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些被遗忘或扭曲的三国人物 -- 就一南瓜

共:💬348 🌺4404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的好

          不愧是我皇汉好二郎

        • 家园 博主。你陷入了机械主义思维了。

          没了一个朝代。后面的朝代能不能有还是个问题呢。

        • 家园 汉、明二祖起于微末尚能平定天下。

          您关于历史的假设过于单线了。我看张巡本人都不一定想到这么多。为后人担忧不可太过。

          通宝推:就一南瓜,
        • 家园 安禄山的汉语说的不好吗

          美国总统老爹还是非洲黑人呢。

          伟大的文明有同化任何外来者的能力,而不是被人当小鸡仔杀掉的。

          侯景之乱的时候,那些满身脂粉,饿死家里的所谓士族,死掉一万个应该,骑在劳动人民头上吸血的寄生虫死掉活该。

          文明不是地主文人创造的,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越是打击这些地主寄生虫,回头就会有文明的大跃进。比如初唐,比如同光中兴。

        • 家园 不会的

          因为中华文明就是这样子的,国歌也是这么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在和平年代,中华民族真正的精英们和光同尘、被褐怀玉、琴棋书画、独善其身。在国家民族需要有人出来兼济天下的时候,永远不会缺少伟人。

          通宝推:就一南瓜,
        • 家园 del

          如果说杀了小妾劳军还可以理解,杀光城中百姓这算什么呢?如果这样看的话,江山百姓陷于贼手未必还差于在他官军之手呢,他捍卫的意义又在哪里?(据我所知,安史之乱期间官军不少有捕杀百姓吃肉乃至与贼军交易的做法)。这种做法,窃以为根源在于张心中“家国”的定义,首先是唐朝廷,其次才是以百姓为念的天下。也就是说如果那片“家国”的百姓要沦于贼手,还不如死掉。这让人想起老蒋高管的名言“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天下苍生,何为天下苍生?因此,张及其部下的做法固然壮烈,却不能上升到爱“国”或者爱民保民的高度,仅止于“忠”。

          • del
            家园 我不认为张巡会下令杀光城中百姓。

            如果说杀了小妾劳军还可以理解,杀光城中百姓这算什么呢?如果这样看的话,江山百姓陷于贼手未必还差于在他官军之手呢,他捍卫的意义又在哪里?

            史书我没读过,一般的故事书倒是看过。我估计当时已是最后关头了,饥饿,疾病,精神崩溃恐怕已经要了一半百姓的命了吧。若真的杀光了,没人陈述,他们当时城内的事情如何能流传下来呢。被俘的官兵在被叛军砍头时,跟对方说我们把城内的百姓都杀了,吃了他们的肉,是罪有应得,请砍我们的头吧。你觉得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吗?

            好吧,假设张巡确实下令杀光城中百姓,吃了几万人的肉。但牺牲几万垂死的人的命,能保全后方几百万人的命,还算说得过去吧。古代人的人生观,对人命的价值观与现代不一样。

            你别跟我争下去了,文史之类,我可不在行。不如你专门写一篇关于张巡的贴,展现他杀人狂的嘴脸,只为自己当英雄,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再让大家投票,看看褒多还是贬多。

            • 家园 我并没说张巡是杀人狂,此外我查了,关于杀百姓

              属于之前看的某些文章的误导。按新旧唐书记载,早在张巡杀妾之前城中已经粮食几尽,开始出现食人行为,张应该没有刻意做这种事情,当时城中平民人口当也已经不多。所谓张以朝廷命官身份主动杀百姓劳军估计是我之前所看那些文章故作惊人之语的穿凿附会(现在网上还很容易搜到)。拿张巡和蒋介石对比是对张的侮辱。这是我没有仔细查证,抱歉。至于说杀光的问题,《资治通鉴》上记载是城破后还剩四百余人,叛军最后并未屠城,尹子奇很佩服张巡,南霁云等人,所以即使为部下所迫,记载中也只有张巡等军官36人被杀,那四百多人可能多为军队或民团,他们可以传下记载。

              (但话说回来,张真要是那样做了,褒贬之数即使不会易手,至少是一定会变的,牺牲论所包涵的所有内容,连传统儒家道德观都未必完全认同,至少,必须是基于自愿而非强迫。)

              最后,我不过说点自己的看法,就跟林风网友回了一帖而已,毕竟张巡问题在以前读史的时候曾很大程度上影响过我的世界观,并非要为故作惊人之语破坏讨论或者故意要跟英雄过不去,更没有跟您争论什么。您用不着用这种问责的语气吧?张巡毫无疑问是个英雄,什么叫“另开帖子论证张巡是个杀人狂”?

        • 家园 后退一步是家国,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花这句!

    • 家园 借我一双慧眼吧

      少时读三国听三国,一直心存疑惑:那糜竺本是巨富之人,家族势力不仅在徐州,就是九州大地也是能排上号的,怎么就能举家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跟随着当时丧家之犬似的刘备颠沛流离?刘备真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吗?

