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些被遗忘或扭曲的三国人物 -- 就一南瓜

共:💬348 🌺4404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将星因何而黯淡

      从古至今,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文章如汗牛充栋,公婆都有理,这场笔墨官司从来未消停过。但唯有二人,民间评价是惊人的一致:一是诸葛孔明,神机妙算,有神鬼莫测之妙,成了中国人智慧的化身;二是赵云赵子龙,那是忠肝义胆,英雄无敌的代义词。

        孔明三气周瑜,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谁要道出此二人半个不字,定当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罗贯中老先生的造神运动。

        撇开演义因素,从史料上分析,刘备和赵云的关系非常复杂。

        早期就追随刘备的赵云,屡屡救了阿斗的赵云,几乎一生未有败绩的赵云,被后人誉为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武勇排名第二的赵云,在刘备入蜀时期并未得到重用。作为以识人本领为最的刘备来说,不重用赵云实在是太奇怪了。

        在刘备期间,赵云得到的最高军职仅为翊军将军。在东汉乃至三国的官职表上,这翊军将军实际上就是个杂号将军,这与刘备攻下成都后封赏关羽前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后来,黄忠又被封为后将军相比,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何谓翊军将军,就是侍卫长的称号,即使赵云功绩小于关、张、马、黄,弄个安东将军、平西将军也不为过吧?

        第二件事,打下汉中之后,任命汉中太守的人选问题,也可看出刘备对待赵云的态度。汉中是蜀国的东大门,防魏的第一线,位置尤为重要。当时都以为人选非张飞莫属,但刘备却任命了行伍出身的魏延,赵云根本不在人选之中。而清人乌头宰相魏裔介《兼济堂文集》中说:北山之战,非顺平则不能有汉中。(赵云死后被溢为顺平侯,古人多以赵顺平称之)应该说,攻取汉中,赵云是立下大功的。

        第三件事也可看出赵云在蜀国当时的地位。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上表给汉献帝的大臣中,有名有姓有职位的: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赵云的名字淹没在“等一百二十人之中”。

        刘备怎么啦?难道是赵云勇猛不够、智谋不足、品德有亏还是贪财逐利?

        汉中一战,刘备来到赵云的屯营地,看了他对阵曹操的地方,夸道:“子龙一生皆是胆”,而军中皆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这不能说他勇猛不够吧?

        赵云先后离袁绍、公孙瓒而去,认为他们不能成大事,始终追随刘备,不能说他没识人的眼光吧?打下成都之后,赵云劝刘备不要将成都的田地分封给有功之臣,而应该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不能说他没政略吧?劝刘备不要伐吴,魏国乃是头号敌人,不能说他没战略眼光吧?

        品德有亏?赵云活捉好友夏侯兰,却不留在身边,因他懂律法,推荐他去担任军正,这说明他有情有义却又持身严谨,不拉山头不搞小集团;打下桂阳,原太守赵范要将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配给他,他却严词拒绝美人计的 诱惑 ,后赵范叛逃,赵云无所牵连。

        赵云唯一一次能称得上败绩的是箕谷之战,兵弱敌强,赵云带着部队徐徐而退,兵将无损失,辎重军资无遗弃。孔明要行赏,赵云却说军事失利,何赏之有?

        赵云并不爱财呀。

        今人有人著文说:赵云不得重用,乃当时门阀观念使然,当时做官都要讲究门第出身,并以马超为例。试问,魏延、黄忠甚至张飞、关羽该做何解?他们都是世家子弟吗?

        赵云入蜀后不被重用,那只能是一个原因:刘备忌惮他。

        为什么?

        因为在赵云身上找不到缺点,他是个无私无欲的完人。

        有史以来,上位者都信奉御下之道,如何御下?自然是恩威并施。要恩威并加其身,首先得找出这个人的所好,或者说是性格上的缺陷。

        可刘备在赵云面前,通行的御下之策却失去了效用:这人不爱财、不 好色 、不搞小圈子。更重要的是你赵云太过谨慎,为了避嫌,你连夏侯兰都不放在身边。那你想干什么,你到底为了避什么嫌?

