南省委书记后,专门请他出任黄河大学首任校长;

      令人称奇的是,这位九院理论部副主任最后竟然以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度过余生。

      秦元勋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类似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他也确实被很多同事称为“中国的诺伊曼”。

      核武攻关,秦元勋具体学科分工是负责数学、计算和计算机方面的组织管理;任务分工负责核武器设计的威力计算。在攻克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过程中,他提出非定态中子输运方程的“人为次临界法”;用拓扑学方法论证球形合成的块数;提出原子弹威力计算的粗估公式等。这些理论成果经受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实践检验。他对上述成果及时加以总结提炼,写成百万字的《核装置分析》一书,内部油印发行,同时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核威力计算队伍。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秦元勋深知计算机的重要性。当时使用了中科院计算所刚研制的104机,他及时向计算所提出研制109丙机、向上海华东计算所提出研制J-501机的任务,使这两台计算机及时支持了氢弹计划。在氢弹研制过程中,秦提出了“天然差分”概念,解决邻域选取问题,有助于克服二维流体力学计算中遇到的困难;对加强型装置作出粗估公式;对氢弹威力计算的误差作出整体估计等。

      在首颗原子弹爆炸前夕,由周光召、黄祖洽、秦元勋三人签字的备忘录直送中央专委,“保证成功概率超过99.99%”;第一颗氢弹试验现场,秦元勋代表理论部在一张保证理论设计正确的保证书上签字。秦元勋后来曾跟他的学生提到关于原子弹威力计算的问题:如果原子弹释放的能量不够大,恐怕美苏测不到(特别是美国);但如果过大,则有许多技术的限制,会给整个工程带来很多困难。爆炸之日,一声巨响过后,秦公和他的同事们都欢呼起来,―― 只是秦公还不能尽兴,他还要等空军飞行员带回取样结果;等美苏发表关于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报导,最后确认。

      《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荣获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分量极重的项目共列有9名获奖者,其排名顺序为: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周毓麟、黄祖洽、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

      彭桓武和秦元勋相知多年,对其工作有着客观和深入的了解,也深为秦公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却未得到应有奖励而深感不平。

      秦元勋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酷爱音乐,业余男高音颇有名气,是舞林高手,也喜欢体育,擅长游泳、跳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闲不住的科学头脑。文革被清理下放至河南上蔡的“五七”干校,边劳动边接受批判。他当炊事员在食堂烧火时,思考如何使有限的物质燃烧而获得最大的有效能量问题;秋收割麦时,受到抓住根部去割就可以割得很干净、一点不漏的启迪,联想到极限环个数若从复域里去抓,就可能不会有漏掉的问题,催生后来在“复定性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有根定理”和“强有根定理”;坐在汽车火车上,就想起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他引入所谓“上蔡对称原理”(即时空对称理论),避开“光速不变”的假定。趁监管人员不严之时私底下写成《空间和时间》一书的初稿。

      他对门下所有的研究生都讲过一句话,让许多人终身难忘:“我不要求你们入党,但要求你们爱国!”

      通宝推:老财迷,金口玉言,醉寺,桥上,Lioncat,猪啊猪,gschen,星海潮生,光头佬,mezhan,三笑,不远攸高,回旋镖,光年,
    • 家园 W88核弹头如果是原子弹威力如何?

      需要深刻理解氢弹的重要性,所以请教故人兄和各位河友一个问题。W88核弹头据说是高1.75米,最大直径0.55米的圆锥体,质量约360千克,由于采用氢弹构型,其当量达到了48万吨。假设五大流氓都不会造氢弹,在同样的尺寸和质量的限制下,如果W88采用原子弹构型,按照美国现在的水平,其当量能够达到什么级别?

      阿三时不时地试验一枚火箭,然后就嚷嚷什么可以打到北京,上海,实在是令人厌恶。假定其弹头为质量1000千克左右的原子弹,估计其当量能达到什么级别?

    • 家园 用WPS的表格软件

      先把EXCEL文档保存成PDF文档,转换成图片......

    • 家园 俞强生

      我曾经问过我一个机关里的哥们,俞强生这家伙叛逃了,是不是就改名换姓过小日子了。 哥们说,不用,那孙子家在台湾美国有一大堆亲戚,都是不凡的主。 日子过得肯定是有滋有味。

    • 家园 俞大维和俞大絪是亲兄妹。

      他(她)们的外公是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聪颖过人,精通数学、天文和英文。1875年,曾纪鸿以“月余之力推得圆周率百位”,是继祖冲之、朱小梁以后在圆周率计算上的又一大突破。俞大维的数学天才,与遗传不无关系。

      俞大絪则继承了母亲曾广珊过目不忘的文学天赋。《夏鼐日记》里提到,1933年第一届中英庚款留学西洋文学本来是俞大絪成绩最佳,因误算分数以至落榜。当时朱家骅主管庚款留学,俞大絪去向朱争论,朱叫她不要声张,将来当再设法。第二次俞果然考取,专门科目差不多每科都是90分以上。这比钱钟书号称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最高的87.95分还牛,也可能是夏鼐所记有误。后来在牛津,钱钟书和杨绛与俞大缜、俞大絪姐妹也多有联系。

      风行一时的“许国璋英语”,其实由许国璋主编第1、2、3、4册,俞大絪主编第5、6两册,再接钱钟书的忘年诗友徐燕谋主编的7、8册,配套成龙。

      俞大缜曾讲过曾昭抡的一些逸事:

      曾昭抡为中大三怪之一,在北大教书时,上课都是步行,被门口的洋车夫上一绰号叫“跑大爷”;

      皮袍放在实验室抽屉里,被酸素蚀剥去一大块;

      走路时,看见石子总是用脚踢,有人看见他由北大一路踢石子,踢到家中;

      替中英庚款出题,题目纸用火漆封好,委员会在离其家不远的同一条街上,他仍强迫人家送到邮局去寄,还要挂号保险;

      下雨时,雨衣挂在手上,雨伞挥着玩。

    • 家园 顺便帶上陈寅恪

      陈寅恪的母亲是俞大维姑妈,俞大维夫人陈新午,是陈寅恪的胞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