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林总的庐山之毛林情事之井冈往事 -- 史文恭

共:💬185 🌺2874 🌵7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可能您要稍稍仔细地看一下资料了。。

        朱德部的12块大洋军饷,是有出处的。

        彭总丢井冈山和错杀袁王的时间先后,恐怕不是我搞错了。

        至于出征赣南的故事,俺的资料来自陈毅给中央的报告并结合龚楚的回忆。

        所以,不妨您先查一下,再做结论?

        • 家园 楼主不要花太多精力争论啊

          免得影响你情绪,造成好好一个帖子虎头蛇尾的话,那将是西西河的重大损失啊

        • 家园 井冈山两次丢失

          抄小路这次是29年四军主力下山后不久,但是王佐没走(袁文才随四军主力行动),仍然在山上盘旋子。正是因为有这一基础,29年6月彭德怀被毛派回,在袁(袁自己跑回来了)、王帮助下恢复了井冈山根据地。

          1930年2月,彭德怀配合湘赣边特委杀了袁、王导致井冈山根据地永久丢失。

          通宝推:SleepingBeauty,TopGun,
        • 家园 他这个没错,朱毛生出嫌隙

          主要原因是出征赣南之前的八月失败,老总那次,呵呵。

          • 家园 “八月失败”是朱毛生出嫌隙的果不是因

            因是井冈山会师后体现的不同的革命发展路线之争,对红军任务的认识问题,对党的领导的认识问题。

            毛认为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以至于建立地方党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军队是服务于革命需要的工具,而除了毛以外其它人认识不到这一层,这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经过斗争实践的验证证明了毛的正确和远见,直到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得到彻底解决,并为全国各根据地所采用。

            朱毛会师之初一切都在磨合中,朱、陈等有一个对毛的认识过程,

            当时为了地方武装建设需要从部队中拨枪,朱、陈等是抵制的,这来源于他们的认识,仍局限于单纯军事观点,再一个不愿意做艰苦繁琐的群众工作,隅于旧军队单纯当兵打仗的思想。当然也有秋收起义主力是武汉国民警卫团善守,朱、陈所率是叶、贺余部善攻,按理说一守一攻相得益彰,可是进攻的缴获必然多,而一切缴获要归公又让朱、陈部一些人不满,产生离心倾向。

            最后导致面对敌人会剿时毛率三十一团1个团与国军11个团周旋,朱、陈、王率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违背联席会议决议擅回湘南,结果朱、陈湘南失败,又折了大将王尔琢,无处立足,毛又率部到湘南迎回二十八团,有了二次会师,红军主力的远离给国军以机会使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这次史称“八月失败”。

            二次会师后主席安慰陈毅“打仗就如下棋,下错一着马上就得输,取得教训就行了”

            这说明了革命事业是在摸索中成熟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被人认识的,而拥有这种高度,不断适时提出前瞻性的新的战略思想的领导人,正是在这一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被逐步衷心拥戴。不是出以个人私情私益,是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共同的艰苦卓绝斗争中选择了正确的领导路线,同时也就选择了提出这一路线的领袖。

            通宝推:老惰,删ID走人,李根,老老狐狸,阴霾信仰,SleepingBeauty,白玉老虎,TopGun,
    • 家园 有很多意淫的成分

      28年的时候,毛已经35岁了,朱德更大,不会有你所说的像小孩一样无知,况且中国还有“义”的传统。如果两人如你所说,后来不会成事。

    • 家园 说白了就是沿用改开以来的套路,对毛泽东各种黑。

      而另一个问题是,朱德的队伍,加上随军家属,将近八千多人,---嗯,其中还有两千多人的“梭镖师”,直接大泽乡余脉,陈毅老总就是该师的师长。---但主要的问题就是,井冈山不过是一个六个村庄组成的山区,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这么大的队伍。----此外,这个时候,东哥队伍的军饷是一人一个月3块大洋,而朱老总队伍里面,是12块。因此在东哥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时,摇着头说:“too much! too much!”

      是以,可以理解的,作为井冈山地主的东哥(以及他背后的袁文才,王佐)在会师不久,就对朱老总部暗生嫌弃,(东哥本人给上级的报告是“岂有此理”的湖南农军),

      看,井冈山只有六个村庄,这一点前提条件不是很清楚吗?

      毛所部一个月军饷三块大洋,而朱德所部12块大洋,这一个前提条件不是也很清楚吗?

      既然搞清了前提条件,那么什么办法能够让朱德所部那么多人在井冈山上生存下来呢?

      根本不可能,谁来了也没有办法,因为井冈山就是那么大,养不起。

      不过在这里,事情就变成了毛泽东的“非凡素质”。至于井冈山的客观条件,不好意思,忘记了。就好像改开以后的史学著作恰到好处忘记了某些事件中刘、邓等人的作为一样。

    • 家园 “始终没有分开”,从结局看是正确的

      “终没有分开”的朱毛两部设伏打了一个翻身仗,漂亮地消灭了追兵两个团。如果只有一个团,要“漂亮地消灭了追兵两个团”难度系数大很多很多。

    • 家园 朱总彩练当空舞

      猪虽不要毛,毛却必须要依附在猪身上哈。

      猪还活着,毛自然拔不去。

      如果不够精明,不够死皮赖脸,毛早就不知被风吹到哪里去了。

      看完明白了所谓政治家的非凡素质,生存,本来就必须这样啊。想起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种种(包括我自己的经历),明白中国走到目前这一步,不是随随便便的。

    • 家园 沙发
    • 家园 史妹妹,读史解读太过,不好

      是以,可以理解的,作为井冈山地主的东哥(以及他背后的袁文才,王佐)在会师不久,就对朱老总部暗生嫌弃,(东哥本人给上级的报告是“岂有此理”的湖南农军),并且,他们居然要这批农军(拿着梭镖的队伍)回湖南去,遣送了两次,一次两千,一次五六千,当时奉命护送的,后来的开国上将之首肖克,在回忆录里记述了他送别时的沉重心情,---实际上,这个梭镖师在下山后不久,就不出所料地被击溃,覆灭了。

      这就是朱毛会师故事后面的冷冰冰的现实。政治家从来都不是和蔼可亲的,他们都是死现实主义者,东哥在很早的时候,就显露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非凡素质

      这个"非凡素质"的名单里,是不是还要加上西路军,刘志丹,高饶刘,和最后的高潮彪哥?

      • 家园 显然是岂有此理

        老总带上山那八千多人只有2千多枪2千多梭镖,其余的嘛,老的过了花甲小的还在吃奶,就这都不用国军来会剿,一年半载就能将井冈山吃得片甲不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