        还有个关键之中的关键:赵云两次救了刘阿斗。

        阿斗本不是什么大器,这点刘备很清楚。万一他驾崩之后,阿斗再将赵云依为社稷干城,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主弱臣壮的格局?

        刘备再联想到自己一生之中韬光养晦的众多经历,以己度人,也许在心里就如此认定:为了将来刘家的天下,决不能让未来可能出现的野心家羽翼丰满。

        所以,一个天才的将星入蜀之后光芒不在。

        不要以为这是臆测,还有一个强大的佐证:刘备如何使用诸葛孔明。

        刘备为了防止孔明大功独揽,入川之时以庞统为军师;庞统死后,又重用法正制衡孔明;法正归西之后,白帝城托孤孔明之时,又让李严掣肘。

        刘备只是一深谙御下之道的枭雄而已,他对孔明也并非罗老先生所说的言听计从。甚至,他在内心里是否怀疑孔明与赵云这一文一武暗结朋党也说不定,只是史料上找不到孔明与赵云如何亲厚的例证罢了。

        历史,终究是一本谁也说不清的糊涂账。

        只是,雄才大略的乾隆帝曾说: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刘备不信孔明,不用赵云,夷陵之战使蜀国精锐尽墨,这才是蜀国灭亡的祸根,而非后人非议的孔明连年征战不休,大权独揽导致蜀国人才凋零、民不聊生。

        更让人扼腕的是,一颗本应在中华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将星黯然失色,难怪后人评说,赵云、孔明这两位良臣择了朽木而栖。

        惜哉,赵云赵子龙,生逢乱世,不遇其人。

         灵山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通宝推:舒拔,打铁的,
      • 家园 制衡有道理,不重用则有些简单化了。

        结合三国志及裴注,赵云在刘备队伍任职情况如下:先是为刘备主骑(即骑兵统领),(刘备到河北投靠袁绍时)募兵数百为刘备麾下,(长坂坡之战后)任牙门将军,(平定江南四郡)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偏将军、领留营司马,(刘备平定益州)任翊军将军,(刘备东征孙吴)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任牙门将军前的具体职务史料阙如,但从赵云不用夏侯兰,而是推荐为军正(左将军属下军法官,怎么也得是数百石官员),可知赵云当时已经有下辖数百石官员的权力(赵云虽未用夏侯兰,但可推定其军职高于军正等职),则赵云已经起码为俸禄千石的军官,估计是校尉之类军职,统领一部,估计即为刘备亲军。

        赵云在平江南时即以偏将军领一郡太守,已经算刘备部方面大员。而从赵云先后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等军职看,赵云一直是刘备亲军、中军的统兵大将,即为刘备最精锐部队首领。

        赵云统辖部队,特别是新野时代以来,更加类似的是东汉南北两军的中军部队,而非类似曹魏武卫、虎贲等亲军部队。即其角色不像侍卫队长典韦、许诸,更加类似的是西汉夏侯婴。

        夏侯婴长期为刘邦车兵统帅,战则前锋,退则亲卫,如彭城之战失败后,夏侯婴驾车保护刘邦撤退,但夏侯婴之前已经长期统帅车兵作战,到汉中已为列侯,不是什么侍卫队长小角色。而类似夏侯婴这样的亲信大将,是非常受君主信用和亲近的。

        赵云作为翊军将军,应该掌握着数千直辖刘备的精锐中军,品级或者不高,但实际权力极高,是军政中枢的重要一员。用现代术语而言,大抵类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而非中央警备团团长的角色。

        陈寿把赵云与关张马黄并列,不是简单凑数,而是了解蜀汉军政体系运作真相的体现。

      • 家园 关键还是没有发挥

        谨慎持重为侍卫要务。

        赵云做得越好,就越显不出他的本领来。

        刘备慢慢也会看轻了他的。

        刘备是有识人之能,但是刘备似乎并不能理解赵云这样任劳任怨的价值。

      • 家园 其实看看三国演义最能打的哥仨,不一水的职业保镖

        一吕二赵三典韦,都是领导身边的打手,这些人能打,不代表能带兵,也不好混不上去——吕布真能在董卓之下混成一方诸侯,何必要杀董卓。

      • 家园 虽然连俺家门锁都是在赵陵铺买的,但还要说赵云是有缺点的

        没看过《三国志》,但是看了罗贯中的240回《三国演义》,其实对于赵云和诸葛亮是贬低的。

        先说赵云吧,作为领导护卫,第一次轻易的让蔡瑁骗走,要不是的卢作弊,刘玄德也就完了。第二次则是死了糜夫人。这样的护卫长,能说称职吗?

