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样板戏 一。谁是样板戏 -- 大势至

共:💬85 🌺1357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相反,是样板戏革新并延长了传统文化的生命

        看到楼主的回贴和西门的贴,很有认同,很有感触。我想,如果换一种角度看样板戏,说不定可以得出不同的看法。

        首先,古典的衰落是必然的,有没有文革都会衰落。就好象毛笔字,现代有几个人还用毛笔。我们以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台湾为例,据说台湾在传统文化方面保存得好,但好象台湾那边的领导人就没有一个能够拿毛笔字的。还有一年我看电视,央视采访了天津的冯骥才、香港的黄霑和台湾的余光中,讲传统年俗。结果,冯侃侃而来,讲了一大堆,反是余没什么讲不出。这让我对余的感觉大是变化。传统文化的衰落,其实市场经济、好莱坞的摧残最为厉害,有没有文革都是必然的。

        其实,文革恰好是由于主席所主张的“旧瓶装新酒”,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大推陈出新,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有意义的继承与发展。就好像毛笔字,写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少,这是无奈可何的。倒是主席一手好字,还经常题词题名,总算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了毛笔字的一席之地。但连战等台湾人就不会写这一手字。就跟旧体诗词一样,如果不是主席的旧体诗词写得好,我敢担保,旧体诗词只有死得更快。京剧也是如此。说句老实话,我这人没水平。但你要我看什么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我还真愿意看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这跟旧体诗词一样,我现在跟学生讲考公务员经验(我改过试卷,有点心得),古代文化离我们现在太远了,那些才子佳人,晓风残月,不管有多少好,你都没有办法用在考场议论文和面试中。但是我们有时要点诗词装点门面。那怎么办,背毛主席的诗词,那是何等气概,又能够与你的题目挂上钩。所以,没别的,把主席的文章诗词琢磨好,你的功底差不太多了。你从传统的才子佳人角度来看,你会觉得传统文化被中断,但如果主席的诗词本来就最好的接上传统,这其实才是传统的更新和延续。

        还有一个原因,这也归功于主席的大众化的文艺思想。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冯骥才的事。其实这不是个例。大陆的作家中,相当一部分对于民俗、农村习俗特别有体悟,贾平凹、马桥词典啥的,这岂是台湾的乡土文学所能够比的?后来我细细思考了,为什么大陆的人对于传统年俗真正有深入的研究。我反觉,这跟和毛席所强调的大众化有关系。因为强调向民众学习,反而是老百姓的那一套本来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都挖掘了出来。就好象相声这个东西,之前那能够称得上艺术。但因为对于大众文化的强调,结果侯宝林成了人民艺术家。

        现在呢,当然没有样板戏了,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看京剧了,可是有几个人看?坦白讲,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湖南卫视。你再怎么呼吁国学、传统文化,那都没有用。幸好还有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样板戏,这多少让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年生命。

        通宝推:fisherx,龙眼,hwd99,watomi,特里托格内亚,天天向上A,回旋镖,阴霾信仰,月下,阿四,
      • 家园 换个角度看古典艺术的命运如何

        如果有兴趣,冷水泡茶慢慢品,写得比较多。您的观点只是几大典型观点之一,其实相对应的观点也早就有了,我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我倒建议您换个角度跳出京剧与中国戏曲之外来考虑这个问题。芭蕾自法王路易十四1650年前后建专门院校规范芭蕾动作开始,芭蕾走向鼎盛,19世纪芭蕾在欧洲开始衰微,1840年后俄罗斯芭蕾以动作技巧上推陈出新,重新复兴了西欧芭蕾。但是足尖上的芭蕾在20世纪初面临着社会巨变,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西方舞蹈从芭蕾中发展出了更加自由表达现代生活的现代舞,还有突破原题材和舞蹈动作语汇的的现代芭蕾,而将原来的芭蕾称为古典芭蕾。芭蕾在专业舞蹈领域来说,堪称全人类的经典与高峰,但不能阻止她也会衰老,会被边缘化。说到题材,芭蕾也有高度类型的题材:王子公主、仙女天神,只说明它的优势所在,但不能以此成为它必须存在的理由,证明优秀与证明应该生存是两套话语系统。

