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更社会主义 -- 本嘉明

共:💬123 🌺921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俄准联盟诞生,果如老兄所料
        • 家园 杠杆的支点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就是战后(1952年)从“欧洲煤钢联盟”起步的,“欧洲煤钢联盟”的作用有三,一是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工业自二战废墟中重生;二是西欧社会开始接纳德国(西德);三是确保欧洲社区(小国)的联合进程不会倒退。这就是“杠杆的支点”。

          中俄大胆开唱“双截棍”,现在被西方视为“坏男孩联盟”或者是“黑帮联盟”,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中俄的社会基础虽然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总体上不具备英美的社会基础(中国国内部分地区崇美,不等于就有条件全国照抄),翻英美已经在翻的“社会发展之山”,就被迫要找一条不同的路走。两个行山的旅人一起走,心情就不那么焦虑,这种温暖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双方人民的心境,做事就会比较从容,一个火大的时候另一个可以劝告,最后不那么偏激。所以美国应该感谢这种“结伴同行”,既良性刺激美国,也确保地球文明和平发展。

          “中俄共同体”的杠杆支点,单靠能源和轻工业品互换是不够的,再加军工贸易也不够,要有大工业的协作,航天事业是最好选择。

      • 家园 中部的根本问题是管理不善和吏治腐败

        东部地区的优势在于基层的法制“比较”健全,软环境比较好。

        国内最好的,感觉是在上海。各个大的路口,都有本地的放大地图。会看地图的话,根本就不用到处问路。

        开车的话,也特别方便。很多道路的指示牌,甚至都有门牌号码的范围。

        稍微差点的是北京城区。

        北京的海淀区,公民日常办事比较有章法,网上下载一个办事流程,严格照章行事,事情也可以顺顺利利的办成。

        出了城区,到了北京的昌平县,跟海淀相比,感觉办事情就已经很别扭了。

        马路修得比城里的还宽,居然连简单的路牌指示都做不好。很多十字路口,要拐弯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垂直方向的道路的名字。

        到了河北,简直是不能适应。各种乱收费,各种刁难,实在是不想举例了。

        真心说,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其经济实力已经是透支了。关键是软环境的管理以及各种腐败。

        硬件设施可以用钱买到,而软件环境则不同。以人做比方,中部地区的ZF,可以像爆发户一样,买最贵的西装,坐最好的汽车。但是行为举止不改变,比如还在随地吐痰,昂贵的服装和汽车,并不能提升他们的档次。

        国内中部的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已经不错了。河北很多小地方,网络速度比北京还快,而价格连北京的一半都不到。但是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封建时代。

        • 家园 这就是潜力

          “双喜模式”有其缺点,但也有好的经验,比如说:一个落后地区,只要用力到位,是可以迅速改变社会面貌的;在中国局部地区做到基本的“清廉勤政”,而不是不切实际地要求全国都一夜改变,是可能的;交巡警制度,可以改良后再试用,等等。

          所以在6+1,中央给特殊政策,10年不动摇,把一批信得过比较清廉开明的一把手集中放在这几省,互相交叉支持,跨省联动,这7省的面貌在10年左右完全可以有大变化。等这里实践好了,提拔上去一批高级干部,其他省份也心服口服,吵着要跟进,中央就能顺水推舟,把“更社会主义”推广得普遍一些。

          “以民为本”这个执政理念没错,但只有一省或一(直辖)市搞,孤掌难鸣,邓贵大们在市委书记面前装装孙子,出了市界就是东莞,那还是管不住队伍。由两三个省开始,渐渐7省联片,容易带正风气。

          美国同加拿大合并,这题目谈了多少年了,我们加拿大人普遍不鸟,证明在经济紧密联系的前提下,发达开放经济体与(较)落后保守经济体相邻无事,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这样子,两区的土地/人力成本不同,形成“创业水位差”,有利于社会流动。别看欧盟区小国林立,只要资本人材可以自由流动,差异就是未来的增长点。

      • 家园 很是赞成嘉明兄对昆明血案及911的评论

        也瞎说两句乌克兰事变和中国。我觉得在世界政经体系中,中国现在的尴尬之处就是有钱了、没地位,改变这个局面中国自己需要做两点:一是人民币全球化、而是航母成群化。美国有两个选择:一是放下身段与中国合作,大家真正做G2;二是把中国拉美化,当然中国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买,所谓拉美化大概就是让中国安分守己做世界工厂。象乌克兰这样的事变,美国大概也只能搞点经济制裁,中国能不能利用这个,在毛子这儿试验一个独立于瓦墙街之外的小金库。

        • 家园 911的本质

          美国不是给人打了,美国是给人耍了。

          如今想倒是想明白了,怎么好意思承认?所以邯郸学步,把这招用到中国来了。万幸还是在内地,如果是北上广的国际机场,再伤几个国际友人,那西方各国指不定怎么乐呢。

      • 家园 再说乌克兰

        有件事先提醒在加拿大的朋友一下,银行房屋按揭的4年期/5年期利率又跌破3%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再跟银行谈个新利率。

        乌克兰问题的本质,是俄罗斯的前途堪忧,将来普京不在位了,或者油价跌到70以下了,俄罗斯怎么办?跟了俄罗斯的小朋友们怎么办?