        火烧赤壁之后,堵截曹操的时候,唯一没有去追击曹操的,只有赵云(相反张飞可是玩命,关羽更是把曹操逼到绝路)。

        南征荆州四郡,把本来就想投降的赵范,弄的一个乱七八糟,差点把人家逼反,还能说啥?

        汉中之战,诸葛亮让黄忠上,赵云等皆哂笑不止(此段毛宗纲篡改的120回《三国演义》删除),也就不怪黄忠后来为什么那么生气了。

        还是这次战斗,和黄忠约好日中正午若不回来,那就前去相救。结果赵云是快要日落时候才去。那边黄忠可是都快要挂了。

        看起来赵云还是不很会处理人际关系。

        至于诸葛亮,那问题就更多了,以后慢慢说。只说一点,平定荆南长沙郡的时候,看见魏延,240回是这么写的:“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此段毛宗纲篡改的120回《三国演义》删除)

        所以为什么诸葛亮一直要杀魏延的原因,也就知道了

      • 家园 为啥政治总是要讲掣肘制衡

        因为古往今来,权力以个人为中心,而人是连最先进的matrix都无法琢磨不能理解的生物,人无法信任,所以必须设置机关掣肘制衡,用恐惧遏制贪婪,用实力护航,然后可以图千秋万代。

        人是不能定性的,一个人一生励精图治就很难得了,继任者是什么德行无法预测,朱元璋的制度建设堪称无微不至,但任何制度一遇到人就没用了,不然要立法会干什么,法律也需要根据形势不断的修订。

        皇上可以给儿子请最好的老师,但是强人自磨砺中来,不是任何良好教育可以制造的,明君规划天规划地却无法规划太子的智慧。

        这是古代无法解决的治国难题,现代政治架构以集体领导替代个人领导算是一个重大进步。即使是36选一,也比嫡长子继位靠谱。

        更重要的是个人不能定性,而集体则可以定性,集体可以有理论有信仰有灵魂,共产党明确地告诉大家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各国皆然。

        于是世界恐慌了,大家都是以政党管理国家,大部分的政党其实是没有理论没有信仰的,大家都假装自己是现代管理架构,但是偏偏留个缺口不给集体定性,共产党这么干就是不让大家混了。

        本人知识浅陋,百度了一下,并没有找到美国共和党、民主党有什么信仰和理念,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真相只有一种,它的其他版本都不是真相”——星美,云图

        幸福就是幸福,智慧就是智慧,信仰就是信仰,不存在什么中国人的智慧或者印度人的智慧,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天下之忧一种信仰,所以治理天下只需要一个政党。一个党说要“为人民服务”,则另一个党就没台词了;一个党说要带领人民奔向幸福,则其他人也没法接词了,要奔向快乐?那是玩文字游戏。所以说多党制就是画蛇添足,还是没有走出权力掣肘制衡的老路。

        通宝推:nautilus,瑞安小洪,啊凡,特里托格内亚,淡山客,我们的田野,保监六局,就一南瓜,
      • 家园 那军师将军也是杂号将军,不过六品

        但孔明受重用是明显的,所以说,不能以品级论贵尊,尤其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原来的侍中,中书等等品轶都不高,但权重。

        今上的侍卫长虽是上将,不过是亲贵而已。想当年,敝乡汪东兴当年从死人堆里爬过的人不过是少将而已。

        前朝戴雨农,党国干城,深得常公倚赖,一日不可无此君,不过一生少将,死后追授中将。

      • 家园 这个推理,逻辑上有疑问

        如果刘备是小人之心,为何君子诸葛亮主政,赵云也未见显名了?诸葛似乎也没怎么重用赵云,黄忠七老八十了,还单挑夏侯了。

      • 家园 赵云和诸葛亮都不识时务

        明明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还要抱着匡扶汉室的理想。想要做一个忠臣而不能,不是不识时务是什么?

