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质疑柴静就是洗地? 就是反对环保? 柴静=环保? -- 小楼春雨

共:💬313 🌺2771 🌵9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算是敌人,给你糖衣炮弹你不会把糖衣吃了,炮弹打回去?

      现在必须要将环保跟利益挂钩,否则谁有动力去监管?一句“加强监管”有啥用?像里面那个非法卖油的说的,“你有这个义务,但没这个权力”,立个什么大气法,结果居然没有明确执法主体,搞毛啊搞?而且这还是基本问题,执法者有了权力了,又要防止新的腐败,哪有那么简单?

      柴静不管她有多少毛病,不管她的片子背后有没有推手,谁是推手,她指出来的问题存不存在?要不要解决?如果柴静背后真的是敌对势力,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我们自己没有这样的片子?为什么这么个片子短时间会引起那么多人讨论?我们的问题居然要敌对势力来帮忙指出,这本身不就是个悲哀吗?

      说点个人看法,窃以为现在中国的环境问题要解决,一定要把环境跟利益挂起钩来,靠唱道德高调或者说什么子孙后代利益是没用的。一方面要立切实可行的法,要做到这点,那么首先要给那些大企业制定描绘立足于环保的赢利方法或商业计划,让他们有动力去支持立法,这就需要政府组织自己的智库或者鼓励相关的科技咨询公司等等想办法。这些法要用相互牵制的实利促使企业及个人等等实行环保。另一方面则可能需要一些有点邪的办法(类似计划生育那样),例如在环保部门方面,给环保部门以罚款、逮捕权和武装权,环保部门的收入、装备和人员编制根据其业绩制定。此外,后一点的执行可能需要类似刘志军那样的有污点的能吏。

      总之,靠清官、志愿者之类是不行的。

    • 家园 说柴静或者推手如何如何的,有谁自己站出来做柴静或推手不?

      要么就别做事,要做事就得是完人?

      这样下去谁还敢做事????

    • 家园 我也想自我流放到美国

      我在普林斯顿的见过她,尝过她相当不俗的湖南菜。过去十年中,她一直居住在这世外桃园式的小镇,她说春天时,窗前常有小鹿经过。

      在1990年代末,她是中国最有声望的社会批评家,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时代人物”,是《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

      她的著作是第一本系统性的描述、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黑暗面”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她代表当时的“社会共识”——在巨大的经济成功时,中国社会也在付出巨大的代价。

      巨大的声望也给她带来了新的麻烦。不久后,她自我流放至美国,在不同的大学做了访问学者之后,她定居在普林斯顿,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写作者。

      她仍在持续不断的评论中国。与绝大多数流放者不同,她离场了,却保持了敏锐,她对中国隔岸观火式的分析,保持了一贯的穿透力。她最初的预言也逐渐成真,我们的确掉入了“转型的陷阱”。

      但很可惜,她的尖利、敏锐声音无法再进入中国公众视野。她似乎也象征了批评力量如何一点一点逐出我们的公共生活,那些杰出、独立的头脑不再能为公共议题,提供独特的判断。

      然后,舆论变成了今日的烂泥塘式的场所。我们毫无怀疑精神,却陷入了“神经质的怀疑主义”;思维单调、雷同,却又在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怀疑精神和怀疑主义是咋区分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