        现在即使号称古典芭蕾的演出市场不靠赞助是不能成行的,它已没有与主流歌舞形式同台竞争的能力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西方正歌剧、西方古典音乐上,与中国一样歌剧芭蕾的观众也同样老龄化了,真正名列世界前十强的乐团舞团纵以全球为市场,以高雅艺术为标签,才能活几家扬眉吐气的大团。无论中国戏曲西方古典都活了几百年都是高雅艺术,如今都是青年不爱、商演不能、靠着赞助做演出的,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谁也别笑话谁。

        以上三种艺术种类的优秀性全世界公认,依然难逃自身局限性的限制。自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世界可还有几部新编古蕾舞剧、正歌剧、交响乐作品创作问世,并能成功流行一时,它们称雄艺术舞台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音乐剧的时代了。

        二十世纪是人类全面工业化的时代,对西方都是巨变何况中国,过去几百年才能发生的质变如今可能浓缩到几十年了,古典音乐的和谐对称被打破了,飞机大炮的啸叫进入了音乐作品,生活如此不能反应就必定要改良,不能容纳改良和创制的被边缘化就难免了。古典音乐啊,造就的高峰至今都高山仰止,这些西方不孝子孙说解构就解构,说反古典就反古典,家底真够厚实的。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是古典音乐的反叛期,新音乐的探索期,作品高度都比不过古典时期,可不熬过低谷就没有未来,西方正在爬坡,我们的古典艺术意欲何为,当出土文物以保真为唯一评判标准,以存续过去为最高存在理由,古典艺术的明天在哪里呢?京剧另有一称:中国古典歌剧,它面临的不是独有的挑战也许更难还多加一层挑战,从世界上这百来年角度看它今天的命运也未出其它古典艺术门类的结局之外,外来的打击不可能打倒真正有生命力的,被一击而倒的多半属外强中干了。而样板戏的冲击类似于现代先锋音乐之于古典,现代舞之于古典芭蕾舞,致命的打击不来自它的改良者与革命者,往往是更合体的创新者比如集歌舞剧三位一体的音乐剧,京剧还能再战否?其实战与不战,战场始终在哪里,争与不争,生死也始终逃不过。

        有兴趣就接着看看吧,自认还是用心了的。越看越来气就算了。

        通宝推:月下,
        • 家园 我在音乐剧里看到非常漂亮的舞蹈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那个死神,太美了。。。

        • 家园 这话说得好!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在的艺术价值

          而不是外来的扶持与噱头。

          说起来,中国艺术的问题就在于其真的距离艺术有点远,而距离生活太近。音乐,舞蹈,歌剧,这三者在中国古典都有其对应:民乐,古典舞/民间舞,和戏曲。但是哪一个都谈不上艺术整体应该达到的高度(除了几个人/几支曲/几部戏外)。

          这和中医/西医体系作一个对比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会有人说了,这是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问题是,人类艺术本身,还分不同的话语体系标准么?别的不说,光是民族乐器的定音规范就一直解决不了,这算什么?

          算了,不说这个了。说起来,有谁认真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呢?民乐版和管弦乐版。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民乐版本。可是那些真的听起来舒服么?

          • 家园 光是民族乐器的定音规范就一直解决不了?

            个人觉得主要还是中途放弃了,没有人真的上心去搞,也就随大流不管了。定音规范这种事可不是一个人死命搞死命搞,其他人就会同意和支持的。

            但这不是民乐上的个例,而是整个国家都在向西方转,自己国家的东西就都通通的放弃了。

            现在看着国防有大发展,也是被逼到脸面上才迫不得已开启的。而音乐这种东西,属于风雅,有也可,没有也可,自然就变得不上心了。

      • 家园 难得支持您一回。虽然还是部分的!
      • 家园 你家还跳部落舞吗?天然古朴的兽皮装还穿吗?

        才子佳人,忠孝结义不在清宫戏中,抗日神剧里活得好好的吗?