        所以半年前,如果乌克兰要倒向俄罗斯,那么只有半个乌克兰愿意;如果乌克兰要倒向欧盟,那么整个乌克兰都是愿意的,只是东半部有些忸捏,半推半就。毕竟拿了乌克兰护照可以满欧洲跑,年轻人们不管是西部的还是东部的,都向往。东部俄语区,就是50岁以上的大叔们,比较心系莫斯科。

        当时普京提出150亿援助的要价,乌克兰暂时倒向俄罗斯,是比较现实的做法,哪怕是胯下之辱,熬过几年肯定还有扑向欧洲发嗲的机会。

        但波兰等国不甘心,做了不少煽风点火的事。抗议的屁孩们好几个月没日没夜地撒野,没人发津贴怎么肯?这样一来,西部今天抗议红了眼,将来也可能杀红了眼,东部人就比较警觉,乌克兰在人心上就彻底分裂了。如今,这边看着是“王师”的,那边看着肯定就是“鬼子”,已经无法调和了。

        年轻人们为了自己的将来,哪怕今天欧盟那么怂,那么疲软,也宁愿去跟着西欧,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年轻人也要理解。大家一样的人,北京一个小文秘就能拼着买几个包包,人家乌克兰MM放着那样的姿色,不服,有啥子错?

        所以这件事情上,中国官方的态度,肯定是偏向普京;而中国民间应该对乌克兰面对几方外国干涉的无奈,抱以同情。谁不想做太平犬?想做而不可得啊!

        • 家园 中国产能正好过剩

          乌克兰问题的本质,是俄罗斯的前途堪忧,将来普京不在位了,或者油价跌到70以下了,俄罗斯怎么办?跟了俄罗斯的小朋友们怎么办?

          跟着兔子混吧~

          中国东西便宜,养活几个小国还是可以的;只要把矿山租出来就行,没矿山租农场也行~

        • 家园 三谈乌克兰

          对于这次危机,作为个人,一个小老百姓的身份,我同情乌克兰青年一代的努力,虽然狂野无羁,但至少在为自己的将来拼一个机会。不拼,肯定没机会,弄不好开除球籍。至于拼得对不对,100年前,中国在一片漆黑中乱冲,不也是任何稻草都抓的?“联俄”有木有?没有苏联的鲍罗廷,卢布和整船步枪,广州国民政府撑得下去?没有孙大总统和北伐,TG能成气候?拿了美国佬的钱,先开演第一季嘛,教训足够多了,“乌克兰特色的革命道路”自然也就琢磨出来了。这个被推翻的现总统,贪腐之极,人家既然没有中纪委王书记,老百姓自己做主出口鸟气,也可以嘛。

          但作为中国政府,则没有选择,必须支持普京,只是支持力度的差别。因为克里米亚半岛问题,同台湾问题有一点点类似。如果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半岛,得不到中国政府的明确支持,那么将来有那么一天------你懂的------大家也不要指望得到俄国政府的公开支持。我们现在支持朋友,不是说将来人家一定还你,过河拆桥也是有的,但至少你有底气请人家帮忙。

          不支持普京按他的套路“蛮干”,证明中国政府根本没有将来武力收台的打算和意志。

          大国政治,很难厘清对错。乌克兰苦难的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俄罗斯据有克里米亚,对老百姓来说,一个好处就是万一内战了,东乌克兰俄语区的居民可以经陆地边境逃难到“克里米亚共和国”,得到较友善的对待。

          当然,海内外的乌克兰人,对于乌克兰被肢解大都是反对的。就是东乌克兰人,大多也做着入欧的美梦,不想要一个欧盟肯定会歧视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护照。所以,事件的收尾,可能是中国居中斡旋,按“香港模式”走,“克里米亚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但保留在乌克兰境内,倒是很可能的。

          • 家园 华盛顿邮报网3月9日文章Defunding defens

            (美国小知识分子就“美国特色的韬光养晦”进行公开辩论)

