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外贸有这么了不起?

      西方对外贸还是熟悉的,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他们不会这么好心,让中国有这样的机会。外贸加上大投资,作用要大得多,如果没有投资机会,中国再怎么想投资,投资也只会亏损,难以长期持续,而外贸正好创造了很多投资机会,西方对中国大投资可能不是太熟悉,才会让中国在加入WTO以后的经济增长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90年代中国还是很难的,虽然经济还是在增长,但增长更多的外资,国内企业在西方封锁、制裁,还要优惠外资,本身又很落后的情况下,恐怕大多数都是靠各种歪门邪道才活下去的,还有国企下岗,造成了轮子等等社会问题,朱镕基都说准备好了棺材,可见不是什么让人舒服的增长。其实80年代末经济就出问题了,动乱和这个也有关系。

      • 家园 外贸就是有这么了不起

        就相当于F=ma公式里的F,而m就是中国这头老黄牛,而中国的体量如此体积庞大,可想而知要想形成加速度a状态(也就是经济正循环)有多么的困难。然而外贸F就能做到。越往后,越不需要这个外加的力,但形势已成,也能形成很高的运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96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000亿美元,如今却有3.85亿美元。无它,其势已成。

        其实这个外贸的动力,就相当于大航海时代英法拼命找殖民地的动力,经济学意义上其实是一回事。当然政治与人伦的差别,却有天壤之别。

    • 家园 今天总理在求事上发文定调若采取短期刺激 今后几年会更难过

      马上就看到这样呼应的文章.学习了

    • 家园 五一啊,坐劳模的沙发~

      陈大真是不辞辛苦,劳动节都不休息,还在发帖~~

    • 家园 (二)人均GDP的逻辑

      前30年看一些工农业生产指标,增速还可以,年均能算到6%。由于人口多,总量排名也不低。二战后快速发展的国家很多,周边地区就好几个。和做得好的相比,算一般。直觉上人多增长得慢些,也正常。1952年到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从5.2%降到了5%。这个份额也不算差,到2000年中国也就这个数,之后才快速增加到12%。其实改开初期,并没觉得GDP数值太低。邓小平的计划只是“翻两番”,人均1000美元,就小康了。

      最直观的问题,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太大。这无法掩饰,干部们到境外,“侨胞”回内地,对中国是一种震憾教育。70年代末王震访问了英国,大吃一惊。原以为水深火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他这个副总理还高。后来他说,“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类震憾教育,给了改开强大动力,也严重打击了国人的自信。和发达地区比,差距实在太大,只好不比了。文宣基调成了“我们很落后,很落后”,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改开后长期高速经济增长35年,GDP总量上去了。感觉上印度的长期增长是仅次于中国的,也翻了五倍多,但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拉了第二名五倍,确实是一枝独秀,再次说明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威力有多大。世行说购买力平价GDP今年超美,汇率GDP也是几年的事。

      这是算总量,除以人口数似乎还不行。印度差中国多少倍,中国就差美国多少倍,都有半个数量级。印度和中国比啥也不是,那中国和美国比,似乎也不算啥。人均GDP追美国,就象印度追中国一样,刚上路,甚至不知道怎么办。没人说得清楚,人均GDP怎么搞才能追上美国,已经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了。直觉是追不上,就从资源来说,似乎要占领地球才够。

      有意思的是,1978年改开初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问题更大。现在正相反,普通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比起人均GDP排名要好得多。说生活水平追上发达国家,真不是在幻想,也不是很遥远的事。

      这个问题背后经济原理是,GDP总量的意义要远大于人均GDP。人再多,总量想到世界第一也很不容易。总量到了世界前列,就会产生一些独特的影响很大的经济现象。GDP总量想超过美国,或者超过中国到世界前二,是不可能的。中国和美国的GDP总量代表着逆天的实力。

      而人均GDP,如果人口不太多,就可以搞一堆实质意义不大的“经济活动”凑出来,也可以搞汇率调整之类的统计方法凑。而且还很容易搞,各国都搞了很多,世界人均上万美元,中国还没到平均值,只排到80名左右。邓小平看到现在的各国人均GDP数值得吐血,翻两三番的国家铺天盖地。

      不是说中国在故意“韬光养晦”不愿意把人均GDP往高里炒,而是有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主要是内部差异太复杂。人口多到十亿,国土大到几百万平方公里,人群与地区差别太大,人均GDP不容易做高。如果地方不大人不多,差异情况不太复杂,就容易炒高。

      最明显的是汇率。中国搞出口的门类特别多,大多数门类竞争力极强,汇率上升不影响竞争力,有些行业就算升到3也无所谓。所以2005年以来升值了30%,出口占世界份额还是不断提升。但是也有一些门类,对汇率是敏感的,总量也非同小可,不能不顾。所以升值时总会有一些行业出来叫苦,而且是真的苦。因此,央行会把汇率控制到“整体低估”的程度,不可能按“均衡汇率”去调整。只能慢慢升值,有需要了还贬值。只有当一些靠汇率低估的出口门类真的不要了,才能大方升值。道理并不复杂,但很多人低估高估会升会贬夹缠不清。