    • 家园 一。3。样板戏之外还有什么

      那么退一步放弃绝对数字对应,26部样板戏这个数量本身能支持十年八亿人八部戏这个文学修饰句式里含有的实质指控吗?还是没有,当年没人提异议只在不反对其内涵意义,而现在不断有人咬文嚼字,对此断言本质含义的质疑发生了。反对样板戏的水很深,反对层面与内涵种类不同步步紧逼,可上升到很高理论思想层面的分歧,所以反反样板戏的也是各自为战,步步为营。

      逼着人只能看样板戏是不是宗罪,这得回头看历史:样板戏影响遍及全国要到1970年之后,首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1970年10月才公映。1966年至1972年基本停止了所有文艺创作,中央规定前17年所有作品封存待审,新戏不再组织汇演,人员大换血导致事实创作停止,1966年至1970年停课停产停课闹革命,上海大学校园里机枪都架上了文也攻武也攻了,连生活都没了秩序还想着唱歌跳舞拍电影。直至1972年毛泽东发话后创作活动开始恢复。1966年至1976年中倒有三年到五年时间有无演出纯属政治,和样板戏排他性演出没有关联,有样板戏才有戏看,不然这个政治态势观众要看白板了。这之后情形就如上文所说,样板戏有压倒性但不具备绝对唯一性。

      舞台剧的确切数字不好采集,但电影却有案可查,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共计拍摄电影195部,其中属1976年前拍摄完成的有大量未能公映,其中52部戏曲片也有称为毛泽东主席拍的老戏片子仅9部90年代末获准发行,只14部动画及电影于1977年年初公映。除去这52部老戏的戏曲片之外10年间电影有140多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动画片约90多部,所谓样板戏类作品拍成电影版总共25部,其中京剧样板戏拍了12部,小戏未拍(存疑);其它剧种戏曲电影10多部。以1975年度为例样板戏2部,非京戏曲片4部,除4部动画片之外电影有13部,其中海霞、烽火少年、车轮滚滚现在看水准都不错,另外属于政治不正确的红雨和春苗(我也吃不准)还有搞不清正确与否的创业。1966至1972年6年时间总共25部电影,其中样板戏作品占了18部,1973年3部动画片创作复苏,1974年20部电影,非戏曲片上升为14部;1975年23部,非戏曲片17部;1976年和1977年年初公映了61部电影,戏曲片只占了10部。

      闻听上影译制厂的李梓老师离开,想起了七十年代上译厂译制外国电影,那批影片远远超出了翻译的水准,在音与义的双重束缚下,将中文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用声音塑造了如此传神的形象,曾看过原版的虎口脱险挺失望的,译制人员几乎再造了半部电影,上影的英美电影长春的苏联电影,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语言的艺术家。

      有例子才有真相,转个文革电影195部名录表见附件

      图例 海霞 车轮滚滚 烽火少年 简爱和李梓

      再举个民乐例子,因为江青偏好管弦乐队民乐饱受摧残也称作重灾区,除了1972年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列为潜在样板之外并没有样板作品,即使重灾如此有人作过统计,十年之内民乐主力乐器二胡作品有42首新作品问世,1966-1971年前五年一首没有,1972-1976年有42首公布。其中如豫乡行(原名喜唱公社丰收年),红旗渠水绕太行,草原新牧民,奔驰在千里草原至今仍视为优秀之作。

      十年只有二十来部精品,难道还不叫少?出自观众层面绝对没异议,只不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今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刨去外国作品,中国主要文艺形式攒一块儿(不限舞台演出),每十年出得了几部有美誉度又有生命力的作品,能数得完您的两个巴掌嘛?(别把流行歌曲一首首数啊)从出品方角度后者对不起我们观众的程度和那十年有得一拚了。这么一来醒过神儿来了,哪怕真的只有八部,如果个个都精品,十年那就不少,真的不少了,精品基本属性就是稀少,不过份。

      和经济现象一样,计划经济重有序市场经济重自发,前者从来供不应求后者却能供过于求,不过前者的经济活动质量却可以极高因为有意识追求,纵对照今天如此巨大变化的经济生活,前三十年的经济活动成就今天仍不能及者仍多。尽管后三十年的艺术作品数目之海量可以翻前三十年倍数,但比拼成品率精品率,别说前三十年全部,单挑文革十年胜负也不会变。给个中国舞剧近70年的数目轨迹:1939-1949年舞剧少于10部,1949-1979年超过100部,1979-2009年之间300多部,至2011年中国产舞剧共计500多部数目世界第一(中国舞包含芭蕾舞)。舞蹈是少有的后三十年中仍出现了全国知名度作品的领域,如丝路花雨开汉唐舞流派先河,但除了样板戏里的芭蕾舞,您还记得几部新舞剧?听听数目吓死人,拼拼质量还是死――气死人。如果仅从数量说,今天积压库中电影数量顶得过文革十年数量,还能翻倍数,不过您还选择看国产片吗,也就近几年国产电影有上座率,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观众都不进影院了,从如饥似渴盼着看电影到不看电影,越是大奖特别是西方大奖的国产电影越不看,什么样的电影才能把我们历练到如此宠辱不惊,被整怕了啊。到今天算悟出一个道理,当初痛心疾首地认定只有思想解放创作自由才有作品繁荣,成立倒真成立,只不过要分类数量箭头火箭向上质量水平却多数坚定向下,原来向下空间扩展越大作品才越繁荣,顶尖高端上档次永远在金字塔塔尖,没了高压泉水就会汩汩不绝汇流成川,结果反了不井喷改地下河了。