            文章作者 Robert J. Samuelso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译文如下:

            2015年美国政府财政预算显示,未来五角大楼会大幅下降军费上的投资。从2013年直到2024年,以名义美元价格(未将通胀考虑在内)计算,美国国防看起来基本保持平稳:2013年为6260亿美元,2024年将为6300亿美元。而扣除通胀和人口增长因素,国防开支实际会下降近1/4:在联邦总预算中,2013年国防开支占比为18%,2024年会下降到11%。

            与此同时,美国社保支出将继续大幅上升:到2024年,Social Security spending将会上涨85%(名义美元额度为1.5万亿), Medicare将上涨75%(达到名义美元8630亿美元),当然这里面也有通胀的水分。

            美国国防部长Chuck Hagel表示,未来美国地面部队会从57万人减少到45万人(甚至可能是42万人),该人数肯定二战以来的最低值;同时海军陆战队人数也会从顶峰的18.2万人减少10%。从装备看,空军将废弃所有的A-10“犹猪式”地面支援战斗机;海军也将减少滨海战斗舰的购买量(原计划购买52艘,现计划购买32艘)。

            一直以来,美国军方存在的基本意义可以归为两类。

            首先,强大的美军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即使我们假设五角大楼进行的每项军费削减都是合理的,总体来看,各项削减的总和会大幅降低美军的威慑力。五角大楼向全球表明了态度:即美国已经对介入任何战争都变得非常谨慎,并且美国不太可能向它国派遣地面部队。另外,奥巴马总统极不愿动用军队更加证明了:华府在未来将尽可能远离各种战争。(此处有删节,请看原文)

            第二,强大的美军可以起到保卫国家利益的作用。现在的战争已经不能用过去以往的地面战争来定义,现代战争的形式非常多样化:从网络黑客攻击,到非国家性的恐怖组织攻击,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曾经这样说过:“说到对下一场战争的交战形式和交战地点的预测,自从越战以来,美国的记录是如此精彩,那就是他妈的没有一次到最后不是搞砸的!”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全球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是普遍存在的:如果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轰炸,波斯湾国家可能立即会陷入暴力冲突状态;同样情况对于中国南海以及朝鲜半岛来说也是一样;对巴基斯坦来说,一旦其核武器被盗,后果将不堪设想;以最近乌克兰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可以将地面部队派往波兰或其它波罗的海国家,当地局势可能会稳定许多。

            对于美国民众来说,五角大楼已经放弃了以往的军备承诺------即美国可以同时介入两场大规模战争。另外,五角大楼也没有能力帮助它国稳定战乱。一份最近的国防报告显示,美国部队当下没有能力坚持长久且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从美国国策角度讲,只有在快速且稳赢的情况下,白宫才敢介入一场战争,因为美国军费是无法支持“持久战”的。

            哈格尔说过,今天的军费削减就是一次大筹码的赌博,输掉赌局的后果就是(美军介入后)更多伤亡,也不容易打赢。他警告称:“继续削减军费会将美国军队变成真正的‘纸老虎’”。

            对于美国民众来说,确实很多人已经厌倦了美国继续担任“世界警察”的位置,但很多战争和残酷的事实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由于地缘和外交因素,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实际上和美国利益紧密相连。美国民众不应该让两伊战争的阴影完全蒙蔽住自己的双眼。另外,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通过削减军费来支持社保并非明智之举;对于共和党来说,不承认高军费开支需要高税收支持也是行不通的。

            最近,美国国防部长助理福克斯这样表示:“世界已经变得十分和平,国际局势似乎也并不需要美国来引领,全球正在经历自冷战以后最稳定的时期”。我们P民就装着相信,然后继续疯狂消费吧。

            The crisis in Ukraine reminds us that the future is unpredictable, that wars routinely involve miscalculation and that brute force — boots on the ground, bombs in the air — counts. None of these obvious lessons seems to have made much impression in Washington, wher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Congress continue their policy of defunding defense and reducing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power.

            The administration’s new 2015 budget projections show how sharply the Pentagon shrinks. In nominal dollars (unadjusted for inflation), defense spending stays flat between 2013 and 2024. It’s $626 billion in 2013 and $630billion in 2024. Adjusted for infl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t drops by a quarter. As a share of the federal budget, it falls from 18 percent in 2013 to 11percent in 2024. Meanwhile, Social Security spending in nominal dollars increases 85 percent to $1.5 trillion by 2024 and Medicare advances 75 percent to $863 billion. The inflation-adjusted gains are also large.