      长大以后,才慢慢明白: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有一种东西叫大义道统,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叫毁家纡难救国存亡,叫为了理想甘愿献出生命。

      这是种文化血液,已经浸润到我们的思想细胞里,时时刻刻着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让我们从有限的史料中分析糜竺这个人吧。

      糜竺,字子仲,读书不显,家传技艺善骑善射。祖上就开始经商,资产过亿,有门客僮仆上万人。

      东汉恒灵二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卖官鬻爵制度化的朝代。太常卿、光禄勋、中郎将、校尉这类二千石的官爵,只卖二千万。糜竺被陶谦征辟为别驾从事,年俸禄不过四百石左右。按照当时太平年景的物价,二千万相当于一百头耕牛。也就是说,按《后汉书》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花了近亿钱给自己买了个三公之一的太尉,这个太尉就值五百头耕牛。

      我们再来估算下糜竺的资产,门客僮仆上万人,仅此一项,按照当时的物价,就值三个多亿。平时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得花钱,还有田地、商铺这些不动产的价值,保守的估计,糜竺家族资产至少在十个亿之上。

      有如此庞大的资产,养一支军队自保,买一个官爵光宗耀祖,干什么不可以?可他还是接受的陶谦的征辟,担任刺史府的一个年俸禄四百石别驾从事。

      大约就是在这期间,糜竺与刘备发生了交集。

      陶谦死后,糜竺、陈登一干人等到小沛迎接刘备接管了徐州。

      这里,史料上有些矛盾之处。《魏书》上说,陶谦兵败,逃回了老家丹阳,次年惊惧而死。而《蜀书》上说,陶谦病死在下邳,死前遗命,让糜竺等移交刺史府的权利给刘备。不管怎么说吧,陶谦在徐州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徐州众人没让他子承父业就是明证。

      刘备入主徐州,不久袁术来攻,刘备、关羽率军外出同袁术作战,留张飞守下邳。陶谦的老部下丹阳人曹豹投靠吕布,引吕布攻进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儿。刘备回军,兵少将寡,只得屯于广陵海西,一蹶不振。

      这时候,陈珪、陈登父子大概考虑到家族利益,至少表面上依附了吕布。而糜竺目光如炬,看出来吕布不足以扶持,将自己僮仆两千人,还有大量的财物资助了困境中的刘备,不仅如此,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就是死在长坂坡的那位糜夫人。

      这对当时的刘备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所以史料上说刘备“于时困匮,赖此复振”。糜竺后来除了游说刘表,让刘备有一安身之地之外,再无其他功绩。但他在蜀国,安享安汉将军的高官厚禄,待遇超过孙乾、简雍,大概就与此次雪中送炭有关。

      糜竺为何会全力支持刘备?

      有种主流观点,糜竺在赌博。按现在的话说,他在政治投机。糜竺是商人嘛!从当时刘备的处境上说,这种说法最站不住脚。当时可下注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占据优良地理位置又与鲜卑匈奴有着依存关系的公孙瓒,比如已立足江东并且和徐州士人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的孙策,比如以讨董盟主自居又有四世五公背景的袁绍,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当时的大世家荀家就曾这样赌过,朝廷处有人,曹操处有人,袁绍处还是有人。

      有人说了,赌刘备,是因为皇室血统,中山靖王之后啊。这说法,更不靠谱!要知道,刘邦建立汉朝,子子孙孙开枝散叶,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皇亲国戚。这种跟汉天子隔了八代的关系,只能拿来糊弄愚民百姓,而不是像糜竺这样商道四通八达,整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商人。

      更何况,糜竺根本犯不着去赌这种前途未卜的命运。前面说了,他完全可以用金钱买出自己的社会地位。

      政治投机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好吧,那种持刘备王霸之气一发,糜竺纳头便拜观点的,我只能说,你中罗贯中老先生的毒太深了!是,刘备一生可圈可点的优点着实不少。比如擅长礼贤下士笼络人心,比如天生的演说表演才能,比如遇到挫折百折不回的勇气,等等。这些都是糜竺选择他一生侍奉为主的原因,但,不是主因。糜竺不是那种身无长物混迹乡里或者占山为王的草寇、豪强,也不是整日苦读诗书,一肚子学问不知道卖给谁家的潦倒书生。他是商人,有着超凡眼光的商人!

      糜竺也不在乎官职。如果说买官这件事有违自身操守的话,后来,曹操举荐他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两人都坚辞不就。

      就这样散尽家财,遣散僮仆,放弃基业,跟随着刘备浪迹天涯,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

      只能是一种解释了,也是有气节的读书人最终选择的那样,让现代人很难理解的:为了大义、为了理想!

      正是因为糜竺经商,在那个交通蔽塞,信息不畅的时代,他掌握着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他一定知道天下大乱之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他一定知道人吃人、易子而食已是灾后常态化;他一定在宴饮之后与友人泪眼相对,唏嘘不已怀念着汉武帝时代的辉煌;他一定在回忆着昔日下邳道路上车水马龙,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太平景象。

      他更一定在认真观察着仔细鉴别着真正的中兴之臣:袁绍好高谈阔论,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能招募人才而不能用;袁术野心勃勃却奢侈荒淫;吕布,匹夫之勇不足道也;孙策性急暴躁,不是政治家的料;刘焉,守土偏安不知进取;公孙瓒,好高骛远志大才疏;曹孟德,权谋太深难以揣度。。。。。。

      就眼前这个双手过膝的大耳贼吧,天生异象,又真心复兴汉室,恢复昔日汉室荣光就指望着他了,于是。。。。。。

      史料上有个细节:诸葛孔明等人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没看到糜竺、孙乾等人的签名。到自称皇帝大臣劝进时,才有糜竺的签名。那时候,正是吕蒙袭荆州,时任南郡太守的糜芳献城投降,关羽兵败身亡之时。糜竺还为弟弟之事向刘备负荆请罪过。

      公元220年,赶在刘备登基前一年,糜竺抑郁而终。不知道是为他弟弟投降心怀内疚,还是心中的那份理想所托非人,终究成了泡影一场。

      灵山2014年9月17日

      通宝推:逐水而行,铁手,天涯睡客,范进中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