      基本可以说,十年八亿人民八部戏是春秋笔伐的比喻句,而非陈述句,我取样板戏的原本含义来讨论,即样板戏的经典与精品现象,在本文里,取广义范围涵盖三大艺术形态的样板戏,而且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深圳呆子,dashanji,hwd99,阴霾信仰,西安笨老虎,云中飞,bayerno,西门飘飘,
      • 家园 中国古代作品其实意识形态色彩是很浓的

        中国古代作品其实意识形态色彩是很浓的,古代的三观渗透很深,这其实算是古代治理的一个政绩。古代通讯交通都比近现代要差得多,但是当年的老祖宗们很成功的把意识形态和三观,渗透到最底层和任何犄角旮旯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意识形态和三观,与老祖宗的对应物对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革新,在这种情况下,严厉打击旧的文化产品,用新的文化产品全面取代,是必然的事情。说句难听的话,太祖时代如果只管搞建设,没搞“文化革命”;286时代也必然要搞,然后还要把没搞文化革命列为毛时代的一大罪状。如果太祖没有搞,286也没搞,那不用想了,看看印度的样子就知道中国的下场了,而且由于我们建国时的基础比印度还差点,我们可能连现在的印度也不如。

        事实上,286时代也基本延续了太祖时代对文化产品的管制,批判太祖的时候,基本上是批评冲击干部和知识分子,谴责新文化产品不够丰盛,无非是说“哎,下手可以轻点嘛(装好人),产量数量可以再多点嘛(站着说话不腰疼)”。

        历史是残酷的,TG内部下命令做事情时,经常是“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文化领域的革新之大是最大的根本(更深刻的根本当然是民族复兴民族命运),这个大变革决定了超大规模的“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决定了许多人度过极其痛苦的阶段。变革的最初阶段正是最痛苦的,其后才会进入和风细雨润万物的阶段。

      • 家园 有几部电影图例2

        图例2

        海霞

        点看全图

        车轮滚滚 烽火少年

        点看全图

        简爱和李梓

        点看全图

      • 家园 3。样板戏之外还有什么 十年电影目录

        排版说明, 将样板戏与戏曲片合并排列,其它类型合并,不然太费版。

        1966年-1972年

        1 游乡(河南曲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 2. 借牛(汉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 3. 送粮(祁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 4. 一袋麦种(汉剧)未发行 珠江电影制片厂

        5. 沙家浜(现代京剧样板戏 ) 录音 6. 智取威虎山(京剧) 电视屏幕复制 北京电视台摄制 1969年5月7. 沙家浜(京剧) 电视屏幕复制 北京电视台摄制 8. 红灯记(京剧) 电视屏幕复制 北京电视台摄制 1970年8月5日 9. 白毛女(革命现代舞剧) 电视屏幕复制 上海电视台摄制 上海市电影摄制组10. 智取威虎山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0年10月1日 11. 红灯记 (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2. 沙家浜 (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3. 奇袭白虎团 (京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14. 海 港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15. 龙江颂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6. 红色娘子军(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7.红灯记(钢琴伴唱) 中央新闻纪录电 影制片厂18. 黄 河(钢琴协奏曲) 中央新闻纪录电 影制片厂19. 沙家浜(革命交响乐) 中央新闻纪录电 影制片厂 20. 红色娘子军 (舞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21. 白毛女 (舞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22.放学以后(动画)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23. 万吨水压机战歌(剪纸)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

        24. 海 港 (京剧) (重拍) 北京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25. 小号手(动画)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

        1973年

        26. 东海小哨兵(剪纸) 上海美术电影 制片厂 1973年27.水上游击队 未发行 八一电影制片 厂 1973年 28. 不差半分毫(剪纸) 西安电影制片 厂 1973年