            Defense Secretary Chuck Hagel has outlined some program cuts behind the spending declines. The Army drops from a recent peak of 570,000 to 450,000 — the lowest since before World War II — and, possibly, 420,000. The Marine Corps falls 10 percent from its peak to 182,000. The Air Force retires all its A-10 “Warthog” ground-support fighters, as well as its U-2 spy planes. The Navy halts purchases of its Littoral Combat Ships at 32 instead of the planned 52.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military for two reasons. One is to deter conflicts. Even if every Pentagon spending cut were desirable — manifestly untrue — their collective size symbolically undermines deterrence. It telegraph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retreating, that it is war-weary and reluctant to deploy raw power as an instrument of national policy. President Obama’s undisguised distaste for using the military amplifies the message.

            This may embolden potential adversaries and abet miscalculation.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retrenchment won’t make China’s leaders less ambitious globally. (China plans a 12 percent increase in military spending for 2014; at that pace, spending would double in six years.) Nor will it dampen Iran’s aggressiveness and promote a negotiated settlement over its nuclear program. Probably the reverse. Diplomacy often fails unless backed by a credible threat of force.

            The second reason for a military is to defend national interests — and prevail in conflict. Just what this requires is hard to say, because the nature of war is shifting to include cyberattacks, non-state adversaries and the threat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hen it comes to predicting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our next military engagements,” former defense secretary Robert Gates has noted, “our record [since Vietnam] has been perfect. We have never once gotten it right.”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war theaters: Persian Gulf nations, including Iran if the United States bombed its nuclear facilities;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Korean Peninsula; Pakistan, if theft of its nuclear weapons were threatened. Russia’s aggression in Ukraine raises the prospect that a sizable number of U.S. troops might be stationed in the Baltic nations or Poland. All belong to NATO; all must now feel more threatened by Russia.

            The Pentagon has already downgraded its capabilities. It has abandoned its past assumption that it could fight two major wars simultaneously. It has also disavowed any long-lasting counterinsurgency. “Our forces will no longer be sized to conduct large-scale prolonged stability operations,” says the latest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The self-serving premise is that wars can be fought and won quickly, because otherwise budgets don’t work.

            All this is a huge gamble. Hagel says that today’s reduced funding creates “added risk” (translation: higher combat deaths, lower odds of success). He warns that a return to “sequestration” (deeper congressionally mandated cuts) would create a “hollow force.”

            Defense spending should reflect a strategic vision of the U.S. global role. This would balance Americans’ unwillingness to be the “world’s cop” with the observed truth that, given today’s interconnectedness, distant events can affect vital U.S. interests. In reality, strategy is driven by political expedience and a shortage of cash. It reflects popular disillusion with the Iraq and Afghanistan wars. It presumes that the world won’t punish the political preferences of America’s leaders. Obama and Democrats won’t sacrifice social spending for defense spending; Republicans won’t admit that higher defense spending requires higher taxes。

            The inattention to these developments is stunning. The Post’s main story on the administration’s 2015 budget barely mentioned defense; the same was true of the comparable story in the New York Times. Christine H. Fox, the acting deputy secretary of defense, recently noted that “the world has gotten no less dangerous, turbulent or in need of American leadership. There is no obvious peace dividend as was the case at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ut we’re pretending there is — and spending it madly.

            外链出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看出美国保守知识分子的态度

              就是忍受一定的加税,保住美国的军事力量,力争能同时介入两场战争,当然,医保也是支持的。

              但美国的问题是,加3000亿美元的税用于军事之后,美国的经济还能承受吗? 脆弱的购买力要彻底地崩溃了,或者对富豪征税动真格时候到了。

              美国有罗斯福这样的强力领袖吗?

          • 家园 中国当然应该支持俄吞并。那样美国的回归亚洲战略

            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 家园 这句话说的不错

            不支持普京按他的套路“蛮干”,证明中国政府根本没有将来武力收台的打算和意志。

          • 家园 努力个鬼啊, 上街的不少是收钱的雇佣军

            外链出处

            央视采访乌克兰反对派雇佣兵讲述示威真相:制造暴力日薪100美元

            按照米哈伊尔的说法,受雇参加暴力活动的人分工不同,报酬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扮演普通和平抗议者的30美元/天,充当人体盾牌的50美元/天,制造暴力冲突的100美元/天。

            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 家园 难怪陈独秀骂主席

              农运是“痞子运动”。

              但是你不运动起来,先把“一潭死水”破掉,把轮流贪腐的死循环破掉,最后新社会怎么立?立在哪里?

              既然大凯子愿意出制作费,先把第一季开演嘛。不乱,李闯王毛委员怎么出头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