        回头想想,赵云和诸葛亮,有这样的志气,受尊敬也是应当的。我国的道统,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 家园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世事就像太极的阴阳,一方面,治国以及办事之人应顺应大势而“客观”的去看事情做事情,不为感情或者道德左右,另一方面,“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精神也应当留存并且发扬下去,这样人类社会才是一个正常的流转,这才是辩证法里矛盾的对立统一。这句话也送给之前某位喜欢从“辩证法”“唯物论”客观的看事情的大牛。

          若大家都只是一味屈从于所谓“大势”而放弃“人的精神”,那还要人类做什么?不要人类,自然界不是一样流转吗?

          话说回来,具体到赵云问题上,我觉得更多决定他命运的是他的能力问题,他有点像隆美尔。

      • 家园 对赵云评价不宜太过

        在看人眼光上,你的论述是前后矛盾的。

        始终追随刘备,不能说他没识人的眼光吧?

        赵云、孔明这两位良臣择了朽木而栖。

        那么到底你认为赵云投奔刘备是有眼光还是没有眼光呢?呵呵。

        其实赵云一生当中,没有单独指挥过大型战役的经验。战阵之间,多扮演前锋或护卫长的角色。而且在政治上,也不见他经营人脉,似乎对自己的定位很满意。象这样的人,我认为刘备的处理无可厚非。对赵云来说,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这也是为何他能一生忠心于刘备集团的原因。

        赵云在刘备军中的角色,比较类似许褚、典韦在曹操军中的角色。而他们也似乎安于这样的安排,本身没有太大的想法或野心。我们后来人为赵云鸣不平,多少有点可笑。

        而且你似乎也小瞧了刘备。三国期间,说到用人之明,刘备是很有一套的,可以和曹操比肩。他的问题是手下能人太少,且杂,至少有北方集团,徐州集团,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四大派系。即便如此,他还能搞出三分天下,其实不简单。

        刘备对诸葛的定位很清楚,就是萧何的角色。坐镇大本营,统筹后勤,发展内政,保证政权的运行。而不是上阵打仗。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比较适合诸葛亮。读三国很容易造成一个盲点,就是太过注重阵前风光,往往忘了治国、后勤等其实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何在曹操集团,郭嘉的风头能盖过荀彧的原因。

        当然,我不是说大耳朵是什么道德完人,但是你认为他会忌惮一个赵云,未免把人家瞧小了。我倒觉得刘备一生头疼的是其手下不同派系之间的平衡。很多事情从这个角度去看,就很顺理成章了。

        比如在白帝城,不给诸葛亮兵权,可是当时军队大多是益州兵,就算给你诸葛亮兵权,你能调动么?况且诸葛亮之前从来没有带过兵,在军中没有势力。所以他把兵权给了从益州集团倒戈过来,但来自荆州的李严。诸葛亮在军中的威望,是靠后来南征建立起来的。

        刘备用人过人之处,在汉中太守的任命问题上也可见一斑。论经验,论资历,太守一职非张飞莫属。可是张飞有丢掉下邳的前科,所以从性格能力上来说,其实不适合坐镇一方。而魏延当时资历尚浅,属于少壮派。刘备能够破格提拔魏延,可见他在用人上亦有过人之胆识,能够不拘泥俗见。魏延后来的表现,也证明刘备没有看错人。

        ---

        说到刘备集团,不知道你会不会写一写刘巴。这个人很值得大书特书。

        通宝推:就一南瓜,楚庄王,
        • 家园 三国志把关张马黄赵列在同一列传

          说明当时人看来,他们的功劳地位是差不多的

          不过赵云入行的时候起点太低,是刘备的“主骑”,估计就是个卫士,后来进步的就慢了,刘备一再成建制的接受外部势力,官位估计还是比较稀缺的,于是对赵云更不利。而关张随刘备很早,情同兄弟;马超是诸侯世子,黄忠曾为裨将军。即使是黄忠,封后将军的时候,也有考虑内部平衡的问题。

          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