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教育探索】一个数据的困惑 -- 夕曦

共:💬115 🌺32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谈的是家长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未知的环境

        学校里获得的死知识不足以应对未知的情况。

        • 家园 了解,我的意思是这种情况并不是新出现的

          研究生教育不就是以培养应对未知的能力为前提的么?美国学校那种做project的为主的教育方式,也是相仿的,重点培养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和present 结果的能力。国内要到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有点晚了。

          随着简单劳动不断地被机器取代,人类劳动者要干的活就越来越灵活复杂。未来的人类工作,大概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创造,一类是协调人类活动。要么高度creative,要么高度consistent,培养这两方面品质总是不会有错的吧。

          • 家园 不同意

            人类的总体只是越来越多,对应到个人,需要学习的也是越来越多。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懂得知识多太多了。

            而创造和坚持,还是以自己消化吸收的知识为基础的。多稳的地基建多高的塔。

            • 家园 我们说的不矛盾呀

              多稳的地基建多高的塔。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觉得孩子们花在死记硬背上的功夫可以减掉很多。其他的,该学啥还要学啥。要学的多,学得好,同时还要保持创造性,才不会被机器取代呀。

              • 家园 死记硬背还是要的

                因为很多深奥的东西,如中学的政治和历史。当时并不能理解,是在生活中慢慢明白的。如果当年没有那点死记硬背,后面想捡起来就不容易了

                • 家园 你不觉得这样的学习效率可低了 ?

                  花那么多时间背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考得不好还要伤自尊。关键是这种学习太令人厌恶了,直接伤害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如等能理解了之后再学的好。

                  • 家园 童子功

                    看了后面的讨论,我觉得,人能永远记得的东西都是小时候硬塞进去的。长大了再记,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这应该对大部分人适用。

                    如果想让人多一些永远记得的东西,最好还是小时候死记硬背。

                    通宝推:山海马甲,
                    • 家园 你说得对,小时候学的东西都是靠塞的

                      小孩子也只会死记硬背,让他理解那是难为他了。从那么小,到高中毕业,其中人有很多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 家园 童子功

                    看了后面的讨论,我觉得,人能永远记得的东西都是小时候硬塞进去的。长大了再记,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这应该对大部分人适用。

                    如果想让人多一些永远记得的东西,最好还是小时候死记硬背。

                  • 家园 同意你的感受。

                    当年我也无比痛恨这种学习方式

                    可现在觉得幸好当年高中被逼着背了那么一点点,才有重新前行的基础。

                  • 家园 对您的观点不能苟同

                    很多基础类技术类东西必须死记硬背,记住要点去做,然后在运用中理解这种硬性规定的道理,这反而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因为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都是综合了无数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把摸索到的规律上升到普遍性,形成系统的规定、规范、要领和训练方式。后学者只要记牢这些规定、规范、要点、要领之类,就能快速掌握方法,然后在运用中随着理解的深入逐渐明白这样规定的道理。

                    另一种理解了再去学更多属于认识论范畴,是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后去努力学习,但学习的方法中仍包含死记硬背。

                    • 家园 我对你的观点很是同意

                      对于技术类的学习的确是这样的。不背九九表,这辈子算数也不会好。记忆和理解是学习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我以前学数理化的时候,记得所有的衍生公式和常用的推导公式,效率比别人临时推的高多了。

                      我前面的话是延续前面帖子下来的,我是说像“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为什么金银是天生的一般等价物”。。。这些东西过了这么几十年了,还在我脑子里面徘徊不去。当然也仍是有用的知识,可是不能长大点再学么?我政治背得倒背如流,还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来干点别的更有效率的事情的。

                      • 家园 政治上的倒背如流也是有意义的哈

                        为了考试,当年俺同很多同学一样基本上把整本政治课本全都被下来了,基本可以说出哪一句话在哪一章节哪一页的程度。后来,俺除了业余搞点技术类的爱好,主要在经济、社会领域工作,很多年后咀嚼起来,当年的政治教育(包括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的组织结构、基本经济运行原理等)还是很有指导性作用的,特别是对于拨开经济迷雾看发展。

                        这些政治教育内容,是运行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是保证国家、社会平稳默默运行必不可少的。您可能主要从事科技类工作,体会的少些。

                        正如俺在河里其他帖子中提到的,我们可以把这个社会看成一个框架结构的高楼。其中支撑这个社会的主要是其内部的地基、钢筋水泥支柱和框架结构。但是作为普通人,人们通常是不会注意这些地基、支柱和框架,人们通常关注的是楼宇的装修、内容物、功能等。

                        特别是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打基础阶段,支柱框架还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但进入装修和运行阶段,基础、框架什么的很容易就被大多数人忽视了(如我国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只有框架,那个楼房住的是相当的不舒服,四面透风;装修好后,那是相当的舒服,但是没有框架。。。或者是忘记框架的作用,而为了舒服打掉支柱和框架,那么。。。

                        我们的政治教育就是告诉学生这个社会运行的框架,社会政治组织框架,这个类似科学教育中的基础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当年政治教育的普及性、深刻性(比如直接、赤裸裸的告诉你: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专政工具),其实才是政治民主的最现实基本的元素。比起一些国家花里胡哨的绕圈圈,连数学都不敢在公立学校强调教育(数学好了,人人会算账,那是多么危险啊,数学等还是属于私立精英系统吧),那是要好多了。

                        • 家园 西方教育没有经过我国政治教育的那些人

                          不是也挺能掰的么?而且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多半是由他们推动的?

                          我也觉得只要是学到脑子的里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或者早晚都会有用。长大过后也的确发现死记的政治知识可以用于理解社会运行和经济现象。我只是在质疑填鸭式教育是否是最优模式。同样的努力,应该可以有更高的效率的。

                          • 家园 从来没觉得中学理科教育的填鸭有什么不好

                            知识+大量实践就会变成技能和本能,中学阶段的大量习题和实验都保证了这种转变的发生。美国和俄罗斯并非没有这种填鸭,只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了大学,而且更偏向工科应用,相比之下更为填鸭。而法国教育相对重视科学哲学本质的优美和激情,没有中国和美国那么实用主义的填鸭,所以法国学生虽然在哪里都很吃得开,但法国本身就是一loser。

                            至于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的知识连灌输都不可能做到,吃多少就拉多少,半点用处都没有。这种教育有几点特征:

                            1、无法实时解释身边日常的经济现象,只能解释百年前老掉牙的历史

                            2、只有若干年后进入社会才有望理解,完全无法在学习的阶段印证现实

                            3、无法在学生阶段做实验并亲身体验归纳过程

                            4、接地气的知识被一群老头子们视为洪水猛兽,根本不敢写在课本上

                            5、本应是最接近现实社会的文科课程,却被搞成了纯粹的空中楼阁

                            这种知识能灌输进去就有鬼了。

                            通宝推:看树的老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