      大多数国家出口门类比较单一,一般把汇率控制到“整体高估”的状态。中国以前也是这样,通常是官方汇率高估,黑市汇率低,有时差别很大。国际上传说的“争相贬值促进出口”并不是常态,只有搞制造业出口的少数国家喜欢。如果出口原材料,肯定愿意让汇率在“高估”状态,疯了才低汇率出口。也因此,中国对稀土出口搞配额,用低估汇率出口太亏了。

      进一步可以说,世界各国的GDP暴增是中国弄出来的。中国把国际原材料价格炒高了,很多国家汇率高估状态能维持住,不象以前经常汇率暴跌完蛋。不仅自己GDP猛增,而且还拉着不少国家GDP猛增。G7占世界GDP份额猛跌,从80年代中期的70%降到50%以下了。中国新占的份额不到一半,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占了不少,G7的实力明显下降,不象从前那么不可一世。以前是太黑了,G7把穷国汇率搞崩溃,原材料就便宜收购了,GDP怎么也炒不上来。

      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看着人均GDP还行,其实按中国的标准要大大下调。这种调整和“购买力平价”调整不是一回事,要曲折一些。

      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又是另一套逻辑了。前几年美国建筑业的GDP产值高于中国,就很糊涂,为什么中国钢铁水泥消费是美国十倍以上,却能统计成这样。这些国家货币自由兑换,到不是汇率问题,而是虚的经济活动太多。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物价是偏高一些,但是实物商品价格也不特别高,按购买力调整不会降太多。但是大量的GDP在人的“互动环节”中产生出来,而人力价格就真的特别高了。这是和发展中国家最显著的区别。不少“发达国家”论综合实力或者生活水平都只一般,只是人工价格高,人均GDP数值动则2-3万美元。这种状态的发达国家其实不少。

      因此,虽然中国发展得不错,在国际上看上去很牛的样子,但人均GDP就排名很差,甚至比不过一些发展中国家。按照现在的路数,也确实不知道人均怎么追美国。

      通宝推:老财迷,远航,唵啊吽,浣花岛主,常识主义者,风暴,桥上,mezhan,jent,振振公子,云中飞,关中农民,
      • 家园 三十年后我们终于能够和好莱坞坐在一起喝咖啡了

        当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看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我们没有余暇去关注演技精湛与否,剧情曲折与否,主题鲜明与否,仅仅是那些电影在不经意之间展现出来的充斥着豪华轿车和现代家电的西方物质世界和西方工业文明就已经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我们与他们宛若天堑的差距则碾碎了我们的所有乐观情绪,只剩下深深的绝望和叹息。

        曾几何时,当我们在物质上完成了对于西方的追赶甚至超越之后,当我们拥有了连西方也叹为观止的惊人购买力之后,我们终于能够驱散这片笼罩于心头长达三十年的阴影,并且还原看好莱坞电影这一行为原本的单纯目的。

        于是,一批批的豆瓣男女们可以专注于对电影本身的情节和内容品头论足,可以在庸俗的物质追求面前展示自己的鄙夷不屑和小资情怀,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当年他们的父辈曾经仰望过的那群人。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GDP,有那么重要吗?

      • 家园 这个就是个统计问题

        人均GDP没有上去的主要原因是巨大的服务业价格偏低并且没有纳入统计,这部分属于虚胖的东西有没有问题不大,除了数据上不太好看,其他没有影响。

        感觉现在的统计数字太虚了,应该分别统计人均第一产业GDP、人均第二产业GDP(还可以细分轻工业、重工业)、人均服务业GDP(金融业GDP),这样比较就感觉丰满些。

      • 家园 贸易往来本质上还是互利共赢

        目前国际话语权旁落,国际媒体对中国制造拼命妖魔化。西方说中国偷窃了他们的劳动力饭碗,导致失业率上升。第三世界国家说中国挤压了他们的发展空间。但经济本质上互利双赢的,中国廉价的商品直接压缩了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使得他们能肆无忌惮的印钞票发养老金、发救济金、武器更新和战争,中国廉价商品是西方空前大繁荣的利器。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商品让大量穷人在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生活条件极大地改善,极大缓解了潜在的社会动荡。中国廉价智能手机能让印度十几亿人进入到了互联网世界,对印度的促进是全方位的。

        如果中国汇率提高,民工工资提升,中国商品提价的话,其后果就是加重西方财政赤字压力,印钱时代结束。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就是社会动荡加剧,政权崩溃。

      • 家园 古巴,哥斯达黎加这些国家都是gdp近万

        远高于中国。但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很低。

        不过想想,我们看到的中国人的生活,也大多是城市人口,这些人无疑高于古巴和哥斯达黎加。但中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毕竟是农村人口,特别是中西部深处的农村人口,他们的生活应该不如人家,而且这确实也占中国的人口大多数。所以我觉得gdp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正相关还是比较靠谱的。

        我们其实是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体,和正常国家很不一样。从发展中部分向发达部分的移民比国家之间的移民的困难程度差不多。所以维持住了这种贫富差距,也保住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种产业。中国更像个完整的国际社会。内部间的关税体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