        1974年

        29. 火 红的年代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4年 1月22日长春制片 厂 30. 艳阳天 1974年1月22日 31. 青松岭(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 1974年1月22日 32. 战洪图 长春电影制片 厂 1974年1月22日

        33. 沙家浜(粤剧) 珠江电影制 片厂 1974年1月22日

        34. 小八路(木偶) 上海美术电影 制片厂 1974年1月22日

        35. 半 篮花生(越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 36. 杜 鹃山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年5月23日 37. 园丁之歌(湘剧高腔)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 974年6月14日

        38. 侦察兵 北京电影制片 厂1 974年7月1日

        39. 送货路上 (湖南花鼓戏) 北京电影制片 厂 1 974年7月1 40. 平 原作战 (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41. 闪闪的红星 八一电影制片 厂 1 974年10月1日42. 南征北战 (重拍) 北京电影制 片厂 1974年10月1日 43. 钢铁巨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10月1日 44. 无影灯下颂银针 上海电影制片 厂1 974年10月1日 45. 一副保险带 上海电影制片 厂1 974年10月1日 46. 向阳院的故事 长春电影制片 厂1 974年10月1日 47. 带响的弓箭(剪纸) 上海美术电影 制片厂 48. 渡江侦察记(重拍) 上海电影制片 厂

        1975年

        49 创 业 长春电影制片 厂 1975年2月11日 50. 平 原游击队 (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 1975年2月11日 51. 骏马飞腾(木偶)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 52. 大潮汛之夜(动画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 1975年2月11日

        53. 草原儿女 (舞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年5月23日 54. 沂蒙颂 (舞剧) 八一电影制厂 1975年5月23日

        55. 激战无名川 八一电影制厂 1975年5月23日56. 渡口 动画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 1975年05月23日 57. 车轮滚滚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年7月26日 58. 烽火少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年7月26日 59. 海 霞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年9月16日 60. 春 苗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1. 第二个春天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2. 红 雨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3. 战船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4. 红灯记(维吾尔语歌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5. 长城新曲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6. 小螺号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7. 出发之前 剪纸 上海美术电影制 片厂 1975年10月1日 68. 小 将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5年

        69. 渡口(河北梆子)音频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5年 70. 人老心红(淮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71. 拣煤渣(淮剧) 上海电影制片

        1976年

        72. 决 裂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1日 73. 金光大道(上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1日 74. 黄河少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1日 75. 碧海红波 西安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1日

        76. 磐石湾(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77. 沸腾的群山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78. 难忘的战斗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79. 沙漠的春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80 .阿 勇 西安电影 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81. 主课(木偶片) 上海美 术电影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82. 我们都是向阳花 (歌舞 )峨眉电 影制片厂 1976年1月31日

        83. 节振国(京剧) 长春电 影制片厂 1976年3月8日

        84. 年青的一代 (重拍) 上海 电影制片厂 1976年3月8日 85. 雷雨之前 八一电 影制片厂 1976年3月8日 86. 牛角石 北京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87. 阿夏河的秘密 长春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88. 长空雄鹰 长春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89. 金锁 上海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90. 管得好(吕剧) 上海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91. 半边天 (吕剧) 长春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92. 金色的大雁(剪纸) 上海美 术电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93. 试 航(动画片) 上海美 术电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94. 三定桩(莱芜梆子) 上海 电影制片厂 1976年5月1日

        95. 百花争艳(音乐歌舞) 北京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23日 96. 开山的人 西安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23日

        97.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 组歌 八一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23日

        98. 小店春早(黄梅戏)片段 上海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23日99. 审椅子(革命现代京剧) 上海电 影制片厂 1976年5月23日

        100. 欢腾的小凉河 上海电 影制片厂 1976年7月1日 101. 枫树湾 珠江电 影制片厂 1976年7月1日 102. 南海风云 八一电 影制片厂 1976年8月1日 103. 雁鸣湖畔 长春电 影制片厂 1976年8月1日 104. 山 花 北京电 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05. 芒果之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06. 新风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07. 锁龙湖(上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08. 南海长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09. 青春似火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110.大橹的故事(木偶)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11. 山村新人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2. 江水滔滔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3. 寄托 峨嵋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4. 山里红梅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5. 红云岗 (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6. 红霞万朵(黄梅戏) 珠江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7. 长在屋里的竹笋(水墨剪 纸)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18. 树苗(木偶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76年10月1日

        1977年

        119. 征 途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77年1月1日

        120. 海上明珠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7年1月1日

        121. 金光大道(中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77年2月18日

        122. 主课 广西电影制片厂 1977年2月18日

        123. 连心坝(片段)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977年2月18日

        124. 芦荡小英雄 剪纸 上 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25. 山羊回了家 剪纸 上 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26.  两只小孔雀 动画 上 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27. 小石柱 动画 上 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77年

        128. 春潮急 峨 嵋电影制片厂 1977 年04月

        129. 南疆春早 北 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 06月

        130. 反击 内部批判上映 北 京电影制片厂

        131. 宝莲灯(河北梆子) 北 京电影制片厂

        132. 两张图纸(湖南花鼓戏)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33. 盛大的节日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34. 一月的汽笛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35. 千秋业 (未发行) 八 一电影制片厂

        136. 井冈山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37. 金钟长鸣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1976年

        138. 占领颂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1976

        139. 西沙儿女 (未发行) 北 京电影制片厂1976

        140. 序曲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41. 伐木人 (未发行) 长 春电影制片厂

        142. 百舸争流 (未发行)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43. 珠帘寨 (京剧)(未发 行)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44. 吴天寿观书(楚剧)(未 发行)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45. 卖水(京剧)(未发行) 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46. 小宴(山西梆子) (未 发行)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47. 借东风 (京剧)(未发 行) 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48. 哭灵牌(京剧)(未发行 ) 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49. 独木关 (京剧)(未发 行) 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50. 贺后骂殿(京剧)(未发 行) 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51. 断桥(京剧)(未发行)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52. 五台山(京剧) (未发 行)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 片厂

        153. 薛礼叹月(京剧)(未发 行) 中 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 厂

        154. 斩马谡 (京剧)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 片厂

        155. 赶会(楚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1998 年通过

        156. 葛麻(楚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57. 对脚迹 (湖南花鼓戏 ) 长春电影制片厂

        158. 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 ) 北京电影制片厂1998 年通过

        159. 捉泥鳅 (湖南花鼓戏) (未发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60. 八仙过海 (京剧昆腔) (未发行) 上海工农兵电影技术 厂

        161. 罢宴 (京剧) (未发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2. 白蟒台 (京剧) (未发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3. 柴桑口(京剧) (未发 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4. 长坂坡 (京剧)(未发 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65. 打韩昌(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6. 打焦赞(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7. 打孟良(京剧) (未发 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8. 挡马(京剧) (未发 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69. 盗魂铃(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170. 盗仙草(京剧) (未发 行)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 片厂

        171. 二堂舍子 (京剧)(未 发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72. 狗洞 (昆曲) (未发 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73. 古城会 (京剧) (未发 行)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 制片厂

        174. 汉津口(京剧) 未发 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 (1 976)

        175. 斩黄袍(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7年通过)(1976)

        176. 辛安驿(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8年通过)(1976)

        177. 三岔口(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8年通过)(1976)

        178. 辕门斩子(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8年通过)(1976)

        179. 武松打店(京剧) 未发 行 上海工农兵电影技术 厂摄制 (1976)

        180. 让徐州(京剧)未发行 上海工农兵电影技术 厂摄制 演出(1976)

        181. 雅观楼(京剧昆腔) 未 发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 76)

        182. 狮子楼(京剧) 未发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 76)

        183. 琴挑 (昆曲) 未发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 76)

        184. 红 娘 京剧 广电总局 1997年通过(19 76) 185.小放牛(京剧) 北 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8年通过)(1976) 186.空城记(京剧) 北 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8年通过)(1976) 187. 游龙戏凤(京剧) 北 京电影制片厂 (广 电总局1998年通过)(1976)

        188. 火凤凰(京剧)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97 6)

        189. 十八扯(京剧)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97 6)

        190. 罗成叫关(京剧)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976 )

        191. 弹词(昆曲) 未发行 上 海电影制片厂 (197 6)

        192. 思凡(昆曲) 未发行 上 海工农兵电影技术厂 摄制 (1976)

        193. 四郎探母.巡营(京剧) 未发行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 76)

        194. 闹天官(京剧) 未发行 长春 电影制片厂 (1976)

        195. 文昭关(京剧)未发行 中央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976

        通宝推:龙眼,西安笨老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